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安庆 怀宁石镜 迁皖始祖寿一公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13:5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迁皖始祖寿一公墓,位于安庆市怀宁县石镜乡邓林村余湾组的山谷里的树林中,现在,寿一公墓透过树木,面对的是对面的山上的风力发电机组,这些风力发电机组,是华能安徽怀宁石镜风电场的组成部分。


图片
渤海郡 始祖 考吴公寿一老大人 墓
2000年 庚辰金秋 立

墓碑两旁的石柱上,刻有:
离鄱阳境新创天地
继泰伯志安卧佳城

在寿一公墓的新墓碑后面
是一块旧的墓碑
立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

寿一公是在明朝初年洪武年间从江西瓦屑坝随着移民大潮来到安庆的,那个时候,寿一公、寿二公、寿三公,三兄弟拖家带口,在瓦屑坝上船,漂过鄱阳湖,渡过长江,来到安徽,定居下来,开垦荒地,繁衍子孙。寿一公的老家现在已经不可考,虽然家谱记载是来自瓦屑坝,但是他显然不是世居瓦屑坝,而是来自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包括饶州与徽州在内的群山之中,在明朝政府的优惠政策的引导下,也在明朝政府的强迫下,从山里走出来,来到因战乱、人口骤减而造成的地广人稀的地区,包括安徽的安庆地区。

安庆之名,得名于南宋开国二十年之后的1147年,称为安庆军,属淮南西路。这一年,是岳飞被杀五年之后,也是吴璘去世的八年之后。宋代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路、州、县,州与府、军、监是同一级别,略有差异。安庆最早建城于潜山,称为皖城,后来在皖江之畔的怀宁山口镇故址筑了一座土城。在南宋灭国的涯山之战之前的19年,1260年,安庆建砖城于宜城渡,也就是现在的安庆城。在安庆建城之前,安庆地区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地区,中国禅宗的二祖、三祖、四祖、五祖的寺院都在这一地区附近。

安庆建城的这一年,金国已经亡国26年。金国灭亡的第二年,蒙古以南宋违约为借口,进攻南宋,但战争以蒙古军的失败而告终。后来蒙古军先灭云南的大理国,再进攻南宋,但蒙古军在合州( 涪陵)的钓鱼城失利,战争也以蒙古军失败而告终。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之后,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3年,蒙古军攻下襄樊。这个时候,安庆建城已经十三年,在南宋灭亡时期,安庆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            
南宋灭亡72年之后,1351年,红巾军在湖北蕲州、黄州一带起义,起义军大举攻安庆城,安庆地区的战乱开始了。之后,朱元璋、陈友谅等红巾军也在安庆地区附近发起战争,直到1364年,朱元璋彻底消灭陈友谅余部后才恢复安宁,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安庆的人口已经非常稀少,大片土地只能任其荒芜。但是江浙行省的皖赣浙闽交界处的群山之中,较少受战乱影响,依然地少人多。

于是,明初政府鼓励此处的民众向江淮和湖广地区移民,政府规定,移民开垦的土地为私有财产,并享受赋税优惠。于是,这一带群山之中的,包括饶州路的大量民众纷纷北迁,寿一公三兄弟也在其中,从瓦屑坝乘船,移民到安庆地区。寿一公在安庆怀宁的石镜乡定居下来,开荒种地。为了防止移民返回原籍,政府不准移民记载他们的原籍地名,再加上移民之中,大多是贫民,识字不多,所以几代人之后,移民的具体原籍自然忘记了,只知道是在瓦屑坝乘船启程,只记得了瓦屑坝。

怀宁《吴氏宗谱》载:吴氏堂号“崇让堂”,“始迁祖吴寿一,原籍江西鄱阳瓦屑坝。元季兵乱,渡江来居怀宁大丰乡”。卷一总系中明确记载:“寿一公原籍江西饶州鄱阳瓦屑坝。”

据安庆地区各姓家谱的数据推算,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安庆府的约42万人口中,大约有28万多江西移民,其中约20万来自饶州,迁自瓦屑坝的有10万人,占饶州籍移民的一半。600年来,这10万瓦屑坝人的子孙已经植根在江淮大地,成为安庆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2 20:00 , Processed in 0.3094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