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开源:考察吴氏祖坟山归来的嗟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察吴氏祖坟山

归来的嗟叹

吴开源

2025年4月27日,应本人的邀约,勾吴文化爱好者吴鸣镝与本人一起开始自费考察吴氏祖坟山之旅。

2025年4月29日上午,我们联系到了镇江的一位吴文化学者。在这位吴文化学者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实地考察了镇江大港的烟墩山墓地遗址(宜侯夨簋的出土地,被周天子从荆蛮(江荆)之地分封夷蛮之地的勾吴国的第一任国君周章墓地,2013年被公布为国家文保单位),断山墩遗址(勾吴国居民的居住地),孙家村遗址(勾吴国青铜制作中心,202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保单位),魏家墩土墩墓(没有被发掘过的完整的土墩墓,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保单位),并观看了熊遂墓遗址(镇江大港母子墩)与余昧墓遗址(在镇江大港荞麦山东侧、北山顶)。

4月29日下午,我们在另一位镇江的考古文化学者的带领下,来到江苏丹阳,实地考察了珥陵镇的神河头村遗址(勾吴国的大型祭祀场所),和珥陵镇的葛城遗址(考古专家论证,应是勾吴国攻打太湖流域前的都城,是勾吴国攻打太湖流域的据点)。我们在镇江大港的孙家村遗址,以及镇江丹阳珥陵的神河头遗址与葛城遗址,还在现场找到了一些古代陶片,留做纪念。

图片
在镇江丹阳珥陵的神河头遗址现场找到的陶片

2025年4月30日,我们参观了镇江市博物馆和镇江市史志馆,亲眼目睹了镇江大港一带吴氏祖坟山出土的青铜神器,了解了镇江市有关勾吴国的考古情况。

在考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取得的认识如下:

一、确认吴国王陵区(也即吴氏祖坟山)在镇江大港沿江地带

在吴国王陵区烟墩山(也称四墩山)发现的十二件青铜器之一、国家一级文物宜侯夨簋,上面有一百二十六个字,经我国最有权威的考古专家郭沫若和最著名的古文字专家唐兰确认,宜侯夨簋的主人是周章,其封地就在镇江丹徒一带,年代属于西周早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考古界加紧在镇江大港沿江山脉一带的考古步伐,经考古发掘,先后发现14座勾吴国君王墓,是按照从东到西的顺序排列的。现已经发掘了12座,已经确定墓主身份的有:周章墓、熊遂墓、寿梦墓、余昩墓。另有8座墓的墓主,因墓早期被破坏或被盗,找不到依据,所以不能确定墓主名。这些墓的墓主虽然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是吴国的最高统治者的墓。另外,还有两座勾吴国君王墓没有发掘。对这两座大墓,主流的意见是,不要再发掘了。留两座完整的勾吴国君王墓,永久保存,以便后来人到祖坟山祭拜。

考古界确认这一片山脉是吴国王陵区。由此可以认定吴家人的真正祖坟山就在这里。这不是推断,而是确定的事实。

2009年,镇江举行了国际考古会议,这是一次高规格、高层次的学术盛会,韩国、日本、德国和八省市的10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其中有中外著名的商周考古专家、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顾问、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会议发了纪要,考古界已经明确表态:吴文化发源于皖南东部和宁镇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吴国的这些土墩墓,直径一般在50米60米以上,高一般在6米至10米以上,非常高大。这些土墩墓经过比较,发现一个规律,从周章墓开始,越靠西的墓,越是后来的吴国君主。虽然现在周章墓东面也有三个大土墩,但是大土墩被削平矮化到看不见土墩的程度,不过可以推断,周章墓东边的三个大墓,应该是周章的前辈:仲雍、季简、叔达的墓。

而且,在烟墩山的东面,以前有上令与下令这两个村子,两个村子相隔一两里路。上令村是元代迁来是席氏村庄,村民说这里原来有环壕,出门有五座桥。说明这里原来是都城,因为只有都城才会建环壕(护城河)。下令村是1997年发现的吴家墩遗址,吴家墩是一个小型的城池。

