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莞大朗 宝陂村与松柏朗村 吴氏宗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19:1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居厚公生七子,七子后由南雄迁到广州合同场、增城、安南等地,其中长子吴鼎和五子吴最先后迁来东莞,据谱载,长子昊鼎这一支于南宋初由广州合同场迁到东莞东坑角蛇(角社)。至明初八世祖时,孟一之孙位南公从角社迁大朗宝陂。孟六之孙恺公从角社迁莞城,再从莞城迁松柏朗。因此,宝陂和松柏朗是大朗吴姓两条聚居村。

根据宝陂近年整理的族谱记载,二世祖鼎公生念一,念一生阙,阙生贞,贞公生了六个儿子,其中孟一公是宝陂先代始祖,孟五公是横沥水边先代始祖,孟六公是松柏朗先代始祖。

孟一公的孙子位南公于元末明初,由东坑角社乡来到大岭山一处叫硬骨蓢的地方暂住,该处与牛眠石、杨梅树等村相邻,但土壤贫瘠,故后来位南公又携妻带子迁来今天宝陂村所在地卜居。此处原有十八条村落,当初吴姓人丁单薄,常受人家欺凌,吴家后来遇到一位风水先生,成了好朋友。那风水先生答应帮吴家开枝散叶,光大家族。

当时宝陂有一条陂堤,蓄住从上游杨屋等地流来的山水用作耕作灌溉,只留一个石闸作出水口。当时正好闹瘟疫,风水先生扬言说只要将石闸放开,让水流畅顺,本地村民就会平安无事。于是石闸被打开,结果流了七天七夜鲜红的血水,后来这十八条村的村民走的走,散的散,都散围了,只留下吴姓在此繁衍生息,至今600 年,已传20 多代,人口1000多人。

宝陂土改前属大岭山管辖,土改后划归大朗。因村庄四周有几座山岭围绕,中间低平为水田,大雨时陂内盛满雨水,如聚宝盆,故名宝陂。

宝陂村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大的变迁。1958年因修建松木山水库,征用了宝陂的一部分田地;而水库建成后水位上升,淹没了大部分村民的房屋,宝陂村民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水库移民,大部分村民迁往同宗兄弟水边村另立村围,也有些迁往隔坑、大岭山等地,剩下留守的15户吴姓迁至村后山坡上居住。

1959年因横沥水灾,住在水边的村民大部分又陆续迁回宝陂山草岭、松仔岭、柑桔岭等处居住。故今天横沥水边仍有一条村叫宝陂村,居住着200 多吴姓族人,他们与大朗宝陂村的宗亲经常来往,两地宝陂村村民婚庆吊丧亦时有往来。2001 年,因市政府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全部征用大朗宝陂村土地,宝陂村民再一次大搬迁,于2005 年1 月10 日迁到大朗富民大道旁的农民公寓,名叫宝陂新村,毗邻洋乌社区。

宝陂村自立村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清末有秀才吴琼阁,文才锦绣;民国期间粤剧演员吴帼英、吴尚英蜚声省港澳;民国六年,吴柱昌从日本留学回国,任广东省稽查处股长,之后任顺德、三水、乐昌等县县长;吴兰善于民国时期曾任东莞县政府秘书长;建国前约1943年,吴柱流任常平、寮步、大岭山三区指导员。民国时曾任东莞县县长秘书。吴柱锋于抗战时期任国民党某营营长,在民国27 年(1938 年)淡水两渡河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广州中山图书馆查到有一本《广东吴氏家庙》的抄本,里面记载的是广东各地吴氏名人乡贤的名号、官职、供奉位置等,意外地发现了几位宝陂村的名人,如前面提到的吴琼阁(琼阁是号,名字待考),另有供奉在左龛东第九级十四位的吴沛夫,号雨侯,清候选巡政厅;供奉在左龛西第六级十位的吴经畬,号笔田,清候选直隶州分册;右龛九级的吴经猷,字启畴,号燮堂,清乐昌县训导。

宝陂村原有一座吴氏祠堂,三进,可惜文革期间拆毁了。大门联为:延陵世泽,枢密家声。旧时石柱上刻有这样一副对联:“居宝境,盼花园,丹桂开来,龙虎榜中题胜字;游连塘,封石潟,清湖化衍,鸡狗声里雍丁财。”今天宝陂新村换了新颜,农民公寓大门前对联改为:“宝聚银盘,故里发祥传福脉;陂盈玉露,新基集瑞衍荣枝。”

宝陂村民在艰苦的环境里炼就了倔强不屈的性格。相传解放前宝陂村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被一些地主所把持,他们委托大朗乡公所的工作人员前来收田租。宝陂村民不肯交租(因收成不好),故将一些不结实的谷子交给收租的乡公所人员,那些人完成不了任务,于是心生一计,在田里抓一把泥抹在脸上,回去故意说宝陂村民打人,后来村公所来了几个人,依旧被宝陂村民挡回去。他们就纠集人马到宝陂,扬言要封围。宝陂村民于是找到当时任广东省稽查处股长吴柱昌,相传吴柱昌找到当时的东莞县长袁某,大骂一番后,把办公桌也掀翻了。县长只好当场赔礼道歉,后来宝陂村民乘势组织了抗租会,不交地主田租,每年将省下来的田租钱分发给村民。

松柏朗村吴姓始祖是吴恺,字民暨,号莲峰,明南海卫副千户,几种《东莞县志》都有记载。明朝初年实行卫所军事制度,于洪武十七年(1384),全国沿海地区基本都设置了卫所,有547卫,2563所。一卫有军队5600人,其下有5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管辖1120人。副千户为从五品的武职。当时广东南海卫下辖东莞、大鹏、香山3个沿海千户所。南海卫卫所在今天的东莞中学内之北区。

松柏朗村落走向是面向西南,正对着三角山,又名莲花山,亦称莲峰。吴姓始祖吴恺来到此地时,因见西南面有巍巍莲花山,因自号莲峰。当时此地已有梁、欧、李等姓在此定居。稍后又有刘、叶两姓陆续迁来。经过数代发展,吴刘叶人丁兴旺,而梁、欧、李等姓人口反显单薄,于是他们陆续迁出他处了。

吴姓与刘姓立围于一个大岭半腰,左边为刘姓聚居地,右边为吴姓聚居地。整条村庄靠东北,面西南,左面是高冚原,右面是寸地岭,立南北两围门,南门植几株榕树,北门有社坛和土地庙。中间挖一方鱼塘,约10多亩。远眺,前面有对面岭,岭下有大片洼田,一条溪流绕村边而过。

经过500多年的繁衍生息,今天松柏朗吴姓有800多人,已传至三十一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2 14:49 , Processed in 0.2080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