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论吴文化的三层结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4:2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文明的发展,也有利于个人智慧的成长。所以古今中外的人们热衷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摆脱人类的整体与个体的愚昧状态,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读史可以明志。当然读史,要读的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虚假的历史。读虚假的历史,不仅不可以明志,更不可以明智,只能被愚弄,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弯路,甚至在人生的弯路上也没走完,而人生的旅途就终结了,没有达到人生的目标。相当于白活了一场。

传承吴氏文化,同样也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个人智慧的成长,因此有必要传承、研究与剖析吴氏文化,吴氏族人更有必要如此。

从历史来看,粗略地分类,吴文化有三个层级。一是吴族精神领袖所表现出的吴文化,二是吴国王室贵族所表现出的吴文化,三是吴国基层民众所表现出来的吴文化。

吴族精神领袖级别的人物,是泰伯与季札。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是在国家的王位的继承方面出现的波折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精神面貌。做为长子的泰伯,是由于父王要传位于幼子,于是顺从父意,放弃王位继承权。做为幼子的季札,是由于父王要传位于幼子,但是他的大哥二哥与三哥并没有象泰伯那样主动远离故土,所以季札违背父意,放弃王位继承权。虽然泰伯与季札都不认为父王的旨意是百分之百正确,而且吴族这两位精神领袖更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意志与理想,但是他们都是首先选择放弃王位,然后再实现自己的意志与理想。这种行为,这种心理,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也就是表现出的文化特色,是维护和睦,如果说泰伯与季札坚持要放弃王位,从而德行高尚,不如说泰伯与季札坚持要维护和睦,从而德行高尚。而且,为了维护和睦,甚至不惜放弃天下至尊的、名利双收的王位,那么其维护和睦的德行已经达到顶点,也就是至德。让出至尊之位,方显至德精神。

但是,维护和睦,选择放弃王位,并不是放弃自己的意志,也不是忽视自己的内心,更不是放弃自己理想,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放弃继承王位之后,泰伯历经千辛万苦,从渭水中游北岸迁徙到长江下游南岸,最终还是成为了一国之主。而季札在放弃王位之后,仍然做为外交使节,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吴国的这两位精神领袖最终展现出愿意担当自身内心理想的精神。只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前提是不破坏和睦,按俗话说,就是不撕破脸。在不撕破脸的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愿意担当的理想。

这种“不撕破脸”与“愿意担当”的精神面貌,是这两位吴族精神领袖的核心思想。

另外,在泰伯与季札选择放弃王位之后,都面临着“融入”的问题,泰伯要融入到荆蛮之民中去,季札为了国家的发展,要融入到中原文化中去。因为需要融入,所以泰伯与季札所表现出的开拓精神,也成为这两位吴族精神领袖的核心思想。

再看吴国王室贵族所表现的吴文化内容。

从历史记载上看,吴国王室是从寿梦开始。吴主寿梦从周朝国都拜会周简王回来之后,就自封为王,从而开始了吴国的112年的王国历程(700年后,吴主孙权是开始了吴国的51年的帝国历程)。寿梦称王,是为了对抗楚国,因为楚国也是自封为王,寿梦要摆脱楚国的凌架与威胁,所以也称王。然而寿梦称王,并不考虑周简王与周朝王室的感受。而且楚国与周王是不同姓,与楚王的这个身份不同,寿梦是以泰伯后裔的身份来称王,与周王是同姓,这似乎是要标榜自己才是古公亶父的正统传人,以这样的架式来称王,这就更不顾周简王与周朝王室的感受了。也就是说,寿梦与吴族精神领袖泰伯季札表现出的不撕破脸的精神有所不同,也就是表现出不怕撕破脸的精神面貌。

后来,寿梦的长子诸樊在继承王位之后,在战场上主动冲入险地,以求速死,以便于快些让位给季札,这是一种担当精神(担起让位的重担),也是一种放弃担当的精神(毕竟是放弃王位与权力)。寿梦的次子余祭在继承王位之后,主动疏于防范,也是无意于长生,也是以便于快些让位于给季礼。寿梦三子余昧在继承王位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冒险精神,不仅追求长生,而且还把王位传承给自己的儿子,因为季札坚持自己的内心,选择放弃王位,只热衷于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这样,余昧就表现出了完全不顾及寿梦长子长孙-公子光的感受,也就说,余昧与寿梦一样,表现出不怕撕破脸的精神面貌。然而,与远离吴国的周朝王室对寿梦称王不闻不问有所不同的是,生活于吴国王室的寿梦长子长孙-公子光,无论如何装作不闻不问,甚至无论如何装作臣服于余昧之子吴王僚,但是吴王僚一直是让公子光带兵进入险境,有置公子光于死地的意图,而且,公子光并不想远离政治舞台,并没有泰伯与季札那样明确放弃王位的决心,从而也没有象泰伯那样永远地远离国土的举动,所以,公子光也拿起和吴王寿梦和吴王余昧的“不怕撕破脸”的精神,发动政变,杀死堂弟吴王僚,成为吴王阖闾。

这种不怕撕破脸的精神,也就是不追求维护和睦,不怕破坏和睦,也要实现自身的安全与理想,这就是吴国王室的精神面貌,也就是吴国王室的传统文化。

这种精神与文化,在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身上也表现出来。在柏举之战,夫概不怕破坏吴国军队内部的和睦和谐,不理会孙武子的部署,擅自带兵出击,幸好是大获全胜。后来,在柏举之战之后,吴楚战场局势不利于吴军的时候,夫概再一次不怕破坏和睦,也就是不怕撕破脸,擅自带兵回到吴国,自封为王。结果很快被大哥吴王阖闾赶走。夫概所表现出的继承了寿梦、余昧、阖闾的不怕撕破脸的精神,与吴泰伯吴季札选择在某个场景下放弃王位所表现出的谦逊精神不同,表现出的是傲慢的精神面貌。无论是面对孙武子,还是面对吴王阖闾,夫概都持傲慢之心。这个傲慢之心,也许平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关键时候就显示得清清楚楚。

