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卫国黄池的会盟 争霸中的谦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0:3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武子在《孙子兵法》里写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并且写下了《用间篇》,在里面写到:“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还有“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这里的“义”,也包括在培养与使用间谍方面的慷慨大方,舍得用钱。

之后,吴越两国都舍得用钱了。暂不说越国用大量金钱财富送给吴国国相伯噽,吴国也曾送了不少钱给孔子。史载夫椒之战之后,吴国包围越国国都,挖到了巨人骨,吴王夫差派人把巨人骨送到鲁国,请孔子辨认这是怎么回事,在巨人骨送到鲁国的时候,吴国使者就送了大量的钱财给鲁国的官员,包括孔子,史上没说孔子拒收这些钱财,可见孔子也是收下了吴王夫差的钱财的,名义当然是礼金。崇礼的孔子,当然对礼金不会不熟悉。(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

后来黄池会盟之时,越国攻陷吴国国都,之后,吴王夫差的做法是,给越国送去大量的钱财,以求息战。吴越两国的送钱(贿赂),成了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了。

越国吸取了吴王阖闾的教训,吴王阖闾未能在柏举之战之前给秦国送去大量钱财以交好秦国,致使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吴国统一中国南方的势态功亏一篑(实际上,如果吴王阖闾面对一心想称王的弟弟,慷慨大方一些,不去与他的弟弟夫概争王位,而是自己立足楚国,不是分兵去驱赶夫概,也许吴国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秦国军队),因此,越国在对付吴国的同时,花大本钱交好各大诸侯国,越王勾践把自己的女儿带上大量的嫁妆,给了楚王,当然也少不了给楚国的官员大量的钱财,越国同样也把大量的钱财给了晋国以及晋国的官员,如此有“义”,合乎《孙子兵法》中的用间之道。所以越军包围吴国国都之时,不用担心会有诸侯大国的援军来拯救夫差,如同当年的秦国出兵救楚国。

由此看来,越国也一定送了大量的钱财给了鲁国以及鲁国的高官,而且,不仅如此,甚至还有可能利用鲁国的高官,引诱鲁国的国君办一件事情,这件事就是“黄池会盟”。

这个时候的鲁国国君是鲁哀公。鲁哀公在国内出了乱子之后,还逃到了越国,可见鲁哀公与越国的关系是多么的好,也可见当初越国在鲁哀公身上,是下了多大的本钱了。

鲁哀公曾经问孔子:“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鲁哀公是这样的一种人,这样毫无忧患意识的人,最喜欢的是锦上添花,或者说是画蛇添足。所以,对于吴国帮助鲁国战胜齐国的艾陵之战,鲁哀公自然会想到,或者是在越国的金钱教唆下的鲁国高官引诱鲁哀公想到,要办一次会盟,以感谢吴国和吴王夫差。这里的高官,应该不包括孔子以及子贡。发起会盟之事,应该与孔子以及子贡无关。虽然此时孔子是在鲁国,子贡也在鲁国的一个高官手下做事。

于是鲁哀公向晋国君主晋定公提出会盟之事,两人联合邀请吴王夫差北上会盟,地点是在鲁国与晋国之间的卫国,因为卫国的黄池,传说大禹曾经在此会盟诸侯,现在的地点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荆隆宫乡坝台村,距离黄河不到十里,距离东周都城不到四百里。

卫国是一个不简单的国家,卫国是周朝的各诸侯国之中,寿命最长的诸侯国,“闻曲知天下”的吴国季札曾称赞卫国多君子,卫国的人才不仅有子贡,还有子路,更有吴起和商鞅,以及吕不韦,古代著名刺客:专诸、要离、豫让、聂政、荆轲。有两个出自吴国(专诸与要离),有两个出自卫国(聂政与荆轲)。只是吴国的刺客都是刺杀自己国家的王室成员,其它的刺客是刺杀别的国家的王室要人。

