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柏举之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0:0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龙 于 2017-2-23 12:21 编辑

     吴国和楚国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仗了,吴国胜多败少,伍子胥决定到吴国去,利用吴国的力量为父兄报仇。公元前522年,伍子胥来到吴国,与吴王僚相见,受到吴王僚赏识。公元前519年夏季,吴国大败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于鸡父(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的作战。公元517年,对故国感到绝望的孙武来到了吴国,在孙武子看来,吴国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在吴国他可以大展平生所学,建立不世之功。

     鸡父之战十三年后,吴国军队溯淮河而上,在鸡父之战的战场以西150里处,弃舟登陆,绕过楚国的云梦泽,在汉江之畔(今天的天门附近)与楚军决战,吴军的撤退中,三次连胜楚军,之后反攻,两次连胜楚国,最后攻占楚国都城,这即是柏举之战。

--------------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告诉吴王僚,伍子胥是楚国人,要攻打楚国是为了个人的报仇,于是吴王僚疏远了伍子胥,之后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专诸以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即位,成为吴王阖闾,之后,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君臣齐心,大刀阔斧的实行改革,为了全面建设新吴国而努力奋斗。他们选贤任能,崇俭去奢,发展农耕,训练军队,吴国历史着这里翻开了新的篇章。公元前512年,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孙武子。

     公元前507年,蔡国国君蔡昭侯、唐国国君唐成公,为报楚令尹子常(囊瓦)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背叛楚国,与晋、吴结盟,使楚北侧失去屏障。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春,应蔡国之请,晋、齐、鲁 、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18国诸侯在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会盟,共谋伐楚。同年农历四月,晋国又指使蔡国出兵攻灭楚之附庸沈国。楚国于同年秋发兵围攻蔡国。吴国君臣认为倾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决定以救蔡为名,经淮道秘密绕过大别山脉,从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对楚国实施打击。  

