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子的有为 孔子的劝 (实际上孔子非常成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0:5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3-5-16 14:20 编辑

老子的《道德经》最后一章-第八十一章的最后一句是: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可见,老子对于人的要求,并非无为,而是不争,从自己做起,维护世界和平。有人将这句话改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的有为,是众目所睹的。老子散财买牛,骑牛西行,都是老子亲力亲为的表现。在东周的王子朝之乱之后,老子离开洛阳,经过函谷关,来到秦国的地盘,也可能还到达秦国地盘更西边的地方,老子如此有为,只是为了无为,为了能够安心生息,避免战乱。

在战乱之地,面对官府的征税征兵,老子所采取的态度是“不争”。老子不会与征税官与征兵官据理力争,但是老子也不是无为,而是采取了“有为”,也就是起身西行,讲究“润(run)”学。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

老子所说的“为而不争”之中的“为”,实际上指的是在“势与局”方面的有所作为,通过作为,局势形成之后,自然是水到渠成,不争而取。这也是商道之中提到的做势与做局,是在这里有所作为,而不是据公理据私力而争取。这就老子之道,也是老子之教。

孔子虽然表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这话是孔子说给统治者甚至是最高统治者听的,孔子本人没有做到“治国平天下”,这并非孔子的失败。孔子在《孝经》中表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做到了“扬名于后世”,做到了“显父母”,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

孔子成功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剑指最高统治者。这里的“剑指”当然不是威胁最高统治者,而是对最高统治者下功夫。孔子一生强调的是忠,而且是忠君,孔子强调的德,尤其是至德,都是强调忠于最高统治者,尤其是至德表示:即使最高统治者越线过界,行为不轨,也要继续忠君(而且是以虞舜、吴泰伯、周文王为榜样,标榜至德),继续维护最高统治者的利益。为此,孔子强调孝,以孝养忠,培养众人的忠君的品格。

(虞舜是在父母对他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孝,在最高统治者尧给他安排婚姻的时候,为了维护尧的安排,而不把这一告诉父母,这是坚持了忠,且是弃孝持忠,虞舜做到了孝,更做到了忠,可谓至德。吴泰伯在父王那里受到委屈,仍然选择孝顺,可谓至德。周文王在比商纣王还要强大两倍的情况下,仍然忠于商纣王,可谓至德。)

因为孔子知道,要做到扬名于后世,必须让后世的最高统治者积极为孔子扬名,而让后世的最高统治者为孔子扬名的方法,就是孔子积极地宣扬要维护最高统治者,不仅以德忠君,还要以至德忠君。在君主有错的时候,不是借机干掉君主,而是继续忠于君主。如此这般,孔子通过鼓吹德与至德,最后,扬名于后世的目标,是完全不愁实现不了的。因为这事有历代的最高统治者加持。
所以,孔子一生致力于劝忠劝孝,宣扬与呼吁众人维护最高统治者,终于实现了“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就是孔子的道。

不过,孟子不同于孔子。孟子看穿了孔子的把戏,然后,特立独行,反其道而行,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对于最高统治者并不需要拍马屁,并不需要巴结,而对于在人口数量上更多的民众,于存在时间上也比最高统治者更长久的民众,需要拍马屁,需要巴结。所以,孟子强调"民为贵,君为轻”,这样,孟子获得了千百万大众的万代拥戴,而且最高统治者想禁止也禁不了。明代朱元璋就曾经把孟子像孟子牌位清除出圣庙,将孟子的书列为禁书,但是孟子仍然名垂千古。在孟子面前,朱元璋彻底失败了,孟子大获全胜。孟子不仅自己扬名于后世,而且人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做到了“以显父母”。这是孟子的道,孟子也是一位成功人士,而且比孔子还要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2 15:31 , Processed in 0.1544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