黄池会盟的消息,应该早就有与越国交好的鲁国和晋国的高官送到越王勾践那里,因为越王勾践计划远交近攻,对于诸侯大国,早就做足了功课。勾践就等着吴王夫差北上会盟,最好是带上大量军队。

最后,事情如越王之愿,夫差在收受越国大量财宝的吴国国相伯噽的推波助浪之下,决定参加会盟,并且带上大量精锐军队,北上争霸。勾践趁机偷袭,攻下吴国国都,夫差连杀七个吴国信使,致使军心涣散,精锐的部队派不上用场,导致夫差向越国送钱以求和。

参加黄池会盟的有吴国、晋国、鲁国以及卫国,还有周天子的使者单国国君单平公。晋国也带了大量的军队前来会盟。当然,吴晋两国无意开战,在“于姬姓我为伯”与“于周室我为长”的争吵中,吴王夫差执意要首先歃血争当霸主。于是晋国就在单平公面前表示,吴王夫差必须卸下“王”的称号,才可以首先歃血,因为霸主的职责是“尊王攘夷”,自己顶着一个“王”的帽子,自然谈不上“尊王攘夷、主持公道”。

原来在礼制之中,“霸(霸即伯,古代伯与霸相通)主”在名义上也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承接的是“尊王攘夷”的工作。吴夫差为了首先歃血,只好卸下“王”的帽子,换为“公”的帽子,这样与晋定公和单平公平起平坐,然后才首先歃血,挂了一个霸主之名。

既然吴王夫差拿下了“王”的冠冕,也自然可以去见周王(周天子),算是向周天子伏首称臣。这是夫差的曾祖父寿梦自封为王以来,吴国国君第一次见周天子。因为寿梦之后,吴国国君都是以“王”而称,自然不会去见另一个王---周王。周王也不会去见另一个“王”,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吴国称王,周天子自然不承认,也不会来会面。

当然,夫差也没心思去见周天子,吴公夫差只派了使者见周天子(周敬王),吴国使者会见周天子之后,周天子很高兴,赐给夫差一张大弓和一块祭肉,表示承认吴公夫差的霸主地位。

在此之前,周天子曾经给过齐桓公“祭肉”,并且不要求齐桓公行跪拜之礼。周天子也曾经给过晋文公四座城池(阳樊、温、原、攒茅,这四邑),并且给了晋文公一百张红色的弓和一千张黑色的弓,还允许晋文公攻伐其他诸侯国。周天子赐秦穆公以“西戎之伯”,表示秦国在西方所攻占的城池,均属于秦国。而对于春秋霸主楚庄王来说,楚庄王从来不找周天子要什么赏赐或名号,楚庄王是王,周天子也是王,两王平起平坐,谁也不欠谁。

吴王夫差自降等级,成为吴公夫差之后,自然可以接受周天子的赏赐,得到了弓和祭肉。吴王夫差为了获得霸(伯,古代霸与伯相通)主之名,为了拿到弓与祭肉,丢掉了“王”的冠冕,在名义上,也可以说是推让了“王位”,坐上了公爵之位。费了如此周折,付出如此代价,夫差得到的“放弃王位”,这可能是夫差在会盟之前所没有料到的。

夫差也许是中国历史中,在王位之上,把王位让掉的第一人。可是他并没有像吴国始祖吴泰伯那样获得了“让王”的美名,表面上有“谦逊谦让”之实,却没有“谦逊谦让”之名。无论夫差在后来是不是感觉到太不划算,兴冲冲地带兵会盟,想得到霸主之美名,却得到的是这个结果,雄纠纠的争霸,最后“霸”号到手,却与“雄纠纠”毫无关系,把“王”号弄丢了,似乎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反正,夫差如此“谦逊的争霸”,到最后,把自己的王国和自己的性命也丢失了,至德名邦吴国退出历史舞台。

夫差做“让王”,付出的太多了。

黄池会盟前一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死去,黄池会盟两年后,孔子最亲近的弟子子路死去,子路死去的第二年,孔子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0:30:58 | 只看该作者
卫国境内 黄池会盟 吴王夫差 丢弃王号获霸名


