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2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族简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21:4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16-3-29 10:13 编辑


吴 族 简 史
吴鸣镝



人类文明的实实在在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科技文明的进步,春秋时期吴国精湛的青铜兵器制造技术,是实实在在的科技文明进步,但是制造这些青铜器的工匠大师们,并没有都被历史记录下来。虽然推动科技文明的人们,比享受科技文明的人,要高贵得多,但历史只记录了很多享受科技文明的人,这些人往往是名见于经传的人。所以,至今,人们只能叙述名见于经传的人们,吴族的历史也是如此。
然而,本篇叙述了五十位吴族的名见于经传的人,第一位是推动科技文明进步的人,这一位,就是吴族的先祖后稷,他由于自幼兴趣的引导,从而精通种植技术,古书称之为“善稼穑”,后稷应该是对中国的农业科技文明有过贡献,而记录于历史之中。另外,随着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吴氏族人到西方求学,也出现了如吴有训、吴大猷、吴健雄这样对推动科技文明进步有杰出贡献的宗贤,本篇也予以收录。
本篇叙述的五十位名见于经传的吴族人物有(按出生时间排序):一、后稷,二、泰伯,三、寿梦,四、诸樊,五、余祭,六、余昧,七、王僚,八、阖闾,九、夫差,十、季札、十一、吴起,十二、吴广,十三、吴芮,十四、吴章,十五、吴汉,十六、吴如胜,十七、吴景,十八、吴苋,十九、吴懿,二十、吴范,二十一、吴质,二十二、吴猛,二十三、吴明彻,二十四、吴均,二十五、吴法云,二十六、吴若远,二十七、吴兢,二十八、吴少微,二十九、吴道子,三十、吴筠,三十一、吴宣,三十二、吴权,三十三、吴夲,三十四、吴玠,三十五、吴承恩、三十六、吴三桂,三十七、吴凤,三十八、吴敬梓,三十九、吴让,四十、吴元盛,四十一、吴佩孚,四十二、吴士敏,四十三、吴心圆,四十四、吴蕴初,四十五、吴百亨,四十六、吴有训,四十七、吴庭艳,四十八、吴大猷,四十九、吴健雄,五十、吴清源。
吴族名见于经传的人物当然远不止五十位,只是上述五十位族人对吴族历史与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相当而言比较大,而且,有的是同一时期的吴族人物的代表,比如,泰伯实际是代表了泰伯与仲雍,吴景就代表了吴景、武烈皇后、吴国太姐弟三人,吴懿就代表了吴懿、吴班,吴玠就代表了吴玠、吴璘,等等。另外,本篇不仅如此,本篇还提到了两位当代族人,吴云青与吴闲云,这两位族人的具体情况在篇中自有顺带的介绍。
中国自古以来,男性有姓有氏,有名有字,比如,据记载,早在周朝初年,被人称为姜太公的周朝开国重臣,姓是姜,氏是吕,名是尚,字是子牙。又比如,吴王寿梦时期的伍子胥,姓是芈,氏是伍,名是员,字是子胥。但是,奇怪的是,与姜子牙同一时代的周文王名为姬昌、周武王名为姬发,只有名,没有字。而与伍子胥同一时代的吴王,从寿梦到夫差,都只有名,没有字。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有名有字的吴氏族人是吴广,秦朝末年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的起义领袖吴广,名广,字叔。
春秋时期,中国史记渐渐开始记录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份,比如,虽然春秋五霸之中的齐桓公与楚庄王只记录了卒年,没记录出生年份,但是,春秋五霸之中的晋文公与秦穆公的生卒年份记载得很清楚,然而,据历史记载,第一位完整记录生与卒的年份的吴氏族人,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兼魏文帝曹丕的智囊人物吴质,吴质生于公元177年,卒于公元230,名是质,字是季重。在吴质之前的吴氏族人中的历史人物,包括东汉的吴汉、西汉的吴芮,均是只记载了卒年,而没有记载出生年份。
如果把历史长河中的这五十位族人的稍作分段的话,从对于吴族的影响的来看,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公元154年苏州泰伯庙建立之前的时期,第二段是从苏州泰伯庙建立到吴宣与吴权时期(吴宣与吴权是同一时代的人),第三段是吴宣与吴权时期到当代的吴泉(吴清源)。
因为,苏州泰伯庙的建立表征着吴族的再次崛起,而吴宣与吴权表征着吴族人的开拓与立足,而如果将吴宣吴权之事迹合而为一,那么其事迹就是泰伯仲雍奔荆立国的高让雄风。这对吴族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如果把历史长河中的这五十位族人分为五段的话,可以从有名有字与有生卒年份,以及影响力较大以及具有现代气息的标志人物来看,分为:一、吴广之前,二、吴广到吴质,三、吴质到吴宣吴权,四、吴宣吴权到吴佩孚,五、吴佩孚到现在。而苏州泰伯庙重建于吴质出生之前的23年。
现在将上述分段方式综合起来叙述,做如下分段
第一:公元154年(吴广之前)
介绍后稷、泰伯、七位吴王、季札、吴起。最后大约是泰伯二十二孙
第二:公元154年(吴广之后)
介绍吴广、吴芮、吴章、吴汉。最后大约是泰伯三十八世孙
第三:公元154年(吴质之前)
介绍吴如胜、吴景、吴苋、吴懿、吴范、吴质。最后大约是泰伯四十五世孙
第四:公元154年(吴质之后)
介绍吴猛、吴明彻、吴均、吴法云、吴若远、吴兢、吴少微、吴道子、吴筠。最后大约是约泰伯六十世孙
第五:公元936年与公元939年之后
介绍吴宣、吴权、吴夲、吴玠、吴承恩、吴三桂、吴凤、吴敬梓、吴让、吴元盛,最后大约是泰伯一百世孙
第六:公元1874年之后
介绍吴佩孚、吴士敏、,吴心圆、吴蕴初、吴百亨、吴有训、吴庭艳、吴大猷、吴健雄、吴清源,到现在,接近现代人的泰伯世序,大约是泰伯第一百零五到一百一十世孙。
公元154年是苏州泰伯庙再建之年,公元936年与939年分别是吴宣离川奔赣与吴权开朝立国的年份,公元1874年是吴佩孚的出生年份(在现代名人之中,吴佩孚的出生年份最早)。
第一:公元154年(吴广之前)
一、先祖后稷
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之后,人类出现,钻木取火从而开创人类新纪元的燧人氏出场,燧人氏之子是观天地之象而画八卦的伏羲氏,伏羲氏之子是少典,少典的二子是黄帝与炎帝,到了黄帝的曾孙帝喾(喾发音为“窟”)时期,在黄河龙门以东约70里处(现今的山西运城市稷山县)的效野之中,少女姜嫄看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她踏上这个巨人足迹的大脚趾之后就怀孕,生下了一个婴儿,姜嫄生下婴儿之后,三次抛弃这个婴儿,但发现各种动物都呵护这个婴儿,于是姜嫄就把这个婴儿抱回来抚养,并给这个婴儿取名为弃。后来,姜嫄嫁给了帝喾,这个名为弃的小孩就随帝喾姓姬。长大之后,弃擅长农耕种植,弃的即非同父也非同母的弟弟尧帝让弃主管农业,舜帝在位时,舜帝将弃封在邰地(陕西武功),赐给弃一个名字“后稷”。
后稷的一个后代在夏朝后期称为“不窋(窋发音为‘竹’)”, 仍主管农业,但是因夏朝当时的主政者孔甲不重视农业,不窋失去官职,于是不窋率领部族从后稷的封地(现今的陕西武功),向西北方向迁徙约三百里,到现今的甘肃最东部的庆阳一带。不窋之孙公刘继续致力于农林耕种,后稷的后裔渐渐兴旺起来。公刘死后,其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在豳地(豳发音为“宾“),在现今的陕西彬县,在庆阳的东南方向约一百里处)。这个时候,中国进入了商朝时期。
二、泰伯
公刘后裔在豳地居住约三百年之后,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武乙(商纣王的曾祖父)主政时期,古公亶父主政豳地,而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与次子仲雍就出生在“豳”这个地方。由于此时在豳地附近的戎狄势力逐渐增强,考虑到整个部族的生存与发展,古公亶父决定带着长子泰伯与次子仲雍及其部族,沿着后世汉唐时期的丝稠之路,向东南方向迁徙约150里(二到三天的步行路程),然后又向西迁徙约100里,来到周原,建立周国。这个地方现今是陕西宝鸡岐山箭括岭附近,宋朝时期,吴玠曾与此处击败金兵。
在周原,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发沃野,发展农业,同时,古公亶父认为他的第三个儿子季历之子姬昌有祥瑞与圣相,想把王位传给季历转而让姬昌继位,长子泰伯与次子仲雍看到父亲的意愿之后,奔赴荆蛮,纹身断发,荆蛮之民感其德行,归附于泰伯仲雍的有一千多户人家,于是,泰伯自号勾吴,被荆蛮之民立为吴泰伯。
这样,亶父泰伯父子二人,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先后建立了两个国家:周国与吴国。
泰伯去世后,因为没有子裔,二弟仲雍继位,继续经营吴国。仲雍的曾孙周章继承王位之时,牧野之战爆发,武王伐纣,推翻商朝,周朝建立了,然后周武王寻找到了泰伯仲雍的曾孙周章,承认了周章的吴国,并封周章于吴国,爵位是子爵,与楚国的爵位相同,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现今山西运城的黄河之畔,建立虞国,爵位是公爵(比子爵高三个等级)。这个地方在周族始祖后稷出生的地方(稷县)以南两百里处。
三、寿梦
五百年后,春秋时期,虞国的第十二任君主虽然拥有一代名相百里奚,但虞君不听百里奚的劝告,被周武王的第三子唐叔虞的第十七世孙晋献公所灭,晋献公俘虏了百里奚,留下了百里奚所述的“唇亡齿寒”与晋献公所做的“假道灭虢”两个成语。在虞国灭亡的同一年,周王室发生更立太子之事件,三年后,姜太公的第十二世孙齐桓公扶助周襄王登上王位,春秋时期进入了争霸时代。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首霸。之后六十年里,又先后出现了三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当时的争霸战,伤亡人数不高,对各自国家的实力影响都不大。
楚庄王称霸十四年之后,灭掉虞国的晋献公的第九世孙晋景公,派楚臣巫臣援助吴国寿梦,使吴国走上了强兵之路。这个时候,是吴国国君寿梦即位之后的第二年。寿梦是吴国的第十九任国君,泰伯仲雍的第十九世孙,寿梦是王号,寿梦二字意为经久耐用的网,其姓为姬,其名为乘,乘字意为站在木筏之上,又名为熟姑。寿梦继承国君之位的第二年,就亲自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朝见刚刚登基的周简王,认祖归宗。这是吴国建国以来第一次朝见周天子,也是第一次出使中原。虽然在这之后的第111年,吴国灭亡(道家始祖、《道德经》的创作者老子的生卒时间,与吴国兴亡时间基本重合)。
寿梦即位五年,晋楚两国有一次不成功的“华元弥兵”和平运动,华元弥兵之后,秦晋两国与晋楚两之间又爆发了大战。华元弥兵三十三年之后,在寿梦长子吴王诸樊的二弟余祭继承王位的第二年,晋楚两国又有“向戌弥兵”,这次和平运动之后,晋楚两国结束争霸,直到三家分晋,春秋时代结束,晋楚两国也没有发生大战。
在这两次楚晋弥兵期间,吴楚两国开始了争霸战争,而且吴楚之间的争霸战,与之前的诸侯国之间的“尊王攘夷”式的争霸战不同,吴楚之间的争霸战,有土地掠夺性质的战争,与战国时期的战争相类似,所以有人认为,吴楚争霸之时,中国己经进入了战国时期,吴楚争霸之时,吴国不再是一个偏远小邦。
周朝建立之时,楚国以子爵诸侯的等级被封到偏远蛮荒的在三峡下游不远处的长江北岸,按周朝礼制,子爵国家的面积方圆是五十里。楚国先人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不断艰苦奋斗,到“征伐无道,布施文明”的不停努力奋战,再到“壮大国力,凌弱怀柔”的连续吞并他国,再加上楚人本身的蛮夷出身,使得他们在与这些同属于夷部的小国沟通时更有共同语言,也更不刻意追求去改变他们的文化,还有当时的“灭国不灭祀”的文化传统,所以,到了寿梦成为吴国君主的时期,五百多年之间,楚国己从几百平方公里的小国发展成面积达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南方超级大国,势力己达到大别山以东的淮河地区。
楚国立国二百多年即自封为王,到立国五百多年之后称霸的楚庄王问鼎于周室,楚以横暴侵凌中原,蹂躏东夷,东方各国无可奈何。以齐桓公之强,仅能屈其使臣作召陵之盟,以晋文公之霸仅能挫其锋芒于城濮,晋悼公也仅能制止楚军,使其不能北上与之争夺郑与宋。其间真正使楚国丧师失地而且国势消弱的,只有吴国从寿梦到阖闾的几代吴王。吴国是当时真正新兴的一大强国。
寿梦时期的吴国,通过晋景公派来的楚人巫臣,习得中原战车御射与步兵战阵之术以及晋国“候奄”情报官制,与咄咄逼人的楚国争战。淮河流域各国愤恨楚国的压迫,从而同情与支持吴国的抗楚,处处供给吴人以山川地形信息与军事情报,楚军每一行动,吴人必先知之,楚方将领的性情与军情,吴人无不洞若观火。吴国这一新兴民族,名为夷蛮之国,从三以让天下,到德获义助而立国,到得道多助,志行高远,统帅与各级将士都有积极进取之心,朝气蓬勃之意,活力充沛,团结精诚,谋略精深,机智高迈,情报灵敏,术略周密,行动勇敢,与楚国周旋于江淮之间达一百余年,其兴起之速,战力之强,耐力之久,令各诸侯国括目相看。
四、诸樊
吴王寿梦在位二十五年,吴国与楚国及其附庸国大战五次,寿梦长子诸樊在位十二年,吴国与楚国及其附庸国大战五次,其中一次是吴国使用战车与弓箭,包围并射杀了楚国名将与名射手养由基,留下成语“百步穿杨”与“万箭穿心”。最后,吴王诸樊在攻打楚国的附庸国巢国之时,轻生任死,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被箭射中而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战死的国王。吴王诸樊的名字是遏,又名过。
五、余祭
寿梦次子余祭(吴王余祭的名字是戴吴)在位四年,与楚国大战三次,与越国大战一次。最后被越国俘虏刺杀身亡。余祭被刺的那一年,余祭派遣他的四弟季札出使中原各国,让季札向中原各国展示吴国的文明。
六、余昧
寿梦三子余昧(吴王余昧的名字是句余)在位十七年,听取了寿梦四子季札的劝告,罢兵安民,和好各国,最后因病去世。
七、吴王僚
吴王僚(吴王僚的名字是州于)在位十三年,与楚国及其附庸国大战四次,最后被吴国公子光派刺客专诸刺杀身亡。一般认为吴王僚是吴王余昧之子,也有人认为吴王僚是吴王寿梦的庶子,是吴王余祭的同父异母的庶兄弟。吴王僚曾封季札于州来(安徽凤台),州来也成为季札的封地,所以季札也称为州来季札。
吴王僚被刺杀之时,遇上慧星袭月之景象,之后,吴王阖闾派刺客要离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出现苍鹰撞击吴国宫殿奇观。
八、吴王阖闾
公子光夺得王位之后。成为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在位十九年,开始使用伍子胥与孙武子的计谋,连年小规模攻击楚国,直到吴王阖闾九年,吴国联合蔡国与唐国,以三万士兵手持吴国精湛的兵器(吴戈与吴勾),大举进攻楚国,击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占领楚国国都,后来因秦国出兵援楚,越王勾践也攻击吴国国都,同时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回国称王,所以吴王阖闾撤兵回国。之后楚国又进攻吴国一次,双方打个平手。
向戌弥兵时期,周王室发生内乱,单氏取周,周被灭亡了一段时间,这就是单刘之乱,也称为王子朝事件。周王室的王子朝奔楚国而来,同时带走了周室国家图书馆的大量文献,也许这个时候,周国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老子,在这个时候也随着这批图书来到了楚国,后来,如此浩瀚的文献消失于历史之中,也许是流散于楚国民间,成为了历史之谜。而这个时候,吴王阖闾攻入楚国,可惜的是,吴王阖闾并没有寻找并得到这批文献,不能将这些文献带到吴国,以发展吴国的文化事业。这成为吴族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憾事,这种遗憾,比吴国占领楚国国都而没有消灭楚国还要大。
至此,吴楚争霸战,从开始的吴国胜多败少到吴国大获全胜而终,打破了楚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楚国也从此国势日下。最后,吴王阖闾攻击越国之时,受伤而亡。
九、吴王夫差
吴王阖闾之子夫差在位二十三年(一说夫差是吴王阖闾之孙),与齐国大战一次,与越国在大战五次,在吴王夫差与越国第一次战争中,捕获越王勾践,但是当时有灭国不灭祀的传统,夫差并没有杀掉越王,但夫差也没有象楚国经常做的那样,把捕获的国君迁到远方,而是释放回国,之后,吴越之间的战争,以越国胜多败少至越国灭吴而终。留下了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火如荼”。吴国灭亡之后,吴王夫差自杀,吴国宗庙被废,吴国国都苏州巨大的城墙被拆,直到三百年后,才又恢复泰伯庙祀。
这七位吴王历时一百一十一年的争霸,只有两位吴王(寿梦与余昧)得以寿终正寝,这七位吴王历时一百一十一年的奋进,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大批精湛的青铜兵器,而且还成为吴族历史上甚至是中国历史上瑰丽灿烂的一段。而其中寿梦第四子季札的推让王位,更是获到千古传颂。
十、季札
吴王寿梦要求他的第四子季札继承王位,但是季札三次义正辞严的表达了自己推让王位的立场与态度。第一次,17岁的季札在父王寿梦临终时,对父王寿梦说,不可以父子之私有违礼之旧制,第二次是在寿梦长子诸樊主持的寿梦葬礼完成之后,季札对兄长诸樊说,国君并非我的本分,我愿追随曹国子臧以求追比贤圣。第三次是在季札出使各国,余祭被刺身亡之后,34岁的季札对余昧说,我已实践曹国子臧的义举,富贵于我如秋风过耳。
喜欢吃肉、追求做官、而且时常陷入困顿的孔圣人对此惊呼:延陵季子其天民乎!
公元前544年,吴王余祭派季札出使鲁、齐、郑、卫、晋、徐等国考察。在鲁国,鲁襄公请他欣赏周乐与各诸侯国的乐曲共十七首,分别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郐》、《小雅》、《大雅》、《颂》,还欣赏了《象箾》、《南龠》《大武》《韶濩》《大夏》《韶箾》这六个舞蹈。季子一一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解释。之后,季札又对齐国、郑国、晋国、卫国的政局做出正确的预测,虽然季札没有预测出自己国家(吴国)的前途。季札在这次出访的过程中,有两人去世,分别是徐君和吴王余祭。徐君去世,产生了季札徐墓挂剑之典故。
公元前514年,吴王僚指派季札与季札长子一起出使齐国,季札在这次出访的过程中,又有两人去世,分别是季札长子与吴王僚。季札长子去世时,有孔子观礼之事迹留传于世。
季札曾被封于吴国刚刚占领的楚国大邑州来,后来又被封于延陵,最后在去世的那一年,被吴王夫差派遣带兵救陈国。公元前485年冬,楚国名将子期进攻陈国,吴王夫差派92岁的季札救援陈国。季札传言给子期说:“吴楚两国君主不务道德,反而仰仗霸道争相号令诸侯,以致使生灵涂炭,人民又有什么罪呢?因此我决定自动退兵,让阁下得到战胜的英名,以便敦品励德安定苍生。您看着办吧。”说罢季札就撤兵回国了,楚将子期闻言,感叹而后退兵,平息了一场战乱。七年之后,楚国再次兴兵,灭亡了陈国。
季札退兵救陈,回吴国之后不久,与世长辞。孔子闻讯,手书“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后人将孔子手迹摹刻于石碑,因铭文共计十字,故称“十字碑”。十字碑现存于江苏丹阳九里村季子庙。
泰伯仲雍的第十九世孙季札不仅后裔繁多,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的成语:季札挂剑(松枝挂剑)、秋风过耳(如风过耳)、泱泱大风、自郐以下、叹为观止(叹观止矣)、一见如故、礼尚往来、燕巢于幕、披裘负薪(五月披裘),等等。
十一、吴起
吴国灭亡三十多年后,吴起出生于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卫国是季札在鲁国观乐之时称赞的贤士众多的国家。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之时,吴起创建名闻天下的魏武卒,留下千古留传的吴起兵法,魏武卒被称成为中国历史上十支最强的军队之一,吴起兵法与孙子兵法并称于世。吴起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吴起不仅成就了魏文侯的霸业,在仕楚之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并为楚国创下钦马黄河,南达苍悟的丰功伟业。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杀死吴起。吴起一生,曾被人污有不孝、杀妻、好色、贪名、残忍之名,但是,后人对吴起尊崇不己,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21:4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16-3-29 14:36 编辑

