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访吴文化发祥地 - 横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2 19:1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5-9-22 21:47 编辑

2025年9月,镇江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金柏先生、邵明宇先生、田镇苏女士、赵兰芳女士等一行五人,先后在江苏镇江大港横山与安徽马鞍山博望区横山实地考察,探索吴文化发祥地。

镇江吴文化研究会实地考察的求真精神,值得吴氏族人学习。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横山的,是《左传》。《左传》记载,三年春(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也就是寿梦自封为王的15年之后),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横山。这一战,楚军战败。在这里,《左传》提到两个地名:鸠兹,横山。

32年之后,公元前538年,吴王余昧执政时期,楚国率九个诸侯国,也就是十国联军,攻下朱方。这也是《左传》记载的。在这里,《左传》提到一个地名:朱方。

公元前538年,是诸樊徙吴的22年之后。诸樊从何处“徙吴”,此处的“徙吴”,吴在何处,有待考证。据资料记载,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古称“姑孰”。“姑孰”之名,源于古句吴国的第二任国君仲雍(字孰哉)的十九世孙吴王寿梦(字孰姑),那么,有可能当涂是寿梦时期的吴国国都,诸樊是从当涂“徙吴”,并将新国都命名为“姑孰”,也就是姑苏,以纪念寿梦。

鸠兹(安徽芜湖)与姑孰(马鞍山当涂)接壤,横山距离当涂(姑孰)很近。在公元前570年楚军“克鸠兹,至于横山”之时,很显然,楚军已经兵临吴国国都的城下,虽然吴国在首都保卫战中获胜,但是在寿梦去世后,第二位吴王诸樊还是决定迁都。

从考古结果来看,从周章开始,吴国的国都在镇江大港,也就是朱方。有可能是在寿梦时期,寿梦将国都沿着长江向上游迁移,也就是向西南方向迁移一百二十公里,从朱方迁到当涂(姑孰),在此自封为王,并在这里大败了楚军。

寿梦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是因为这里更靠近楚国,寿梦要摆出与楚国抗争的架势,或许是因为这里是泰伯仲雍“自号句吴”的地方,寿梦要回到句吴故地,彰显自己是泰伯仲雍后裔,以泰伯仲雍后裔的名义,自封为王,建立王国,与周王(周天子)平起平坐,也与楚王平起平坐(楚国在寿梦称王的119年前就自封为王)。这也许是寿梦要与楚国对抗的需要,也或许是寿梦在去洛阳见到周简王之后,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从而,寿梦从洛阳回来之后,要与周王(周天子)分庭抗礼的需要。

然而,问题也许就出在这里。楚国自封为王,周朝王室并不十分在意,因为楚王不姓姬,对于天下众多姬姓诸侯国并没有号召力。而吴国的国君是姓姬,而且是泰伯仲雍后裔,如果吴国国君要称王,对天下众多姬姓诸侯国并非没有号召力,所以,寿梦自封为王,周朝王室是非常在意的,也是非常忌恨与恼怒的,这比楚国称王要忌恨与恼怒得多。虽然此时周朝王室已经衰微,没有军事力量,但其精神力量还是存在的,天下众多姬姓诸侯在亲属关系上,也是与周朝王室更亲近些。

有可能是这一层原因,寿梦的第四子季札不愿意接受寿梦的王位,因为这不仅仅是不符合周礼,而且这完全是僭越周礼,这对于崇尚周礼的季札来说,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所以季札始终不肯继承王位,哪怕是他的三位兄长相继去世,也不肯继承王位。

也有可能是这一层原因,吴国在得到伍子胥和孙武子的帮助而突然强大之后,又突然衰亡。因为在吴王阖闾打败楚国之后,吴王夫差黄池会盟之时,吴国大有取代周天子之势。这或许是泰伯仲雍的在天之灵所不愿看到的,或许也是周文王以及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在天之灵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先祖在天之灵选择安排吴国王室在海外立国。《三国志》中的《魏书·东夷传》记载雅马台国为泰伯之后。

在寿梦大胜楚军的十年之后,寿梦去世,第二任吴王诸樊将国都向东迁移二百公里,从当涂(姑孰)迁往姑苏。

在诸樊将国都东迁22年之后,楚国率领的十国联军攻下了朱方,也就是周章的吴国国都,在此之前,楚军也许也占领了当涂(姑孰),也就是寿梦的吴国国都,也就是泰伯仲雍的吴国故土。这件事也许深深地触动了吴国王室成员,他们心中暗暗发誓也要占领楚国国都,从而有了32年之后的柏举之战。

以此来看,姑孰之横山(马鞍山当涂的横山)与朱方之横山(镇江大港的横山),一个是泰伯仲雍的横山(荆蛮的横山),一个是周章的横山(夷蛮的横山),两者对于吴文化来说,意义都很重大。

在“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横山”近三百年后,屈原在《天问》中写下“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在这里,一种可能是,屈原把横山误认为是衡山,衡山在古代是南岳的专属代称,所以屈原认为泰伯仲雍到达南岳(安徽大别山地区,也是荆蛮活动地区域),也有一种可能是,屈原在“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这里,说的是舜和商均父子二人,舜为虞舜,古代吴与虞相通,“吴获迄古”中的吴,指的是舜,而不是泰伯仲雍。

还有一种可能,虽然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也值得一提。在“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横山”之中,鸠兹可能应该是松兹,而松兹(安徽安庆宿松县)确实距离古南岳衡山(安徽安庆潜山县的天柱山)很近,这里也属于大别山地区,属荆蛮的活动区域。古人有诗称安庆为“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认为安徽安庆这里是吴楚分界的地方,当年“楚子重伐吴”,是率军到达安徽安庆,进入吴国境内,占领松兹,到达南岳衡山,也就是泰伯仲雍在荆蛮“自号句吴”的地方。



相关链接:
安徽安庆 有关地点 经纬度

]中国历史年号与干支 对照表










【文史诗话】徐徐:吴国如何在镇江崛起的



三千多年前,南京的文明曙光照在了哪里?

天门山文学首席作家||曾再新:横山,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小丹阳梅里与无锡梅村:历史渊源及其差异


吴国发祥地在江东横山(也就是 丹阳 曲阿 润州 番丽 梅里)


朱同:从天边飘移到镇江的古老地名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中的梅里 - 丹阳皋乡(南京高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5-10-3 06:51 , Processed in 0.3474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