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谈夫差失国(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10:4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略谈夫差失国(二)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记: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勾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勾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
    据史可知,夫差公北会诸候,显示其国力厚实,雄兵善战,国际威信足以号令诸候。然而,就在此时,蛰伏十一年之久,岁岁朝贡吴国的越兵,竟敢举刀向吴,且一战破城,虏囚吴室太子。
    局势何以急转直下?予在2024.08.15《略谈夫差失国》一文中以就吴王室内在局面作了剖析。
    今就夫差公北会诸侯,越突袭破吴城虏太子一事再论其事。
    一、夫差公信任的大宰伯嚭,其人与勾践於夫差二年起即有联系,并且,伯嚭於是年己在替勾践密行间谍之事。史记中记:王夫差二年伐越,败之夫椒,越王句践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而行成,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试想,一个国家的重臣竞然在纷乱的国际形势下,却因为接收败国的钱财而抛弃他自身赖以生存的所在国安危而不顾,那这样的国家在国际当中还能有生存的希望吗?
    二、司马大公在史记中没有记载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时,伯嚭是时是在军中还是在吴国,但文中记载了勾践伐吴的战前准备时间:“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勾践伐吴。”无论这里的十四年春是初春还是季春,至少有三个月的战前筹备。这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勾践手里掌握了吴国国内的军事防务情报,并在该几个月的时间里对情报进行了详细的预判。
    即使是时的伯嚭是跟随夫差公在黄池,那些平时被伯嚭拢络了的,此时人在吴国内的那一类密友也会将情报告诉勾践,该一类人不需要得到伯嚭的指令而去向勾践通报,因为他们的头脑在平时己经接受了伯嚭的思想熏染,得受过伯嚭给他们的小恩小惠。
    夫差公领导下的吴国处于如此环境当中,焉能借会诸候以慑天下?又焉能不去察觉身边宠臣的行为而继之以失去整个国家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5-2-5 18:45 , Processed in 0.2892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