第二:公元154年(吴广之后)

十二、吴广

吴起去世一百六十年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吴芮被秦国设为番君,为一方之长官,十二年之后,公元前209年七月,在吴广“篝火狐鸣”“鱼腹藏书”,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九百戍卒揭杆而起,陈胜吴广起义爆了,一个月之后,吴芮起兵反秦,两个月之后,项羽在吴国故都苏州杀太守而起兵,三个月之后,刘邦斩蛇起义。四个月之后,吴广被部将杀死。吴广从以屯长之职杀秦国将尉而起兵到断头身死,只做了约四个月的张楚假王(张楚国的代理国王。史载,赵武灵王之妃吴娃之父也叫吴广)。

十三、吴芮

虽然吴广被杀的一个多月后,陈胜兵败而被自己的车夫杀死,但是,此时各地义军纷涌而己,吴芮收纳了英布的军队,带着部将梅鋗,跟随项羽征伐秦军,被项羽封为衡山王。

当年,泰伯仲雍三让王位奔赴荆蛮,曾留足于南岳衡山,如今,仲雍的第三十三世孙吴芮,称王于此,时隔千年左右。

在楚汉之争中,吴芮拒绝项羽杀害义帝熊心的指令,之后,吴芮的女儿因英布反叛而被项羽杀害,最后,吴芮转而支持刘邦,项羽兵败自杀之后,刘邦认为吴芮德行高尚,将做了三年衡山王的吴芮派往偏远的湘江流域,封为长沙王。半年后,吴芮去世。吴芮长子吴臣世袭长沙王位,之后,吴芮的长孙吴回,曾孙吴右,至玄孙吴差继任长沙王,泰伯三十七世孙吴差无后人,吴氏长沙王国存国四十五年之后终结。汉景帝之子刘发被封为长沙王,刘氏长沙王国开始。

吴芮去世后先葬于长沙,四百三十年后,吴大帝孙权(泰伯仲雍第四十四世孙女之子)为其父孙坚造庙,为获取木材,而挖开了泰伯仲雍第三十三世孙吴芮的墓(因为按照汉制,王侯之墓制为黄肠题凑,墓中需要大量的高级木材,所以吴芮之墓中木材众多),发现吴芮遗体如生前一样,没有变化。后来,参与挖墓的一位役工遇到吴芮的十六世孙吴纲(泰伯仲雍的第四十九世孙),惊奇地发现吴纲与吴芮长得非常的相象,只是身高稍矮。吴芮之墓在此次破坏之后,吴芮之墓被迁往故乡江西婺源城西四十八公里的镇头镇冷水亭村西南角的鸡山之上。鸡山上并列有三座土堆,即王墓所在。封土堆宛如冈峦兀起,封土间距约百米。一墓前立碑石二方,一方为“雍正十一年岁癸丑孟冬月吉立”,中刻“延陵郡三十世祖汉长沙王讳芮溢文吴公墓”字样;一方为“乾隆二十八年秋月”所立,上刻“汉初吴文王芮墓”字样。

十四、吴章

吴芮去世二百零五年之后,也即大约吴氏长沙国被废除一百六十年之后,王莽专权,王莽之子王宇师从儒林领袖尚书博士吴章,王宇对王莽之作为深感不满,于是求教于吴章,吴章认为,王莽此时大权在握一意孤行,无法听取任何规劝,但王莽喜欢装神弄鬼,又对鬼神灵异之说深信不疑。所以搞些神异事件,套用歪理邪说,或许对他有效。王宇于是派人深夜泼血水于宫门,但事情被门卫发现,很快败露,王莽为此诛杀包括王宇在内的一百多人,一代名儒的吴章,也被王莽下令腰斩于东市门外,凌迟而死。

吴章死后七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建立新朝。之后,泰伯仲雍第三十七世孙吴承恩(吴汉的父亲,汉平帝手下的将军)自杀而亡。(一说吴汉的父亲是吴章)

十五、吴汉

十五年后,泰伯仲雍第三十八世孙吴汉(字子颜,吴氏长沙国吴芮的第五世孙,或为第十或第十一世孙),在亭长的任上,因宾客犯事,而逃避到渔阳以贩马为生,之后,刘氏长沙王国第六世孙刘玄被绿林军推上帝位,刘玄任命吴汉为安乐县(今北京市顺义县附近)县令,但吴汉素闻刘玄的族弟刘秀(也是刘氏长沙王国第六世孙)有长者之风,决心归附刘秀,吴汉便诈做刘秀亲笔书信,劝渔阳太守投向刘秀,刘秀任吴汉为偏将军,使其率骑兵围攻邯郸,攻克邯郸后,赐号建策侯,后来,吴汉斩杀幽州牧苗曾、尚书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农民军,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并且北击匈奴。在南阳与成都,吴汉放纵部下劫掠乡里,残杀百姓与降将。吴汉因战功而拜吴汉为大将军,大司马,舞阳侯,广平侯。

