查看: 95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信泉宗长 与 吴成德宗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12 09:3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信泉宗长,老红军,开国中将,在朝鲜战争中,率39军参加第一次战役,是第一次中美军队交锋,第一次歼灭与俘虏大量美军,第一个攻入平壤,第一个攻入汉城。

吴成德宗长,老红军,在朝鲜战争中,是60军180师政委,参加第五次战役,为保护大批伤员而被美军俘虏,回国后受不公正待遇,后来平反,安度晚年。

-------------------------------------


吴信泉宗长,1912年,民国元年,这一年的3月26日,吴信泉宗长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区何家段村。

1927年,15岁的吴信泉参加平江农民赤卫队。1930年6月,由红四军第五、六纵队与湘鄂赣边红军支队合编而成的红五军,在湖北省大冶县编入红三军团(总指挥是彭德怀)。此时,吴信泉参加红军。在红三军团历任参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特派员、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长。1930年,在江西红军以刑讯逼供的形式肃反AB团引发了富田事变之后,吴信泉随部队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两个月之后,又参加了第二次反围剿。在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两个月之后,还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两个月后,1931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

吴信泉还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1935年11月3日,经过万里长征、从江西而来、摆脱红四方面军张国焘的控制、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在吴起镇会师之后,在甘泉地区同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并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改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参谋长周士第,此时,吴信泉任红十五军团师特派员、之后历任师政治部主任。在此过程中,吴信泉两次负重伤,出生入死。

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三个月之后,1936年2月,红军即展开东征,吴信泉随红十五军团东渡黄河,攻打军阀阎锡山,占领了山西的吕梁山地区,发动民众,筹款五十万元,扩军八千余名,之后于5月下旬返回陕北。

东征之后,1936年5月18日,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和第八十一师组成西方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经吴起镇进入甘肃东部地区。吴信泉随红十五军团经安塞、靖边越过长城,攻打宁夏的马鸿逵、马鸿宾部,到七月底,将陕甘苏区扩大为陕甘宁苏区。

两个月之后,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白银的会宁地区会师。之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协同作战,在甘肃庆阳环县山城堡,战胜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第78师。吴信泉在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参加山城堡战役。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仗

1936年11月22日,山城堡战役结束,18天后,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囚禁蒋介石,开启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7日夜,七七卢沟桥事迹爆发。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此时,吴信泉所在的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吴信泉任团政训处副主任。团长是陈锦秀、副团长是田守尧。

16天之后,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但八路军的称呼一直沿用下来,虽然八路军的番号在官方只有24天。

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之后14天,9月25日,平型关战役爆发,歼灭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步兵第二十一联队辎重部队(辎重大车200余辆),以及从平型关返回灵邱的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汽车100余辆)。由于9月24日夜的大雨引发的山洪阻断了道路,吴信泉任政治处主任的688团后出发,没有参加25日的战斗。

后来,吴信泉任第687团政委政委(团长为田守尧)。1938年4月,吴信泉和团长率部迅速赶到长治与高平间的张店伏击日军108师团后卫营,歼敌300余人。

1940年,吴信泉随部队东进冀鲁豫边区,任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政委。同年5月奉命率部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任新四军3师8旅政委,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1940年8月上旬,28岁的吴信泉率部进驻安徽省泗县魏营区。魏营区的领导都到县里开会去了,欢迎八路军的大会只好由魏营区工委委员兼妇救会主任、16岁的俞惠如主持。会上,俞惠如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俞惠如1924年1月16日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城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1940年4月入党。五河县与泗县相毗邻。

会后,俞惠如到部队驻地看看住处安排情况,在院子里遇见吴信泉,吴信泉请她进屋坐坐。吴信泉先说了些对区里、乡里给部队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的话,接着问俞惠如:“你家里还有什么人?你上过什么学?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俞惠如一一作答。

吴信泉说:“你12岁就参加工作了,现在才16岁呀!16岁就能管这么多事,上台讲话不用稿子,讲得那么流利,能力很强啊!”俞惠如得到表扬心里很高兴,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多谢首长表扬,我讲得不好,你讲得真好,使我们了解了不少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给我们上了一堂政治课。”谈到这里,俞惠如起身告辞,短暂的交往彼此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之后,俞惠如参军,被分配到第二旅宣传队担任分队长。吴信泉作为第二旅的政治委员,和俞惠如接触的机会更多了,于是产生成家的念头,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李雪三非常赞同,连说:“好,好,好,非常好,我去找她谈谈。”李雪三找俞惠如谈话,向她介绍了吴信泉家庭出身以及革命后的经历,说:“吴政委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指挥员,也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我愿意做你们的介绍人,希望你们结成革命伴侣。”当李雪三第二次找俞惠如谈话时,俞惠如就答应了。

1940年12月22日,部队合编后,第二旅改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并在阜宁县天赐场镇召开营以上干部大会。二支队政治委员吴信泉和俞惠如选定这一天结婚。新房是在支队部院子里的一间小屋里,两张门板拼在一起便是一张双人床,床上铺上一些稻草,稻草上面铺一条粗白布床单,有一床蓝花布被子。除这些外,新房中就再没有其它东西了。婚礼是在晚上举行的。支队长田守尧、副支队长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供给部部长刘炳华、管理科科长李义明、宣传队队长王晓云和指导员孔繁波,以及机关、宣传队和来开会的营、团干部都参加了婚礼。介绍人李雪三主持婚礼并讲了话,祝贺吴信泉和俞惠如结成革命伴侣,祝愿他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大家欢迎俞惠如唱个歌,俞惠如唱了一首《松花江上》,吴信泉吹口琴伴奏,大家吃了喜糖。第二天,宣传队的同志给吴信泉和俞惠如照了一张结婚照。

结婚后,俞惠如先后任宣传队分队长、文化教员、译电员、组织科干事、宣教科干事、留守处协理员等职,随部队转战南北。

1941年10月28日,俞惠如在老乡家生孩子,由接生婆接生。孩子是难产,吴信泉又不在身边,生了一天一晚也生不下来,心里很害怕。恰巧这时吴信泉闻讯赶到,俞惠如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了。小孩好不容易生了下来,这天正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李雪三送来一个名字,叫“重阳”,这是俞惠如的大女儿。

1942年12月,当时正值日军大扫荡,吴信泉的长子吴皖湘在苏北灌云县草安村出生,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吴皖湘就被寄养到一位老百姓家里。那位老乡只知道这对夫妻一位是安徽人,一位是湖南人,就取了“皖湘”这个名字。历时八个月的扫荡结束后,吴皖湘才被父母亲找回去。

吴信泉夫妇先后有12个孩子(8个儿子,4个女儿),俞惠如既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要照顾好孩子,她一肩挑着两副担子,从未让吴信泉为家庭分心。所以说,吴信泉的功勋章里都有俞惠如的一份贡献。