卫国地盘上的黄池会盟 吴王夫差 丢王号 获霸名

孙武子在《孙子兵法》里写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并且写下了《用间篇》,在里面写到:“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还有“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这里的“义”,也包括在培养与使用间谍方面的慷慨大方,舍得用钱。

之后,吴越两国都舍得用钱了。暂不说越国用大量金钱财富送给吴国国相伯噽,吴国也曾送了不少钱给孔子。史载夫椒之战之后,吴国包围越国国都,挖到了巨人骨,吴王夫差派人把巨人骨送到鲁国,请孔子辨认这是怎么回事,在巨人骨送到鲁国的时候,吴国使者就送了大量的钱财给鲁国的官员,包括孔子,史上没说孔子拒收这些钱财,可见孔子也是收下了吴王夫差的钱财的,名义当然是礼金。崇礼的孔子,当然对礼金不会不熟悉。(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

后来黄池会盟之时,越国攻陷吴国国都,之后,吴王夫差的做法是,给越国送去大量的钱财,以求息战。吴越两国的送钱(贿赂),成了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了。

越国吸取了吴王阖闾的教训,吴王阖闾未能在柏举之战之前给秦国送去大量钱财以交好秦国,致使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吴国统一中国南方的势态功亏一篑(实际上,如果吴王阖闾面对一心想称王的弟弟,慷慨大方一些,不去与他的弟弟夫概争王位,而是自己立足楚国,不是分兵去驱赶夫概,也许吴国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秦国军队),因此,越国在对付吴国的同时,花大本钱交好各大诸侯国,越王勾践把自己的女儿带上大量的嫁妆,给了楚王,当然也少不了给楚国的官员大量的钱财,越国同样也把大量的钱财给了晋国以及晋国的官员,如此有“义”,合乎《孙子兵法》中的用间之道。所以越军包围吴国国都之时,不用担心会有诸侯大国的援军来拯救夫差,如同当年的秦国出兵救楚国。

由此看来,越国也一定送了大量的钱财给了鲁国以及鲁国的高官,而且,不仅如此,甚至还有可能利用鲁国的高官,引诱鲁国的国君办一件事情,这件事就是“黄池会盟”。

这个时候的鲁国国君是鲁哀公。鲁哀公在国内出了乱子之后,还逃到了越国,可见鲁哀公与越国的关系是多么的好,也可见当初越国在鲁哀公身上,是下了多大的本钱了。

鲁哀公曾经问孔子:“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鲁哀公是这样的一种人,这样毫无忧患意识的人,最喜欢的是锦上添花,或者说是画蛇添足。所以,对于吴国帮助鲁国战胜齐国的艾陵之战,鲁哀公自然会想到,或者是在越国的金钱教唆下的鲁国高官引诱鲁哀公想到,要办一次会盟,以感谢吴国和吴王夫差。这里的高官,应该不包括孔子以及子贡。发起会盟之事,应该与孔子以及子贡无关。虽然此时孔子是在鲁国,子贡也在鲁国的一个高官手下做事。

于是鲁哀公向晋国君主晋定公提出会盟之事,两人联合邀请吴王夫差北上会盟,地点是在鲁国与晋国之间的卫国,因为卫国的黄池,传说大禹曾经在此会盟诸侯,现在的地点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荆隆宫乡坝台村,距离黄河不到十里,距离东周都城不到四百里。

卫国是一个不简单的国家,卫国是周朝的各诸侯国之中,寿命最长的诸侯国,“闻曲知天下”的吴国季札曾称赞卫国多君子,卫国的人才不仅有子贡,还有子路,更有吴起和商鞅,以及吕不韦,古代著名刺客:专诸、要离、豫让、聂政、荆轲。有两个出自吴国(专诸与要离),有两个出自卫国(聂政与荆轲)。只是吴国的刺客都是刺杀自己国家的王室成员,其它的刺客是刺杀别的国家的王室要人。