吴汉去世后,谥号忠侯,葬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龙兴乡吴老庄村,此处现存有吴汉墓、义马冢等。吴汉生前被赞为“勇鸷有谋,兵机莫测,义激风雷”。吴汉还留下成语“差强人意”(能振奋人的意志)。吴汉去世十六年后,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其中吴汉名列第二。公元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其中有吴汉,公元1123年,宋室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汉,吴起亦在其中。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吴汉位列其中,吴起亦在其中。

吴汉起兵之初,在刘玄刘秀以及绿林军赤眉军的兴盛之中,王莽举行哭天大典,不久,绿林军攻入新朝都城长安,混乱之中,杀死吴章的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一名校尉把王莽的头颅割下来。后来刘秀下令将王莽的头颅涂上油漆,收藏在了洛阳皇宫武库之中,270多年后,西晋惠帝八王之乱期间,洛阳皇宫武库发生一场大火,王莽的头颅被大火烧成了灰烬。这场大火造成了中国文物的一次重大损失,除了208万件兵器外,还有孔子穿过的屐,汉高祖断白蛇之剑(有传闻王莽即是赤帝之子刘邦斩蛇起义之时所斩的白色蟒蛇--白帝之子)。

第三:公元154年(吴质之前)

十六、吴如胜

吴汉的儿孙各有封侯,吴汉的曾孙吴如胜(泰伯仲雍第四十一世孙),因为汉桓帝借宣扬泰伯谦让之至德高风,行翦除擅权的梁冀之实,令吴郡太守麋豹访得吴如胜家藏世系《吴氏家谱》,桓帝赞叹“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并敕令建苏州泰伯庙。桓帝又命太尉黄琼与众大臣议吴如胜次子允承为奉祀侯永主庙祀。此时为公元154年,是吴国被灭,国祀被废之后528年,泰伯之祠再享祭祀。这一年也是吴芮被封为衡山王之后的358年。前几年,一位江苏无锡的老宗长说,都说盛世修谱,吴氏族谱却是在濒乱之世修成。

495年之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吴若远(字伯高)第二次续修《吴氏宗谱》,之后有“徽谱”或“新安谱”(也称“少微谱”, 安徽休宁吴少微谱系),以及“宣公谱”或“宣谱”( 江西南丰吴宣谱系)。当今存世的有苏州博物馆藏本是元代吴毅重修的宗谱,清光绪二年吴鼎科重刻本姑苏《吴氏宗谱》,苏州阊门泰伯庙庙祝后裔传人吴贤萍所藏清乾隆年间编著的《吴氏宗谱》。

自泰伯自号勾吴,至周章受封子爵,再到寿梦自封称王,经过公子光鱼腹藏剑,到吴广鱼腹藏书,从吴广狐鸣,吴芮高德,到吴章涂血、吴汉诈书,至德泰伯各代后裔,阴鸷莫测,起于弱势,投身用命,勇猛风雷,努力奋进,终于在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续上血祀,继承至今。

十七、吴景

家谱记载,吴如胜之曾孙吴景(泰伯仲雍第四十四世孙),以及曾孙女武烈皇后与吴国太两姐妹,为吴国的建立做出巨大功勋,吴景曾带给阴鸷勇猛的孙坚第一桶金(带两千士兵交于孙坚),武烈皇后生下孙策孙权两兄弟(相当于泰伯仲雍第四十五世),吴国太生下孙尚香,赤壁之战之后十四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此时苏州泰伯庙建立六十八年),七年后,孙权正式于武昌(湖北鄂州)登基,自封称帝,国号大吴,改年号黄龙,五个月之后迁都建业(江苏南京),此时苏州泰伯庙祭祀血食己达七十五年,孙权雄居帝位二十二年之后去世。此时的吴国,己拥春秋时期吴、楚、越三国之疆域,屹立于中国南方,泰伯仲雍第二十二世孙吴王阖闾的遂愿,终于在泰伯仲雍第四十四世孙的奠基之中实现了。

十八、吴苋

在苏州泰伯庙重新祭祀的两代人的时间之后,中国历史上名见于经传的吴氏宗亲纷纷涌现,如群星璀璨,除了吴国武烈皇后以及吴国太这两位吴国的国母(吴郡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早年父母去世,和弟弟吴景迁居浙江钱塘),孙权称帝十六年之后去世的蜀汉国穆皇后吴苋(昭烈帝刘备的皇后,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以及她的哥哥、蜀国车骑将军吴懿(字子远),她的另一个堂哥、曾于孙权称帝的第二年大破司马懿、官至骠骑将军,封绵竹侯的吴班(字元雄),还有吴大帝孙权黄龙二年去世的吴质(字季重 兖州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曾任职于吴国豫章郡西安县令的道教真人吴猛(字世云 豫章分宁人<今江西修水>,祖籍濮阳<今河南濮阳县>),孙权称帝之前四年去世的术士吴范(字文则 会稽上虞人),以及在孙权称帝三十六后被发现貌似四百多年前去世的长沙王吴芮的吴纲(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吴芮第十六世孙)。以及三百多年后的陈朝大将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今南京六合>)。

十九、吴懿

吴懿,号子远,是蜀汉刘备穆皇后的兄长。任刘璋的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升任车骑将军、雍州刺史、假节,又进封济阳侯。公元237年去世。吴懿为人高亢强劲,又因其妹的身份,是当时蜀汉的重要将领。

吴班,字元雄,是蜀汉刘备穆皇后的堂哥,随刘备参加伐吴之战,后又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参加北伐曹魏的战争,并于公元231年(建兴九年)的北伐中大破司马懿。官至骠骑将军,封绵竹侯。

二十、吴范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擅长术数。研究历数,知晓气候,而闻名于世,与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吴范在孙权帐下任职,观天象,察地景,预测了黄祖被擒,刘备得蜀,关羽被捉,刘备和亲。后来孙权授吴范为骑都尉,兼任太史令。孙权多次询问吴范术数秘诀,但吴范保守自己的占卜术,孙权因此忿恨吴范,削掉了吴范的都亭侯的任职。吴范为人刚烈直率,喜好自夸,曾冒死向孙权劝谏,免魏滕死罪。吴范于孙权称帝之前的四年因病去世。他的长子已先去世,小儿子年纪尚幼,从而,他的占星术无人继承。孙权追念他,以封爵千户侯之许,招募三州中有人能举荐知晓天文术数如吴范这样的人,但终无所获。

二十一、吴质

吴大帝孙权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去世的吴质,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吴质初以文才为曹丕所欣赏,后来,吴质出谋划策,帮助曹丕获得太子位置,立下大功,是魏文帝曹丕的智囊人物,心腹亲信,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任朝歌县长、振威将军,封列侯。为人放荡不羁,怙威肆行,卒后被谥为“丑侯”,其子吴应数次上疏申辩称枉,到十五年后的正元年间方改谥为“威侯”,吴应后为西晋尚书。吴质六世孙吴隐之,在东晋官至光禄大人,加金章紫绶。

第四:公元154年(吴质之后)

二十二、吴猛

曾任吴国西安令(今江西九江武宁县)的吴猛,性至孝,祖籍河南濮阳,生于豫章郡(今江西南昌),8岁时吴猛对父母爱到极点,又不忍心杀生打蚊子,以纯净的童心,做出恣蚊饱血的举动,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吴猛四十岁时,得真人丁义的神方,继师南海太守鲍靓,复得秘法,在吴大帝孙权黄龙年间,吴猛得白云符,遂以道术大行于吴晋之间。晋武帝时,吴猛以所得秘法尽传许逊。据传,吴猛在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解化于宅(宅号“紫云府”),羽化升仙。终年160岁以上,与1998年去世的160岁的河南道士吴云青,以及传说中的四川仁寿老寿星吴田油的年龄相仿。宋政和二年(1112),徽宗封吴猛为真人。

二十三、吴明彻

孙权称帝三十五年之后,孙权的孙子孙皓称帝,这之前的一年,魏国消灭蜀国,这之后的一年,魏国的曹操之孙曹奂将王位禅让给魏国的太尉与太傅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晋国建立,十五年后,孙皓被俘,东吴灭亡。东吴立国五十一年。但孙氏独霸江东八十多年。之后的中国,进入司马氏的晋朝、五胡十六国、以及刘裕(刘寄奴)开创的宋朝与拓跋焘开创的魏国所开始的南北朝时代。(后来,魏国统一中国北方十八年后,魏国分裂为两个魏国,后来在南朝的陈朝建立时期,分别被齐国与周国取代)。

在南朝,刘氏宋国将政权禅让于萧氏的齐国与梁国。梁国发生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侯景将八十六岁的笃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活活饿死(萧衍称帝之后四次出家,立下佛教徒只准素食的规定,并且将家庙祭祀也改为蔬菜,而不许用猪牛羊),又拥立三个萧氏族人为帝,最后自己称帝,建立汉国。之后,交州刺史吴兴人陈霸先平息侯景之乱,陈霸先镇守京口(镇江),两年后,曾任职于梁国东宫直后、后在侯景之乱之时向饥民大施粮食的四十二岁的吴明彻与陈霸先相识结交,陈霸先封吴明彻为戎昭将军、安州(广西钦州)刺史。这时,苏州泰伯庙建庙立祀整整四百年。

三年后,梁武帝萧衍的孙子萧方智将皇帝禅让给陈霸先,陈霸先建立了陈国。这一年,吴明彻四十五岁。陈霸先称帝之时,占据荆州的王琳起兵反叛,陈霸先任命吴明彻为安南将军率兵征讨王琳,吴明彻在湓城(江西九江瑞昌县)被打败。第二年,王琳兵败,奔亡北齐,移守寿阳(安徽省寿县),吴明彻发动奇袭,以水灌城,俘虏王琳。十七年后,吴明彻北伐至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大败齐军,第二年,吴明彻再度出兵吕梁,包围彭城,以水灌城,最后吴明彻被周国大将王轨俘虏,北周对吴明彻以礼相待,但吴明彻不久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吴明彻自四十五岁拜为安南将军之后,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吴明彻六十二岁时,陈霸先之子宣帝陈顼亲自到他家中慰劳,赐钟磬一部,米一万斛,绢布二千匹。吴明彻去世五年后,陈顼长子陈叔宝(陈朝后主)下诏书褒奖吴明彻一生功绩,对他百战百胜的谋略和勇猛深加赞赏,对他被俘而不能赦免深表同情。追封为邵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其子吴惠觉嗣爵。吴明彻去世二百零四年后,公元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其中有吴明彻,与吴起以及云台二十八将吴汉同时列入,三百四十一年后,公元1123年,宋室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明彻,也与吴起吴汉同时列入其中。

二十四、吴均

在萧道成受禅让继宋称帝之前十年,吴均出生于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吴均字叔庠,于侯景之乱之前的二十八年去世。其诗文清新,而有“古”气,工于写景,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27岁时,梁武帝称帝四年,吴均被推荐给梁武帝萧衍,很受欣赏。吴均欲撰《齐书》,萧衍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三十卷,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在梁武帝称帝十八年之时,即去世。吴均生前还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

二十五、吴法云

吴明彻四十九岁时,侯景之乱结束十年之后,中国佛教天台宗(又称法华宗)五祖灌顶出生(实为天台宗二祖)。灌顶,字法云,俗家姓吴,可称之为吴法云,祖籍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后移居临海章安(今浙江台州椒江章安镇)。父亲早亡,由母亲抚养。据说他出生三个月,就能学他母亲念佛、法、僧三宝的名称。母亲将此告诉当地摄静寺僧人慧拯,拯叹曰:“此子非凡”。于是他母亲就以“非凡”二字作为他的乳名。灌顶七岁时礼慧拯为师,成为小沙弥,二十岁受具足戒,二十二岁到浙江台州天台山从智顗(顗发音为“以”)研习教观,成为智顗的入室弟子,直至灌顶36岁时,智顗去世。灌顶又有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之号

在苏州泰伯庙立庙之前八十四年,公元七十年,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建立,汉明帝遣使十三人去西域带回天竺两位沙门在此翻译由白马驮回的佛经《四十二章经》。白马寺成为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中国汉地佛教第一个宗派是法华宗(也称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也称法华经)为宗旨,主张止观双修。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由智顗所讲,由灌顶形成文字。实际上,智顗是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始祖。智顗逝世后,灌顶赴扬州见晋王杨广,杨广继皇位之第五年,灌顶与辩才无碍的吉藏大师有过论战,也许是灌顶在辩论时显露了奇术神通,凭禅定功夫折服吉藏大师。这种事令杨广又敬又怕,之后杨广将灌顶派往幽蓟,远离天台山,开始流放生活,这一年是公元609年,灌顶四十八岁。

