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晓灵 吴晓求 吴晓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14:5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晓灵:没有那么多坏账 中国哪来那么多富人

2013年12月14日,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透露,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在私下被朋友揶揄,央行政策造成了大量银行坏账,吴晓灵情急之下回击,“没有那么多坏账,中国哪来那么多富人。”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造成银行坏账的原因之一——地方债被反复提及,而正在《预算法》的修改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吴晓灵在此次会议间隙,对腾讯财经表示,停滞多时的《预算法》修改在2014年或有进展,有望通过三审。
鉴于过去靠文件和政策落实的严重滞后性,她更期望改革的落地方式和时间表能够像这次三中全会一样有所突破,尤其提及了加速《预算法》的修订。《预算法》将政府全部收入及支出行为纳入法定程序,它既是政府经济权力分配的主要依据,也与公众生活、与民众权利息息相关。制定一部好的预算法,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公开、透明的责任政府。
从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角度来看,吴晓灵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当下的《预算法》有缺陷,比如交通运行和环境执法等,执法对象同时也是罚款对象,极有可能出现执法者为了创收而对执法对象进行罚款。为此,她呼吁加快《预算法》修订的速度,建立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公共服务型预算。这将将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监管“政府之手”。
吴晓灵透露称,原计划今年8月进行的《预算法(修正案)》三审极有可能于明年两会期间完成。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预算法(修正案)》出台时间第一次延后。2004年全国人大正式启动《预算法》修订,直至2011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国人大主导的预算法修正案一稿;半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财政部主导的修订草案,次月就在全国人大官网上公开,向全国征求意见,一个月内征集意见33万多条。
审计署相关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审计署每年两会都在向人大提交修改《预算法》的提案,但推进比较艰难。2013年下半年,审计署完成了大规模的政府债务审计,目前报告已经上交国务院。此报告或将成为《预算法》修订的依据之一。(腾讯财经 闫铮 罗飞 发自三亚)
==================
吴晓灵,1947年1月生,四川内江威远人。研究生学历。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
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研究员;

1985年,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1988年,任《金融时报》社副总编辑;
1991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体制改革司副司长;
1994年,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1995年,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1998年,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1998年,任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200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等职;
2007年12月23日,卸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之职;
2011年12月,获得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2年3月,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2013年3月5日,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7]
2015年12月16日,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担任嘉宾;  
2017年12月,任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管委会主任 。
1994-1995年 主持世界银行资助的“国有经济债务重组”课题,出版了《银行与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中国国有经济债务重组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
1992-1994年 参加吴敬琏主持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课题组 (国家社科基金、福特基金资助)出版了《建设市场经济的总体构想与 方案设计》(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主要著作
1、《新一轮改革中的中国》吴晓灵等(任统稿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2、《中国的金融深化与金融改革》吴晓灵等(任统稿人)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年
3、《银行信用管理与货币供应》尚明、吴晓灵、罗兰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黄达主持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货币供求问题研究”成果)

出版《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大事记》
创办《清华金融评论》

==================

面对一起奋斗了多年的工作伙伴,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吴晓灵作出了高度评价:“晓灵同志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业务工作,熟悉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发展状况,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思路与设想。晓灵同志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各项改革做出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开创性工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金融界享有较高的威信。”

正如周小川评价的那样,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的吴晓灵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身份之外,还是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研究员和博导。而对于吴晓灵在金融界的威信,国际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4年和2005年,吴晓灵曾被《华尔街日报》两度评为“年度全球最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2006年和2007年,吴晓灵又被美国《福布斯》两度选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

一直以来,她都是一个十分低调和谦虚的人。“对于国际媒体对我的评价,或者叫荣誉吧,我个人是这样看的,这些荣誉的取得,首先是属于中国的,其次是属于人民银行的,最后才是属于我个人的。我个人的因素只占20%。”吴晓灵这样解释她获得这些光环的原因。

一位外电记者事后评价说:“吴晓灵行长表现得非常机智,她对很多问题的回答,非常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同时,把自己所代表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声音传递得非常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15:01:17 | 只看该作者
吴晓求: 运动员都跑到二环了,我们的监管还在五环


吴晓求谈金融创新
运动员都跑到二环了,我们的监管还在五环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精彩语录
1、从深层次上看,要把发展资本市场,放在中国金融改革战略的高度,放在金融体系,现代化、国际化以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高度,这样我们才会去爱护它,要爱护它,
2、 新增资金从哪里来,增加QFII规模,但这个规模非常小,而且进展慢,远水解决不了近渴,不能使中国市场复苏,所以需要更大的资金,包括社保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大学基金。
3、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哪件事情都要齐心发展,采取相对优惠的政策,否则是发展不起来的,资本市场也一样。
4 、 A股市场正在严重偏离中国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并没有到这么忧心的地步,是我们的参照系出了问题。
5、 中国资本市场是黎明前的黑暗,离天亮已经不远了。
6、 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放在中国金融改革的高度,放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战略高度去爱护这个市场,培育市场投资功能,否则就会至投资者利益不顾。”
7、 如果都没有一个相对严格和专业的机构来负责股票发行信息审核,中国资本市场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8、 管理层修改制度要慎重,风险警示股过去采取涨跌幅5%,已经是一个有差别的退市规则,还要再弄一个不对称,有点多余而且也不适当。
9、 我还是不主张左右摇摆、出尔反尔的政策。管理层出台之前就要想透,不要出台以后又再改,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除非有些规则被实践证明确实有问题,否则就会被人认为规则在多变。
10、 养老金入市要从恐吓口号中摆脱出来,应当鼓励适当比例的养老金和社保基金入市。
11、 把大家的“养命钱”投入股市无疑是“羊入虎口”。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如果把大量的资金都存在银行,得到的回报也许还抵不上通胀对资产的侵蚀,再加上管理养老金付出的成本,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12、 对于一家优质企业来说,即使恶意做空也是非常短暂的,等公司基本面好了之后,它还是会回到应有的价位上,那最终吃亏还是恶意做空者。
13、高房价让年轻人一辈子活在压力里
14、老百姓60%的钱都在房地产上很危险

