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王夫差挖到巨人骨:巨骨出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13:2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语·卷五·鲁语下》中的记载: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客曰:“人长之极几何?”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

上文所述的事情: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闻吴王夫差正加紧训练军队,为父报仇,准备攻越,于是出兵攻吴。吴越两国军队战于夫椒。夫椒之战的结果是,越军战败,损失惨重,仅剩5000余人,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吴军乘胜追击,占领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包围会稽山。并摧毁了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上的营垒,获得一节很大的骨骼(有人认为是夫差挖到了勾践的祖坟),要用一辆车专门装它。吴王夫差(中原各国认为吴国是子爵国家,所以称吴王为吴子)派使者去鲁国作亲善访问,顺便让使者向孔子询问骨骼的事,并且说:“不要告诉这是我的命令。”

到鲁国后,吴王夫差的使者向大夫们分送礼币,送到孔子面前时,孔子回敬他一杯酒。当撤去礼器开始宴饮时,吴国使者拿着桌上吃剩下来的骨头问孔子道:“请问什么骨头最大?”孔子说:“我听说,从前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违命后到,大禹杀了他,陈尸示众,他的骨骼一节要用一辆车装,这算是最大的骨头了。”吴国使者问:“请问掌管什么才算得上神?”孔子说:“山川的精灵,能够兴云降雨以利天下,所以掌管山川的可以称得上神;至于掌管社稷的可以称公侯。他们都从属于王。”吴国使者问:“防风掌管的是什么呢?”孔子说:“防风是古代汪芒氏的首领,掌管封山和嵎山,姓漆。在虞舜、夏、商时叫汪芒氏,到了周代时改称长狄,它的百姓算是现在身材高大的人。”吴国使者又问:“最高的人有多高呢?”孔子答道:“僬侥氏的人身高只有三尺,是最矮的。身材高大的不过十倍于他,那就高到顶了。”

孔子的意思是被大禹杀掉的防风氏(汪芒氏),身高应该不超过三十尺。有人认为,汪芒氏的地域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封禺山,是汪氏的先祖,现在汪氏人口主要是在安徽南部,那是因为秦始皇将越人西迁,从钱塘江的中下游迁到钱塘江的上游---皖南地区(《越绝书》记载)。孙吴时期,强迫皖南山区的山越出山,这才设置的新都郡,即后世新安郡、歙州、徽州的前身。

封禺山即《山海经》中的浮玉山。裴驷《集解》引徐广之说:“封禺山在武康县南。”浮玉山为现在的天目山。广泛的天目山区包括在今德清县的余脉莫干山,封禺山在今浙江省德清县,不仅地域上和浮玉山紧邻,而且读音也很相近。《南次二经》在介绍浮玉山之后,是介绍成山,成山在浮玉山(莫干山)之东,《山海经》说成山是“四方而三坛”,此山应即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的良渚文化大型人工土山 ----莫角山,莫角山上有成品字形分布的三座土台,是良渚文化中心,三座土台很可能是祭坛。城、成二字可以通假,古人习用通假字,所以成山就是城山。良渚文化的古城至今还有遗迹,在战国时期,古城应该还保留了突出的城垣。

也就是说,汪氏原来在良渚地区,后迁到皖南徽州地区,成为当地的大姓。俗称,九刘十三张,天下无二汪。汪氏都是同一个祖先。汪氏在后来出现很多名人。比如皖南豪杰汪直。

汪直,又名五峰船长,曾经是明代海上贸易的商人,做东南亚地区和日本进行贸易运输,当时浙直总督陷害汪直,被诬赖为倭寇,于是汪直去了日本,购买了一批军火,浙江巡抚王本固杀死汪直后,为了获得朝廷的嘉奖,谎称汪直贸易集团是倭寇,汪直死后,日本人为他建碑立墓。祖籍浙江绍兴的革命党人汪精卫后来也被称为投靠日本,在反抗封建专制的革命时期,曾作诗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实际上,古代确实有身材十分高大的人。佛经记载,"独尊之表躯体丈六",“佛身丈六,常人半之”。《后汉书·西域传·天竺》记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

史学界一般的认识是1尺相当于23.75厘米,按照这个标准量度,丈六金身要达到380厘米,佛祖身高是3米8。

1981年8月24日,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的法门寺内,宝塔半边突然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在挖掘塔基时,偶然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出土。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地宫下方出土一截手指骨,是佛祖真身指骨舍利。

相传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城郊娑罗树下圆寂,遗体火化后共得8万4千颗真身舍利,其中19份传入中土,并在东汉桓帝的资助下,在全国设立19座设立宝塔,其中最早设立的阿育王寺,也就是现今的法门寺内,则存有4枚佛指骨舍利,第三枚指骨被认定为佛的真身舍利。出土的佛指骨,据实际测量,佛指骨舍利外径20.11毫米,内径17.55毫米,长40.3毫米,宽在17至20毫米之间,各方面都远远超出常人指骨长度。

唐高僧玄奘于公元六二九年至六四五年西行求法,在其《大唐西域记》中多次提到佛牙舍利,如:新城东南十余里,故城北大山阳,有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其窣堵波中有佛牙,长可寸半,其色黄白,或至齐日,时放光明。西山灵光寺佛牙舍利被高高地供奉在台上,我们可以从三面看到舍利,长度估计约在五到六厘米左右,可见与玄奘所说的佛牙长寸半一致。

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10记载:“......次北有佛足迹(佛留在岩石上的足迹),长尺有八寸,广逾六寸,深可半寸,其迹上有窣堵波(佛塔)。”根据《中国历代度制演变测算简表》所示:“唐代小尺(唐代的尺寸有大尺和小尺之分,丈量身高用小尺):1丈 =300cm,1尺 = 30cm,1寸 = 3cm,1分 =0.3cm”。根据以上唐制和现代度量之间的换算可知,佛足长为1尺8寸,换算成现代的度量,则为54cm。按身高是脚长的七倍比例计算,佛陀身高约在3米到3米6之间。当然,这个身高比防风氏要矮一米多。

如果勾践是带防风氏的血统,那么在勾践灭吴,毁掉吴国泰伯庙之后,又建都琅琊,在琅琊,勾践以越国人愚笨脆弱不怕死为名,而怒怼称泰伯为至德的孔子,拒绝孔教,并号令各诸侯国侍奉周室,这也就可以理解了。也就是说,勾践也有自己的一套越国当地的防风氏留下来的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2:53 , Processed in 0.3076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