抗战胜利后,吴信泉赴东北,任新四军3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师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参加了1947年东北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战役。在冬季攻势作战中,率领第2纵队临时“前指”,连克王道屯、前后温家台等地,生擒国民党军新编第5军军长陈琳达和195师师长谢代蒸。1949年,吴信泉任四野39军政委,率部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进军中南,一路连战连捷,先后解放柳州、南宁等大城市,把胜利的红旗一直插到祖国最南部的边陲重镇――镇南关。

新中国成立后,吴信泉任第十四兵团39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朝鲜战争爆发后,吴信泉率部首先进入朝鲜,并在云山之战战胜美国军队。

云山是朝鲜平安北道云山郡政府所在地(平安北道首府是新义洲),是朝鲜北部的交通枢纽,距中国辽宁丹东的鸭绿江大桥约一百公里左右,部队行军约三四天的时间。在朝鲜首都平壤以北约一百公里处。

1950年10月底,39军与美国骑兵第一师在这里相遇。此时,美国人认为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已在进行公开干预。联合国军对志愿军的情况懵然无知。志愿军对当面敌军的情况已经基本明了。11月1日9时,彭德怀等向七个军下达攻击部署,11月1日上午,彭德怀电话指示第39军军长吴信泉:第39军于11月1日晚在第40军协同下,全歼云山之敌。根据彭德怀的命令,第39军决定:以第116师担任主攻,各部于17时前完成一切准备,19时30分对云山发起总攻。

美第8团部署于云山城外的北、西、南三个方向,而南朝鲜第15团则部署于云山城外东北、东、东南三方向。

11月1日17时,第9军主力开始总攻云山。配属第39军的野战炮兵部队和各师团队属炮兵分队对敌实施炮火急袭,第39军装备的六管火箭炮也首次投入实战,对敌纵深目标实施两次齐射。10分钟后,军主力2个师,兵分3路,向云山城发起全面进攻。

总攻发起前,第39军虽得知美骑兵第1师已经向云山地区移动,但并不知晓其已经接替南朝鲜军的防务,进攻发起后,各路部队攻入敌阵,发现交战的均为美军部队,经审讯俘虏后,方得知美骑兵第1师已经在云山布防。

美国陆军骑兵第1师,创建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号称“开国元勋师”,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是美军的“王牌师”。160年未败过。该师为全部机械化装备,为了保持部队荣誉,仍保留了“骑兵师”的番号。进入云山的第8团,第9野战炮兵营、第6坦克营等分队,火力和机动力很强。另外尚有南朝鲜第15团协助防御。

战至2日3时30分,39军第116师攻占云山城。南朝鲜第15团遭到歼灭性打击,美第8团伤亡惨重。志愿军第39军部队对逃窜之敌展开阻击和追击。缴获坦克4辆,汽车30余辆,榴炮9门。该营4连1排还乘胜攻占云山机场,缴获炮兵校射机1架、轻型运输机2架。

云山战斗打响后,位于龙山洞的美骑兵第1师主力全力向北增援,与志愿军第115师第343团在龙头洞展开激战。最后,美军伤亡达400余人,美第5团指挥官约翰逊上校也负重伤,最终被迫放弃北援云山的企图。

云山战斗中,39军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取得了志愿军与美军第一次较量的胜利。《人民日报》为此战配发社论《云山大捷》。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还将云山之战列为模范战例,收入《作战理论入门》一书。

在第二次战役中,吴信泉指挥39军突破清川江,夜袭大柴洞、美军黑人连连长率全连115人举白旗投降。第一个攻占被美军占领朝鲜首都---平壤。之后,美军不再将黑人单独编制,从而形成今日美军黑白人种混合编队的体制。

在第三次战役中,吴信泉率部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突破临津江,第一个攻占汉城。

在第四次战役中,吴信泉指挥横城穿插战斗,歼敌3000余人,其中美军800人,受到中朝联合司令部、联合政治部通报嘉奖。“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不得不称吴信泉将军为“可怕的人”。

之后,吴信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第二副司令员、军长兼政治委员。后来,吴信泉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7年8月,吴信泉到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9年,吴信泉毫不隐讳地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被定为犯有“右倾机会主义性质的错误”,报经总政治部批准,大会小会反复批判他,根本不许讲真话,只有讲假话才能过关,历时两个多月。在逆境之中,吴信泉非常镇静,没有说半句违心话。这是吴信泉和俞惠如第一次品尝到党内斗争的残酷。

俞惠如坚信讲真话没有错,她在精神上支持丈夫,在生活上照顾丈夫,每当吴信泉出门接受批斗时,俞惠如嘱咐他“保重,心要想宽些,保持平常心态”。批斗结束回家,她上前迎接,打热水给他洗脸、洗脚,说:“你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党和人民会还你公道,时间会还你清白,历史会还你清白。”

1960年8月,吴信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俞惠如任炮兵司令部直属政治处干事、副主任。1962年4月29日,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下达文件,宣布给吴信泉平反。

“文革”前,吴信泉将军组织一支“吴家军”篮球队。6个儿子在球场上龙腾虎跃,蔚为壮观。将军在场外指导,率“吴家军”首战机关专业队,大捷,继胜装甲兵和工程兵球队,威震总参各大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信泉和其他炮兵司令部首长一样,挨批挨整,戴着高帽站在台上接受批判,或戴着高帽“游大院”,即在机关大院内“游斗”。吴信泉很倔,造反派叫他低头,他不低,批斗时,他的领章、帽徽被扒下来,回家就让俞惠如给他缝上,俞惠如劝他不要缝了,他不干,坚持要俞惠如给他缝上,他说:“他们没有权力扒掉我的领章和帽徽,我又没有被开除军籍。”

造反派见吴信泉批斗之后回到家里,与俞惠如仍然亲亲热热,认为俞惠如对吴信泉划不清界限,于是,批斗吴信泉时,也把俞惠如抓去陪斗。造反派喊口号“打倒吴信泉!”大家都举手跟着喊,俞惠如不喊,也不举手。造反派问她:“为何不举手?”俞惠如强硬地回答说:“他没有错,我了解他。”造反派头头大声吼:“你敢对抗运动,叫你灭亡!”于是造反派宣布对俞惠如4条处理决定:一、撤职查办;二、停止党籍;三、停止发薪金,每月发20元生活费;四、半日劳动,半日反省。俞惠如不服,造反派说她“抗拒”。第二天早上,批判俞惠如的广播响彻炮兵机关大院,给她扣上“反党集团黑干将”、“牛鬼蛇神”等帽子,说她冒充“三八式”、“三反中查出的大贪污犯”、“王光美式的人物”。大喇叭广播里,把俞惠如骂得真是狗血淋头,一无是处。俞惠如大哭了一场。吴信泉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说:“惠如,你是受我的牵连而挨批斗的,你没有错,要坚强,不要被他们狐假虎威、外强中干所吓倒。我从一个放牛娃走到今天,你也是一样,13岁就任五河女子宣传队队长,16岁参加八路军,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我们都问心无愧。”吴信泉的安慰和鼓励使俞惠如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1980年9月,中央军委对吴信泉所受的错误批判给予了彻底平反与纠正。俞惠如因受丈夫牵连所强加的罪名也被彻底推翻。1985年7月,被中央军委批准为大军区正职待遇,1988年9月离职休养。俞惠如是12个孩子的母亲,周恩来送她一个“航空母舰”的称号,毛泽东夸奖她是一位“英雄母亲”。