吴晓求,江西余江人,1959年2月生。著名经济学家,金融证券研究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证监会第九届发审委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吴晓求是中国证券理论研究、证券教学和教材体系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最早培养证券研究博士生的导师。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是中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中国资本市场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设计者和政策制订的重要参与者。在提出“金融中心漂移理论”的基础上,于2001年系统提出了要把上海建设成全球新的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吴晓求出版的图书
《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
《公司并购原理》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15:01:50 | 只看该作者
吴晓波:97%的创业企业都会在18个月里死去

曾经有经济界的学人指出,创业就是撞墙。大学毕业生把家里父母的积蓄掏空来创业,最后的结果是增加了社会的消费,创业是一场空。

对此,吴晓波在这方面提供了数据。吴晓波读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 ——《第三次浪潮》。

以下是吴晓波的这本书的内容:
人类文明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农耕文明2000多年;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从十八世纪末开始,
到1980年对全球产业的推动已经终结,历时200多年;第三次浪潮是信息化革命,从1995年到2019年,历时20多年。
今天,第三次浪潮已经结束,即将到来的第四次浪潮是人工智能、基因、新材料、新能源……
今天创业要有硬核的技术。
所有的技术都已经被积木化、乐高化,商业模式也不值钱,值钱的是我有不一样的核心技术。

今天中国最具有买单能力,最愿意为美好生活、为品质、为服务买单的是新中产阶级,

面对新中产阶级,每张书桌、每个话筒、每个空间都值得被再造。
这时候,需要反复思考的是,你能为他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今天中国的创业终于回到了理性的层面,中国的整个商业世界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具有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税收优势和环境优势都失去了,这造成了大大小小的败局。
在过去,我在《大败局》1和2中研究了19家企业,它们的创始人都是全中国最聪明的人,它们的共同点是没有一家是正常死亡的,
都是在高速成长的时候突然遭遇了崩溃性失败。
今天,我把它们遭遇的失败,总结为6点:
第一,入错行。一个企业能够形成竞争能力的第一条,就是要进入到高成长型的行业中,形成对峙能力。
第二,梦太大。每年至少有三百多个创业者给我寄创业计划书,说要改变人类,改变世界。但改变世界的是科学家、政治家,而不是创业者。
第三,伪需求。你认为一件事很重要,消费者也非常需要,但结果是没有人为你买单——再大的努力,不能掩盖战略上的盲失。  
第四,盈利难。有太多非常好的、具有情怀的产业和产品,但是盈利非常难。
第五,人同质。创业者在组建团队的时候总容易找些性格、能力、志趣都一样的人,是件挺倒霉的事。
因为木桶原理,你一个板很长,你找了个同样这块板很长的人,那短板也就没有弥补了。  
第六,追风忙。当风口论出现,猪都会飞的时候,大家都在追风忙。
基于以上几点,讲几个案例:
2014年5月份罗永浩开始做手机,但问题是当增长84%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可能性;
前两年无人货架行业暴热,有个从阿里出来的创业者,
在七个月内攻下59个城市,10万个办公室,融资10亿人民币,最后勤勤恳恳地把公司干没了;
共享单车的确有很大的价值,但商业模式实在模糊,整个行业60几家公司融资额超过300亿,但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暴风影音2015年上市后连着35个涨停板,最高市值327亿元,
玩视频平台+暴风电视+暴风体育+暴风魔镜的大娱乐生态后,负债20亿元,账上现金2490万元,市值缩水97%……
创业者迷恋速度。
古人造字很有意思,速和度内含辩证:
有速无度会失控,有度无速会失势,速度将掩盖或冲决管理上的粗放,但无法掩盖战略方向的错误。
今天的中国是全球创业企业最多的国家,每天一万家新创企业诞生。
同时,也是失败企业最多的国家,每年两百多万家倒下,97%的企业会在18个月里面宣告死亡。
我们横向对比不同国家企业生存的时间:日本是23个月,美国是14个月,中国只有7个月。
在时间的意义上,成功是件特别不靠谱的事。就算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每天也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知道死亡迟早一天会到来。
我写《腾讯传》得到8个字,“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企业家、创业者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企业的成功90%是创业者的成功,企业的失败90%也是创业者的责任。
中国的整个创业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模式创业到硬核创业。
什么是模式创业?智能手机渐渐普及以后,所有的服务和消费关系都开始由电脑端转移到手机端。
所以我们看到支付发生了变化,打车发生了变化,订票、外卖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只要抓住了这一趋势,并在新的消费、支付环境下,能够建立新的消费者关系和商业模式,就能获得成功。
这就是过去的模式创新:一靠勇气,敢于对原来的商业模式进行破坏,把线下的搬到线上,二靠大规模的流量,三靠大规模的烧钱。
只要具备以上三点,你就能完成一次非常完美的模式创新。
但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基础设施,所有的公路、马路都修完了。这时候如果有人给你一个亿、十个亿、甚至一百个亿,
让你再做个滴滴、美团,做得出来吗?
那现在大家创业拼的是什么?是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能够造多少好车,这是关键,也是我所谓的硬核创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0:28 , Processed in 0.20568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