两年后,隋炀帝杨广欲东征高丽,遇到在幽蓟之地的灌顶,而让灌顶回到天台山。时至隋末,天下大乱,灌顶在衣食不继、菜食水斋、冰床雪被之中,历时五载,终于完成了十二卷的涅盘经疏及玄义一卷,完成了对智者教观的整理,对于天台宗的贡献可谓巨大,天台宗由此真正建立。此时杨广己死一年。唐朝建立之后十四年,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灌顶安详示寂于国清寺,寿七十二。后人将他比喻为阿难尊者,有结集法藏之功。

二十六、吴若远

灌顶(吴法云)去世之前的四年,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泰伯63世孙,进士吴若远(字伯高)鉴于《吴氏宗谱》自如胜创谱迄今已有414年未续,遂陈献本支系谱表状奏本。至贞观二十三年(649)谱成,历时21年。吴若远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文惠。葬骊山。其子吴世讳,是唐太宗的驸马。

二十七、吴兢

在第二次吴氏宗谱修成的二十一年后,吴兢出生。武则天的周朝时期,吴兢进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 为一代诤臣。居史馆任职30余年,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曾从事官府藏书的整理、国家书目的编制工作。编著有《乐府古体要解》、《唐春秋》、《唐书备阙记》、《太宗勋史》、《睿宗实录》、《中宗实录》、《贞观政要》、《则天实录》、《唐高宗实录》(与刘知己合撰)等,别撰《梁史》、《齐史》、《陈史》各10卷、《隋史》20卷。卒后。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余卷,世称“良史”。仅《贞观政要》传于今。《贞观政要》共10卷,全书40篇,以《慎终》居末,与开篇《君道》呼应,颇具匠心,饶有深意。

《贞观政要》被以后的皇帝当作座右铭,还被当作皇家子弟的学习教材。唐朝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很推崇这部书籍。元朝皇帝规定,皇帝除三、六、九日上朝以外,每天中午都请侍臣教授《政要》。明宪宗朱见深特别注意《政要》的刊行工作,亲自为之作序,以示推崇。清朝康熙、乾隆皇帝都很熟悉《政要》内容。九世纪前后,这部书就传到了日本,并立即引起日本封建统治阶级的注意。1205年博士菅原为长专任讲官,为幕府讲解《政要》,对当时日本政局影响很大。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的《禁中并公家法度》十七条中,第一条就规定天子必读《贞观政要》。

吴兢于公元749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九岁。

据称,唐朝初年,有五个人名为吴兢,其中出生于645年的吴兢,是泰伯仲雍第65世孙,是第二次修吴氏宗谱的吴若远之孙,驸马吴世伟次子,官至长垣县尹,比撰写《贞观政要》的史学家吴兢年长25岁。吴兢于七十九岁之时,继祖父遗志,第三次续修《吴氏宗谱》并撰序。

二十八、吴少微

泰伯仲雍第63世孙吴少微出生于新安(今安徽黄山休宁),字仲材,号遂谷。生于公元663年癸亥八月十三日,比史学家吴兢年长七岁,二十一岁中进士,武则天的周朝时期官至晋阳尉,武则天的周朝结束后,升任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是唐代文学家,诗文雄迈高丽,一反六朝骈文“纤靡淫丽”的陈腐习气,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标志着唐代古文运动正式兴起。吴少微在史学家吴兢去世的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七岁。与夫人朱氏合葬休宁石叶山(后改名凤凰山)。《全唐文》收录吴少微《为并州长史张仁亶进九鼎铭表》、《哭富加谟》、《长门怨》、《古意》等六篇文。吴少微所作《崇福寺钟铭》,尤为时人所推重,是“吴富体”的代表作。崇福寺在晋阳南五里,为唐代晋阳名刹。晋阳是李唐王朝的肇基之地,又是女皇武则天梓乡,是当时全国最大城市之一。晋阳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祥地。

公元640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讲学于新安歙州(今安徽休宁),吴少微之父吴义方也参加了这一盛会,因喜爱当地的山水之美,吴义方遂举家由豫章(今江西南昌)迁居于休宁。吴义方娶程氏,生3子,长子吴太微、次子吴少微、三子吴宝微。

左台吴氏是吴姓宗族中发展颇为兴盛的一支,枝繁叶茂。据《左台吴氏大宗谱》的记载,新安的左台苗裔就有70余支,总支为五大派,分别为莲塘派、金竺派、石岭派、城门派、丰溪派,遍布长江中下游两岸各省。《左台吴氏大宗谱》记载,新安的吴姓中,奉吴少微为始祖的占了九成。

泰伯以让而至德,少微之名也深含谦谦之意,泰伯有高让雄图之行 少微有高丽雄迈之文。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

二十九、吴道子

吴道子出生于公元680年,比史学家吴兢约年幼十岁,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人物画称作“吴带当风”;开创“兰叶描”,主要作品 《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等。

吴道子少年时孤苦穷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奋改攻绘画,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后来任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公元713年左右,唐玄宗继承皇位的第二年,吴道子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安,命他“非有诏不得画”。其时,裴旻善于舞剑,当即舞剑一曲;张旭长于草书,挥毫泼墨,作书壁;吴道子也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唐玄宗命吴道子、韦无忝、陈闳 三人共同绘制《金桥图》,绘成后,“时谓三绝”。唐玄宗又命吴道子乘驿传赴嘉陵江去写生,当吴道子游览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后回到长安,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绘画。吴道子凝神挥笔一日而成。吴道子创造了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来历史的画派——民间传统画派。

吴道子故乡河南禹州鸿畅镇山底吴村旧有画圣祠,座东向西,门楼上悬一石匾,上书阴刻“一峰圣堂”四个字,中央有楠木精雕“圣主楼”,内供奉着吴道子金身塑像。吴圣祠毁于1974年。山底吴村东北角原有一座祖师庙,庙里供奉着祖师吴道子的塑像,庙毁于1966年冬。

吴道子墓分为“真人墓”和衣冠冢,“真人墓”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李家沟,衣冠冢则在吴道子故里——河南禹州市鸿畅镇的山底吴村。

三十、吴筠

与吴道子略属同一时代的吴筠,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道教正一派著名道士。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玄宗多次征召,下诏于京城岳观内另建道院,让吴筠住持,修炼传道。

吴筠著述思想博大精深。承袭元气论的说法,又间以老子之自然道义。吴筠的作品 《玄纲论》和《神仙可学论》、《形神可固论》,从理论上论证神仙可以学得。吴筠认为,学仙必先有骨,生我者道,灭我者情。心常宁,气自运,则形神双修。吴筠还认为,古代圣贤、至忠至孝、至贞至廉、有大功及物者,己至“立言、立功、立德”之三不朽,即成仙之人。吴筠立意畅旨皆本“道”为根基,并不摄引佛学,保持着道家的传统特色,体现了唐代正一道的理论水平,深受后世奉道者赞赏,

安史之乱期间,吴筠南游金陵,访道茅山。后又游天台,观沧海,逍遥泉石,与李白、孔巢父等相酬和,吴筠诗文,词理宏通,文彩焕发,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唯有吴筠。吴筠文辞传颂京师。安史之乱结束后十三年,公元778年,有人记述,吴天师尸解于宣城,指令门人藏书剑于“白鹿山房”,实为一石穴。吴筠去世后,弟子邵冀元等私谥为“宗玄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21:4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16-3-29 12:37 编辑

第五:公元936年与公元939年之后

三十一、吴宣

公元874年,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王仙芝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发动起义,攻克曹州(今山东曹县)与濮州。这一年,泰伯仲雍第七十一世孙(一说六十八世孙)吴宣出生,这一年是苏州泰伯庙建立的第720年。吴宣,字宣城,又字守德。吴宣出生第二年,黄巢起义爆发,以响应王仙芝。三年后,王仙芝去世,又六年后,黄巢去世。这时,吴宣十岁。吴宣二十八岁时,杨行密被封为吴王。杨行密去世的前一年,吴宣的长子吴纶出生。

吴宣三十三岁时,唐朝被朱温灭亡,建立梁朝。这时,吴宣的长子吴纶三岁。吴宣的次子吴经出生,在吴宣所在的四川,西川节度使王建建立蜀国,休息与民。十二年后,杨行密次子杨隆演独立建国,改年号为武义,八年后,杨行密第三子杨溥称帝,建立杨氏吴帝国。吴宣五十一岁时,公元925年,王氏蜀国被孟知祥所灭,孟知祥任节度使,九年后,孟知祥自立蜀国,于成都称帝。七个月后,孟知祥去世。孟知祥三子孟昶继位。这一年,吴宣60岁。两年后,公元 936 年,吴宣带领三子六孙(包括三十二岁的吴纶,二十九岁的吴经,以及吴绍,还有八岁的吴宥<承顺公>),跋山涉水,辗转数千里,横舟渡江,从孟氏蜀国的四川来到了当时的杨氏吴国地界---江西抚州临川长乐乡石井里。

此时,己是公元937年,吴国皇帝杨溥将帝位禅让于徐温养子徐知诰(诰发音为告),徐知诰改国号为齐,时年吴宣 63 岁。两年后,徐知诰声称自己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恪发音为“客”或“雀”)的四世孙,改名为李昪(昪发音为辨),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李昪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跟邻国和好。这一年,吴宣65岁。吴宣留次子吴经守石井基业,带领长子吴纶、 三子吴绍迁居到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嘉禾驿梓口李宁庄(今南丰县莱溪乡九联村青铜山)。公元950年,吴宣以77岁高龄去世,葬于九联村青铜山。吴宣200岁冥辰之时,其贤孙已达360余人(未含女性)。

吴宣去世的前五年,南唐元宗李璟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灭亡闽国,俘闽主王延政。

宋朝有诗赞吴宣:不应王爵孟家封,跋涉云山几万重;来向江南为始祖,后人千载仰高风。

三十二、吴权

当吴宣带领家族到达江西临川,吴国的杨溥将帝位禅让给徐知诰的同时,越南的静海节度使杨廷艺被其牙将矫公羡所杀,第二年,三十九岁的吴权(杨廷艺的女婿,比吴宣年幼二十四岁)从爱州(今越南清化)出兵击杀矫公羡。939年,吴权败南汉军于白藤江,称王,建都古螺(今河内西北,红河北岸,为原唐代安南都护,即交州),整顿国内政治,“置百官,制朝仪,定服色。”,史称越南吴朝。这一年,徐知诰改国号为唐,而赵匡义刚刚出生。944年,在吴宣去世的前六年,吴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在位共七年。

吴权的父亲吴旻曾任本州牧。吴权出生时,有异光满室,状类特殊,背上有三黑子,相者奇之,谓可为一方之主,乃命名曰权。及长魁悟(奇伟也),目光若电,缓步如虎,有智勇,力能扛鼎。吴权后来虽以王自居,但未即帝位改元。不过,吴权内杀逆臣为主报仇,外则破强敌,保全了国家,乃是一位流芳千古的忠义之人,并且开创了一个越南民族迅速壮大的时期。

三十三、吴夲

吴宣去世十年后,承顺公吴宥三十二岁,这一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在之后的十六年里,赵匡胤消灭南平(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一年后,公元977年,陈洪进向北宋献出所掌泉州、漳州及所辖十四县(含后来分出泉州的莆田县、仙游县),再一年后,公元978 年,越王钱鏐之孙钱俶献出所据的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宋朝基本统一了全国。再一年后,公元979年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吴夲(又称大道公,吴真人,字华基,别号云衷)出生于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今属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吴夲祖籍泉州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父亲吴通,后追封为协成元君,母亲黄氏。这一年,承顺公吴宥五十一岁,

公元1005年,吴夲26岁,承顺公的次子坤二公两岁,宋辽两国缔结澶渊之盟。

民间尊吴夲为“神医”。乡民建庙奉祀尊吴夲为医神。 吴夲不茹荤,长不娶,而以医活人。吴夲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且精通道家的善书。据传,公元1026年,八十多岁的养真老子裴方士会见吴夲(吴悟真),裴养真对自己所学倾囊传授给吴夲,吴夲著有《吴夲本草》一书。公元1036年五月初二,吴夲五十七岁时,于采药之时,羽化飞升。当地民众知道吴夲仙化后,自发在吴夲生前采药炼丹的青礁,搭建简易小祠——龙湫庵,供奉吴夲神像,呼为医灵真人。十四年后,宋高宗下诏在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肇立“医灵神祠”,第二年扩建,又十五年后,赐庙名曰“慈济”,八十三年后改慈济庙为慈济宫。

元明清以后,保生大帝信仰的传播范围扩大,并传播到台湾。清嘉庆年间增建前殿,成为三进宫殿式建筑,现在,白礁慈济宫分灵庙2000多座,据2001年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的统计,台湾的保生大帝同祀宫庙共有264座。