1990年12月22日,是吴信泉和俞惠如结婚50周年纪念日,孩子们在家里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典。当年,在天赐场镇主持婚礼的开国中将李雪三和夫人柏曼卿,开国上将杨得志、石莉夫妇,副总参谋长徐惠滋、韩怀智,总政治部干部部长杨振明,总参炮兵部的领导王育华、陈连弟等,吴信泉的老部下谢铁骊、王遐夫妇,汪小为等参加了庆典。

吴信泉善于跳舞,在高级将领中以“标准舞星”而闻名,尤喜跳华尔兹和探戈。凡逢舞会,乐曲一响,首先步入舞池的即为吴信泉和俞惠如夫妇,步履轻盈,舞姿优雅。

吴信泉将军还喜看电视直播球赛,有电视直播球赛,吴信泉必提前到场,独握遥控器,决不相让。1982年世界杯,各列强角逐于墨西哥。吴信泉守在电视前,实况转播一场不落。

1992年4月2日,年满80岁的吴信泉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故。

吴信泉最后说,我从1926年参加革命,至今已66年,许多人都在战争年代牺牲了,我是幸存者。不搞遗体告别,什么仪式也不要,遗体交301医院解剖,有用的就用。解剖后到八宝山去烧,由妈妈和12个孩子、媳妇、女婿、秘书、警卫员、司机、炊事员送去。我家里的人和妈妈家里的人都不要通知,不要来,不给组织上添麻烦。如果我夏天去世,穿八五式军装,钉上中将军衔,如果冬天去世,穿马裤呢老军装。礼服不穿,留作纪念。我的骨灰在北京找个地方埋上,栽棵松柏树,最好像我家院子里那样的雪松。孩子们都在北京,可以去看看。家里挂个穿礼服的像片,每个孩子给一张像片。我住的房子不动,因为我家的孩子多,节假日过年都要回来,要住。我的房子不是新房子、好房子,是老房子、旧房子。此外不像公家提任何要求。我希望我家第二代对第三代严格要求,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人在世上总要做一番事业。古语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不管在什么社会,不劳动者不得食。

吴信泉去世后,俞惠如先后出版了《战将吴信泉》、《朝鲜战场1000天――39军在朝鲜》、《吴信泉将军》等3本书。





吴成德宗长

吴成德宗长,与吴信泉宗长一样,出生于1912年,民国元年,吴成德宗长比吴信泉宗长迟六个月出生,出生于10月,出生地点是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宋温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吴成德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当地的重点中学,毕业后即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员。

1937年,25岁的小学教员吴成德决定弃笔从戎,离开一岁的女儿吴青菊,来到太原,进入山西军政训练班学习。山西军政训练班是由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主办。牺盟会在国民师范举办各种抗日训练班,七七事变后,在阎锡山支持下,薄一波组建山西新军的第一支部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牺盟会是山西地方国民党政权与共产党合作的产物。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东征山西胜利后,1936年5月5日,红军发表了要求南京政府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东征红军退回陕北之后,阎锡山决定“联共抗日”,于是进步人士在1936年下半年发出组织“抗日救国同盟会”的号召,阎锡山将之改名为“牺牲救国同盟会”(因为当时太原存在着日本领事馆,挂着日本的国旗),1936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正式宣布成立,阎锡山任牺盟会会长。

1937年8月1日,在太原军政训练班所在地山西国民师范学校礼堂举行了成立大会,宣布8月1日为新军诞生日,薄一波任总队政治委员,徐绩章任总队长,牛佩琮任政治主任。全队共辖3个大队,每个大队辖4个连,共2000多人。军政训练班后来扩充为12个连队。其中有几个连队的学员较特殊,如六连和七连,都是红军东征时被俘的红小鬼,还有政治犯和进步青年。十一连学员为女生。大队的指导员以及中队、分队政治指导员几乎全部是牺盟会委派的共产党员。

1937年9月,吴成德在牺盟会特派员乔明甫介绍下,成为共产党员。还担任新绛县人民自卫队总队部政治指导员。由于吴成德是在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之前参加革命(军政训练班所),所以,吴成德的身份是红军,而不是八路军。之后的待遇是老红军的待遇,而不是老八路的待遇。

军政训练班经过50多天的训练,9月21日,由薄一波率领,从太原开赴五台山地区,准备建立抗日根据地,后来转赴晋东南上党地区,建立太行、太岳根据地。

1937年10月初,阎锡山着手筹划忻口会战。忻口会战歼敌两万余人,创华北战场歼敌之纪录。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成功典范,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为该会战领导人。

1939年上半年,决死队发展到50个团,约四五万人,占阎锡山150个团的三分之一。决死队成为一支驰骋晋绥的抗日劲旅。1940年初,决死队列入八路军的战斗序列。

吴成德在军中晋升非常快,到1942年,为决死队二一三旅五十七团营教导员、团党总支书记,1944年任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太岳军区司令员是陈赓,司令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太岳山东麓,太岳山脉位于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主峰位于晋中市灵石县,也称太岳山,亦名霍太山、霍山),吴成德率队在中条山与日伪军打游击,立下战功。

解放战争中,吴成德升任第七十一团政委,七十一团也是解放军108师的前身。

1948年,吴成德的夫人(吴青菊的母亲)带着吴青菊和大弟,抱着刚一岁的二弟,由吴成德的理发员护送回老家,当时吴成德所在部队正和国民党部队激战。没想到理发员投降国民党部队,吴青菊的母亲带着子女在山里找了一家人家躲起来。那时候刚一岁的小弟弟由于营养不良,患病而奄奄一息。在路上小弟弟最终没活下来,母亲就把他埋在了山坡上,然后离开这家人带着吴青菊和大弟弟继续逃亡,还没走出几十米就听到后面的狼叫。他们本来打算到山下找吴成德的部队,不过还没下去就听到了前面国民党部队的号响,吴青菊的母亲拉着子女扭头就往山上跑,往原来那家人家里藏。还没跑到地方,后面的子弹就像冰雹一样飞了过来。

  看到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吴青菊的母亲拉着两个孩子趴在石头下面,等枪声稀疏,又躲回了村民家中。吴青菊说,这家村民因为经常劳动,晒得皮肤都比较黑,但是他们娘仨皮肤白,所以当敌人赶来时,很快就把他们娘儿仨抓了起来。

  吴青菊说,当时才12岁的她非常害怕,浑身哆哆嗦嗦,因为国民党军队要把他们杀掉,当敌人推着她们到外面,准备枪毙时,山下又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这是吴成德带着一支部队赶到,救出了家人。此后,为了家人的安全,吴成德亲自派了一个警卫班,将女儿吴青菊等人送回了老家。吴青菊说,她记得每次父亲回来都是带着三八大盖。

