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获取功利的奇谋妙计 总之是 道德为先 认识资源 改造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0:3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获取功利的奇谋妙计 总之是 道德为先 认识资源 改造世界

在东面是大海,南面也是大海,西面是高山,北面是戈壁的中国,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在这个封闭的中国,群雄逐鹿的时期,东汉三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凸显出中国人活力的,不仅有开疆扩土的将帅,还有群星璀灿的谋士。

这些谋士驱策群力,或实施弱肉强食,或防止被弱肉强食,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才能。其中的孙武、吴起、鬼谷(王诩)、苏秦、张仪、诸葛亮、郭嘉、贾诩、周瑜等等,或有行动,或有著述,总之其言其行,传扬千古。

然而,即使是被称为见不得光的不可光明磊落的鬼谷子,在他的所谓充满阴谋的著述中,首先强调的,也是做人以道德为先,表示能以此获得天助、神助、人助,从而获得方案计谋成功的可能性。而孙吴兵法等各类兵书,更是强调道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中国兵书中,只有《三十六计》才只讲计谋,不提道德。

可见,奇谋妙计的形成与实施,也是以道德为基础,而不是胡作非为所能成就的。实际上,仔细观察记载于史书中的谋士提出的计谋,在本质上也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只是谋士的眼中认识到的世界(包括敌我友三方,以及天地时节环境等等),比一般人看到的更多一些,见常人之所不见,从而呈现出奇谋妙计。这里的世界,实际上可以称之为资源。奇谋妙计,本质上是认识资源、获得资源。

比如二战时期,德国成功实施曼施坦因计划(计谋)进攻法国,主要也是德法两国军事领导人对阿登高地的认识不同,法国军队高层认为德国坦克要通过阿登高地需要九天时间,而德国曼施坦因对阿登地区看得更清楚,德国坦克通过阿登高地只需要三天时间。在这一战,阿登高地,对于德国来说,是一种资源,对于法国来说,是世界的一部分。然而,正是德国高层有人对这个世界认识得更清楚,对这个资源认识得更清楚,从而将这个资源运用起来,取得成功。

在《鬼谷子》之中,更强调对世界对资源的认识,通过包括观察与试探、引诱、威胁等在内的方式方法(冷眼观察与火力侦察),来认识世界认识资源(在鬼谷子看来,游说的对象及周边事物,也就是资源),从而决定是否游说,是助之还是灭之。

认识了世界,计划(也就是计谋)自然而然也就制定出来了。比如小说《三国演义》中著名的火烧赤壁,是因为诸葛亮认识到某时间将出现东风,这是关键,任何人有这个认识,都会想到借东风火烧赤壁。同样的,也是因为诸葛亮认识到三天后将出现大雾,这也是关键,任何人有这个认训,也会提出草船借箭的方案。

认识世界是关键,爱因斯坦让人们认识到质能方程公式,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这一奥秘,原子弹也就制造了出来。

中国历史上有三十八位为长沙王,吴氏有5人,刘氏有14人,孙氏有1人,司马氏有2人,程氏有1人,萧氏有6人,陈氏有2人,李氏有1人,罗氏有1人,耶律氏有1人,朱氏有4人。吴氏的第五任长沙王吴著(吴差)的太傅贾谊的后裔贾诩(发音为假虚),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也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在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之时,那也是因为贾诩认识到李傕郭汜具备攻陷汉朝首都的能力,所以提出进入东汉首都,之后也是因为贾诩认识到李傕郭汜难成大器,从而放弃李傕郭汜给予的高官厚禄,离开李傕郭汜,成功地避难。

而在贾诩退出政治舞台之时,也是清楚地认识到曹丕有严重的猜忌心理,从而充分约束自己,拒绝接待一切客人,对自己的子孙家眷也十分严格,从不结党,也不享受荣华富贵,清贫地走完了自己的晚年,这可以说是计谋,也可以说是道德的力量。这种计谋和力量,为的是保障自身的安全,而不是取得所谓的辉煌。认清人心,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资源。

《孙子兵法》说正合奇胜,正指的平常的诸如企业管理之类的,统筹企业人力物力的正常资源,而奇胜,同样也是统筹运用企业资源,只是奇在认识并运用到资源的某些不为人注意的特征。所以,《孙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将、法,无一不是资源,无一不是世界的组织部分。认识世界,认识资源,才是运用《孙子兵法》的前提与充分必要条件。

号称世之奇士的郭嘉,核心本领也是能够认清敌方的心理,

因为认清袁绍的心理而击败袁绍。认清众人的心理而建议曹操不杀刘备,同时认清刘备的志向,而建议曹操不能放走刘备。在曹操放走刘备之后,郭嘉又建议曹操兵贵神速,迅速攻击刘备,并判断袁绍不会趁机抄曹操后路。郭嘉还因为孙策没有道义大旗而独霸一方,预料孙策将会被刺杀。后来还预料到袁绍的两个儿子将会反目成仇。基于这些认识与独立见解,而采取了正常的措施,动用客观存在的资源,从而取得胜利,被认为是鬼才。

庞统常用褒扬他人的方式来导人为善,是一位良善之人,这说明庞统知道运用舆论的力量。庞统喜欢评论名人,以获自己善于知人之名。这也说明庞统知道运用舆论的力量。然而这样的良善之人,为了集团的生存隔壁发展,仍然主张弱肉强食,不过表示战胜对方之后,无须赶尽杀绝,而是给失败者一块封地,以保信义与仁义之名。这如同夫差放走勾践的做法。不过庞统也认为这其实并无仁义之实。这就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中的凤雏庞统-善于运用舆论这一资源。

荀彧(发音为寻玉)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所以尽管袁绍待见荀彧为上宾,荀彧也去投奔曹操。在曹操那里,荀彧主张不急于攻击吕布,而是积蓄实力。荀彧也主张迎接汉献帝,促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在官渡之战,荀彧主张坚持下去,后来终于等到对方出现叛徒,从而曹操取得胜利,并主张追击袁绍,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荀彧还善于举荐人才,如郭嘉、司马懿等名士。荀彧的这些行为,为他赢得了“王佐之才”的美誉。

荀彧之侄荀攸,其事迹是曾因密谋刺杀董卓,主张水淹下邳,从而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突袭颜良文丑,让关羽斩杀这二人,又突袭袁绍粮草仓库,奔袭乌巢,接纳张郃高览,从而立下大功。荀彧和荀攸都在曹操伐吴的途中去世。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的谋士李儒以及袁绍的谋士田丰,也能认清局势与资源,但是不能认清辅佐的对象,建议不被采纳,从而最后失败。可见,认清世界认清资源并不容易,全面认清世界,全面认清资源,更不容易。稍有缺失,就会酿成失败。

这奇谋妙计中的道德为先,还有认清资源,实际上也就是王阳明主张的致良知的本质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9:02 , Processed in 0.1701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