吴夲去世四十六年后,承顺公吴宥之孙吉甫公出生。

三十四、吴玠

吉甫公十一岁时,也即吴夲去世五十七年之后,公元1093年,吴玠(字晋卿)出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泰伯仲雍第七十世孙(一说是六十八世孙) 这一年是苏州泰伯庙建立的939年。吴玠祖籍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吴玠曾祖叫吴廉,祖父吴遂,父吴康,世居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

吴玠少年时 性格沉毅,知晓兵法 善于骑射。北宋末年入伍从军。靖康初年,西夏犯边,吴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英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在军中初露锋芒。公元1127年,吴玠凭借战功多次升迁至泾原路副总管。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吴玠受陕西制置史曲端之命率军迎击金兵,一鼓击退金兵于青溪岭,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1129年,吴玠升迁为忠州刺史,从公元1130年到1136年,吴玠与金兵大战于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公元1136年冬十月,吴玠奏封嘉陵江神为“善济侯”。宋廷“从之”,正式允准,始建江神庙于兴州。吴玠亲督建此庙。江神庙也称吴王庙。

吴玠晚年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吴玠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不久吴玠就病卒于仙人关,年仅47岁,谥号武安,作吴王忠烈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两年后,岳飞被杀,又一年,承顺公之曾孙五四郎公出生于福建永定。

吴玠有五个儿子:吴拱、吴扶、吴捴、吴扩、吴揔。

吴玠的弟弟吴璘出生于1102年,比承顺公的次子坤二公年长一岁,字唐卿,少年时喜欢骑马射箭,跟随吴玠攻城野战,多次获得战功,官至阁门宣赞舍人。吴玠死后,吴璘被拜为宠、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朝廷依靠和议忘掉备战,想废掉仙人关防守。吴璘反对,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金人违背盟约,吴璘击败金兵。公元1165年,吴璘被封为新安郡王。公元1167年,吴璘病逝,年龄六十六岁。孝宗赠他为太师,追封他为信王。

吴璘曾经写有两篇《兵法》,大意是:金人有四长,是骑兵、耐力、厚甲、弓箭。我方用分成几队制服金人骑兵;用轮番时战时停制服金兵的耐力;制服金人穿的厚厚铠甲,就用强弓劲弩射箭;制服金人的弓箭,就采用远战胜近,用强战胜弱。布阵的方法,就用步兵为阵的中心和左右两侧,以骑兵为左右肋,把拒马(抵挡敌骑)排列在两肋之间,至于数量多少增加减少情况,就要在作战时见机行事。

吴璘有12子,载入《宋史》的有吴挺。吴挺生5子:吴璋、吴曦、吴晓、吴晛、吴踔。

吴曦官至太尉、昭信军节度使,公元1206年,吴曦和从弟吴睨及徐景望、赵富、米修之、董镇一同谋反,叛宋降金,并请求金国封他为蜀王。第二年,吴曦自称蜀王(这一年,吴璘己去世四十年)。吴曦称王仅四十一天即被杀。死时年四十六岁,与吴玠去世的年纪相仿。吴曦之叛平息后。曾任吴曦伪丞相的安丙“因人成事,获居首功”取吴曦地位而代之。同时,安丙占据仙人关吴玠忠烈庙,以“安公生祠”代替。安丙派人将曦的两个儿子,叔父吴柄,及其弟晓、晛、晫三门诛绝,余党全部杀死外,还捣毁了吴璘墓。吴玠一门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吴玠的坟庙照常保护,由吴玠子孙主祀。吴璘位下子孙,只有吴挺一门从重,挺之子吴曦兄弟五人中,尚准长子吴暲免诛,迁徙浙江。

三十五、吴承恩

吴璘去世之后334年,公元1501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山阳(江苏淮安),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系少微公后裔。吴承恩父亲吴锐,字廷器,以“彩缕文羯”为生,好谈时政,但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吴承恩家境清贫 自幼聪明过人,性敏而多慧,过目成诵,博极群书,喜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为诗文 下笔立成,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

吴承恩于50岁左右开始写《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吴承恩与妻子叶氏育有一子,名为凤毛。可惜凤毛早丧,吴承恩晚年,回到淮安老家安养,无病而终,享年八十二岁。吴承恩墓位于淮安城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吴承恩墓东北3米处,为其父吴锐之墓。墓园植有蜀松,垂柳数十株。1974年12月,吴承恩及其父吴锐之墓同时被盗。1981年8月,淮安政府组织专人寻访吴承恩墓地,在马甸乡找到了吴承恩棺材前档板(上刻有吴的官衔“荆府纪善”),于是找到了吴承恩的墓地。当即清理了墓穴,并将以吴墓为中心的一块三亩地征用下来,在四周挖小渠环绕,建为吴承恩墓园。中国刑警学院首席教授赵成文以吴承恩的头骨为基础,使用刑侦技术,在2006年复原了吴承恩的头像。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湖北网络作家吴闲云在其《漫品西游》之中揭示,在所谓的受压迫者反抗精神战斗精神的背后,在有趣的想象与风趣的对话与情节背后,揭示统治者之间的不礼不让与相互排挤,表现出,虽然君子之间是和而不同,但是君主之间却是和而不服。同时也表明,孔子所说的礼不下庶人,本义是指统治者之间要讲究恭谦礼让,而平民之间完全不必如此,平民之间,只讲自然天性与人性人情即可。孔子的那一套,只希望用于约束各统治集团,但是,显然,在吴闲云的揭示之中,人们看到,统治集团之间并无谦让,只有表面和气之下的暗中激斗。而吴承恩所希望说明的,正是这一点。

一般公认他是中国的《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但也有观点认为不是。

三十六、吴三桂

吴三桂,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一说祖籍是浙江绍兴),原籍徽州,似乎应该是少微公的新安世系,于吴承恩去世二十年之后(1612年)的6月8日,出生在中后所(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吴三桂父亲吴襄,字两环,中后所人。1622年武进士。起初,吴襄随父贩马为生,善相马驯马,后来吴襄把全家的上千匹马和家产全部卖掉,投奔辽东总兵官李成梁门下,举办团练,保境安民。受到明朝政府通令嘉奖,委以辽东团练总兵一职。吴襄和世守辽东的祖氏家族联姻(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祖大寿娶了吴襄的妹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

吴襄在辽东还拥有一支精锐的家族亲军和大量的庄园。吴襄曾告诉崇祯,有一支以吴氏父子、兄弟、亲属及其子弟、家丁组成的三千人的军事力量,是名副其实的吴家军,纯属吴氏家族的私人武装。称为“夷丁突骑”(夷者,大弓也,丁者,人也,突者,快也,骑者,骑兵也。夷丁突骑,即骑马奔弛弯弓射箭的人),明朝末年隶属于吴三桂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其勇猛异常,屡立奇功。夷丁突骑,是“关宁军”中精锐中的精锐。

关于夷丁突骑的运作,有关记载是:置签二十支,书领队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签呼某,某即领本骑随之,冲突无不利(选出精锐骑兵1000,以50骑为一队,共分20队,每队设一领骑官,计20名。他把这20名领骑官姓名分别书写在20只竹签上,插在自己的靴筒上,遇到紧急情况,便信手从靴筒中取出一签,呼叫某领骑官,该领骑官即统领本骑队,跟随他冲突决阵,“无往不利”。)吴三桂的“夷兵突骑”与战国时期吴起的“魏武卒”,被列入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十支军队之一。

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在一次与清军作战中,吴三桂带家丁数十人救父于敌之万军丛中,被誉为“孝闻九边,勇冠三军”。 皇太极曰: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后来,明军在大凌河溃败。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总兵吴襄下狱,十九岁的吴三桂成为辽东团练总兵,驻守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市),1632年6月,为平息山东登州参将孔有德等兵变,吴襄随副将祖大弼出征山东,恢复了总兵职务。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崇祯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三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一带,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奔向山海关。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四月二十二,在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后 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亡明官僚纷纷归降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在李自成主力基本被消灭之后,清政府将吴三桂调回辽东,出镇锦州。

两年之后,清政府又调吴三桂入关并入川,南征云贵,剿杀抗清义军残部,1661年,吴三桂师出缅甸,擒斩桂王。1662年十一月,康熙晋爵吴三桂为亲王,兼辖贵州。其子吴应熊娶建宁公主,号称“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1673年春,康熙撤藩。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改衡州府为“应天府”,加封文武,铸“昭武通宝”、“利用通宝”钱币。12月28日,吴三桂称周王于昆明。起兵造反。既不奉清正朔,亦不行明年号,而是以国号纪年。这标志着周已经独立。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称为“周王”元年。此时,苏州泰伯庙建立1520年。

之后,吴三桂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1678年3月23日,吴三桂称帝于衡州,改元昭武。吴三桂辖衡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并且开科取士,录取者60人。建造皇帝宫殿九十五间,象征九五之尊。六月初,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市)亲点大将马宝,并授计率5万大军南下,攻击永兴,大创清军。清军被迫退回广东。六月中旬,张皇后驾崩,吴三桂精神受挫。七月,吴三桂亲自部署对广东、广西的大规模进攻。在衡州派出大将胡国柱、夏国相率十万大军,突入两广。八月,吴三桂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托付后事。

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二十二日,吴三桂的侄、婿与心腹将领马宝、胡国柱、夏国相齐聚衡州,公推吴国贵总理军务,派胡国柱回云南,迎吴世璠前来衡州奔丧。十一月,胡国柱等用棉裹吴三桂遗体,秘密载经宝庆入贵州,大将军马宝留守衡州(今衡阳)。吴世璠迎至贵阳,并即帝位。吴世璠即位于贵阳,改元洪化。周洪化四年九月,吴世璠自杀于昆明。国亡。吴三桂剩余部属创建天地会,继续秘密从事抗清活动至中华民国初年。

三十七、吴凤

吴凤出生于吴氏周国灭亡之后十七年,1699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壶嗣村,字符辉,五岁随父吴珠、母蔡氏渡台,居诸罗大目根堡鹿麻庄(令嘉义县中埔乡),此处距阿里山主峰二十多公里,距阿里山日月潭直线距离六十多公里。吴凤少年时经常随父到番杜经商,有较多机会接触阿里山番族,渐渐地懂得番语,熟悉番俗。加上他豪迈坚勇,颇有侠士风范,番人对他有几分敬畏。阿里山位于台湾南部地区,现属台湾嘉义县,阿里山有大小番社四十八社,每社数百人,生性凶猛,动辄杀人,所以汉人不敢前往。吴凤的经历和素养,使他成为阿里山通事的最佳人选。通事之责,乃管理汉番贸易,征收番人赋税,开展番族教育,解决汉番纠争等等。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到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吴凤任阿里山通事达四十八年之久。吴凤忠于职守,处事公平,力促汉族和番社的贸易往来,深受番人信赖。

番人历有"粟祭"的陋俗。即新谷登场,必"出草"猎取人头祭神。吴凤上任第一年,力劝番人戒俗,最后达成协议:以牛代人,明年一定给人头以祭神。翌年,番人来取人头,吴凤还是劝说加蒙骗,迫使以牛祭神。这样过了五年,番人不干了,说:"今年再不给人头,就杀吴凤祭神。"吴凤眼看推延不过,就取朱一贵义军死者遗留之首骨,以充祭事。每年一具到乾隆三十一年,这些尸骨也用完了。番社又派人素讨人头,吴凤晓之以理,严辞相告,不许妄杀无辜。番人应允,连续三年未用人头祭神。

1769年,番社发生瘟疫,死了很多人,以为因没有人头祭神,神灵惩罚所致。番人气势汹汹地查找吴凤,声言一定要杀人以谢神。吴凤知势不可止,好言相慰,并告诉他们:"明天一早,山中有一红衣帽的行人,你们可取他的头。但是有言在先,只准杀这个人,以后不准再杀人。"众番欢呼而去。

次目早上,果见山道上走来一穿红衣戴红帽的老者。众番蜂起张弓射杀,取其首,愕然发现是通事吴凤。各社番人闻知,悲痛至极,号哭之声震撼山林。吴凤既殉职,众番社酋长聚议,立誓戒除"栗祭"恶俗。吴凤亡于农历八月初十,七日而葬。尊为"阿里山神"。

嘉庆年间,继任通事杨秘根据汉番同胞之愿,在今嘉义县中埔乡社口村立庙祷祀,称"阿里山忠王庙"。每年于吴凤忌日举行祭祀。吴凤生前供职的阿里山一带,后取名为"吴凤乡",兴办起"吴凤中学"。吴凤公园是吴凤遇难地,嘉义火车站广场,雕塑吴凤铜像。蒋介石先生为吴凤庙题"舍生取义"匾额。后人赞曰:立德立功同不朽,其人其事永流芳。

三十八、吴敬梓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比台湾吴凤年幼两岁,于1701年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年纪比吴承恩小整整二百岁。