那时候,吴成德带着队伍在中条山一直和日伪军拉锯,吴青菊说:“有天夜里二鬼子跑到我家来把爷爷奶奶弄走,我吓得跑到另一个小屋里找妈妈。”第二天吴青菊的奶奶被放了回来,但是爷爷却在距离家十几里路的地方被日军毒打,并将奄奄一息的爷爷活埋,好在发现的及时,爷爷被救活了。吴青菊对于抗日期间的记忆仅限于这次爷爷的挨打和日本兵到村里来给孩子发糖。日军投降后,吴成德在1947年调任到八纵二十四旅的七十一团任政治委员,这是180师的前身。

吴成德1950年2月升任180师政治部主任。这一年,38岁的吴成德和妻子离婚,并和毕业于华北军政大学的师宣传队区队长龚村结婚,吴青菊跟着爸爸,弟弟跟着妈妈。婚后没多久,1950年12月,正当180师在四川眉山地区刚刚平息了匪乱,就接到了到朝鲜参战的命令。部队从成都出发到河北沧县集结前夕,第60军政委袁子钦找吴成德谈话,让他代理180师政委。1951年3月,吴成德带兵赴朝作战,吴青菊被后妈接到了北京读书。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麦克阿瑟这次知道中国出兵了,在为期一个月的战役中,联合国军再遭重创,志愿军收复了除襄阳以外的所有三八线以北地区,歼敌3万6千人,其中美军2万4千人。

于是李奇微换下了麦克阿瑟。李奇微入朝参战的第一次战役,也就是志愿军的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基本上是有组织的,中朝军队战果不大。

李奇微在战斗记录发现了一组至关重要的数字:美第八集团军第一次向鸭绿江进攻,遭到中国志愿军参战部队大规模打击的日期是1950年10月25日,真正大规模战斗从26日开始,11月2日联合国军主力车道清川江南岸,战斗历时八天。

美军第八集团军第二次向鸭绿江进攻,11月25日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攻击,激战持续到12月2日,中国志愿军停止了对溃败的联合国军的攻击,战斗历时八天。

第三次,中国志愿军于12月31日开始大规模进攻,1月8日中国志愿军停止追击,战斗历时也是八天。

李奇微把准了志愿军的命门,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单兵口粮只能维持一个礼拜,志愿军的每次攻势只持续7天,李奇微称之为礼拜攻势,每天作战距离均不超过20公里,这是志愿军的进攻极限。所以李奇微只把部队撤到22公里,最远不超过25公里的地方停下休整。然后坚持“磁性战术”的原则,坚决近距离地与中国军队接触,不间断地持续进攻,不给中国军队以补充的时间,与中国军队拼消耗,并且在局部战斗中采取“火海方式”:即依靠优势的炮兵、载航空军和坦克的火力,对中国军队实施密集的高炽烈的火力突击,以杀伤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最后,等轰炸一停止便立即挥师反攻,展开“霹雳行动”,不给中朝军队调运弹药补给和增派援兵的机会。

李奇微之后施行“猎犬行动”。从第四次战役开始,志愿军和美军作战的难度不断增大。

1951年3月,180师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1951年4月,60军归志愿军3兵团指挥,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在战役的第一阶段,60军突破土耳其旅的阻击,插入釜谷里,渡过汉滩川,占领永平、东豆川里地区,割裂了美25师、土耳其旅和法军各一部,又连续与美军发生激战,一直进攻至北汉江以南地区。不久,美军发起反击,一举割裂了中国军队的战线。60军左右两翼都已暴露,恰此时3兵团电台车被炸,军部与兵团部失去了联系。

60军军长韦杰命60军180师在北汉江以南组织防御,以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然而因美军进军速度太快,志愿军的通讯联络系统又严重滞后,180师很快陷入了被敌四面包围的险境。韦杰急命60军其他两个师进行解围,但都被美军击退。

1951年5月21日,吴成德所在180师接到上级命令,准备担任掩护主力后撤的任务,并在阻击地域至少阻敌3至5天。5月24日,第180师接到军部命令撤至以北,此时两路敌军从其前方与侧后方的空隙中突然钻出,对其师形成夹击之势;26日,陷入敌军重围。60军军长命令第180师固守待援,但很快又令该师实施突围,并令60军的另外两个师负责接应。180师接到军部命令后马上召开了师党委会,商议突围计划,会议由师代政委吴成德主持。

180师是主力师,全师指战员1万2千余人,师长郑其贵是政工干部出身,没有表明态度,实际上是想等上级指示。但是恰恰电台被敌机炸坏,又联系不上军部。于是有人提出分散突围的计划,得到了多数人的响应。分散突围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常用的突围战术,战术效果非常好,但是这种战术只适合小部队作战,根本不适合大部队突围。由于时间紧迫,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于是分散突围就成为180师的作战计划。事实证明这个分散突围计划是相当失败的,180师最后被俘7000多人就是证明。师部分配好了各团的突围方向,烧毁了机密文件,砸毁电台(这是最要命的),开始分散突围。

吴成德本来是和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一起突围的,但是他在检查各团突围准备工作时遇到了300多名伤员,这些伤员由于无法跟部队突围,被遗留在山沟里,让其自谋出路。吴成德明知道不可以带这么多的伤员突围,但是又不忍心让他们自生自灭,遂做了一个决定:带上这300伤员一起突围!他用枪打死了自己的战马,和伤员们留在了原地。180师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经过浴血奋战,突出重围回到了军部。而吴承德同180师其他5名团级干部和7000余名士兵却成为美国人俘虏。

吴成德率领着300伤兵朝志愿军的阵地方向缓缓突围,沿途战斗不断,到第三天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三十多人。他们没有向导,已经三天没有进食,只能避开大路,躲进山里。吴承德带领这只小部队,在三八线附近的大山里转悠。到1952年7月,吴成德在敌后山野坚持了420天游击,最后他身边只剩下两个战士,7月中旬的一天,三人被十几个美国兵和几只警犬堵住,吴成德身边的战士在拧开手榴弹盖的时候,被警犬扑倒在地,三人被俘。

美国人一开始不知道吴成德的身份,把他关在了普通俘虏房。但他比普通人要大一截的年龄让敌人觉得他一定是个干部,便对他严刑拷打,意图让他招认,但吴成德咬死称自己只是个炊事员。后来180师的士兵在不小心的情况下,透露了吴承德的身份,美国人知道了他是战俘中军衔最高的干部,把他关进了特殊牢房,并一直扣其为人质,直到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一个多月后,吴成德才被最后一批送还。