  经过阖闾和伍子胥等人的大力改造,吴国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实力大增。为了检验一下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也为了给打败楚国扫清障碍,吴国向楚国的小弟徐国和钟吾国进攻,吴军势如破竹,两国很快被灭。大胜后的阖闾志得意满,想趁胜利的余威大举伐楚。
  孙武表示反对,他问阖闾,大王知道吴国有多少军队吗?
  阖闾回答,两三万吧。
  孙武又问,大王知道楚国有多少军队吗?
  阖闾说,寡人不是很清楚。
  孙武说,楚国是当世第一大国,说带甲百万有点夸张,但是二三十万军队还是有的。我们已经灭了两国,人困马乏,军资消耗较大,不如暂且退兵,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给楚国致命一击。
  面对两种不同的战略主张,伍子胥说话了,他一面赞同孙武的看法,表示人马疲惫,不宜远征。另一方面,为了维护阖闾的面子,他献上了“轮番出击,疲敝楚国”的计策。
  伍子胥建议将吴军分成三队,轮流袭扰楚国,但是不和楚国主力正面交锋。这样,吴军不仅可以使楚军疲于奔命,而且可以麻痹楚军,认为吴军实力不济,只能小打小闹。
  此时,楚国的局势很混乱,原先的楚平王已经死了,现在的楚王是楚平王和孟嬴所生的儿子熊轸,是为楚昭王。奸臣费无极也被灭族了,楚国现在管事是令尹(相当于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囊瓦。
  囊瓦能当上令尹并不是因为他很有才干,而是因为他生的好——他爷爷是楚庄王的三儿子。按照楚国的惯例,楚国的令尹都是由芈姓贵族担任。至于吴起、黄歇等人做令尹,那都是特例。
  囊瓦人如其名,是一个酒囊饭袋。按理说,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他应该视金钱物质为粪土。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很贪婪。
  公元510年,小弟唐成公和蔡昭侯朝见楚王,囊瓦私下管他们索要马匹和玉佩。这两人也很倔,坚决拒绝了囊瓦。囊瓦很生气,就向楚昭王进言,说唐蔡两国勾结吴国,充当带路党袭扰楚国。就这样,唐成公和蔡昭侯被绑架了三年,直到两国派人送来赎金,囊瓦才放人。
  做大哥的这样对待小弟,小弟能不寒心?唐成公和蔡昭侯一回去就反了他娘的,拜了晋国为老大,请求晋国给他们做主,教训楚国。晋国也不傻,当小弟可以,但是教训楚国就免了。
  晋国不给自己出头,那就得找个敢为自己出头的,敢和楚国叫板的,非吴国莫属了!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蔡吴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之后,唐国也加入了进来,吴蔡唐三国同盟成立。
  公元506年,蔡国在晋国的支持下,灭了楚国的另一个小弟沈国。楚国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大国,现在被曾经的小弟欺负到头上了,其恼怒程度可想而知。
  楚国的愤怒很快就变成了行动,囊瓦率领楚军大举围攻蔡国,叫嚣要灭了蔡国。
  楚国围攻蔡国的消息传到吴国,吴国上下欣喜若狂,众人明白,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现在,吴国和楚国决战的时机来了!
  吴国和楚国死磕,并不是因为伍子胥煽风点火。阖闾好歹是一代雄主,他会让一个大臣牵着鼻子走?吴国处心积虑的想要击败楚国,是由吴楚两国的地理位置和国情决定的。
  吴国的东边是海,南边是越国,西边是楚国,北边是齐鲁等国。崛起之后的吴国想要称霸诸侯,必须击败周围的两个大国,然后挑战现任霸主晋国。
  吴国称霸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首先要趁机打败迷糊的楚国,因为楚国一旦清醒过来,天下无敌。同时,打败楚国也是为第二步解除威胁。
  第二步,北上打败老牌强国齐国,为争霸造势,慢慢靠近终极boss晋国。
  第三步,利用打败齐国的威望,逼迫晋国服软,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如果晋国不同意,就把晋国也一齐收拾掉。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吴国的计划最终竟然实现了,它完美的演绎了一场屌丝逆袭至尊的重头戏,不过那已经是夫差时代的事了。
  言归正传。为和楚国大干一场,吴国上下已经准备了很久。在阖闾、伍子胥和孙武三驾马车的经营下,吴国的国力已经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了。而楚国的国力则因为朝政混乱、连连征战而愈发衰落,此前,楚国军队被吴军整整袭扰了六年,将士疲于奔命,士气十分低落。
  公元506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和伍子胥为将,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之兵踏上了伐楚的征程。
  倾全国之兵说起来听吓唬人的,实际上只有三万人,不过这三万人是孙武等人精心训练而成,战斗力很强大。
  吴国军队并没有从陆上进军,而是选择了水路进军,他们沿邗沟,进入淮河,然后溯淮西上,与唐、蔡两军会合。
  唐蔡两国军队其实是打酱油的,他们的任务不是作战,而是当带路党和后勤军,协助吴军进攻楚国。那个年代没有GPS,没有精确的地图,而吴军头一次跨国作战,人生地不熟,没有人带路那是万万不行的。
  吴蔡唐三国联军继续溯淮西进,一路浩浩荡荡。楚军主帅囊瓦看到吴军来势凶猛,就放弃了围攻蔡国,带领军队回防楚国。