从吴敬梓家谱来看,吴沛生了五个儿子,国鼎,国器,国缙,国对,国龙。吴国龙是吴敬梓的曾叔祖,吴国对是吴敬梓的曾祖,吴国对生有三个儿子,吴旦,吴勖,吴升。吴旦是吴敬梓的祖父。吴旦的儿子霖起,即吴敬梓的父亲。

吴敬梓家族世代为地方世族,“家声科第从来美”,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祖父吴旦 是个监生,伯叔祖吴晟、吴昺皆进士及第,在明清时期,吴门是一门两鼎甲,三代六进士。吴敬梓父亲吴霖起为官清廉、正直。吴霖捐出自己一年的俸钱40两,继后又变卖祖产肥田三千亩,并变卖了在五河、天长、含山、和州等地的祖传当铺、布庄、银楼等,筹银近万两,修建因1668年在大地震中毁坏殆尽的文庙、尊经阁。并且新建了“敬一亭”。 吴敬梓兄弟五人,其中四人在科举仕途道路上都很多成就:长兄国鼎和孪生兄弟国龙都是明崇祯癸未(1643年)进士三兄国缙是顺治己丑(1649年)进士;再加上后来的国龙的儿子吴旦又以榜眼(殿试第二名)及第。

吴敬梓幼即颖异,善记诵。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吴敬梓十三岁丧母,十四岁随父至赣榆任所。补官学弟子员。16岁即早早完成了婚姻大事,与陶氏的第一次婚姻,他与全椒望族金氏门第的关系更密切。吴敬梓浏览当地的山海风情,胸襟开阔睨尘俗。参加当地的名士聚会,性豪迈,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留下了二万多两银钱的巨额遗产,可是敬梓素不习治生 生性豁达,急朋友之急,不善治生,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视之为败家子,乡里传为子弟戒。1733年,与续弦叶氏迁来南京,移家金陵秦淮水亭,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桥西,故又称“秦淮寓客”,此时吴敬梓家境已困,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但吴敬梓仍好交友,四方文酒之士,推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以至以书易米。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以小说《儒林外史》而成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

1754年,吴敬梓54岁那一年,在舟中痛饮销寒。归来之后,酒酣耳热,痰涌气促,救治不及,顷刻辞世。时为一月十一日。当时守在床边的只有幼子吴鏊。生前好友金兆燕和王又曾协助料理丧事,卢见曾替他购棺装殓,遗柩得以归葬金陵清凉山下。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三十九、吴让

吴让(1717—1784),因在南亚当地方言中读着“吴阳”,所以很多人都称他叫吴阳,字士侃,是清朝福建漳州府海澄县山塘乡西兴村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渡海至马来半岛的宋卡(泰语:Songkhla)谋生,先居巫王素黎曼旧城,翌年迁居乍纳城(Cha Na)童阿旺村,种植蔬菜、蒌叶。1753年,迁宋卡胶井区,买奴4户从事捕鱼。吴让于1758年搬到廉松村经商,娶博他仑女子庄氏为侧室。

吞武里王朝郑皇信(Chao Tak Sin)率兵南下征服洛坤一带,吴让趁机于1769年奏请郑皇,以年交税银50斤的代价承包宋卡湖上端四岛、五岛(Ko Si,Ko Ha)的燕窝开采权。吴让经营有方,因此被郑皇封爵銮因他奇里颂木,人称廉松头,或称伯翁。郑皇嘉其忠诚,1775年诏封昭孟(Chao Muang),意为城主,爵号銮素汪奇里颂木,府署设廉松,从此吴让开始统治宋卡府(Songkhla,泰语),建立马来吴氏王国。1784年,吴让逝世,被追封昭披耶(昭王)。其长子吴文辉即位为宋卡城主。1791年,吴文辉复以御缅有功,被晋升为公爵。此后,宋卡城主由吴氏世袭八代,直到1904年,孙中山在日本发起同盟会的前一年,英国在马来半岛建立殖民统治,吴氏在马来半岛中部的统治才结束。

吴氏不仅统治着宋卡,还统治着今泰国北大年(Pattani)、陶公(Narathiwat)、也拉(Yala)等三府,以及马来西亚吉兰丹(马来语:Kelantan)、丁加奴(Terengganu)、吉打(Terengganu)、玻璃市(马来语:Perlis)等四州,也均受节制。实际上吴氏统治着马来半岛的中部地区。

宋卡城主曾经发行“振兴通宝”和“宋城通宝”。振兴通宝有无纪年和纪年为1879年、1880年、1881年等各种版式。宋卡城主吴氏发行的“宋城通宝”和“振兴通宝”,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传统烙印。宋卡城主吴氏发行制钱,无疑是行政权力的象征。

四十、吴元盛

吴元盛,广东梅县人,身材魁梧,膂力惊人,生性豪爽豁达,喜欢四处游历,乡里人都很敬畏他。18世纪中后期,他与同乡罗芳伯暗中组织反清人士谋划发动起义,结果消息泄漏,被官府追捕。于是吴元盛率领部众渡海逃亡到婆罗洲的坤甸地区。他在当地创建了很有影响力的聚胜公司,成为首领。后来,下属罗芳伯的威望逐渐超过了他,并取代了吴元盛的首领地位,成立了兰芳公司,吴元盛成为罗芳伯的下属。

后来,吴元盛被派往兰芳国的东部要塞驻守。在其驻地不远的江河中有一个小国叫戴燕(英文:Tayan) 1785年,吴元盛的部队从河上经过时,戴燕守军要收取关金,他声称要亲自向戴燕王供奉金子。戴燕王布置好埋伏后,在王宫召见吴元盛,结果吴元盛出其不意,刺死了戴燕王,随后吴元盛又内外夹击消灭了埋伏的戴燕士兵,占领了戴燕王宫。戴燕王后得知戴燕王被杀后,率兵进攻吴元盛,被击败而退守铁山,并联络境内的部队来支援,吴元盛等人陷入包围,又无粮草。于是吴元盛将数百个向罗芳伯求救的木板扔到河中,木板漂到下游,被兰芳国士兵发现,罗芳伯率兵救援吴元盛。吴元盛趁势打败了戴燕王后的军队,占领了戴燕国全境。

吴元盛杀死戴燕王之后,当地居民非常感激,就拥戴吴元盛为戴燕国王。吴元盛在位数年去世,其子年幼,由其妻继位为女王。此后,戴燕国的王位由吴氏世袭四代,共历4代国王70余年。直至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时,戴燕王国沦为荷兰的殖民地,当地华人生还者十不过一。

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谢清高出海游历南洋时(1783—1797年间),戴燕王国女王还在位。谢清高在《海录》一书中对戴燕王国进行了记载:戴燕王国在昆甸南,由昆甸南河溯流而上,约七八日,至双文肚,即戴燕境。又行数日,至国都。乾隆未,粤人吴元盛刺杀番酋,国人奉以为主。元盛死,子幼,妻袭其位,至今犹存

人云:以中国士民为海外汤武,而又起自匹夫,岂非旷世人杰也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21:4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16-3-29 16:44 编辑

第六:公元1874年之后

四十一、吴佩孚

吴佩孚,于台湾吴凤去世一百零五年之后,也在吴元盛开创的戴燕王国灭亡约二十年后,也是在太平天国被镇压十年之后,1874年4月22日,出生于山东蓬莱,字子玉。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投效北洋,毕业于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吴佩孚在日俄战争中,受北洋军队参加日军的谍报活动,绰号“慢慢地总有法子先生”,获日本六等“单光旭日勋章”。后来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佩孚善于用兵,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晚节弥坚。他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

民国元年(1912年)9月任中央陆军第三师(曹锟)第六旅(张鸿逵)炮兵第三团团长,民国三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吴佩孚被曹锟提升为第六旅少将旅长。民国七年(1918年)1月14日,吴佩孚进攻襄阳的黎天才靖国军,30日进攻湖南。2月6日,吴佩孚为第三师署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3月27日占领长沙。吴佩孚得“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6月3日,段祺瑞授吴佩孚“孚威将军”称号,6月20日特派吴佩孚为援粤军副司令。8月7日,吴佩孚致电痛斥“武力统一”,指责安福国会。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病死,曹锟成了直系首领。1920年5月25日,吴佩孚率军全部北撤。民国十年(1921年)底,经过一年多的扩军练兵,吴佩孚已拥有十余万兵力。同年北洋军政府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此时吴佩孚的官职已与曹锟相当。之后,吴佩孚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1922年10月10日晋授为陆军上将,12月31日授为“孚威上将军”名号。

1923年吴佩孚因阻止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先前的名称是工人俱乐部),发引发了二七大罢工,后因工人破坏铁轨,导致了2月7日下午在京汉铁路总工会会所(地址在现在的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2185号,共产党张国焘项英以及林彪的二哥林育南曾在此组织罢工)的屠杀。最后共产党同意复工。

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28日,张作霖、吴佩孚在北京会晤,联合起来组建北京政府。直奉联合攻下北京南口后,吴佩孚向南进攻广东;张作霖向北进攻北方的国民军。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连连得胜。10月10日攻下武昌城。吴佩孚逃往河南信阳。1927年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在武昌举行二次北伐。吴佩孚在国民军和北伐军的夹击下彻底失败,率残部逃往四川托庇于受过吴佩孚力助而在四川站稳脚根的杨森。

1931年5月22日在刘湘“保护”下出四川,年底到北平。 1932年1月31日到北平定居,吴佩孚受到张学良的优待,以种花、养鸟、著作、研究佛学安度晚年,唯与曹锟交情淡薄,他倡办“救世新教会”,自任教统,江朝宗任副教统,暗地纠集北洋直系势力。

1933年1月18日,上海各团体忠告段祺瑞、吴佩孚勿受日人利用,段祺瑞应蒋介石之请南下,吴佩孚仍滞留北平。1934年11月2日,吴佩孚和蒋介石在北平黄郛之宴会席上相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2月20日,日本侵略者为了分裂中国而搞“华北五省自治”,请吴佩孚上台当傀儡,冀察政务委员会聘吴佩孚为高等顾问。他坚决拒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4日,日本牙医将其杀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21日,国民政府于吴佩孚移灵之日,举办了吴佩孚将军追悼大会,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挽联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16日,国民政府为吴佩孚举行国葬,葬于北平玉泉山,由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主祭,民国军政要员等近万人参加。

四十二、吴士敏

吴士敏,菲律宾名为“塞尔吉奥·奥斯敏纳Sergio Osmena”,1878年出生,由福建石狮市坑东村吴花鮡(即吴文鮡,“花鮡”是其乳名,鮡发音为照)与菲律宾籍少女所生。菲律宾第二任总统(第三共和国成立前的最后一任总统),1944---1946年在位。.
其父吴文鮡于清咸丰九年(1859)出生在石狮坑东村,幼年家贫,15岁随父南渡菲律宾宿务市,先为人佣,后自经商,吴文鮡一生娶了3房妻室,原配是石狮永宁岑兜村的李桔,生有3男,长章蔚,次天为,三章安;另一有女吴京。文鮡的另一妻室,据在菲港印行的《资本家》杂志所说,是一意大利人与一菲人所生的混血儿。此人有一独生女,叫描里莎(中文名"吴莎治")。吴文鮡18岁时,在百货店做伙计,据宿务前辈华裔相传,菲律宾少女简娜(一说名字是描实计示·比而世示)常去吴文鮡工作的小店买蜡烛、肥皂、油、火柴等,因此相识交往,后产下奥斯敏纳(吴士敏)。后吴文鮡受洗为天主教徒(菲律宾是亚洲最大的基督教国家)。
吴士敏三十岁时,1908年,吴文鮡创建因仕叻航业公司,自置轮船,大展宏图,1910年,吴文鮡将商务交付其次子吴天为掌管,返乡养老。民国10(1921),病逝于故里。
吴士敏出生的年代,正值菲律宾土著民族主义运动萌发与殖民政权歧视贬低华人的时期,在天主教盛行的宿务,非婚生之子的身份被高层人士视为瑕疵,如再被认为其生父是中国人,对其将来的发展更为不利,所以,吴士敏被寄养在其外婆家,其生母简娜终生未婚,在家抚养吴士敏。据说,吴文鮡对于和吴士敏的血缘关系守口如瓶,但在经济上给予全力支持,后来吴士敏与宿务华人巨商之女结婚,和同为宿务巨商的吴文鮡有密切关系。吴士敏当选议员后,吴文鮡曾来访,吴士敏对吴文鮡行长辈大礼,下跪并吻其手。吴文鮡的庶女吴莎治与吴士敏交往密切,公开场合常携手而行,直至晚年。
吴士敏1903年毕业于菲律宾马尼拉的圣胡安学院的法律系。任当地报纸主编,1904-1907年为总统工作,后加入共和国议会,并帮助奎松成立了民族主义党(国民党)。1933年,吴士敏(Sergio Osmena)至美国,以确保通过菲律宾独立法案。后来作为第一任副总统继续他的政治生涯,1942年日本军击败美国占领菲律宾,菲律宾从美国独立出来,成立菲律宾第二共和国(实为日本傀儡),1943年劳威尔担任菲律宾总统,194481日,吴士敏任菲律宾总统,19449月日本山下奉文调至菲律宾,194410月美国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向菲律宾莱特岛发起进攻,不久,在第一批部队登陆莱特后几小时,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吴吴士敏(奥斯敏纳)的陪同下,乘一艘登陆艇驶向岸边,麦克阿瑟跳到水中,踩着齐膝深的海水走到岸上,向所有的菲律宾人发表广播演说:“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1946528日,吴士敏卸任菲律宾总统。1961年病死于菲律宾奎松城的医院里,享年83岁。
菲律宾50元纸币的图案是吴士敏的头像。据称,1926年出生于福建的菲律宾顶峰控股集团创始人吴奕辉先生(菲律宾六大班之一,被称为菲律宾的李嘉诚)是吴文鮡先生曾孙,也即吴士敏的族侄孙。但吴奕辉先生对此不肯定与不否定,只说依公司文件的记载,公司曾资助过吴士敏。

