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融中国道德体系 中国历史的第一罪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8 21: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2-12-19 10:43 编辑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设计是皇帝比将帅的特权程度要高得太多太多,所以,将帅没有足够的自律精神与自律能力,将帅篡皇位的事件必然屡有发生。

也是同样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只能产生《弟子规》,而产生不了《父兄师君规》。虽然上梁不正下梁歪,言教不如身教,这个《父兄规》《师君规》,比《弟子规》重要很多,但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产生不了,两万年也产生不了。同样是因为这样的制度设计消融了人们的自律精神。人们说,自律者自由,也因为如此,中国至今没有实现自由社会。

赵匡胤因为陈桥兵变,皇袍加身,在道德上没有立足之地,所以,赵匡胤将宋朝的制度设计为兵将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也就是说,皇帝并不信任将帅,皇帝对将帅的信任度极低。

中国儒家经典指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要素是诚意,没有信誉,没有诚信这一首要道德品质,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
这种将社会的稳定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之上,君臣将帅均缺乏主动自律的精神,导致了中国信用体系的消融与崩溃,也就导致了中国道德体系的消融与崩溃,造成的文化影响是,至今中国仍然没能建立起可靠的诚信体系。

诚信体系的建立,可以靠赏罚分明,可以靠重奖揭露谎言的人(奖金可以来自于重罚说谎的人),但是把社会的稳定在一开始就建立在相互不信任的基础之上,国家与社会只能是羸弱不堪。

所以,有人认为赵匡胤开启宋朝的七宗罪:心理上抱残守缺、政体上重叠架构、国策上崇文贬武,武备政策上猜防将帅、文化上崇文贬武、外交上畏敌如虎、还有杀灭民族生气的妇女裹胸国策,所以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罪人,这种观点并没有说到关键,没有提到赵匡胤对社会的信用体系的破坏。

宋朝时期,北方民族讨伐宋地,常说的一个理由就是宋朝政权不讲信用、背义、欺诈。据说,宋元时期,两国谈判,蒙古人搬来一个大箱子,里面全是宋元两国签订的条约,蒙古人对宋人说,你们遵守了哪一个条约?!宋朝政权首先在道德上丧失了制高点,也就是在气势上差了一大截,最后,从澶渊之盟到靖康之难,再到绍兴议和, 只能是不断地自取其辱。甚至在宋朝形成的妇女裹足,到了清朝初年,清朝统治者发布男人的剃发令与女人的放足令之时,男人的剃发令完整地执行下去了,而女人的放足令却执行不下去。可见汉人尤其是汉人中的士绅阶层的无私的精神品质衰退到了何种程度。

不仅仅是由于赵匡胤的七大国策,更是由于对中华文化中的信用体系的摧毁,不仅仅是赵宋王朝两次归于覆灭,而且使华夏儿女原来的光明磊落、不畏强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忠勇果敢的民风品质与民族血性渐次消退。汉民族从上到下的各个阶层的人们,学着皇帝,有样学样,小心思、小心眼盛行,怯于公义,勇于私斗,开启了华夏千年屈辱史的地狱之门。

总之,封建社会的篡位问题,从赵匡胤开始,看手的解决办法不是从约束皇权,减少皇权的诱惑力开始,而是约束将帅臣民之权,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精神衰败。直到西方资产阶级民权的兴起,才以消减皇权与提升民权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西方的皇权的诱惑力本来就比较小,比如君王也只能一夫一妻,与平民相同,从而无须太监制度,而且西方还有宗教势力的制衡)



以下是有关的文献记录。

《宋朝皇帝宋钦宗向金国皇帝称臣降表》

臣桓言:“背恩致讨,远烦汗马之劳;请命求哀,敢废牵羊之礼。仰祈蠲贷,俯切凌兢,臣桓诚惶诚惧,顿首顿首。窃以契丹为邻,爰构百年之好;大金辟国,更图万世之欢。航使旌绝海峤之遥,求故地割燕、云之境,太祖大圣皇帝特垂大造,许复旧疆。

