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强者的远见 --- 至德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08:4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世界上,有强者,有弱者。有的强者只求长久静睦和融,有的弱者只求来世有转机,而有的强者希望更强,以期达到长久腾达,有的弱者希望今世就成为强者。

周国以礼持国,在王位继承的问题上,有礼制规定,立长不立贤。因为人总是有优点有缺点,贤的标准难以确定,立贤则容易造成内部纷争,从而导致内乱与崩溃。而立长,长子继承制,则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做为长子的泰伯,有礼法的保护加持,天生就处在强势的地位,是天生的强者。

但是,亶父,泰伯,以及周王室的其它成员都看到,泰伯的三弟季历有着一门好姻亲,可以加强与殷帝国的联系,虽然从后来的事情可以看到,泰伯在吴地聚民筑城,其贤能也是亘古少有,绝不比季历差。古代诸侯,都是背靠着残酷血腥的大部队,才可以到各地封疆立国。而泰伯没有大部队,没有残酷血腥,只靠着自己的贤能与德行,也做到了封疆立国,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泰伯做为强者,并没有用礼法来为自己维持强者的位置。因为泰伯深深地知道,互不相争,并非可贵,成功在望,也不可贵,可贵的是在和睦中有希望,在希望中有和睦。只有互不相争,没有成功在望,与只有成功在望,没有互不相争,都是死水微澜,毫无价值。

如果泰伯一定要维护自身的强者位置,但缺乏与殷帝国沟通发展的良好条件,虽然周国国内和睦,但发展必定缓慢。这种和睦的价值不大,从周国发展的角度来看,季历继承王位更有利于周国发展。亶父也看到了这点,所以亶父有个折衷的做法,立泰伯为储君,兄终弟及,最后传至季历,从而即保持了礼法,又能让周国与殷帝国加强联系,但是泰伯知道,这样做,周国发展的速度就缓慢了。

所以,泰伯选择了在强者的位置上的谦逊退让之举,放弃储君之位,让季历更快地坐上王位,发展与殷帝国的关系,加快周国发展。

六百年后,孔子称泰伯为至德,泰伯以其远见,以大局为重,于国家于自身,都取得妥善的结局,即保持了和睦,又加快了发展,从而周国兴而吴国起,家族迅速兴旺起来。

泰伯在周国,在强者的位置上,以远见而获得周国的发展,泰伯在吴地,同样在强者的位置上,也以远见而获得吴地的发展。

泰伯做为后稷的后裔,带着后稷擅长农业技术的优势,来到吴地,对于吴地的民众来说,这种技术上的优势,让泰伯再次成为了天生的强者。然而,泰伯在这种强者的位置上,同样发挥远见,不是采取征伐压制之态,而是仍然采取谦逊之至德精神,断发纹身,向当地民众的文化与风俗妥协,取得当地民众的认同,并且向当地民众传授农业技术,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共同发展,即保持了和睦,又取得发展,这正是泰伯所需要的理想状态。

虽然泰伯知道,按照当地的说法,断发纹身,在潜水劳动之时,可以避免水中动物的攻击,这其实是无稽之谈,是陈规陋习,但是泰伯对此并未强加揭露与驳斥,而是主动顺从当地民众,让当地民众感觉到具有高超农业技术的泰伯,可亲可近,从而周人与吴人很快融为一体。

泰伯的理想,决非以高压强行之举让对方敢怒不敢言,甚至让对方只靠能阿谀奉承,才可以取得和睦与互不相争,这种虚假的和睦,不是具有远见的泰伯所愿意看到的。而在高压强行之下,获得的发展,这种残酷血腥的发展,也不是具有远见的泰伯所愿意看到的。

正是泰伯处于强者的位置,也正是泰伯所持有的远见,才让泰伯成为了至德的完人。

做为泰伯后裔,在生活之中,在工作中,在人际中,很多人并非处在强者的位置,这些泰伯后裔,是急于为成为强者而偏好于打鸡血的吗?然而这必然丧失了至德精神,走上了吴王夫差的老路。

泰伯后裔在弱者的位置上,也适于禀承泰伯精神,学习泰伯的远见灼识,即不单纯地追求和睦,成为了死水一潭,也不单纯地追求发展,形成杀戮血腥之场,而是追求在和睦中发展,在发展中和睦,运用智慧,运用谦逊之德行,保卫和睦的同时保卫发展,和睦与发展并举,这才可以与泰伯一样,成为至德的典范。

更何况,虽然很多泰伯后裔,在生活之中,在工作中,在人际中,在某一方面,并非处在强者的位置。因为人各有优点,泰伯后裔在其它的某些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天生的优点,天生的强者位置,泰伯后裔持有这样的优势,处于这样的强者位置的时候,更能够秉承泰伯至德精神,发挥远见,崇尚谦逊,取得和睦与发展,从而取得长久的发达。

这是吴氏宗亲弘扬泰伯精神的意义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4:26 , Processed in 0.1825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