  吴军抵达淮汭后,孙武突然命令吴军停止西进,弃船登陆,向南进军。伍子胥不解,就问孙武,吴军擅长水战,为什么要改从陆路进军呢?
  孙武回答,兵贵神速,应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现在逆水行舟,速度缓慢,等我们达到战场,楚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很难打败楚军了。
  孙武带领3500精兵为前锋,在唐蔡两国军队的引导配合下,采取跳跃行军的方式,迅速绕过了楚国北部的三关(位于河南、湖北东边的交界处),直趋汉水东岸,插进了楚国的腹地,达到了对楚国的战略奇袭。
  吴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插汉水让楚昭王坐不住了,他手忙脚乱的命令囊瓦调集全国的兵力把吴军挡在汉水岸。
  孙武的战略奇袭固然大胆凌厉,但是也存在致命的弱点,这时候,只要楚国有个清醒的人站出来,恐怕纸上谈兵的典故说的就不是赵括了,而是兵圣孙武。
  一个国家之所以会衰落,不是因为这个国家没有人才,而是人才得不到重用。楚国这么大,不可能没有人才。事实上,囊瓦的副将沈尹戌就是个人才,这个人很有军事才能,他一眼就发现了吴军的致命弱点。
  吴军有什么致命弱点呢?孤军深入,顾头不顾尾,如果楚国关门打狗,吴军一个也跑不掉。
  沈尹戌不赞成倾全国之兵把吴军挡在汉水东岸,他认为楚国兵虽然很多但是分布很散,很容易被吴军各个击破,根本阻止不了吴军突破汉水防线。为此,他建议主帅囊瓦率领主力在汉水西岸布防,而他本人则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轻装北上,将吴军停泊在淮河中的船只全部烧掉,断绝吴军的归路,然后直插三关,彻底把吴军封锁在楚国境内。这样,吴军势必军心大乱,此时,囊瓦率领主力渡过汉水攻击吴军,他自己则率军从三关进攻,两面夹击,势必可以围歼吴军!
  沈尹戌的计策即歹毒又高明,囊瓦很赞同,决定立即执行。如果历史按正常轨迹走,孙武等人可能要成为历史笑柄了。
  沈尹戌率军北上后,囊瓦率楚军主力与吴军隔汉水对峙。这时,囊瓦的部下武城黑和史皇跳了出来。武城黑对囊瓦说,吴国的战车是木头做的,我们的战车是皮革做的,如果打持久战,对我们不利,建议立即出击。
  武城黑的观点好歹还是在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相比较而言,史皇就有点小人了。他对囊瓦说,楚国人本来就看你不爽,都喜欢沈伊戌,如果按照沈伊戌的计策来,那么胜利的功劳就都是他的了,到那个时候,你的令尹位置还坐得稳吗?为今之计,应该速战速决,立即向吴军发动进攻。
  囊瓦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楚国的名声很臭,如果按沈尹戌的计策来,那结果很有可能就像部下说的那样,令尹位置不保。国家利益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当然是个人利益。
  囊瓦没有等沈伊戌,他命令楚军立即渡河攻击吴军。囊瓦的决策正中阖闾的下怀,吴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如果就这耗着,吴军可能会被拖死,现在楚军送上门来,真是作死!
  楚军渡河后,吴军并没有迎战,反而掉头向东北跑了,囊瓦以为吴军怯战,挥军猛追。吴军找准机会后,以逸待劳,在小别至大别间伏击楚军,三战三捷。囊瓦被打的灰头土脸,等他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到了大别山东麓的柏举(今湖北麻城)。
  楚军连败三场,锐气丧尽。囊瓦感觉这次凶多吉少,想独自开溜。这时候,史皇又跳出来了,他对囊瓦说:国家太平时,你争着执政,现在战事不利,你又想逃跑,这是死罪。现在你只有和吴军拼死一战,才能弥补自己的罪过!
  这个史皇很可能是人格分裂:前面进谗言时他一副奸臣嘴脸,现在赴国难是又大义凛然。不管怎么样,在史皇义正辞严的呵斥下,囊瓦停止了逃跑行为,转而硬着头皮重整部队,准备和吴军决战。
  此时,历史的诡吊之处出现了,按理说,此时吴军中大出风头的应该是兵圣孙武和牛人伍子胥,没想到,这对黄金搭档在最关键时刻竟然成了打酱油的。
  事情是这样的,三胜楚军后,吴军停止了后撤,与楚军在柏举列阵对峙,阖闾的弟弟夫概看到楚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建议吴军先发制人,对楚军发动猛攻。
  按理说,夫概的建议是可行的,没想到阖闾断然否决了。阖闾现在不清楚楚军的实力,但是他确定楚军的兵力是他的好几倍,所以他的意思是吴军要稳中求胜,慢慢削弱楚军,等待决战时机。(关键时刻,伍子胥和孙武没有出场)
  夫概回营后,很是忿忿不平,他认为阖闾的脑子进水了,等待时机?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夫概管不了那么多了,决定单干。他瞒着阖闾,亲率麾下5000精兵猛扑已成了惊弓之鸟的楚军,楚军果然毫无战力,一触即溃。阖闾看到楚军阵势大乱,率领吴军主力赶来参战,楚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史皇战死,囊瓦弃军逃往郑国。
  丧失主帅的楚军完全没有了斗志,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扎堆向西逃窜。阖闾没有放过扩大战果的时机,他命令吴军撒开脚丫子狂追,终于,吴军在清发水追上了楚军。此时,楚军前有大河,后有追兵,陷入了绝境。
  阖闾决定收网,他命令吴军把楚军统统干掉。夫概不同意,他对阖闾说,哥,你不会不会打仗啊,困兽犹斗,何况人?现在把楚军赶尽杀绝,会激起他们拼死抵抗,那样,死的是他们还是我们就很难说了。
