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洛文化 闽南文化 客家文化 同根同脉 源远流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09:0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中国上古文明图案:河图与洛书,是上古文明的魔方,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河图洛书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寓意极多极广,深奥无尽。

相传远古时代,黄河中,出现一头形似骆驼,左右生翼,马身龙鳞,高八尺五寸的海兽,如龙似马,称为"龙马"。伏羲从龙马背上的斑点受到启发,遂发明了八卦,开创了我国远古文明。为了纪念伏羲和龙马的伟大功绩,后人将八卦叫做"伏羲八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称为洛书,古称龟书。河洛文化,由此产生。

河洛文化产生于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广大地域,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宗姐的出生地 - 巩义,就是在黄河与伊洛河的交汇处。
这一文化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历经汉魏唐宋的兴盛,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人们说,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活水源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脉。而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具有深厚的关系与渊源。

闽南文化,主要源于福建南部的漳州、泉州、厦门等地区,也包含了潮汕地区。闽南文化(包括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移民的迁徙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晋永嘉之乱后,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其中一部分来到了福建南部,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到了这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这些南迁的汉人,被称为“河洛郎”,据说,闽南话就是河洛话。他们带来的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闽南文化不仅融入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又吸收了阿拉伯、南洋和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营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性格。

客家文化,是由客家人创造的文化,产生于客家聚居区。客家人,是指晋唐以来的中原移民进入到以闽粤赣交界区域为核心的地域,与当地原住民结合,繁衍发展而成的一支汉民族民系。江南巨族吴宣公的后裔在后来也发展成为客家人。客家文化在传承河洛文化的基础上,又在新的生存环境中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客家话既保持了唐宋中原的古韵,又在闽粤赣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吸收了当地畲瑶民族的语言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同时,客家人在宗教、民间信仰、精神特质、建筑、民俗、山歌、采茶戏、饮食等方面,都既传承了河洛文化,又在新的环境中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从渊源上看,河洛文化是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共同根源。闽南人和客家人,都自称“河洛郎”,念念不忘根在河洛。他们带来的文化,无论是在语言、宗教、民间信仰、精神特质上,还是在建筑、民俗、饮食等方面,都深深地烙印着河洛文化的痕迹。同时,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又在新的生存环境中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风貌。

河洛文化、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既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又体现了文化的创新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当今新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坚守和传承这些文化的核与魂,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礼尚乐、尚中贵和、天人合一、尊祖孝悌等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同时,我们也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从文化形态和精神实质上将这些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由此可见,河洛文化、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关系与渊源,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在河洛地区、闽南地区、客家地区,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都有吴氏族人在为河洛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本身就是在为吴氏文化增光添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5-2-5 13:49 , Processed in 0.2845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