未阅岁时,已渝信誓,方获版图于析木,遽连阴贼于平山。结构大臣,邀回户口,虽讳恩义,尚贷罪愆。但追索其人民,犹夸大其土地,致烦帅府远抵都 畿,上皇引咎以播迁,微臣因时而受禅,惧孤城之失守,割三府以请和。屡致哀鸣,亟蒙矜许;官军才退,信誓又渝。密谕土人坚守不下,分遣兵将救援为名,复间 谍于使人,见包藏之异意。遂劳再伐,并兴问罪之师;又议画河,实作疑兵之计。果难逃于英察,卒自取于交攻,尚复婴城,岂非拒命?怒极将士,齐登三里之城;祸延祖宗,将隳七庙之祀。已蠲衔璧之举,更叨授馆之恩,自知获罪之深,敢有求生之理?

伏惟大金皇帝陛下诞膺骏命,绍履鸿图,不杀之仁既追踪于汤、武,好生之德终俪美于唐、虞,所望惠顾大圣肇造之恩,庶以保全弊宋不绝之绪,虽死犹幸。受赐亦多,道里阻修,莫致吁天之请;精诚祈格,徒深就日之思。

谨 予叔燕王俣、越王啤、景王杞、祁王模、莘王植、 徐王棣、和王式及宰相百僚、举国士民、僧道、 耆寿、军人奉表出郊,望阙待罪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谨言。”

天会四年十二月日,宋皇帝 臣赵桓百拜上表



《金国皇帝的回文废了宋朝》

敕赵桓:“省所上降表,汝与叔燕王俣、越王偲已下宗族及宰臣百僚、举国士民、僧道、耆寿、军人于十二月二日出郊望阙称臣待罪事,具悉。背义则天地不容,其孰与助?败盟则人神共怒,非朕得私。肇自先朝开国,乃父求好,我以诚待,彼以诈欺,浮海之使甚勤,请地之辞尤逊。析木版图,第求入手;平山伪诏,曾不愧心。罔天罚以自干,忽载书而固犯。肆予纂绍,犹事涵容。迄悛恶以无闻,方谋师而致讨,犹闻汝得承位。朕望改图,如何复循父佶之覆车,靡戒彼辽之祸鉴,虽去岁为盟于城下,冀今日堕我于画中。赂河外之三城,既而不与;构军前之二使,本以间为。惟假臣权,不赎父罪;自业难逭,我伐再张。将臣多激怒之心,战士增敌忾之勇。息君犯五不韪之罪,丧亦宜乎;晋师有三无报之名,倍犹未也。以是济河航苇,降汴燎毛。人竟覆昏,天莫悔祸。谁肯背城而借一? 果闻举族以出降,既为待罪之人,自有易姓之事。所有措置条件并已宣谕元帅府施行。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大金皇帝册封赵构为宋国帝诏书》: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涎诱尔衷,封奏狎主,愿身列于藩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宋帝赵构称臣信》:

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19:3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2-12-23 13:27 编辑

赵匡胤因为陈桥兵变,皇袍加身,这在封建伦理上,赵匡胤没有立足之地,也就是说,在传统道德上没有立足之地,因为这属于监守自盗的举动,表明赵匡胤在信用方面没有立足之处。中国儒家经典指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要素是诚意,没有诚信,没有信誉这一首要道德品质,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也就是说,无论赵匡胤在其它方面表现如何,都是属于人品极为低劣的那一类。
做为人品极为低劣的那一类,赵匡胤将宋朝的制度设计为兵将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也就是说,皇帝并不信任将帅,皇帝对将帅的信任度极低。当然,这也是中国封建制度使然。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设计是皇帝比将帅的特权程度要高得太多,所以,将帅没有足够的自律精神与自律能力,将帅篡皇位的事件在历史上必然屡有发生。

