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先辉:吴王夫差的殊功与舛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0: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鲁迅先生曾坦言:“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这是中国集体人格的一部分,它与“成王败寇”的历史逻辑同一个系统。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囿于深刻的历史局限,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也有“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凉;有“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生不逢时之贤者,亦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困境;有“得势狸猫凶似虎”的张狂,更有“落坡凤凰不如鸡”的凄凉。这些历史场景,都是先辈们的人生际遇。但请记住:历史的过程远比结果更复杂。故此祖先教导:“莫以成败论英雄”。这些箴言告诉我们:无论成败都非常需要、非常值得我们去回望与探视,去寻求历史资源,突破现实困境,寻找时代所需的历史价值,以使我们更好地前行。

图片
江苏扬州 夫差广场

本着这样的理念,就吴王夫差不平凡的人生,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学术上的研究与探索。

一、吴王夫差的政治生涯

夫差生长在一个王者世家,其曾祖父寿梦继位之后,奠定了吴国强盛的基础,吴国国势日益强大,寿梦始称吴王。寿梦之后,历经诸樊、余祭、余昧、僚、阖闾等五位吴王的治理,逐渐走向鼎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就是夫差之父。由此可知夫差的生长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是良好的。

夫差于公元前495年至公元前473年在位,为吴王23年。史书记载:公元前496年,其父阖闾攻越,战于槜李,越军采取偷袭战术,阖闾中箭,伤脚大拇指,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夫差就是在“杀父之仇”的历史背景下继位的,可谓临危受命。

夫差继位之后,开始励精图治,整军备战。据史载,夫差为了完成报仇雪耻之大业,终日率领士兵习战射,训练杀敌本领。于此同时,夫差努力积蓄钱粮,充实府库,制造武器,扩充军队,进行战争的一切准备。经过将近两年多年的辛勤治理,吴国不但国力得到恢复,而且还有所增强。

这期间,夫差重用孙武、伍员、伯噽等功臣元老,吴军的实际战力得到迅速地恢复。不但如此,据《春秋左传》载: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这充分表达了夫差的执政理念。

在吴王夫差执政的大事件中,有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有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有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与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称霸中原。前473年,越国再次兴兵侵吴,夫差失败吴国被灭。

《左传》关于扬州建城史的记载,有两件重大事件:一是筑邗城(邗城就是最早的扬州城),这是吴国新的都城;二是开邗沟,其意义在于不仅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更为古城扬州早期的经济振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交通条件。

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间水道;于蜀冈上古邗国旧址筑邗城,是为扬州建城之始。自此之后,南北水上交通从此创出了新局面。巍巍扬城,上下二千五百年,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毋庸置疑,吴王夫差是扬州的奠基者。

吴王夫差开凿的古邗沟,一直在发挥着物资运输的功能,在古代,船运是首选的运输方式,成本低效率高,尤其是对长途运输而言,邗沟水道的开启,为沿河两岸民众的物资与文化交流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至今仍流传着:水道虽不阔,造福真长久,南北众通融,吴王造化功。
由于邗城的位置合理,后世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建设,先后改名为广陵、江都、扬州等,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和繁华的商贸中心。

开河挖沟是吴国人在和自然作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本领。太伯到了太湖流域,就开凿了太伯渠,这是一项水利工程。伍子胥主持修建胥溪,打通了从吴国进入楚国的水上通道。这两条运河都在江南。夫差在江淮地区开凿邗沟,以邗城为起点,经射阳湖在今淮安处入淮河,这是我国第一条南北向的运河,沟通了江淮两大水系,意义十分重大。后来,夫差又开凿了黄沟,引济水东流,沟通了沂水、泗水。由于沂水相通,泗水是淮河的支流,黄沟引济水东流,也就沟通了淮水和黄河。夫差开掘邗沟和黄沟,把长江、淮河、黄河几条我国主要的大河联系在一起,扩大了水运的范围,为后来京杭大运河的开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几乎所有的历史书都一致称颂这一历史时期是我国“交通史上的新纪元”。扬州的长期繁荣,和这条运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运河文化毫无疑问是中国丝绸之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在中国大规模的海运还没有开始以前,实际上是中国的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的贸易。