在吴成德被俘三个月之后,为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Battleof Triangle Hill 三角山战役)打响了。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生效后,吴成德作为美军俘虏的最高职务的志愿军军官,享受了最后一个遣返回国的待遇。吴承德回到志愿军驻扎地后,公安部副部长李克农和中方首席政治谈判代表黄华接见了他,但是随着而来的政治审查,也让他险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1952年秋季,60军配属第20兵团,张祖谅担任60军军长。在志愿军进入阵地战阶段,60军取得良好战绩。1953年7月13日,在金城战役中,60军加入东集团作战,结束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仗。虽然60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绩相当不俗,但长时间内却被180师的第五次战役失利掩盖了。60军180师1万余人损失了7000人,其中5000余人被俘。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2万余人,其中师级干部一名,也就是吴成德(180师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团级干部五名,全部来自第三兵团(代理司令员王近山)60军(军长韦杰)180师(师长郑其贵)。

另外,1954年1月20日,14220名志愿军战俘离开战俘营,据报道,台湾代表团扛着孙中山、蒋介石巨幅照片迎上来,向战俘们表示热烈欢迎,战俘们纷纷向孙和蒋的照片致敬。在美军陆军第八军的护送下,530辆卡车把战俘送到仁川。在这里,他们转乘15艘美军运输船去台湾,美第七舰队和美空军第五军则一路随行保护。在海上航行88个小时后,玛达目的地---台湾基隆港,另有142名重伤病员,已先由军机直接送往台北接受治疗。

早在1951年7月7日,在第五次战役结束,美军俘获大量志愿军之后,台湾国防部第二厅厅长赖名汤提出“策反共产党战俘来台”的设想,台湾国防部于1951年8月9日召开了各厅局会议,认可了这一方案。在一万多人的志愿军战俘中,混进一批台湾渗透来的假俘虏,约400多人,国民党军战死将领黄百韬的儿子黄效先也在其中,成了战俘管理者。最早转变立场的,是部分国民党旧军人。台湾政工人员给战俘们讲三民主义、反苏反共理论,他们则在私下串联、鼓动,软硬兼施,之后,一批中共政工干部转变了立场。而且,这批变节政工干部,策反战俘“比台湾人更卖力”。他们对中共严厉的组织、军事纪律熟稔无比,作为以往组织纪律的执行者、政策的宣讲者,他们非常清楚,回国后会有什么结局。

志愿军战俘到达基隆港之后,又分乘225辆军用大卡车,分成5个支队,由摩托车队前导,救护车、通讯车随行,另外还有国民党安排的广播车沿途播放歌曲散发传单。车队到达台北后,沿主要街道行进,沿途不断有人燃放鞭炮,一派喜庆气氛。战俘们由蒋经国领导下的一个辅导组织负责,审查后,补入国民党军基层。1958年8月28日,金门炮战爆发。一些前志愿军战俘也上了前线。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长达38年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打破了,一些战俘回到了故乡。

回到中国大陆的吴成德和其他战俘经历了9个月的政审。一份公开的资料显示,1954年,6064名被俘归来的人员中,约700人被开除军籍,4600余人只承认被俘前的军籍。吴成德被定为叛党、叛国,开除军籍、党籍。在安置处理时,吴成德按营级干部转业,30余名营团干部和少数因伤残留院一并转业外,400余名连排干部和全部战士一律复员回家。吴成德被派遣到辽宁盘锦农垦局大洼农场工作。

60军军长韦杰被撤职,临死前都在写检讨与总结;3兵团代理司令员王近山始终没有转正,1955年只评了个中将。60军撤回后方进行整训,1985年60军建制撤消。

1954年,吴青菊和龚村到辽宁看望吴成德时,见到的是一个头发脱落、面容苍老、目光痴呆,穿着一身没有任何标志的军装,完全不是往日精神的“吴大帅”。

1955年1月20日,他来到北京,准备把他爱人龚村和四岁女儿吴青青接到大洼,共同生活。此时32岁的龚村,是北京部队的一名排级干部,组织上正安排她转业并找到了在北京的接收单位。龚村是早期投身革命的老同志,当时为了照顾吴成德,毅然离开条件优越的北京,一家三口登上通往东北的火车,辗转来到大洼农场后,龚村被安排到大洼农场工会做劳保委员。

1955年,吴成德在东北盘锦农垦局大洼农场当副场长,这一年吴青菊结婚了,丈夫是吴成德之前的警卫员,吴青菊跟着丈夫的部队从安徽滁县到蚌埠、到北京、到滨海、到溧水,最终在1975年到了丰县武装部。

吴成德一家在大洼工作生活了22年。在农场干了20年,获得荣誉无数,满屋子贴满了奖状。1975年,吴成德在大洼县离休。之后,爱人龚村也在大洼离休。

  198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74号文件,重新复查处理志愿军被俘人员的问题。1982年3月,沈阳军区党委对吴成德作出复查结论,并经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恢复党籍、恢复老红军待遇。吴成德恢复待遇后,工资很高,但是他的钱也没给儿女,而且他平日的生活依然艰苦,经常用馒头就咸菜,省下来的钱都捐助贫困学生。吴成德回到山西运城,被聘请为30余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政治协理员,每年要为青少年作报告上百场次。自1984年以来,吴成德担任山西运城北城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兼巡视班组长。1992年还受到国家关工委的表彰和奖励。1996年3月6日,吴成德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4岁。薄一波、柴泽民等老首长向他献了花圈,运城数万人为其送行。

1990年代,吴成德的老部下、当时的宣传干事张城垣写了《重围——志愿军一八零师代政委吴成德和战友们》一书,回忆了在朝鲜战争中陷落的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12 09:38:34 | 只看该作者
上甘岭战役

上文提到第60军180师的师政委吴成德在率部突围420天之后被俘,三个月之后,上甘岭战役爆发。

说到朝鲜战争,在中国的媒体中,看到的基本上是志愿军的战事,似乎没有朝鲜人民军什么事,而在朝鲜的媒体中,看到的基本上朝鲜人民军的战事,似乎没有志愿军什么事。

同样,说到上甘岭,中国人基本上都知道,但是朝鲜人民军守卫的伤心岭与喋血岭,没有多少人知道。

朝鲜战争的五次战役结束之后,双方转入对峙,1951年7月10双方同意停火之后一个月,美韩联军发动夏季攻势,美韩联军首先进攻五圣山的一个高地,朝鲜人民军依托坑道进行作战。以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等猛烈弹雨的迎头倾泻,甚至是白刃战,给美军造成大量伤亡。美国记者于是称之为“伤心岭”和“血染岭”。

夏季攻势结束十天之后,美军发动秋季攻势,并吸取在“血染岭”和“伤心岭”的教训,组织强大空地火力予以支援,同时充分运用坦克集群实施突击,发扬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的综合战力,同时使用强大空地火力压制朝鲜人民军炮兵,掩护工兵作业,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排除了长达6公里道路上的障碍,使坦克和炮兵得以及时前进,从而战胜了朝鲜人民军。