四十三、吴心圆

月溪法师,名为吴心圆。1879年出生于昆明,原籍浙江钱塘,父亲是清朝的一个举人。母陆氏。年十二读兰亭序“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问如何方能不生不死,对曰:“未知生,焉知死。”自是兼攻佛学,并潜心于老庄濂洛关闽之学,博综六经。肄业于上海震旦学院,通英、法语文,涉猎西洋哲学,遍参江浙名山梵刹,叩问诸大德。回滇后即决志出家,宏扬大法,礼静安老和尚剃度受具戒,法号月溪。月溪禅师出家精进勇猛于佛前,燃无名指及小指,并剪胸肉掌大,发三大愿:一、不贪美衣食,乐修苦行永无退悔。二、苦心参究三藏一切经典。三、以所得悉讲演示道,广利众生。人称“八指头陀”。擅弹七弦琴、诗词。

后遇南京牛首山献花岩铁岩法师传法:汝不可断妄念,用眼根向不住有无黑暗深坑那里返看,行住坐卧不要间断,因缘时至,无明湛湛黑暗深坑,叻的一破,就可以明心见性矣!从此力参见性之法,日夜苦参,形容憔悴,瘦骨如柴,至某夜闻窗外风吹梧桐叶声,豁然证悟,通身大汗曰:“哦!原来原来,不青不白,亦不参禅,亦不念佛,亦无生死事大,亦无无常。”
信口说偈曰:“本来无佛无众生,世界未曾见一人,究竟了解是这个,自性还是自己生。”数日后,往见铁岩大德告己所悟,岩曰:“汝证悟也,汝可再将传灯录印证,汝大事毕也。”

后来,南怀谨描述月溪禅师:这个和尚完全是怪头陀,头发留得这样长,披到肩膀,眼睛一只看不见的,一只很发亮的,西装皮鞋打一个绑腿,上面穿个和尚衣,拿个手棍。

月溪禅师于1933年游化至香港,初住西林。1949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主人简玉阶氏,将沙田火车站对面山上私产“晦思园”赠给月溪法师。他初于此创办一所佛学院,因风波解散。后于此改建万佛寺,法缘颇盛,皈依弟子数万人。

公元1965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晚八时涅盘,住世八十七载,肉身至今不腐,现供奉在香港沙田万佛殿。(河南道士吴云青,1998年去世后,至今也是肉身不腐)

月溪法师著作有《金刚经讲录》、《圆觉经讲录》、《楞伽经讲录》、《维摩经讲录》、《心经讲录》、《佛教人生观》、《佛法问答录》、《大乘八宗修法》、《大乘绝对论》、《月溪语录》、《参禅修法》

四十四、吴蕴初

吴蕴初,字葆元,1891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嘉定县(今属上海市)。10岁入学,后入上海广方言馆学外语一年,因家贫辍学,回嘉定第一小学当英文教师养家糊口。15岁时考入陆军部上海兵工学堂半工半读学化学,以刻苦好学成为德藉教师杜博赏识的高才生。1911年毕业,到上海制造局实习一年后,回学堂当助教,同时在杜博所办上海化验室做一些化验工作。1913年经杜博举荐到汉阳铁厂任化验师。在该厂试制矽砖和锰砖获成功,被升任砖厂厂长不久,汉阳兵工厂聘他担任理化课和制药(炸药)课课长。

1920年,吴蕴初回到上海,与他人合办炽昌新牛皮胶厂,任厂长。这期间,日商在上海倾销的“味の素”,引起了他的注意,并摸索研制成功味精,后建成上海天厨味精厂。为使味精所需盐酸自给,1930年建成天原电化厂。该厂是我国第一家生产盐酸、烧碱和漂白粉等基本化工原料的氯碱工厂。1932年,吴蕴初了解到美国杜邦公司的合成氨试验工厂停业,有一套设备待售,便买下设备,建设了天利氮气厂。天利厂用天原厂电解车间放空的氢气制合成氨,部分合成氨再制成硝酸,这是我国生产合成氨及硝酸的第一家工厂。开工典礼十分隆重,蒋介石题词“工业救国”,以示祝贺。为使天厨、天原所需耐酸陶瓷做到自给,吴蕴初于1934年建成天盛陶器厂,生产多种耐酸陶管、瓷板、陶质阀门及鼓风机等,创国产耐酸陶瓷工业之先河。

至此,天厨、天原、天盛、天利4个轻重化工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实力雄厚的“天”字号化工集团,在我国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为使天利氮气厂和同时在建的永利公司南京铔厂之间避免矛盾激化,吴蕴初与范旭东坦率地通函协商,划定了各自的经营范围:永利在长江以北,天利在长江以南,从而形成了所谓“南吴北范”的格局。

早在1932年,他就开始组织生产防毒军用面具,支援抗战。1937年后,为保存民族工业,吴蕴初积极组织内迁,于1939年建成了香港天厨味精厂、重庆天原化工厂及重庆天厨味精厂,1943年又建成天原电化厂宜宾分厂。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准备邀请工商界人士座谈,需要名人出面作东时,吴蕴初挺身而出,与王若飞共同签名发送请帖。之后,吴蕴初回到上海,收回了天原、天利两厂。吴蕴初于1948年底出国。上海解放时,他在美国,听到上海天原等厂一切正常,十分欣慰。1949年10月,吴蕴初到达北京,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并设便宴招待。

1952年,人民政府委派他赴苏联访问,回国后,准备请他到北京工作,不幸的是,他的夫人吴戴仪病故,使吴蕴初十分悲痛,加上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1953年10月15日,吴蕴初在上海病逝,终年62岁。

四十五、吴百亨

吴百亨,1894年出生在温州市的一个城市贫民家里,家住温州市沙帽河街,只读了3年书,当过放牛娃、西药房学徒。1921年与他人合股开办一家由他任经理的西药房百亨药房。此时我国乳品工业尚是一片空白,英国“纳司而英瑞”公司出品的“飞鹰牌”炼乳垄断了我国市场。吴百亨决心试制炼乳。当时,温州有人翻造炼乳,采用的是直接烫浴法,成品色泽不佳,而且有焦味。吴百亨经过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一次次反复,经过差不多将近一年的努力,最后借鉴制成药的方法,用熏烫蒸发法炼制,加上温州水牛奶的固有品质,生产出的炼乳,蛋白质含量高,奶香味好,与飞鹰牌炼乳相比,毫不逊色。

随后,在东南瓯江之滨的温州瑞安的安阳镇沙垟(地处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飞云江入海口)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炼乳厂,取名“百好”---百好炼乳厂。百好取义于“百事如意”,在温州话中,又同“百亨”两字谐音。

吴百亨与几位朋友确定以“白日擒雕”作为商标。即可利用英国炼乳公司飞鹰商标的声誉,又含有与飞鹰牌竞争的意思。并向南京国民政府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经审定后,获得了“擒雕牌”炼乳商标注册证。

1926年秋天,工厂正式投产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欢迎。1929年的中华国货展览会荣获一等奖;1930年又荣获西湖博览会特等奖。英国纳司而英瑞公司曾对百好公司施以压价竞争,但因为“擒雕”由于生产规模小,按正常销量不过是“飞鹰”的千分之一,英国公司坚持了三个多月后自动停止了这个恶性竞争。

1933年,英国“纳司而英瑞”公司指使福州亚士德洋行,一下子购进一千多箱“擒雕牌”炼乳,故意将它们存放到变质后,投放到市场上销售。吴百亨先生即派厂会计陈玉溪携两万元赴福州,悉数将市场上所有变质炼乳收回抛江。此举虽使自己的厂家在经济上遭到了巨额资金的损失(占全部资产的三分之一)。他在生意场上讲诚信的声誉

1935年10月英国“纳司而英瑞”公司寻求合作,吴百亨拒绝。1974年,吴百亨先生去世。1985年,六集电视剧《吴百亨》由温州电视台台播出。吴百亨之子吴枚,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化学系,返里后从事化验工作,后接任父亲的工作。

四十六,吴有训

吴有训,字正之,1897年4月26日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乡石溪吴村 ,父亲吴起辅,在汉口帮人做生意,直到晚年才回到家乡的县城,与人合开了一个店铺,以维持生计。1916年7月,吴有训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二中学,1916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6月毕业于数理化部。1921年赴美国留学,1922年1月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吴有训留学美国的第三年,1923年物理学家A. H.康普顿正式成芝加哥大学教授。吴有训成为他的研究生,从事X射线问题的研究。

192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康普顿最初发表的论文只涉及一种散射物质(石墨),吴有训陆续使用多达15种不同的样品材料进行X射线的散射实验,结果无一不与康普顿的理论相符合,从而形成了对此理论广泛适用性的强有力证明。1925年11月,美国物理学会第135届会议就定在吴有训所在的实验室召开。会上宣读或交流的论文共有60篇,吴有训的论文排在第一位,他报告的题目是《康普顿效应中的变线与不变线之间能量的分布》。1926年,吴有训以《康普顿效应》为题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1926年6月,美国物理学会召开第140届会议,吴有训参加了。在会上吴有训一个人就宣读了三篇论文。他这时已是众望所归的物理学家。

康普顿则在1927年因为这项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现代物理学史上,康普顿效应占据了一个极端重要的地位。康普顿在晚年,还很有感慨地特意说道:吴有训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之一。(另一位学生是L. W. 阿尔瓦莱兹,在吴有训之后十年获得博士,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秋,吴有训回国,1927年8月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28年8月,吴有训受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邀请到清华任教。清华学校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力邀吴有训北上清华担任物理系教授,为表示自己的诚意,他甚至将吴有训的薪金级别定在他本人之上。

1936年,吴有训被推任中国物理学会会长。4月,被德国哈莱(Halle)自然科学研究院推举为该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吴有训于194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全国当时只有40余人获此荣誉。

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校长。吴有训对大唱和平民主高调的国民党曾抱有幻想,但这幻想很快就在亲眼目睹的一系列倒行逆施中破灭了。多次提出辞职要求,最后终于在1947年底,借赴墨西哥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之机,滞留美国讲学访问,坚决不再就中大校长之职。

1948年,吴有训伴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悄然回国,先坚决地辞去了中大校长之职,1948年底任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任校务委员会主任。1950年夏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副所长是他的学生钱三强,同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为郭沫若)。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吴有训的恩师康普顿教授曾是美国核武器研制计画中的高级顾问,他的众多学生参与了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而他本人对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却很少知情。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吴有训个人作为著名科学家,因受到中央的保护,未受到冲击。

1977年12月7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吴有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乌兰夫、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科学界的同人好友数百人出席了追悼会。1999年4月26日高安市瑞州公园内吴有训纪念馆正式对外开馆

四十七、吴庭艳

吴庭艳,1901年1月3日生于越南顺化(吴庭艳比吴敬梓小整整两百岁,比吴承恩小整整四百岁,比吴有训小四岁),基督徒,吴庭艳之父吴廷可放弃了成为一名天主教神父的计划,踏入仕途,在法国殖民时期担任成泰皇帝的参谋,后来升任越南朝廷的礼仪和宫监(管理太监)大臣。吴廷可的第一位妻子早逝无子女,第二位妻子为他生下了6个儿子和3个女儿。吴庭艳是第3个儿子,吴庭艳的长兄吴廷俶是当时顺化的大主教。他在保大皇帝执政时当官,直至日本侵略越南。

15岁时,吴庭艳进入修院。但是在几个月后就因那里的规矩太严而出走。廷琰在顺化的法国学校就读,在中学将要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而获取奖学金前往巴黎攻读神学,但是最终他放弃了成为神职人员之路。他前往河内,就读于行政学院(训练越南官员的法国学校)。他一生中仅有一次陷入爱情:他爱上了老师的一位女儿。但由于她离开他,而进入女修道院,所以吴庭艳终身不娶。