这种傲慢的状态,用俗话说,也就是酸,在中国字中,酸有傲慢之意,比如,酸溜溜,酸腐,也就是心中不是真的谦逊。这种傲慢状态,用俗话也可以说是骚,或者是臊,也就是自我膨胀,忽视他人的意志与要求,追求独立特行的风骚,自我骄傲,不肯低头,不肯谦逊,因为酸臊而完全不惜撕破脸,完全不惜破坏和睦。这种酸臊文化,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开拓精神,但完全走到至德谦逊精神的对立面。可见,吴国王室的文化,与吴国精神领袖的文化出现对立的局面。

最后是看吴国民众所表现出的吴文化内容。按常理来说,世界各地处于被统治被压迫地位,处于从属地位的普通民众,都呈现人类基本的心理,并无特别之处。不过,越王勾践曾说越人“性脆而愚”,别的诸侯国评论吴越之人是“轻侠任死”,吴国民众与越人本来都是越族,可见吴国民众也有“性脆而愚”与“轻侠任死”的性格特征。

从吴国民众阶层的刺客专诸与刺客要离的举动来看,他们为了个人的声名而不珍惜自己的与他人的生命,在心理上,在性格上,也有愚的一面。在伍子胥刚到吴国,在渡江之时,遇到的那个为了向伍子胥表明自己不会泄密而投河自尽的吴国女子来看,她在心理性格上,有性格暴烈,烈性子的表现,也是有不珍惜生命的一面,这也是愚的表现。还有成语“吴牛喘月”,吴国的牛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从而觉得自己是在晒太阳,从而感觉自己很热,从而喘起气来,这种矫情,也是愚的表现。

这种不顾及自身的真正感受,不珍惜自身的生命的性格与文化,与吴国王室的自我酸臊膨胀恰恰相反,属于放弃自己,接近于自暴自弃。表现出来的是勇于牺牲精神,虽然其结果是,由他们所组成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但是这种自暴自弃的牺牲精神,并没有表现出很多开拓精神,这与吴族精神领袖泰伯季札所表现出来的谦逊精神也是不同的。吴族精神领袖泰伯季札所表现出来,不仅仅是牺牲的精神、放弃的精神,还有担当的精神与开拓精神,更有矢志不移地要实现自身内心理想的伟大精神。

由此可见吴文化的三层结构。

顶层的是吴族精神领袖泰伯季札所表现出来的维护和睦的精神(以谦逊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不怕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是以谦逊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并且从追求实现自身内心理想的精神中,表现出勇于开拓与担当的精神。

中层的吴国王室的文化,表现出的不是谦逊精神,而是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自我膨胀的傲慢精神,也就是酸臊品行。历史上,也是因为这种不成熟的精神品质,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但也导致了吴国从一个小国在迅速成为泱泱大国之后迅速灭亡。而且,从人格心理上可以分析,这种不成熟的不谦逊的精神品质,必然会引发出不诚信的行为举措,因为,不谦逊的心理内涵,会引发出藐视他人、蔑视他人、轻视他人,从而就会引发出欺压他人与欺诈他人,包括愚弄他人,这都是不诚信的心理基础,也是不成熟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容易导致迅速灭亡的心理基础。

下层的吴国民众的文化,表现出不珍惜生命的,跟从外在感受而产生矫情的心理,这种心理虽然好在可能会出现一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的局面,但是也会成为被人略施小计、略加小惠,而成为炮灰的局面。这种容易成为牺牲品的牺牲精神,远不是性格成熟与心理成熟的表现。

简而言之,顶层吴文化是谦逊、诚信、开拓、担当的文化,追求和睦与成就,这即是至德文化。中层吴文化是酸臊争上游的争抢文化(包括欺诈,这也是一种兵法文化--兵不厌诈),不怕撕破脸,不惜破坏和睦,或者说是不惜破坏伪装出来的和睦。底层吴文化是轻侠任死的炮灰文化与烈士文化,绝对不撕破脸,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其中的清醒者,对于主子散布的谎言,他们也伪装相信,而绝不撕破脸)。

当然,学习与传承吴族精神领袖泰伯季札所表现出来的谦逊与担当以及维护和睦的精神与文化,人们可以从吴族顶层文化之中切实地培养与修养出谦逊的精神,并进一步从谦逊的精神中生发出诚信的精神,因谦而戒傲,因谦而戒躁,从而实现“戒骄、戒傲、戒急、戒躁”,从而自然坚守诚信品行(因为不诚信的欺诈行为,往往出于急躁心态,而急躁心态,往往产生于傲慢心理)。从内心与灵魂的深处认识到第一层吴文化的“谦逊与诚信”、“开拓与担当”对于成功与成就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实证到《易经》的“谦卦六爻皆吉”与“天行健、自强不息”的判断,从而传承与弘扬吴文化的精髓,从第三层吴文化以及第二层吴文化上升到第一层吴文化(谦逊、诚信、开拓、担当),表现出吴族精神领袖泰伯季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从而获得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以及人格的进步,和个人智慧的增长,从而实现生命的目的。这正是弘扬吴文化的目的,也是弘扬吴文化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4:16 , Processed in 0.2373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