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鄱阳湖名称的来历 - 春秋吴国藩篱(一种推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21: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各地都有地名随着移民走的现象,比如纽约是随约克城而来,称为新约克,即Newyork。新西兰是随西兰岛(Zealand)而来,称为New Zealand。中国古代也有这个现象,称为侨州、侨郡。比如江苏镇江称为南徐州、安徽和县称为南豫州,等等。古代吴国也是如此。

据称,吴泰伯为推让王位而离开周国之后,先是到周国西边的吴山,与当地的狩猎部落在一起生活,后来到了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定居,并且把吴这个地名带到了长江下游以南,从此,长江下游以南称为吴地。同样,孰姑之地,原来是在现今的安徽当涂,后来随着吴国王室的东迁,地名移到了苏州,名为姑苏。蕃篱也是如此,蕃篱原为泰伯在吴地的居所,是泰伯仲雍建立句吴之时,建筑城池之前,先建篱笆以做防卫的地方。后世改称番丽,再后世,到秦汉之际,改称梅里。

在秦汉之前,吴国亡国之后,吴国王室部分成员迁到江西彭蠡大泽一带发展,仍然将蕃篱之名带到了这里,用这个吴国最开始之时的地名,表示号称至德名邦的古吴之国在此重新开始。从此,这里有了番之名。番邑之主吴芮也被称为番君,意为蕃篱之君。后来,彭蠡之湖改称为鄱阳湖。彭蠡之湖期间有可能还被称为番丽之湖,番丽二字也是因蕃篱而来。

再之后,吴氏族人横跨鄱阳湖,从湖东来到湖西,在赣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设立吴城,也就是现在江西永修吴城镇。十九世纪,在吴城出生的吴坤修加入湘军,屡建战功,成为安徽巡抚,并重修了当时的安徽省省会的安庆迎江寺振风塔。

也就是说,鄱阳湖之名来自于吴国始祖泰伯的居所 --- 蕃篱。

鄱阳湖烟波浩淼,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述鄱阳湖: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鄱阳湖畔的鄱阳县,古称番邑,虽然现在是一座县级城市,属上饶管辖,但是在历史上,鄱阳声名赫赫。吴芮在此出发,渡过长江,参与灭秦,后封衡山王,再封长沙王。

吴芮时期的番邑,幅员广大。此时的番邑,南接豫章(今南昌市),东接姑蔑(今浙江衢州),北邻鹊岸(今安徽铜陵),东北界鸠兹(今安徽芜湖),西南毗艾(今九江永修),西北连潜(今安徽霍山)。

西汉时,番阳县辖今鄱阳县、景德镇市及其所属浮梁县地,万年和都昌两县之各一部,以及安徽省至德(今安徽省东至县境)和祁门(今属安徽省)两县之各一部。到王莽时期,番阳县曾经改名为乡亭。东汉时期,易名鄱阳县。

三国时期,设立鄱阳郡,鄱阳县为郡治。南北朝时期,设立吴州,领鄱阳郡、吴州与鄱阳郡的治所均在鄱阳县。隋朝时期,这里成为饶州的治所,直到清朝末年,鄱阳县都是饶州的治所。到了1952年,饶州(上饶专区)的治所才是现在的上饶市。


图片
鄱阳县城的东湖之中,建有吴芮祠,祠内的吴芮塑像,堪称经典。


附:梦羽 吴芮祠记(简化版)

聚义怀忠,千古美名昭日月;安民立命,一尊玉鼎运春秋。秦汉之际,风起云涌,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一个个特立独行的人格,令人酣畅淋漓。每年五月十三日,历代州府皆典祭番君;凭吊番君的诗文,数不胜数。

《汉书》有传:“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番君于鄱阳,若黄帝于华夏。

吴芮祠,初为番君庙,庙祠有字体厚健的《番君庙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毁),系元代翰林学士元明善撰文,中书舍人高昉篆额,赵孟頫书丹。

吴芮祠在今鄱阳县鄱阳镇的东湖的水中央。有栏桥通之。原庙址在毛家巷,或因毛苹故。吴芮与毛萍之铙歌《上邪》,人世间的至情、至爱、至知,至柔。此般的歌诗,定定是诗的巫咒,尤如吴祖季札叹为观止的《韶乐》--以鼓,鼓必破;以琴,弦必断;以箫,管必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2 09:02 , Processed in 0.1987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