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伯奔荆 与 泰伯奔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8 12:3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秦文献中,在《诗经》里面提到一次“泰伯”, “帝邦作对,自泰伯王季”,这是西周王室成员的作品,意思是:‌上帝帮助周部族,从泰伯和王季开始‌。在《左传》里面提到两次“泰伯”,一次是公元前655年,虞国大夫宫之奇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意思是:太伯和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因为不从才没即位。这一年,虞国被晋国灭亡。一次是六年之后的公元前661年,晋国大夫士蔿表示“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认为太子申生应像吴太伯这样逃走,才不祸及自身。这是吴国国君吴句卑执政时期。

在《史记》的《周本纪》、《吴太伯世家》、《楚世家》、《齐太公世家》之中,提到”荆蛮“,前两篇都是与泰伯让位有关,分别是“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和“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后两篇都是与楚成王有关,分别是”楚成王收荆蛮有之,夷狄服属于楚“和”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而楚成王一生的战功,所收服的地方都是在大别山周边的诸侯国,以此推测荆蛮是在大别山周边地区。

在《左传》中,有一次提到 “荆蛮” 。原文是 “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厎”。说的是王子朝表示,当时他在周王室的内乱中失败,逃到楚国。此时是在楚成王之后,楚国早已占领了荆蛮地区。

以此判断,泰伯奔荆,指的是泰伯仲雍到达了大别山周边地区,古代的大别山,也就是衡山。然而,同样是在《史记》中,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又写到:”太伯避历,江蛮是适,文武攸兴,古公王迹。阖庐弑僚,宾服荆楚,夫差克齐,子胥鸱夷,信嚭亲越,吴国既灭。嘉伯之让,作吴世家第一。”在《史记》中,只有这一次提到“江蛮”,在《左传》中,从来没有提到过“江蛮”。

在这里,司马迁表示的是泰伯仲雍到达了“江蛮”,也就是到达了长江地区。但是没有说明是到达了长江的中游,还是长江的下游。不过,按现在的说法,鄱阳湖的湖口以下都是属于长江下游。长江下游分为皖江与扬子江,分属安徽与江苏。

如果说司马迁所说的荆蛮与江蛮都是正确的,那么,这就表示泰伯仲雍所到达的地方是荆蛮地区靠近长江的部分,也就是在千里大别山的靠近长江的那部分,也就是在大别山的南部,而曾经是南岳衡山的天柱山,正是在大别山的南部,靠近长江,属于长江流域,可以称之为江蛮。

《史记》记载,牧野大战之后,周朝王室将泰伯仲雍后裔从荆蛮(江蛮)封到夷蛮。

史料记载,楚国曾经三次攻到吴国的国都附近,也就是攻入吴国的腹地。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70年,吴王寿梦时期,楚共王遣令尹子重率精兵东进攻吴国,攻取吴国的鸠兹(今安徽芜湖),进至衡山。但被吴军打败,吴军之后取楚国的驾(今安徽无为),称为驾之战,也称鸠兹衡山之战。实际上,在大别山的天柱山(古南岳衡山)的西南方向是宿松,古称松兹。那么,公元前570年的鸠兹衡山之战是不是其实是松兹衡山之战?是楚国占领宿松(松兹,彭蠡泽<鄱阳湖>附近)之后再攻打衡山(天柱山)?也就是说,吴楚两国的国境在彭蠡泽<鄱阳湖>附近接壤,是在安徽与湖北的交界处附近。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538年,吴王余祭时期,齐国庆封逃到吴,吴王余祭把朱方(吴国的国都附近,也在衡山附近)送给庆封,楚灵王派楚令屈申攻破吴国的朱方,杀庆封,灭其族。

第三次是在公元前525年,吴王僚时期,在长岸(安徽当涂的博望山,也是衡山附近)地区,楚军司马子鱼战死后,楚军反攻,击败吴军,缴获吴王乘船“余皇”号。吴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后来设计夺回“余皇”大舟。称为长岸之战。

从这两次战争的记载来看,这里所说的衡山是在大别山的天柱山东北方向五百里处。吴楚两国的国境是在安徽与江苏的交界处接壤。

另外,在公元前518年,吴王僚时期,吴楚爆发卑梁之战,地点是在现今南京以北约150里的地方(江苏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或安徽天长县石梁镇),因为吴楚两个小女孩没有发扬“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桐城六尺巷精神,在采桑叶时发生争吵而引发了战争。奇怪的是,在卑梁之战的前一年,吴楚两国在鸡父(河南固始)爆发战争,史称鸡父之战,战争以吴国胜利而告终。问题是,鸡父(河南固始)是在现今的南京以西约六百里的地方,也是在卑梁以西约六百里的地方。为何吴国在鸡父之战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第二年,楚国军队就向东推进六百里,到达吴国的国境附近?

也有可能楚国只是沿着长江与淮河向东推进,所以楚国军队可以容易地从河南与湖北的地区到达长江与淮河的安徽与江苏交界的地区。

总之,从寿梦到吴王僚时期,吴楚两国的国境相距多远,需要继续考证。荆蛮(江蛮)所在之处,也需要继续考证。


[color=rgba(0, 0, 0, 0.9)]相关链接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鄱阳县 与 至德县 以及 彭蠡 番丽 梅里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泰伯在南岳自号句吴 吴芮在衡山受封为王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伍子胥复仇鞭坟 与 泰伯墓秘密东迁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问荆蛮大地 何方慕义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衡山考 --- 宋玉辞赋地名考之一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大别山 天堂寨(衡山)— 泰伯仲雍 南岳是止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泰伯精神的精髓:至德 至善 自助 天助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吴氏创建的天地会 以及天地会中的吴氏创建的两个国家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大别山 泰伯所奔之荆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5-5-23 03:53 , Processed in 0.2883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