  阖闾反问夫概,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夫概回答,半渡击之!楚军现在无心恋战,只想逃跑,我们先给他们一个求生的而希望,等他们过河过的正嗨时,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他们,他们就变待宰的羔羊。(孙武和伍子胥又不在场)
  阖闾抚掌大笑,还是你小子毒·····(内心独白,夫概不能留啊,否则夫差能坐稳王位?)事情果然像夫概说的那样,楚军一半被俘。
  残余的楚军继续向西南逃窜,吴军继续大踏步乘胜追击。
  沈尹戌得知楚军主力战败,急忙率军回援,与吴军先锋夫概部遭遇。夫概在沈尹戌的凌厉攻势下猝不及防,被狠狠打了一闷棍。
  这时,吴军主力也赶到了,孙武迅速指挥吴军包围了沈尹戌部。沈尹戌不甘心坐以待毙,率军拼死冲杀,无奈众寡悬殊,始终冲不出包围圈。沈尹戌不愿被俘受辱,命令部下杀死自己,砍下首级回报楚王。
  吴军继续向楚国郢都进军,一路所向披靡,五战五捷。楚昭王得知楚军打败,不顾大臣的劝阻,携带亲信仓皇逃走。楚昭王逃走后,楚军立即作鸟兽散,郢都成了不设防的城市。
  公元前505年11月29日,吴军进入楚国国都郢(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吴军进入郢后的行为与日军进入南京之后的行为差不多,疯狂屠城,奸淫掳掠。
  阖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开疆拓土,扬威天下。
  伍子胥的期望打折扣了,因为楚平王早就死了。
  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吗?没那么便宜!伍子胥找到楚平王的陵墓,命人打开棺材扯出尸体,鞭尸。伍子胥足足抽了300多下,抽的手抽筋了才罢手。
  父债子还,伍子胥又命人寻找逃走的楚昭王,打算把它也干掉。这时候,楚灵王已经逃到随国了,阖闾命令随国交出楚昭王,遭到随国拒绝。
  事情到这里,吴国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以三万之师,深入敌国腹地千里,一举击溃20万敌军,占领国都并屠城。然而,这个巨大的胜利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一样,转瞬破灭。
  楚国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军队主力虽然被击溃了,但是还有残余,残余的部队依然数倍于吴军,只要有个正常的人统帅他们,吴军就睡不安稳,更何况,吴军的暴行已经激起了楚国人的强烈的反抗,借用一句话:吴军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最关键的是,楚国大臣申包胥去秦国成功搬到了救兵,秦楚联军正向吴军杀奔而来。
  申包胥以前是伍子胥的朋友,伍子胥当年跑路时,曾对申包胥说:爷一定要灭了楚国!申包胥回答伍子胥:好好干!你能灭了楚国,我一定能再复兴楚国。
  按照现在的标准,伍子胥就是吴三桂一样的人,为了泄一己之愤,颠覆国家,残害同胞,是一个十足的楚奸。但是在那时,伍子胥绝对可以入选感动大周十大人物。那时的人没什么国家民族意识,他们都信奉一个道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伍子胥掘墓鞭尸后,申包胥派人来责问伍子胥说:你报仇可以,但是鞭尸有点过分了!收手吧。
  伍子胥对来人说,你告诉申包胥,我日暮途远,所以倒行逆施。
  申包胥见伍子胥一意孤行,就不再废话了。既然你伍子胥实现了灭楚的夙愿,那我申包胥也该实现复楚的诺言了。
  如何复楚呢?只能找秦国了,秦楚是盟国,秦哀公还是楚昭王的舅舅呢。申包胥历经艰辛来到秦国,请求秦哀公出兵帮助复国。秦哀公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申包胥的苦苦哀求,最后还是同意了。据说申包胥为了让秦哀公同意出兵,在城墙下哭了七天七夜,滴水未进,最后终于用忠诚和坚毅打动了秦哀公。
  吴军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秦楚两个大国的合击,连败两场,狼狈后撤。此时,更糟心的事来了,吴国的死敌越国趁吴国空虚,发兵进袭吴国都城,吴国内部,阖闾的弟弟夫概企图浑水摸鱼夺取王位。阖闾权衡利弊,被迫于九月从楚国撤军,引兵东归。
  柏举之战结束了,然而很遗憾,因为兵圣孙武在这个舞台上没有狂刷存在感,除了进军路线外,再无只言片语,根本无法从其中看出孙武的实战指挥水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吴国从崛起到后来称霸诸侯,孙武居功甚伟。
  尉缭子曰:“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个人觉得,在这句话中,孙武应该和吴起换个位置。孙武的兵圣地位固然名至实归,但吴起的表现实在太过耀眼了,称之为战神也不为过!



















视频:柏举之战  
http://www.56.com/u45/v_MTE3MTQ0MjI2.html/1030_qinyongli2000.html

豫风楚韵——柏举之战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kzMTk0ODY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7:54 , Processed in 0.2004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