也是同样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只能产生《弟子规》,而产生不了《父兄师君规》。按照常理,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教重于言教。这个《父兄规》《师君规》,比《弟子规》要重要得多,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父兄规》《师君规》两千年产生不了,两万年也产生不了。同样是因为这样的情形消融了人们的自律精神。父兄师君这一社会的主导阶层放弃以成文的经典的方式来保持自律,也就是放弃了自律,从而这个社会必然乱相丛生,祸乱绵绵。而且,人们说,自律者自由,也因为如此,中国至今没有实现自由社会。(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靠制度自律)

赵匡胤对宋朝制度的这种设计(据说赵匡胤的辅佐者是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将社会的稳定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之上,从而,君臣将帅均缺乏主动自律的精神,导致了中国信用体系的消融与崩溃,也就导致了中国道德体系的消融与崩溃,造成的文化影响是,至今中国仍然没能建立起可靠的诚信体系。

诚信体系的建立,可以靠赏罚分明,可以靠重奖揭露谎言的人(奖金可以来自于重罚说谎的人),但是把社会的稳定在一开始就建立在相互不信任的基础之上,国家与社会只能是羸弱不堪。
另外 ,有人认为,赵匡胤开启宋朝的七宗罪:心理上抱残守缺、政体上重叠架构、国策上崇文贬武,武备上猜防将帅、文化上崇文贬武、外交上畏敌如虎、还有杀灭民族生气的妇女裹胸国策。这不仅仅导致赵宋王朝两次归于覆灭(一次向金国称臣,一次受金国册封而登基称帝),而且使华夏儿女原来的光明磊落、不畏强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忠勇果敢的民风品质与民族血性渐次消退。汉民族从上到下的各个阶层的人们,学着皇帝,有样学样,小心思、小心眼盛行,怯于公义,勇于私斗。

尤其是到了清朝初年,清朝统治者发布男人的剃发令与女人的放足令之时,男人的剃发令,因为“留发不留头与留头不留发”的命令,而被完整地执行下去了,而女人的放足令却因汉人士绅阶层的阻挠而执行不下去,这凸显出汉人主导阶层的无私之德以及同理心与同情心的完全衰败。这种道德的衰败,开启了华夏千年屈辱史的地狱之门。

有人因此认为,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罪人,理由是以上的赵匡胤的七大国策。

但是,这种观点并没有凸显关键,没有突出赵匡胤对社会的信用体系的破坏。所以说,这种观点并不全对。更何况,中国妇女裹脚是开始于北宋后期,与赵匡胤无关,只不过,妇女裹脚兴起于南宋,南宋的皇帝除了赵构,其它都是赵匡胤的后代。

而且,宋朝的七大国策,也不是赵匡胤一人所为,充其量是“赵家人”所为。(这与全体赵姓人无关,赵姓故事中的赵氏孤儿,也是可歌可泣之事迹)

宋朝时期,北方民族讨伐宋地,常说的一个理由就是宋朝政权不讲信用、背义、欺诈。据说,宋元时期,两国谈判,蒙古人搬来一个大箱子,里面全是宋元两国签订的条约,蒙古人对宋人说,你们遵守了条约中的哪一条了?!宋朝政权首先在道德上丧失了制高点,也就是在气势上差了一大截,最后,从澶渊之盟到靖康之难,再到绍兴议和, 只能是不断地自取其辱。

有人提到崖山之后无中华。但是,崖山之前的中华难道不是已经被宋朝自己摧残了吗?!在崖山跳海的那些裹着小脚的宋朝的嫔妃宫女们以及民女们,不是可悲吗?!这如同现在某些人被人蒙住眼睛,被人堵信耳朵,被人封住嘴巴,还自带干粮,为那些蒙人眼睛、堵人耳朵、封人嘴巴的恶势力唱赞歌,这些人与当时那些在宋朝统治者压迫下裹成小脚之后还要为宋朝统治者跳海殉葬的小脚女人们,难道不一样吗?!这相隔一千年的两幕,如同巴尔扎克笔下的《人间喜剧》中的一幕幕悲剧。