在喋血岭和伤心岭战役,支援美军第2师的炮弹,就有75毫米炮62000发;105毫米榴炮401000发;155毫米榴弹84000发;8英寸榴弹13000发。第2师共发射了119000多发60毫米、81毫米和4.2英寸的迫击炮弹,而57毫米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则发射了近18000发炮弹。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是位于三八线上,是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是军事至高点,上甘岭战场是在五圣山前面的两个小高地(597.9和537.7)。上甘岭很小,总共只能布下两个连的兵力。实际上,上甘岭阵地也就是3.7平方公里,是一个长不到3公里,宽1公里多的狭长地带,由15军两个连另加一个排驻守。上甘岭战役的43天里,在这3.7平方公里的地表,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其中,志愿军发射的炮弹有40万发)。美军在战役第一天就发射30万发炮弹。

说到上甘岭,中国人一般会想到堵机枪眼的黄继光、“向我开炮”的王成、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与尽的杨根思、遇火烧而忍住不动的邱少云等,这些实施自杀性行动的战斗英雄。然而,大家都知道,这些自杀性的“英雄举动”并不能对战局有根本性的影响。因为,在二战期间,成百上千的日本军队的自杀性行动,数不胜数,但这并没有挽救日本的战局。而在上甘岭,据称采取自杀性举动的志愿军烈士,是38人。

在上甘岭打赢美军的,不是自杀性举动,而是军事实力。

虽然上甘岭阵地的地表只有3.7平方公里,如雨点般的炮火,把整个山头足足削低2米。但是,上甘岭阵地的核心不是在地表,而是在上甘岭阵地下面的纵横交错的几十公里长的坑道。当地表的士兵阵亡之后,再从坑道里派士兵出去扔手榴弹,每次派出的士兵不到十人,一般是三到五人,士兵阵亡后再从坑道里派士兵去补充。而美军的伤亡都是在地表大量发生,这些雅利安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有坑道这回事,以为只要200人的伤亡即可占领山头阵地。虽然朝鲜人民军在喋血岭和伤心岭的战役中己经使用过坑道战法。

大家知道,现代战争中,炮是军中之神。只要上甘岭阵地在双方火炮的覆盖范围内,哪一方的士兵在上甘岭,并不重要,上甘岭即没有黄金,也没有石油,用不着派人去占领。派人去占领,在对方的火炮覆盖范围内,上去的士兵也只能是炮灰,上去的士兵再多,也都是炮灰。

所以,在本质上,争夺上甘岭的战斗,就转变成了摧毁对方炮兵阵地的战斗。哪一方的能覆盖上甘岭的炮兵阵地被摧毁,另一方就当然获得完全的胜利。

在摧毁炮兵阵地方面,由于美国军队有完全的制空权,美国空军可以轰炸志愿军的炮兵阵地,但中方不能轰炸美军的炮兵阵地。不过战事并没有一边倒,最后双方基本上是打了平手。这是因为志愿军的防空部队成功地阻止了美国空军轰炸志愿军的炮兵阵地。由此可见,上甘岭战役胜负的关键,是志愿军的高射炮部队,而不是自杀性的英雄壮举。

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到,俄国人不仅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列主义,而且还有大量的高射炮。这些高射炮保证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在志愿军入朝防空第一仗的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用的是日军投降后留下的十一式75毫米高射炮以及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这种高射炮难以对付美军的F80喷气式战斗机,在防空作战中,志愿军高炮部队损失殆尽,剩余人员和装备奉命连夜撤回国内。这种老式高炮在对抗最强大空中力量时,差距之大是勇气所无法弥补的。

面对美军,志愿军的精锐部队第38军仅有1.1万支步枪、3000支冲锋枪、1200挺机枪。在火炮方面为9门6管火箭炮、36门步兵炮、36门山炮和380门迫击炮。这种火力配备在国内还算不错,但是远远不足以应对美军。

1951年1月,36个苏联师步兵轻武器运抵中国,很快,志愿军就有34个师换装了这些苏式武器,包括水连珠步枪,铁柄冲锋枪,木柄冲锋枪,轻机枪等等。1951年年底,前线志愿军的主要苏制武器包括:152毫米榴弹炮36门,SU-122毫米自行火炮16门,122毫米榴弹炮249门,76.2毫米野战炮297门,57毫米反坦克炮53门,喀秋莎火箭炮72门,107毫米迫击炮57门,300辆T-34型坦克,60辆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和40辆122毫米大炮自行火炮,以及大量反坦克的莫洛托夫手雷。

中国虽然总共接收了960门76毫米自行火炮,但是由于缺乏多兵种现代技术武器配合协调作战的经验。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大多也没有开上前线。至于240门122毫米自行火炮,境遇也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志愿军从苏联得到了85毫米高射炮120门,76.2毫米高射炮60门,37毫米高射炮956门,高射机枪2382挺。第5次战役前,前线志愿军就装备了197门苏制高射炮和1560挺苏制高射机枪。志愿军比较喜爱1939年式37毫米高射炮,这种火炮射速快,威力十足,可以执行多种任务。中国利用苏联高射炮武装起一批高炮部队,其中5个野战高射炮师,3个固定高射炮师和33个高射炮团,4个探照灯团,1个雷达团,8个独立雷达营进入朝鲜作战。

美国没有炮兵师编制, 23个炮营,合计是846门榴弹炮。虽然从数字看,双方压制大炮数量相差不大,但是美军在观察、联合指挥、空中掩护和后勤运输与协调能力上优势明显。

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都是以极低价格提供的。具体价格为;1个步兵师1000万美元,1个野战高射炮师340万美元,1个野战榴弹炮师790万美元,1个坦克师1560万美元,1个喷气式歼击机师3100万美元。这些价格是良心价。在抗战时期,美国援助中国1个步兵师,接近2000万美元。抗美援朝苏联援助1个步兵师光重武器就有包括122毫米榴弹炮在内的60门大炮,并其他火炮143门,还有40辆坦克自行火炮,汽车261辆才1000万美元。而抗战末期的所谓美械师,压制火炮竟然只有12门75毫米山炮,坦克自行火炮一辆也没有。高射炮和野战炮也是一门也没有,最主要的就是60毫米小迫击炮。论炮兵火力,论突击力,抗战美械师要差几个档次。

中国利用苏联武器,组建了14个榴弹炮师,2个反坦克炮师,2个火箭炮师,5个野战高射炮师,3个城防高射炮师......等重火力单位。而抗战美援武器13个军39个师的重火力单位就仅有1个155毫米榴弹炮团。苏援武器坦克自行火炮近3000辆,美援的装甲单位总共才2、3个坦克营。

抗美援朝苏联援助武器总价13亿美元,中国到1965年才向苏联还清这些债务,但这些武器内容远远超过了抗战及以后美援武器物资,那些美援武器虽然号称价值45亿美元,实际上货不抵价。彭德怀曾说:短短几年超过了旧中国几十年的建设。成为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可称为屈指可数的强军。

在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部队共投入山、野、榴弹炮133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迫击炮292门,共发射35万余发炮弹。志愿军炮兵对敌炮战16次,配合步兵反击43次,配合步兵阻击39次,配合步兵袭击6次,对空作战792次,共计896次。取得了歼敌12801人的战果,占总歼敌人数2.5万余人的一半以上。此外,还击落击伤敌机74架,击毁击伤敌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对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此,毛泽东在1952年12月16日指出:“今年秋季作战,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