1929年,吴庭艳帮助围捕了他的行政区中的共产党鼓动者。因此被晋升为潘切省的省长,在1930年和1931年,他和法国军队合作,镇压了共产党组织的第一次农民暴动。在暴力事件中,许多村民遭到抢劫和屠杀。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试图说服入侵的日本军队,宣布越南独立,但是该建议未被采纳。他创建了一个秘密的政党。当1944年夏天法国人发现这个政党的存在时,法国宣布吴庭艳为颠覆分子,准备逮捕他。于是他逃到西贡,伪装成一名日本军官。
1945年9月,日本人撤退以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越盟开始与法国人时常冲突。吴庭艳试图前往顺化,劝阻保大皇帝加入共产政权,但是在途中被越盟逮捕,流放到边境地区的一个山村。6个月后,他被带到河内见胡志明,但是他拒绝加入越盟,并且为他长兄吴廷魁被越盟特务活埋一事质问胡志明。1950年,越盟失去了对他的耐心,缺席判处他死刑,而法国人也拒绝保护他。胡志明的特务试图在他前去拜访他的二哥吴廷俶时将他杀死。于是吴庭艳在1950年离开越南。

1954年,为了跟以胡志明为首的北越对抗,法国政府宣布将权力移交给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并成立南越政府和北越政权抗衡。保大皇帝并且委任了吴庭艳为首相,全权主理南越。1955年,吴庭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签署法令废除保大皇帝的皇位,并成立越南共和国,宣誓成为南越的总统。越盟控制了北方,而法国人支持的越南国控制了南方,吴廷艳在那里担任首相。1955年初,法属印度支那解散。吴庭艳的南越代表团没有在协定上签字,以此拒绝承认半个国家在共产党统治之下。

1955年10月建立越南共和国,并就任第一届总统。1963年11月1日,美国政府为挽救败局,策动了杨文明政变。吴庭艳与五弟吴廷瑈被政变军队乱枪打死。其四弟吴廷瑾后亦被政变军队处决。吴庭艳终年62岁。

四十八、吴大猷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出生生于广东广州,祖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水坑乡(今鼎湖区水坑村)   大猷1921年入南开学校,在南开,他中学4年,大学4年,任教2年,之后历任国立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科指导会主任委员等职

1925年吴大猷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成为物理名师饶毓泰的得意门生。四年级时,吴大猷认识了刚入学的阮冠世。令他一见钟情。吴大猷获博士学位后,北京大学发来聘书。而此时阮冠世因病住在纽约郊区疗养院,吴大猷想接她一起回国,但医生不允许她出院。未能如期走,吴大猷只好将阮冠世留下疗养,自己先走。“七七事变”吴大猷上路了,母亲和妻子留在天津亲戚家。吴大猷和同事乘坐开往香港的轮船,因晕船到青岛便下船了。到达青岛不久,只见又一艘来自天津的船进港,他从下船的旅客中突然发现了她!原来自他走后,阮冠世不听家人劝阻,执意上路寻夫。也许是她的忠贞感动了上苍,在茫茫人海中奇迹般相遇

抗战胜利,吴大猷被军政部借聘,偕妻出国考察研究。吴大猷原以为很快就可以回国,没想到1949年国内形势骤变,他只得暂时留居加拿大。夫妇俩都很喜欢孩子,堂弟深知兄嫂心意,将刚出生的小儿子过继给他们。儿子聪明懂事,14岁考入大学。父母对孩子从不约束,任他自由发展。儿子毕业后,阮冠世同儿子一起攻读硕士学位,花甲之年又与儿子同时获博士学位。

吴大猷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吴大猷通过f态的计算,预言了铀后元素的存在。他的这一工作为铀后元素的发现和M。C.麦耶尔对同类问题的计算开了先河
从1940年开始,铀后元素分别以各种方式被发现。他的第二篇论文题为《两个最低点的特征值问题和重原子f态的量子亏损》,讨论了前人没有讨论的具有两个不对称的最小值位势的量子力学问题。他用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n)近似法求解了波动方程的本征值,并将结果用于某些原子能态的计算,特别是用以说明量子亏损。对此,学术界评价吴大猷教授这一工作具有非常不寻常的意义。吴大猷在原子光谱方面的一项工作已被Y.P.瓦施尼称为“吴态”。“吴态”的存在,1967年已由P.费尔曼和R.诺威克用实验所证实。

1956年 应胡适之邀赴台任教,1957年获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其研究工作多在原子分子结构及光谱、核子散射、大气物理、电离体及气体方程式,统计物理,相对论等方面。当年胡适之先生向蒋介石引荐吴院长回台湾工作,就曾形容过,“五四后中国发展需要‘德先生’(Dem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他本人可以致力于哲学思想的更新,为中国铺下德先生的路,但如果要赛先生,就必须由另一个人来做,那就是吴大猷”

1965年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与天文系主任。1967年嘉新特殊贡献奖金及奖牌。1975年吴大猷将他历年教学讲稿整理成《理论物理》,计7册。于1992年以台湾出版。后来,这部书由李政道介绍在北京重印,并写了序言,李政道在序言中指出:他的这一部《理论物理》,包括了’古典’至’近代’物理的全貌

1978年从纽约大学退休,长居台湾,担任教育部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委。1979年阮冠世的左肺完全钙化,因病去世,享年71岁。

1983年吴大猷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1983年6月吴大猷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太平洋地区物理学大会,这是亚太地区物理学家一次空前盛会,其中吴大猷、周培源等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杨振宁、黄昆、李荫远等是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1992年5月17日,吴大猷在李政道夫妇陪同下,由台北经香港飞抵北京参加学术活动。这是吴大猷相隔46年后第一次重返大陆。

2000年3月4日,吴大猷病逝。吴大猷的遗言——“我一生没留下遗憾”。

2002年11月由台湾“吴大猷基金会”主办的首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大陆作者王元的《华罗庚传》获金签奖。


四十九、吴健雄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5月31日,吴健雄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书香门第,父亲吴仲裔提倡男女平等,创办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吴健雄属“健”字辈,族人依次以“英雄豪杰”取名。乳名“薇薇”的吴健雄虽是女孩,但因排行第二,得了“健雄”这个颇为阳刚的名字。父亲吴仲裔希望她不让须眉,积健为雄。吴健雄曾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1930年(民国十九年),吴健雄进入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吴健雄资质俊秀,学习游刃有余,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便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她第二学年便申请转到了物理学系。吴健雄于1934年赴美继续深造。1940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38年,当吴健雄正式开始做原子核物理实验时,这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1939年由塞格瑞指导吴健雄进行的实验,正是研究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它的一项结果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吴健雄尚未加入美国国籍,以未入籍的身份参加美国机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在美国与袁家骝博士结婚。吴健雄的丈夫袁家骝博士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物理学家,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系统研究上卓有成就。袁家骝出身显赫,是袁世凯“二皇子”袁克文的公子。1942年5月30日,吴健雄三十岁生日的前一天与袁家骝结婚了。婚礼是在诺贝尔奖得主密立肯家中进行的。

1944年3月(民国三十三年,她前往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资深科学家暂时研究,参与浓缩铀制程,发展y射线探测器;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获聘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1956年之前,吴健雄已因在β衰变方面所作过的细致精密又多种多样的实验工作而为核物理学界所熟知。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在β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之后,吴健雄立即领导她的小组进行了一个实验,在极低温条件下用强磁场把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极化,而观察钴-60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1957年1月15日,吴健雄的实验多次证实了杨振宁、李政道的设想,她将实验报告整理成论文,寄到了《物理评论》。同日,哥伦比亚大学为这项新的发现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一场记者会。第二天,《纽约时报》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奔往吴健雄所在的实验室。吴健雄也接到无数大学和实验机构的邀请,要她去讲述她的实验结果。

1962年2月24日,台北“中研院”院士会后,下午有个酒会,吴健雄、袁家骝应邀出席。胡适讲完话后请吴健雄讲,吴健雄说他们已公推吴大猷作代表发言了。胡适遂请院士们用点心,正和朋友打招呼,忽然面色苍白,尔后仰身倒下,后脑勺碰到桌沿再摔到地上,吴健雄亲眼目睹这一惨剧,“悲痛万分,泣不成声”。

1972年起,吴健雄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吴健雄在给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史坦伯格的祝贺信上写道:“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1990年,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健雄星”。

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纽约病逝,终年85岁。遵照本人遗愿,袁家骝亲自护送吴健雄的骨灰回大陆,安葬于苏州太仓浏河。

五十、吴清源

吴清源  吴清源本名吴泉,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盐商家庭,后随父母投奔外公而迁居北京。其父“吴毅”系庶出,留学日本习法政,甚爱围棋,常出入方圆社。其母张舒文,清末翰林张元奇之长女,清帝逊位后元奇为徐世昌家臣,曾任奉天省长。后来,当时的一流棋手顾水如的一位朋友便给清源弟起了个号,从“泉”字引出“清源”二字。从此,“吴清源”三字就代替了“吴泉”。

北京经营美术商品的日本人山崎有民先生对吴家的帮助无微不至,还积极联络、不遗余力推进吴清源东渡日本一事,被吴清源称为“是我们永世难忘的恩人之一”。 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

吴清源在日本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结果,吴清源打败了所有的对手,登上了围棋的顶峰。他说:“我的对手全是日本棋坛的杰出人士,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日本棋坛的另一位顶尖高手坂田荣男曾坦率地说:我不认为吴先生的棋艺有多么高。可是,他总是败在吴清源手下,却弄不明白为什么。道德经的“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准。

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吴清源时代”。

抗战胜利后,吴清源重新加入中国国籍。1961年,吴不幸遭遇车祸,吴氏渐渐淡出一线比赛。1979年,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国籍。1985年,吴清源实现了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

吴清源追求宗教般的纯净,吴清源加入红卐会,一方面教会拿走了吴清源的对局费,另一方面吴因为教会原因被日本棋界所不理解。吴清源大师对围棋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提出新布局理论,使围棋布局理论焕然一新;二是革新旧下法,提出了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许多吴清源定式;三是提出“二十一世纪围棋”概念,提倡二间挂等余地更大的序盘下法。拓宽了棋手的思路。

吴清源不但天赋异禀,努力程度也超乎常人,小的时候,吴清源坚持打棋谱,左手拿书右手摆棋竟到了手指略微变形的程度。

2014年7月23日下午,日本棋界在《读卖新闻》东京本社内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棋界名流林海峰、大竹英雄、赵治勋、张栩、小川诚子、小林泉美、梅泽由香里等出席,回顾了吴清源伟大的围棋轨迹,共同祝愿吴老师健康长寿。2014年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


至此,吴族历史中的五十位吴氏杰出族人的事迹简要介绍完毕。

这五十位吴氏族人之中,被人们评价为圣与神的,各有三位,其中有兵圣吴起(大约是泰伯仲雍二十五世孙)、画圣吴道子(大约是泰伯仲雍六十五世孙)、棋圣吴清源(大约是泰伯仲雍一百零五世孙)、羽化成仙的吴猛(大约是泰伯仲雍四十五世孙)、保生大帝吴夲(大约是泰伯仲雍七十五世孙)、阿里山神吴凤(大约是泰伯仲雍九十五世孙)。

虽然吴氏有三圣三神,但是,按照唐代道教正一派大师吴筠的主张,古代圣贤、至忠至孝、至贞至廉、有大功及物者,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己至“立言、立功、立德”之三不朽乾,即是成仙之人,那么,以上五十位吴氏族人,都是圣贤神仙,都可以封神。

自古以来,中国人勤于记录历史,其目的,一是让今人与后人学习先贤,二是让今人与后人警示非贤与不肖,所谓的“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叙述吴氏族人的历史,其目的也是一样,是为了有助于每一位至德宗亲能以历史的角度来看所有问题,从而目光远大而久远,有历史的眼光,而不是鼠目寸光,眼光短浅。

至德宗亲发扬至德文化的重要目的是光大至德,以德弘德。那些因为鼠目寸光而做出的见不得光的行径,哪怕再热闹,其发出来的光也是死光。

虽然如此,历史不可改变,但是,现实可以改变,那些因为目光短浅而突破道德底线做出缺德之事的,只要以坦荡的胸怀坦诚地面对历史,把诚恳与诚信展示在宗亲们的面前,承担起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责任,发扬担当精神,勇敢地自己做事自己担,那么,历史可以不成为包袱,从而可以再归入名实相符的至德宗亲的队伍之中。

众所周知,目前这个社会缺乏底线,而至德宗亲弘扬至德精神,提倡坚守底线。没底线的缺德之辈,只怕光明与透明。此类目光短浅的缺德鼠辈,只论德不论阳光,只谈德不谈透明,只高喊正能量,而丝毫不提光明透明,这只能是张口扯混蛋而己,论德谈德喊正能量的音调再高、旋律再优美,也难以称之为至德宗亲,更难以称之为至德宗亲之长。

以至德之心态,直面历史,承担责任,同样是至德精神的光芒,甚至可以为至德宗亲更添光彩。
至德之光辉,只在弘扬阳光透明之中闪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0:40 , Processed in 0.2376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