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虞被灭对吴国王室成员的心理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18: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虞国,也称北虞,是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之后,寻找吴泰伯后裔之时,对吴国国君周章的弟弟虞仲分封的第一等爵位的公爵国家,位于现今的山西省平陆县以北(夏都遗址)。同时分封周章吴国为第三等的子爵国家。

在第十二世虞公时期,也是齐桓公称霸的时期,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十九年,晋献公说:“当初我的先君庄伯、武公讨伐晋国内乱,可是虢国经常帮助晋君公室攻伐我曲沃,又匿藏晋国的流亡公子,结果造成祸乱。如今不诛讨虢国,必然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忧患。”于是派遣荀息带着屈地出产的名马去向虞国借路。虞国借给了路,就出兵攻伐虢国,夺取它的下阳而返归。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国又向虞国借路去攻伐虢国。并且将“屈产之乘”(宝马)与“垂棘之璧”(宝玉)送给虞公,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和百里奚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并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吴泰伯,而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这是周平王东迁洛阳的105年后的事情。

这件事,《左传》有详细记载,而《史记》采信了《左传》的说法。这件事也产生了“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两个成语。

虞国被灭,虞国第十二任国君虞公被捕,消息自然举世皆知,也自然传到了虞国的兄弟之国---吴国,此时的吴国,是第十七任国君句卑(吴王寿梦的祖父,吴子周章的第十二世孙)执政时期。

自吴国与虞国被周武王分封以来,吴国与虞国两地虽然相隔800公里,但是毕竟是兄弟之国,两国即使不是经常来往,也会相互传递各自的消息,表达自己的问候。虞国被灭,吴国王室成员自然会想方设法详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中间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吴国王室成员的心中,不可能不被触动。

在虞国的国君没有犯多大错误的情况下,就被灭国,而且周朝王室在受到晋国礼物之后,对此也不加责备,对虞国国君也不加营救,就算原来的第十二任虞国国君不称职,也不谈计划着要对虞国加以复国,重新启用新一任虞国国君。从而,吴国王室深刻认识到周公旦所著的国家典制《周礼》,虽然名目繁多,而且高唱仁爱精神,但其实是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是说得好听而无力执行,仅仅是空话一堆。

对此,吴国王室成员感觉得依靠周礼和周王室,依靠血脉关系,是无法保障自己的安全,一切还得靠自己。

所以,在句卑时期,吴国开始自强,并频频发动对外战争,相信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史载,在这个时期,吴国向北进攻,不仅越过长江,越过了淮河,越过了黄河,达到淮河以北200公里的山东阳谷地区,挑战了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2:32 , Processed in 3.6072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