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至德精神是一把尺子还是一个罐子---对几个基本理论的拙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23:0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至德精神是一把尺子还是一个罐子---对几个基本理论的拙见
吴先辉

    尺子就是圭臬,乃度量衡之“度”,具有永恒性。罐子是装东西的容器,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具有变异性。

    大千世界观点甚多,亦为常态。

    那么至德精神是一把尺子呢?还是一个罐子呢?大家通过以下的探究,或许能有所启示。

    一、赞太伯“至德”的是谁?

    是孔子。

    孔子乃儒家之主,儒家文化是二千多年来的国家意识形态。可见中国历史上的近五百位皇帝均无可匹敌于孔子。太伯至孔子时隔六百多年,其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肯定不乏赞太伯者,然而那些都没用,独孔圣人一赞而天下知。

二、赞太伯“至德”的依据是什么?

    就是“三以天下让”。

    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三、至德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孝友(感恩)和爱 、诚挚守信 、谦让包容 、自强不息

    简称:孝友  诚信  谦让  自强

    衡山采药,是孝父友弟的真诚动因;

    勾吴拥戴,是诚信不欺的千秋明证;

    三让王位,是谦让不争的道德基石;

    开拓梅里,是自强不息的丰硕成果。

四、是不是凡是符合道德的行为都是至德精神?

    “至德”并非面面俱到,“至德”并非是可以盛装一切嘉行懿德的巨大容器。在对“至德”精神的探究中,我们应该回到孔子的历史原点“三以天下让”的判定基础,以理性思维、逻辑规则来追寻与之紧密联系的重要价值。而不是使信仰因素远远大于逻辑程序,掺入大量象征因素和想象成分;走得太远未免进入穿凿附会,这在某种意义上会产生对“至德”的误读,乃至消解孔子所言“至德”的规定性与崇高性。这是作为一个吴文化学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

五、至德精神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孔子赞太伯“至德”已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一直在证明:至德精神是实现社会和谐、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思想资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重视与践行至德精神价值的时代,社会就进步;凡是忽视与违背至德精神价值的时代,社会就倒退——这是历史的回音。

    太伯至德精神一直是风清气正的好时代和谐发展的道德理想,这是文明理性社会之必然。太伯至德精神的光辉始终光耀千秋!

    缘于至德精神的文明价值,随着历史的演进,以“孝友(感恩)和爱、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为内涵的至德精神,逐步进入社会各氏族的家训族规,特别是清朝“康雍乾盛世”伊始,由于康乾两帝的推崇,至德精神的价值规范成为了社会各氏族家训族规的普及性内容。这也至德精神的价值得到了庙堂与社会普遍认可的见证。这就是至德精神的强大生命力,这就是文明价值的强大生命力。这就是历史上至德精神在社会层面的延伸与普及的显示。

六、是至德精神要顺应时代还是时代要弘扬至德精神?

    以“孝友(感恩)和爱 、诚挚守信 、谦让包容 、自强不息”四维为内涵的至德精神是永恒的价值,它的道德规范是恒定的,它的精神追求是不变的。这就是说:“孝友(感恩)和爱 、诚挚守信 、谦让包容 、自强不息”是文明社会永远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道德规范。

    “至德四维”:孝友、诚信、谦让、自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理论;是自我发展之要,是社会发展之需。是践之者昌、失之者亡的重要理论。这是时间给出的答案,这是历史作出的认证。实践已经证明至德精神的重要,时代已经确认至德精神的优秀,历史已经见证至德精神的生命力。所以时代要弘扬至德精神。

    本人还认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同样面临:是把历史所证明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把尺子还是一个罐子的问题。是把历史所证明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作为今天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这是把它作为尺子,这才叫传承。借传统优秀之皮行随心所欲之实,这是把它作为罐子。这就不是传承,而是乔装打扮,假优秀而行之。



七、至德精神是不变的价值还是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价值要求?是否有汉朝版的至德精神?唐朝版的至德精神?宋朝版的至德精神?明朝、清朝版的至德精神?

    从“孝友(感恩)和爱、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的至德四维来看,两千多年来唯有“孝友”的形式在五四运动伊始,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现代文明、倡导民主与科学之后,才逐步摈弃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孝友内容与方式。比如:“父为子纲”的腐朽内涵以及传统孝友中的盲目性与唯命是从等落后观念。从而使孝友转向符合“人性、道义、公正、文明、理性、尊严”等现代价值标准,符合现代文明的孝友之道。除此之外,“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的价值规范是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

    孝友与感恩是同一逻辑。把至德四维中的“孝友”改为“感恩”(即:感恩、诚信、谦让、自强),其逻辑要求是一样的。

    孝友的要求是对父母的尊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怀与回报——感恩父母。

    感恩的首要问题就是感恩父母——孝友,这是毫无疑义的。

    然而,感恩情怀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孝友,它还包含着:在自己的人生中,所有给予过自己在物质上的帮助或精神上的支持以及那些对自己表示关切的人——以感恩。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感恩生我养我的那方土地乃至大自然。这样就达到了敬畏天地的崇高思想境界。孝友感恩是良知的表达,亦是一个健全的人所应有的最重要的品格。

   在上述问题弄清楚之后,就可以深切地理解到: 太伯至德精神是永恒的人类文明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4:49 , Processed in 0.2222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