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吴神韵 --- 镇江博物馆里的古吴青铜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16:0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镇江 一座美得让您吃醋的城市

镇江,又称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因为3000年前,周康王封给宜侯于此,所以也称宜邑。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镇江的扬中市是长江中的第一大岛。1949年2月,镇江曾经为江苏省的省会。著名的金山、焦山、北固山、西津渡、茅山,均在此处。   

镇江博物馆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原为英国领事馆,后来新建的展厅占地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58平方米。镇江博物馆藏品3万余件,从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和10万册古籍书。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帝国于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英国开始在云台山上修建领事馆。1889年,英国巡捕殴打中国小贩,引起广大镇江人民的愤慨,焚毁了英国领事馆。清政府赔偿白银4万两,照原样重建。1933年10月,镇江英国领事馆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

镇江博物馆分为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古代史展厅(6号楼)、近代史展厅(8号楼)三个主要部分。镇江英国领事馆始由五栋西式风格的建筑构成。古代史展厅设有《吴文化青铜器展》《历代陶瓷器精品展》《古代金银器精品展》《古代工艺精品展》《佛教文物精品展》五大基本陈列和一个临时展厅。

《吴文化青铜器展》展示江南吴国青铜器,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格。它在形制、纹饰及合金成份、铸造工艺上,既受到了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又融合地域文化的特色,创造了吴国青铜器的独特风格。


图片
镇江大港出土 宜侯夨簋

1954年6月,《宜侯夨簋》岀土于江苏省镇江大港镇烟墩山。1984年,《宜侯夨簋轶事》一文的作者张敏访问了该器的发现者,丹徒县绍隆寺的福贵老和尚。据福贵回忆,54年他还俗在家,在村长聂长保家打工,在一块坡地上翻土时,掘岀了一批青铜器。他的发现引发村民的围观,纷纷议论是否是金器。聂长保的儿子为了检验质地,随便检岀了一件,一锄头打得粉碎,他打碎的恰恰就是这批青铜器中唯一有铭的《宜侯夨簋》。

馆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宜侯夨簋》其实是用碎片缀合的,接缝处的铭文难于辨认,更严重的是碎片没有全部回收,丢失了不少铭文。这是对《宜侯夨簋》的第一次伤害。下聂村发现古物的消息上报后,上级来人进一步发掘清理,后来以江苏省文管会的名义写成简报《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岀土的古代青铜器》,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5期上。

简报说,在烟墩山麓共发掘了三座古墓,得大型青铜器十二件,包括五座青铜鼎和《宜侯夨簋》,另得数目不等的小铜器、瓷器和石器。张敏猜测,简报所谓的三墓实际上是一墓,一墓五鼎,墓主的身份当是诸侯,可能就是宜侯。
专家还断定铭文中的“宜”即在今(江苏)丹徒一带,也就是吴国的发源之地,而宜侯夨簋因其对研究吴文化的重要性又被称为“吴国第一铜器”。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

惟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卜于宜口土南。王令虞侯矢曰:〔迁侯於宜。锡〔〕鬯一卣、商瓒一口,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锡土:厥川三百……,厥……百又……,厥宅邑三十又五,〔厥〕……百又四十。锡在宜王人〔十〕又七裏。锡奠七伯,厥〔庐〕〔千〕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宜侯大扬王休,作虞公父丁尊。

大意为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作器者夨原为虞侯,改封为宜侯。宜这个地方,可能就在铜器出土地丹徒县一带。宜侯夨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的重要史料。

据称宜侯夨簋赏赐的级别很高,超过晋文公,说明被封者身份很高(王室近族)。郭沫若、唐兰认为夨就是周章,也有人认为“夨”是周章的弟弟——虞仲。


在镇江大港还发现了吴王余昧墓等多位吴王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4:27 , Processed in 0.1744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