二、史间对吴王夫差的负面评判

史间评论夫差由盛而衰的原因主要是:骄傲轻敌。夫差击败越国而不消灭越国,越国一直是吴国的心腹之患,长期来一直牵制吴国的发展,夫差却骄傲地以为越国已经臣服。在后来的时间里,夫差也不提防越人,最终成就了勾践卧薪尝胆的复辟美梦。

再是不分忠奸。伍子胥一直劝谏夫差灭越,希望夫差不要急于称霸。夫差非但不听,最终还处死伍子胥。有说夫差鼠目寸光、小肚鸡肠、疾贤妒能(杀伍子婿就是个例子)无法留用贤才。

还有言其迷信武力。夫差争霸的唯一手段就是武力,这使吴国失去诸侯支持,同时还严重消耗了国力。

那么史间对吴王夫差的判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穷兵黩武
2、沉迷美色
3、不辩忠奸
4、误信谗言  
5、昏庸腐败
6、残害忠良

历史资料记载,年轻时的夫差也曾满怀鸿鹄之志,欲称霸天下。“夫差前半辈子,几乎未失败过。而后半辈子,仅仅输了一场,便输光了几乎全部家底。”这几乎是史上对吴王夫差人生评判的缩影。

三、对夫差失误评判的思考

  阖庐被勾践射杀,弥留之际嘱咐儿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日夜勤兵,且以报越”,吴与诸国的战争中屡占上风,并让越国俯首称臣,夫差一时称霸江南,踌躇满志,不仅如此,他还觊觎富裕辽阔的中原,他既要得到这片天下至中的原野,更要问鼎诸侯。

阖闾死后,夫差为父亲守孝,三年间时刻让别人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国仇家恨,一直这样过了三年,“复仇”二字深入骨髓,夫差三年丧满即举兵伐越。夫差为父报仇精神可嘉,是个大孝之人,同时他还是个胸怀天下的人。

汉赵晔著《吴越春秋》对此记述甚丰,归纳有三:一是越王勾践战败被羁吴国期间,伯嚭不断说服吴王,终于释放勾践回国;二是勾践返回越国卧薪偿胆期间,吴王夫差在伯嚭蛊惑下,置伍子胥绝越除患的谏言于不顾,还将以矛头指向齐国,连年伐齐耗尽吴国的国力,越国却得以休养生息;三是因妖言惑主而陷害忠良,误导吴王枉杀伍子胥,吴国失去明鉴和栋梁。

出于对敌人的人道尊重,以及对盟誓信义的遵守,吴王夫差放过了勾践。这正是吴王夫差人生最终失败的原因:“放走勾践,养虎为患。”这也是史间评判他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之依据。      

对以上诸论,本人比较赞成评判夫差太过仁慈的说法,他以为勾践自愿当奴隶就是真正的臣服。夫差因为轻信了他,觉得他真的是被自己教化了,放心地把勾践放回了越国,这是夫差人生唯一所犯的大错。因为他的心慈手软,竟然为日后反遭其害埋下了伏笔,乃至身死国亡。

中国的千年历史,就是在成王败寇的逻辑下由胜利者抒写的。在成王败寇的价值判断之下,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称为寇贼。历史就是这样: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

再有:夫差拥有美艳绝伦的天下第一美女——西施郑旦,后世据此推论夫差生活淫荡、追求享乐、不务国事。本人认为这样的辨析是幼稚的,依然是“以成败论英雄”“成王败寇”的逻辑和情绪化的产物。

且看,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有王姬、徐姬、蔡姬三位夫人,此外,齐桓公还有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赢、密姬、宋华子六位如夫人。楚庄王自从当上帝王后,也是一直沉浸在美色和美酒中。这大致是历代帝王的生活样态。
再者,我们纵观历史,作为一代君王三宫六院亦是常态。就史间公认的好君王而言,有汉朝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有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有所谓康乾盛世的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弘历;……其妻妾数量都不在夫差之下。“未必西施胜六宫”,就是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所言,其言之意味大家一读便知。

再有:唐代诗人罗隐对史间说吴夫差“不辩忠奸,不善纳谏,生活淫荡,追求享乐”的评论,也觉得有失偏颇。他认为将一个国家的灭亡归咎于一个弱女子,实在有些牵强。其诗言:“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充分表达了罗隐的观点。

