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谱将记录202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11:0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3-1-8 18:47 编辑

古人云:“治天下以史为鉴,治地方以志为鉴。”国史、方志、家谱,其义一也。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名人有传记,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有人认为,家谱与国史、方志,是三大史学支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

中国的传统是国亡而后修史。关于地方志,清代雍正皇帝曾下令各省、府、州、县志60年纂修一次。民国时期的南京政府也曾作了“省志30年一修、县志15年一修”的规定。家谱一般是30年编修一次。方志与家谱,属于当代人记述当代事,内容上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方志记述的是一个地区的信息,方志一般是由地方长官主持编写,方志之中,既有人文资料,又有自然资料,涵盖了一个区域的方方面面 ,几乎无所不包。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官僚,积极编修方志;歌功颂德,维护统治,后任长官一般是按照前任的体例,继续编修,具有连续性,直到改朝换代。方志“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是十分明显的。

家谱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信息,家谱一般是由族长主持修订,在世系列表、家族迁徙、人口兴替等方面,显示了代代相传的特性。家谱还包括科举、祠堂、墓志、仕宦、传记、行状、艺文、年表等内容。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指出:“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之比较……等等无数问题,除于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家谱差不多成为家族的百科全书。

当然,家谱与方志国史有所不同,一是家谱由民间编写,方志与国史是由官方编写,二是家谱一般不公开出版,只在家族内部流传保存,方志与国史是公开出版,公开流通的。所以,虽然在古代家谱中,宣扬的是“恩荣”、“忠孝”、“烈女”、“贞女”等,树立封建道德的风尚,维护封建统治,而且家谱之中,多记录光宗耀祖的好人好事,对于另一些事一般使用春秋笔法,或者干脆不提。这在方志与国史中,也有这种情况,所以,对于后世者来说,这三种史料有相互补充的情形。

家谱中的人员生卒记录,常常与国史与方志中的事件有关,比如,某个时期突然大量人口死亡,表示着此时此地出现了瘟疫或饥荒,又比如,某个时期突然出现大量年轻男性死亡,表示着此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

1949年之后,家谱被当做封建流毒而被封杀,致使家谱的编修中断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所幸的是,各地各姓氏的家族中的有心人,都暗中收藏了至少一份代代相传的家谱,所以,1979年之后,很多家谱渐渐重见天日,而且海外流传的家谱也渐渐回到国内,让家谱记录不致于断裂。

虽然在现代,编修家谱的过程中,也有官方退休人员进入家谱的编修事务,带来了官方的意见与干涉,但是有些基本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比如上述的人员生卒。在1960年代,中国不仅禁止编写家谱,而且以前流传下的家谱也要没收并销毁,所以在1960年代的三年饥荒中,在中国某些地区的农村中,因缺少食物而人口大量死亡,有的是一个家庭成为绝户(全家饿死),这个历史事件,无法在家谱中记录下来,但是到了现代,尤其2020年代的三年疫情之中的死亡人口,则可以记录在家谱中。

在2022年底的最后两个月之中,很多知名人士、以及退休的院士、退休的专家、退休的教授、退休的高级官员,退休的高级军官,由于他们都是家族中的光耀门楣的名人,他们的去世,都会记录到家谱中,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普通人,普通的老人的去世,即使在家谱中按官方规定,不记录为死于新冠疫情,但是去世时间是不能改变的,也不会造假的。这就足以为后人留下史实。

家谱,会记录2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5:31 , Processed in 0.1626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