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中国军队先后投入了两个精锐野战军的9个团,11个炮兵营,一个火箭炮营,共4万3千多人。联合国军方面投入步兵10个团,空降兵一个团,另有一个编练师,四个新兵联队,共6万3千人。战斗结束时,双方阵亡18400人,受伤22100人,伤亡率达40%,平均125颗炮弹,造成1人阵亡。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弹爆炸。

在上甘岭战役之前,志愿军方面的投敌者有数十人,为首者是38军340团的突击队干部谷中蛟,他向敌方透露“上甘岭”已由新来的全部苏式装备的第15军44师。敌方的叛逃者是韩二师的上尉参谋李结球,他报告了美方将大举进攻上甘岭五圣山的机密,可是情报被忽略。结果是,战役一开始美方不了解中国人的防务态势,中方不能够判断美国人将从哪里进攻。最后,这场战役完全成为双方争“脸面”争“一口气”“打红了眼”而演变的“绞肉机”。

整个战役,由于坑道的保护,中国军队死亡人数是7100人(其中很多人是从坑道里被派到地表作战而阵亡),伤残8500人,联合国军死亡11300人,伤13600人。伤亡比为1:1.6。

坑道: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制空权:,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孙子兵法 形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8-12 09:38:49 | 只看该作者
朝鲜战争

在二战之前,以北纬38度线为界,朝鲜北边由日本关东军管辖,南边由日本国内军管辖,二战之后,三八线以北被苏联占领,美军仁川登陆之后,三八线以南被美国占领。朝鲜半岛北部为工业区,南部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当时朝鲜半岛总人口为3000万人,三八线以南人口约2100万,三八线以北为900万人口。1945年12月29日,美国军政厅公布了12月27日由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签署的关于对朝鲜半岛进行托管和建立临时朝鲜半岛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协定》。

此时,无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朝鲜民众,都掀起了民族主义运动。在北方,民族主义领袖曹晚植因反对托管而被苏军软禁,1950年被杀害。在南方,1947年7月左翼民主派吕运亨被暗杀。美国指责苏联在北方镇压右翼党派和反对派,而苏联则指责美国在选举问题上弄虚作假。1948年1月,印度代表梅农率联合国委员会赴朝,安排统一选举事务。苏联禁止在北朝鲜进行此种选举。

1948年5月10日,南朝鲜(即后来的韩国)举行了单独选举。南朝鲜800万选民中,大约85%以上的人参加了选举。选举的结果是李承晚以略优的优势当上大韩民国首任总统。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Republic of Korea)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2月苏军全部撤离。半年以后,美军也宣布从南部撤军。之后南北双方均声称要统一朝鲜。从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韩在“三八线”附近共发生2000多起纠纷。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将由朝鲜族士兵为主的164师改称朝鲜人民军第5师。166师改称为朝鲜人民军第6师。1950年4月,四野156师吸收了139师、140师、141师的朝鲜官兵组建朝鲜人民军第7师。部队军官很多是中国的老红军与老八路。

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鲜人民军于1948年2月起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军队。朝鲜有10个师,150辆苏制T-34坦克,火炮600门,总兵力约13.7万人。韩国军队装甲车约27辆,火炮约129门,总兵力约9.8万人。在战争爆发前,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2—1,火炮2—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坦克6.5—1,飞机6—1。两方对比,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朝鲜人民军荟萃了三种军事体系。在朝鲜人民军当中,比如第105坦克旅,都是从苏联回来的苏籍朝鲜人,参加过二战,在人民军部队当中,3000多名苏联顾问一直到连以下单位,负责训练人民军官兵。朝鲜人民军的打法也是苏联风格,非常注重炮兵的运用,集中坦克装甲部队进行重点突击,步坦炮联合高速进攻。朝鲜人民军有浓厚的日式风格---喜欢进攻,注重两翼突破包围战术,敢于以小博大,遇敌敢战,徒步行军能力很突出。人民军的编制体制是苏式的,朝鲜人民军的编制、装备、训练及战术都是按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就连条令是翻译的苏军条令,并特别重视政治教育。但各级编制的称谓是却是军团、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这些典型的日式称谓。朝鲜人民军内部纪律,特别是上下级纪律非常森严,讲究绝对的服从。朝鲜人民军实行一长制,各级编有“政治副长”,相当于政委,而“政治副长”的副职则有一个颇具朝鲜特色的名称-----文化副长,营以上军官每人都配小车和女秘书。朝鲜人民军等级森严,高压管理的风格,导致了人民军作战勇猛有余,夜间攻击也要高喊着“乌拉”冲锋,但灵活不足,同时对志愿军机动灵活的风格还看不上。

在朝鲜人民军当中,又有很多来自中国的朝鲜族部队,而且是解放军四野的主力师,作风顽强,特别善于连续作战,战术灵活。

从整个朝鲜战争来看,朝鲜人民军一直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战斗力。从相同数量单位对美军杀伤情况来看,有后勤有保障的情况下,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不次于二战西线德军步兵师,但存在着僵化死板,迷信苏式武器的问题。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全面爆发。随着前苏联档案的公开,史学界广泛承认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38岁的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下令进攻韩国。当时韩国国防军大部分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三天之后,1950年6月27日汉城(今首尔)就失守了。在撤退时,韩高层惊慌失措,炸毁了汉江大桥。

195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27日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还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联合国以13: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通过动议,组成联合国军队。“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联合国军与韩国国军均归驻日的美远东军指挥,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美军远东军司令。

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朝鲜人民军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韩国国防军和美军被逼到朝鲜半岛东南角的釜山。朝鲜人民军已占领朝鲜半岛90%的土地,92%的人口。
  
从6月25日开战到7月31日,开战1个月,朝鲜人民军就已经消灭美军6003人,韩军70000多人。经过不停顿、不计损失、连续突破的战斗以后,到7月,朝鲜人民军也损失了58000人。在整个8月,朝鲜人民军采用了灵活战术对釜山防御圈进行了压迫式的进攻,从重点突破一直到大规模夜袭战术,都使了出来。8月14日,为了阻挡朝鲜人民军第3师的攻击,美军出动了98架B-29,对着正在强渡的朝鲜人民军投掷了超过900吨炸弹。在8月16日,在人民军的大举进攻之下,美韩军已经快要顶不住了,最后是仰仗数百架战机和轰炸机拼命投掷凝固汽油弹,才稳住了战线。

在8月底,朝鲜人民军对釜山防御圈连续发动了7次步坦炮协同大规模夜袭,但朝鲜人民军的7个主力师也已经筋疲力尽,已成强弩之末,粮食极度缺乏,火炮损失殆尽。因此,不断将新组建的作战师投送到南方,而不是在北方海岸线上驻防。美军付出6068人的伤亡,最终顶住了朝鲜人民军的攻势,迎来了9月的仁川登陆战。