更有浙江大学陈桥驿教授之观点:从成功的方面说,他继王位后,次年打败越国,第七年打败了齐,已经是称霸中原。第十四年,他主持了晋、鲁等国参加的黄池大会,当了霸主,并且遣使周室,天子宣慰。在陈桥驿教授撰写的《吴越文化论丛》一文中有这样的评价:“在通常所称的春秋五霸之中,宋襄公实际未立霸业,晋文公称霸还不到十年,秦穆公在崤之败后仅仅霸于西戎,势力不及中原。因此,在整个春秋时代,夫差的霸业实可与齐桓公和楚庄王相比。”

再看现代的历史学家,多数学者已不认为夫差是昏庸腐败、好色贪财因而亡国的昏君;而认为他是经营霸业、过度耗费民力才遭到亡国,然而又一致称颂他建造邗城和开掘邗沟的功绩。范文澜说:“夫差耗竭民力,经营霸业,因而亡国;但南北水上交通却从此创出新局面。”翦伯赞说:“吴人在邗筑城,又开凿河道将长江、淮水连接起来,辟出一条通向宋、鲁的水道。”朱东润说:“邗沟的完成,不但证明了吴对航运的认识,同样也证明了吴有强大的组织力量。”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为庆祝扬州建城2500周年,2015年初,由扬州市档案局、市城庆办共同举办了“扬州十大历史事件”评选活动。这项活动历时半年多,通过专家推荐、群众投票,评选结果最终为“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间水”成为扬州建城2500周年的第一件大事。可见扬州人对夫差人生的认可,同时也一直感恩夫差成就了这里的持续繁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首尾不能相顾,是他重大的战略失误。然而这个失误之源就是放走了勾践。

历史认为:吴王夫差继位前期,励精图治,大败勾践,使吴国达到鼎盛时期,应该说他有帝王的聪颖,但同时他亦有妇人之仁,缺乏作为帝王应有的狠厉,从而直接导致了灭国大患。这是他作为政治家而言在品格上的缺陷。

平心而论:作为世间做人而言,我们生活中也有夫差式人物,也不乏勾践式角色;若选交朋友的话,毫无疑问人们会选择夫差而非勾践。那么我们必须追问:为什么历史总是说夫差不是合格的政治家,而勾践才是合格的政治家呢?“政治逻辑”与“世俗逻辑”竟然如此的不同?这就彰显出政治的险恶和成王败冠的逻辑。回望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价值观一直在支持、纵容阴谋家和没有道德底线、丧失良知者的成就,为其喝彩,为其鼓掌;使其不断地在历史中轮回。

在夫差的身上,人们可以发现他跟西楚霸王项羽有着不少相似之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位固执的君主——项羽,在兵败之后,因为想着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迟迟不肯渡过江东,最后在江边无奈自刎。在夫差的身上,我们似乎也能找到项羽的影子,两位陌路英雄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以死来弥补自己当初的错误,以死谢罪、以死求节、以死担当、以死殉国。

吴王夫差是春秋战国时期东南地区的一代名君。当时的吴越两国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迅速发展,最后拥兵北上,称霸诸侯。而群雄争霸的这一时代,夫差成为了春秋的最后一位霸主,经历了人生跌宕起伏的三个阶段,谱写了他辉煌的人生历程,彰显了他勇者无畏的霸气。在黄池会盟上,吴王夫差提出要当盟主的理由:“于周室,我为长!”他的意思是希望中原各国能够正式承认吴国作为姬姓长房的血统与身份。这样的思维,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正当的。

结语

夫差称霸有没有成功?事实表明他成功了,黄池之会已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作为末代君主,夫差肩负的责任是巨大的,他肩负着振兴吴国的重任,还要为父报仇。可悲的是吴王夫差并不知道自己是吴国最后一位君主。假如他早知道吴国将因为自己放走勾践,而将导致国家终结在自己手里,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对勾践心慈手软的,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纵观吴王夫差的人生,他驰骋沙场,纵横乱世,就应该算是一个英雄。其唯一之大错就在于没有杀掉勾践,到最后却败在曾是自己的俘虏之手,导致身死国亡。试想:夫差在打败越国俘获勾践后即杀之,哪能有勾践复国?哪能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式的吴都姑苏为越偷袭。

结论:吴王夫差的人生之舛(发音为“闯”)误无它,唯未杀勾践耳。




作者吴先辉 系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兼学术部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2 19:59 , Processed in 0.3373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