尤其是,在吴家墩的南面,也有一座山,当地人也称之为横山,山顶上有一个大墓,里面出土了西周时期的文物,按照吴国国君墓从东到西是辈份从大到小的排列规律,推断这里有可能是泰伯的墓。另外,原来吴家墩的居民都清一色的姓吴。1997年在这里建设金东造纸厂之后,这里的吴氏都分散迁走。据当地宗亲说,大港西南面的润南(镇江南乡)吴氏,是宋朝抗金名将吴玠吴璘的后裔。  

二、确认吴国故地在镇江大港

这一带不仅有大量的土墩墓,而且台形遗址也非常密集,台形遗址是勾吴国居民生活的地方,尤其是大港的断山墩,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地方,而且有环壕,村落加环壕,是吴国早期都城的特征,这里有可能是最早的朱方城,也就是吴国的早期都城。断山墩旁边有个地方叫华山畿,畿的意思是首都的郊区。大港的圌山,是祭祀的场所,用于祭祀吴国的祖神、农神后稷(弃)。孙家村遗址是铸造青铜器的工场。由此可见,这里王陵区、祭祀区、城池生活区、铸铜生产区,一应俱全,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体系。

而且,这里是丘陵地区,泰伯从陕西过来,不擅长种植水稻,泰伯熟知的是陕西地区的旱作文化,而丘陵地区正适合泰伯从事旱作物的农业生产,并且也适合泰伯部落的狩猎技术的发挥。考古证明,这里是南京地区的湖熟文化与无锡地区的马桥文化的交界处,也是湖熟文化与马桥文化的边缘地带,是湖熟文化与马桥文化统治最薄弱的地方,属于两不管地带,越族人鞭长莫及。泰伯仲雍来到长江以南,在这里最适合生存与发展,这里是泰伯南奔的吴国故地。  

考察中发现,镇江丹阳的葛城遗址具有环壕,表明这里曾经是吴国的都城,这附近的神河头遗址也有环壕,是大型祭祀场所。这里距离镇江大港约四十公里。而武则天的乾陵与唐朝国都长安的距离约五六十公里。可见古代王陵区与首都的距离都是在这个数量级。

三、很多遗址被破坏严重

虽然现在镇江大港的街道设有周章路和宜侯路,而且烟墩山遗址、孙家村遗址、魏家墩遗址旁边设置了文物保护碑,断山墩遗址还建成为公园。但是,大港很多遗址并没有加以保护,熊遂墓遗址、寿梦墓遗址、余昧墓遗址等等,更多的吴国君主墓的考古遗址,尽管这些地方曾经出土过大量的大型青铜器,但是考古之后,没有文物保护碑或保护牌,考古人员离开之后,就再也没人保护这些地方。即使是现在,外地人以及本地不熟悉考古的人,也难以找到遗址,若干年之后,一线考古人员不在世,将来谁也不知道遗址具体位置是在何处。

即使在竖有文物保护碑的烟墩山墓址,周章墓旁边三分之二的土壤已经被挖掉了,烟墩山和横山是被金东造纸厂买下来的,金东造纸厂挖掉了周章墓的墓基。吴家墩的遗址也被金东造纸厂挖掉了。金东造纸厂原来是准备炸掉横山的,后来金东造纸厂的老板听从了风水先生的意见,说这个山是风水宝地,留着在将来会兴旺发达,从而才没有被炸掉。

这些遗址都是勾吴国的遗迹,是吴家的祖坟山,应当有人接管、保护起来,如果再不赶紧抢救、好好保护,将来必然会在眼前利益引诱下被开发掉,从而使吴氏祖坟山被践踏被破坏,影响到吴氏族人的风水与子孙的兴旺发达。

四、我们的深切愿望

考察归来之后,我茶饭不思,寝食不安,特别是当前正值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时期,如果这些遗址不列入文物普查目录,吴氏祖坟山今后就有被永久遗忘、被彻底毁掉的可能!

做为吴氏王室后裔的吴氏族人,目前的第一要务是立即呼吁当地文物普查部门把吴氏祖坟山列入全国文物普查目录,可我一个八十六岁的老头子,哪有呼吁的能量啊!

列祖列宗显显神灵吧,让每年不惜重金为你们祭祀的子孙们立即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吧!也是列祖列宗检验你们那些子孙平时是真孝还是假孝的时候了!

呜呼, 嗟悼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5-7-12 13:45 , Processed in 0.2940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