由于朝鲜人民军在苏联顾问指导下,在朝鲜东海岸的元山港布设了3000多枚各型水雷,并布置了海岸炮兵,形成了专业雷场。所以,1950年9月15日,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在仁川登陆。在仁川,朝鲜人民军只有一个岸炮连在防守。

这是美国第二次登陆仁川。仁川登陆后,中国政府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

1950年9月22日,在釜山防卫圈(仅占朝鲜半岛国土3%)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1950年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附近会合,9月28日重夺汉城。1950年10月1日,韩国国军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作战。1950年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

斯大林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首脑指示中共派兵介入,10月8日,毛泽东发布组成志愿军的命令,彭德怀为司令,志愿军一词,表示不是中国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名称曾让“联合国军”误以为这不过是一只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到了第二次战役时,“联合国军”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成建制的正规部队。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市)渡鸭绿江入朝作战。联军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国军队已经跨过鸭绿江的情报。

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11月1日,39军在云山之战,打败美国骑一师。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13兵团于清川江战役攻击并击退南韩军队第二集团,然后击退美军第2师。联合国指挥部、美国第八集团军在土耳其旅掩护下成功撤退。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爆发,美国第七集团军的团战斗队(3,000士兵)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成功突围,从海路撤退。12月6日,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在第一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入朝一周后,苏联空军参战。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联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志愿军越过三八线,“联合国军”全线撤退。彭德怀认为联军是在有计划地南撤,企图诱敌深入,重演仁川登陆故伎,故命令志愿军停止追击,战役遂于1月8日结束。之后,麦克阿琴将军被解职,李奇微将军上任,并发现志愿军的只能维持七天的礼拜攻势。

1951年1月15日,中朝联军发起第四次战役,联合国军采用“磁性战术”(始终与对方保持接触,以消耗战制约对方),进行试探性进攻。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韩国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此时,志愿军第一线部队有6个军21万余人,朝鲜人民军有3个军团7万余人。2月13日,志愿军发起砥平里战役。3月14日,韩国第1步兵师和美军第3步兵师重占汉城。这是自1950年6月以来汉城的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易手。志愿军放弃仁川和汉城,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撤回三八线以北。

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至29日“礼拜攻势”结束,“联合国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志愿军开始逐山逐水地死守,“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进北纬38°线,志愿军被迫全线后撤退约40公里。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被称为“范弗里特的弹药量”。之后,中国与苏联空军米格15多次与联军战机交战(飞行员是苏联与东欧地区),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许多飞行员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经验丰富。指挥系统独立于中国军队,主要机场在中国丹东附近,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为避免因苏联参战而扩大战事,当时美国国防部长范登堡在发布会上解释道:“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空军强国。”实际上先后有12个苏联空军师投入了空战,轮番参战的空军人数总计为72000人。苏联航空兵在朝鲜战场损失了335架飞机和120名飞行员。苏联空军的歼击机总共击落了1097架敌机,苏联高射炮兵总共击落了212架敌机。

从此,在朝鲜战争爆发10个月、志愿军入朝6个月之后,双方转入战略对峙。1951年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在开城举行谈判。

为获得停战谈判的有利条件,“联合国军”和韩军于1951年8月18日-9月18日发动夏季攻势,在喋血岭战役,攻击朝鲜人民军,朝军躲在反斜面的坑道内,在美军将要前进到山顶阵地时,突然予以猛烈射击,因此每次美军都遭到重大损失。9月5日喋血岭终被美韩联军攻下。美第10军攻打朝鲜人民军在喋血岭正北方的高地群(伤心岭)。

9月29日-10月22日美军发动秋季攻势,进攻朝中东部防线。经过两个月的激战,“联合国军”占领了646平方公里土地,平均推进约2公里。

1951年10月25日重新恢复谈判,地点在板门店。

1951年10月30日至11月下旬间,志愿军发起局部反击战,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并巩固了开城地区的防御。

1952年6月23日,美国空军大规模轰炸了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平壤进行轰炸扫射。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是位于三八线上,是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是军事至高点,上甘岭战场是在五圣山前面的两个小高地(597.9和537.7)。上甘岭很小,总共只能布下两个连的兵力。实际上,上甘岭阵地也就是3.7平方公里,是一个长不到3公里,宽1公里多的狭长地带,由15军两个连另加一个排驻守。上甘岭战役的43天里,在这3.7平方公里的地表,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其中,志愿军发射的炮弹有40万发)。美军在战役第一天就发射30万发炮弹。

1953年3月30日和31日,周恩来和金日成代表中朝方面先后提出分两步解决战俘问题的建议,1953年6月8日,战俘遣返问题终于达成协议。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经朝中两国政府协商同意,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底全部撤离朝鲜。

战争中,韩国军队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朝鲜人民军对韩国政府官员、军官、警察、宪兵、资本家、商人、知识分子、教师、记者、地主、宗教人士,以及上述人员的家属进行了大规模逮捕和处决。

朝鲜战争中,中国先后入朝作战的总兵力达近190万。联合国军兵力最多时达到93.26万人,受联合国军指挥的韩国部队达59万多人。美国出兵30多万人(其中吸10万名黑人士兵),动用了美国陆军兵力的三分之一。

在“联合国军”中,美韩共死亡174415人,伤病数十万人,失踪及被俘数万人。其中,美军死亡36574人(占总兵力的12%),其中陆军占68.44%,海军陆战队占10.20%,空军4770人,截止2014年1月15日,仍有7896名美国人军人的尸体未找获。韩国军队阵亡137899人,韩国军民共死亡415004人(占南朝鲜总人口2%)。韩国声称韩国军队阵亡227800余人,负伤717100余人。联合国军的人员损失在57万人。由中国军队造成的损失占2/3以上,也就是38万人以上。

中国志愿军伤亡39万余人次,其中阵亡171687人,负伤22万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经过十多年全国范围的调查核实,截至2010年10月,共确认183108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在1950-1958年间阵亡。2014年10月29日,中国民政部、总政治部确认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

一般认为苏联是最大赢家,斯大林成功让中国出兵对抗美国等盟军,也借此出售大量二战剩余军事设备赚取资金物资,中国直到1965年才清偿完所有欠款。朝鲜战争对于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日本以“自卫队”名义重组军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8-12 09:39:51 | 只看该作者
吴语在二战中的作用


在二战期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达成协议,加拿大协助美国窃听中国、日本和苏联的电报。为此,加拿大培养一些“汉语专家”。

然而这些汉语专家在窃听我军通讯一个月之后,丝毫没有取得进展,他们听不懂中方人员的交流。他们遇到的“中国话”和所学的中国话完全不同,发音、用词、造句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加拿大这些专家们甚至很疑惑的说到,这根本就不是中国话,听不懂,和学的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这些中方人员说的确实是中国话,而且是非常正宗的中国话,我国江浙地区一代,属于吴方言,不是这个地区的人发不出那个音,也听不懂。因此我国当时用江浙话进行电报传输,所以外国语言专家根本听不懂,保障了情报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7:39 , Processed in 0.1724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