总之,封建社会的篡位问题,也就是封建社会专制权力的维稳问题,从赵匡胤开始,看手的解决办法不是从约束皇权,减少皇权的诱惑力开始,而是约束将帅臣民之权,民权受贬,民众的责任心与责任感自然减弱殆尽,民众的利益也难以保证,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精神衰败。

图片

以下是有关的文献记录。

《宋朝皇帝宋钦宗向金国皇帝称臣降表》

臣桓言:“背恩致讨,远烦汗马之劳;请命求哀,敢废牵羊之礼。仰祈蠲贷,俯切凌兢,臣桓诚惶诚惧,顿首顿首。窃以契丹为邻,爰构百年之好;大金辟国,更图万世之欢。航使旌绝海峤之遥,求故地割燕、云之境,太祖大圣皇帝特垂大造,许复旧疆。

未阅岁时,已渝信誓,方获版图于析木,遽连阴贼于平山。结构大臣,邀回户口,虽讳恩义,尚贷罪愆。但追索其人民,犹夸大其土地,致烦帅府远抵都 畿,上皇引咎以播迁,微臣因时而受禅,惧孤城之失守,割三府以请和。屡致哀鸣,亟蒙矜许;官军才退,信誓又渝。密谕土人坚守不下,分遣兵将救援为名,复间 谍于使人,见包藏之异意。遂劳再伐,并兴问罪之师;又议画河,实作疑兵之计。果难逃于英察,卒自取于交攻,尚复婴城,岂非拒命?怒极将士,齐登三里之城;祸延祖宗,将隳七庙之祀。已蠲衔璧之举,更叨授馆之恩,自知获罪之深,敢有求生之理?

伏惟大金皇帝陛下诞膺骏命,绍履鸿图,不杀之仁既追踪于汤、武,好生之德终俪美于唐、虞,所望惠顾大圣肇造之恩,庶以保全弊宋不绝之绪,虽死犹幸。受赐亦多,道里阻修,莫致吁天之请;精诚祈格,徒深就日之思。

谨 予叔燕王俣、越王啤、景王杞、祁王模、莘王植、 徐王棣、和王式及宰相百僚、举国士民、僧道、 耆寿、军人奉表出郊,望阙待罪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谨言。”

天会四年十二月日,宋皇帝 臣赵桓百拜上表



《金国皇帝的回文废了宋朝》

敕赵桓:“省所上降表,汝与叔燕王俣、越王偲已下宗族及宰臣百僚、举国士民、僧道、耆寿、军人于十二月二日出郊望阙称臣待罪事,具悉。背义则天地不容,其孰与助?败盟则人神共怒,非朕得私。肇自先朝开国,乃父求好,我以诚待,彼以诈欺,浮海之使甚勤,请地之辞尤逊。析木版图,第求入手;平山伪诏,曾不愧心。罔天罚以自干,忽载书而固犯。肆予纂绍,犹事涵容。迄悛恶以无闻,方谋师而致讨,犹闻汝得承位。朕望改图,如何复循父佶之覆车,靡戒彼辽之祸鉴,虽去岁为盟于城下,冀今日堕我于画中。赂河外之三城,既而不与;构军前之二使,本以间为。惟假臣权,不赎父罪;自业难逭,我伐再张。将臣多激怒之心,战士增敌忾之勇。息君犯五不韪之罪,丧亦宜乎;晋师有三无报之名,倍犹未也。以是济河航苇,降汴燎毛。人竟覆昏,天莫悔祸。谁肯背城而借一? 果闻举族以出降,既为待罪之人,自有易姓之事。所有措置条件并已宣谕元帅府施行。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大金皇帝册封赵构为宋国帝诏书》: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涎诱尔衷,封奏狎主,愿身列于藩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宋帝赵构称臣信》:

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5:54 , Processed in 0.1921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