黄池会盟的消息,应该早就有与越国交好的鲁国和晋国的高官送到越王勾践那里,因为越王勾践计划远交近攻,对于诸侯大国,早就做足了功课。勾践就等着吴王夫差北上会盟,最好是带上大量军队。

最后,事情如越王之愿,夫差在收受越国大量财宝的吴国国相伯噽的推波助浪之下,决定参加会盟,并且带上大量精锐军队,北上争霸。勾践趁机偷袭,攻下吴国国都,夫差连杀七个吴国信使,致使军心涣散,精锐的部队派不上用场,导致夫差向越国送钱以求和。

参加黄池会盟的有吴国、晋国、鲁国以及卫国,还有周天子的使者单国国君单平公。晋国也带了大量的军队前来会盟。当然,吴晋两国无意开战,在“于姬姓我为伯”与“于周室我为长”的争吵中,吴王夫差执意要首先歃血争当霸主。于是晋国就在单平公面前表示,吴王夫差必须卸下“王”的称号,才可以首先歃血,因为霸主的职责是“尊王攘夷”,自己顶着一个“王”的帽子,自然谈不上“尊王攘夷、主持公道”。

原来在礼制之中,“霸(霸即伯,古代伯与霸相通)主”在名义上也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承接的是“尊王攘夷”的工作。吴夫差为了首先歃血,只好卸下“王”的帽子,换为“公”的帽子,这样与晋定公和单平公平起平坐,然后才首先歃血,挂了一个霸主之名。

既然吴王夫差拿下了“王”的冠冕,也自然可以去见周王(周天子),算是向周天子伏首称臣。这是夫差的曾祖父寿梦自封为王以来,吴国国君第一次见周天子。因为寿梦之后,吴国国君都是以“王”而称,自然不会去见另一个王---周王。周王也不会去见另一个“王”,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吴国称王,周天子自然不承认,也不会来会面。

当然,夫差也没心思去见周天子,吴公夫差只派了使者见周天子(周敬王),吴国使者会见周天子之后,周天子很高兴,赐给夫差一张大弓和一块祭肉,表示承认吴公夫差的霸主地位。

在此之前,周天子曾经给过齐桓公“祭肉”,并且不要求齐桓公行跪拜之礼。周天子也曾经给过晋文公四座城池(阳樊、温、原、攒茅,这四邑),并且给了晋文公一百张红色的弓和一千张黑色的弓,还允许晋文公攻伐其他诸侯国。周天子赐秦穆公以“西戎之伯”,表示秦国在西方所攻占的城池,均属于秦国。而对于春秋霸主楚庄王来说,楚庄王从来不找周天子要什么赏赐或名号,楚庄王是王,周天子也是王,两王平起平坐,谁也不欠谁。

吴王夫差自降等级,成为吴公夫差之后,自然可以接受周天子的赏赐,得到了弓和祭肉。吴王夫差为了获得霸(伯,古代霸与伯相通)主之名,为了拿到弓与祭肉,丢掉了“王”的冠冕,在名义上,也可以说是推让了“王位”,坐上了公爵之位。费了如此周折,付出如此代价,夫差得到的“放弃王位”,这可能是夫差在会盟之前所没有料到的。

夫差也许是中国历史中,在王位之上,把王位让掉的第一人。可是他并没有像吴国始祖吴泰伯那样获得了“让王”的美名,表面上有“谦逊谦让”之实,却没有“谦逊谦让”之名。无论夫差在后来是不是感觉到太不划算,兴冲冲地带兵会盟,想得到霸主之美名,却得到的是这个结果,雄纠纠的争霸,最后“霸”号到手,却与“雄纠纠”毫无关系,把“王”号弄丢了,似乎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反正,夫差如此“谦逊的争霸”,到最后,把自己的王国和自己的性命也丢失了,至德名邦吴国退出历史舞台。

夫差做“让王”,付出的太多了。

黄池会盟前一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死去,黄池会盟两年后,孔子最亲近的弟子子路死去,子路死去的第二年,孔子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6:42 , Processed in 0.3693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