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的3800亿豪赌:AI基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吴泳铭的3800亿豪赌:AI基建浪潮下,普通人如何抓住比房地产更汹涌的财富周期?

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淘天集团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阿里云董事长与CEO 吴泳铭 ,1975年出生,浙江工业大学毕业,阿里巴巴集团18位创始人之一、集团合伙人及第一位程序员。1996年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

1997年,吴泳铭跟随马云进京,做当时外经贸部的网站,一人负责网站技术开发。1999年2月,在杭州马云湖畔花园的家中,马云、吴泳铭以及其余16个人齐集一堂召开会议,马云提出一起出资创办公司,每个人都以股份的形式参与进来,最后他们凑了50万,创办了一家名为“阿里巴巴”的公司 ,吴泳铭是阿里巴巴集团18位创始人之一、阿里集团合伙人、阿里第一位程序员  ,是阿里巴巴的004号员工 ;9月,担任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2004年起历任支付宝首席技术官、阿里妈妈创始人及淘宝首席技术官,2007年主导创办手机淘宝。2015年出任阿里健康董事会主席,后于2020年辞职专注其他事务。2015年创建元璟资本推动科技投资。2023年担任淘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同年9月出任阿里云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2024年组建阿里电商事业群整合淘宝天猫、1688及闲鱼等业务。2025年宣布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与AI基础设施,创中国民营企业相关领域投资规模纪录。其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940位、《2024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864位。

图片

2025年9月24日的杭州,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走上云栖大会的讲台,说到:“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为了迎接ASI(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同一天,远在纽约,被誉为“科技股女皇”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掌门人“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 Wood),做出了一个时隔四年的关键决定:通过旗下两只ETF,斥资约1630万美元重新买入阿里巴巴股票,并同步增持百度。她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轻描淡写地给出理由:“中国科技股的估值仅为美国的一半。” 她还特别补充道,中国在开源软件(如DeepSeek)和电动车领域的快速迭代能力让她印象深刻。

当年的深圳华强北,如潮水般涌动的山寨手机供应链,这片混乱的土壤将孕育出日后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帝国。今天,吴泳铭所描述的AI基础设施,就是智能时代的“华强北”,它将是所有应用创新的源头,也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枢纽。AI时代最确定的赢家,可能不是那些开发出最聪明模型的公司,而是那些最早、最重、最聪明地建设了“算力公路网”的基建狂魔。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模型能力的“法拉利”时,真正稳赚不赔的生意,或许是提前买下所有必经的“高速公路”和“加油站”。

吴泳铭首次系统性地阐述了通往超级人工智能(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智能涌现”(学习人)→“自主行动”(辅助人)→“自我迭代”(超越人)。 “智能涌现”是知识垄断的终结与“认知平权”的幻觉,第一阶段的核心是AI通过吞噬人类已有的数字化知识,获得泛化能力。吴泳铭指出,互联网已将人类绝大部分知识数字化,这为“智能涌现”提供了燃料。知识的民主化访问,反而可能加剧决策权的集中化。 当所有人都能轻易获得“答案”时,定义“问题”本身、控制数据源头和训练流程的权力,就成为了新的制高点。这好比印刷术的发明普及了书籍,但撰写教科书、定义学科体系的权利却集中在了少数精英机构手中。

大模型正在成为人类知识的“新编译器”,而编译器的规则由谁制定,决定了输出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阿里通过通义千问的开源策略,正是在争夺这场“规则定义权”的战争入场券。开源看似是技术的馈赠,实则是生态的圈地,它用最低的成本吸引全球开发者为其完善应用生态,同时将自身标准潜移默化为行业事实标准。

当前所处的“自主行动”阶段,AI开始具备使用工具、编写代码的能力,从“对话伙伴”升级为“生产力伙伴”。吴泳铭描绘的场景极具诱惑力:“自然语言就是AI时代的源代码”,未来每个人都能通过指令创建专属Agent(智能体),让AI像工程师团队一样工作。这无疑是生产力的巨大解放。但我们需要警惕一种“工具理性”的陷阱。当AI越来越擅长“如何做”(Ho

“自我迭代”是真正的风暴眼,也是吴泳铭演讲中最具野心的部分。AI将不再满足于学习人类归纳的二手知识,而是直接连接物理世界,获取全量原始数据,并通过自主学习(Self-learning)实现超越人类的智能迭代。

吴泳铭明确宣布,通义千问将坚定走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这是一个极具煽动性的类比,唤起了人们对那个凭借开放生态战胜封闭的iOS,最终统治移动时代的操作系统的美好回忆。然而,历史从来不会简单重复。

3800亿背后的真实赌注,能源、地缘与算力经济学

3800亿人民币的数字固然震撼,但更值得深究的是吴泳铭提到的另一个指标:“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这才是真正的战略核心,它将这场竞赛从纯粹的科技竞争,拉升到了能源政治和地缘战略的维度。

如果说过去几年,AI竞赛的瓶颈是先进制程的GPU(如英伟达的芯片),那么在未来,瓶颈将毫无疑问地转向能源。一个大规模AI数据中心的功耗,已堪比一座中小型城市。能耗提升10倍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一场对全球能源供给的重新瓜分。

吴泳铭的宣言,等于公开承认阿里已经将能源战略置于公司未来十年的核心。中国的“东数西算”工程,本质上就是一场国家主导的能源优化配置,将耗电的数据中心转移到风光水能丰富的西部地区。阿里3800亿的投入,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建设这些与能源基地绑定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因此,一个颠覆性的视角是:投资AI的未来,或许不是在投资某家模型公司,而是在投资那些能够为AI巨兽提供“口粮”的绿色能源企业、智能电网技术和新型储能方案。  




[color=rgba(0, 0, 0, 0.9)]相关链接
[color=var(--weui-LINK)]阿里巴巴集团十八罗汉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CEO 吴泳铭[color=var(--weui-LINK)]怀念:真人真知吴大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5-10-3 06:49 , Processed in 0.3279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