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崇让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玩拍卖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3:35:48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瓷器:有田烧 九谷烧 清水烧 以及五良大甫吴祥瑞造 吴须赤绘


古人有云,以物明志。日本的审美有传统的素朴与禅意,也有偏向浓烈明艳,所以日本瓷器仿造明代五彩技法的赤绘,比中国的五彩瓷更加鲜艳,多大红大绿、黑白相间,同时日本的茶杯、酒杯、碗、碟子等食用器边沿多有金色釉。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胎质坚硬细密。

日本瓷器的发展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在1597年至1598年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中日之间在李氏朝鲜半岛爆发庆长之役,期间,朝鲜陶工李参平被日军从朝鲜带回日本。1616年,李参平在日本九州佐贺县有田町地区的泉山发现了理想的陶石,于是李参平在此定居并开始瓷器的制作,从此,有田的瓷器制造业急速发展,日本人称呼李参平为陶祖。由于烧制瓷器的木柴用量巨大,以致于日本当局为了保护山林而裁掉了826名陶工。1648年,由酒井田喜三卫门(初代的柿右卫门)得到中国赤绘的调色法,再经反复尝试,创造出理想的红色。这种赤绘技术带动了有田烧的发展。
  
有田烧的制作工艺是从矿区采取瓷石后,用铁锤敲碎,再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反复清洗揉捏,使泥中没有杂质且水分均匀。随后是拉坯,印坯,利坯,晒坯等工序,直至器物成型。等待泥坯干透,在表面画上底稿与涂色,就可以进行到施釉的步骤,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烧窑完成后,再次对瓷器进行彩绘,完成后,再次高温烧制就完成了,一个月左右经过众多匠人之手,融汇了众多工匠的智慧与汗水,颜色鲜艳明亮的有田烧就此诞生。

从1650年起,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用有田烧的瓷器代替中国产的瓷器,销售到欧洲地区,有田烧在欧洲各国受到好评。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有田烧制品销售至欧洲的数量就高达好几百万。再加上此时柿右卫门样式的确立完成,纯白质地加上豪华的镶金风格,更是受到欧洲王公贵族的喜爱,德国德勒斯登国王奥古斯特就十分酷爱有田烧。后来,欧洲本地开始大量制作瓷器,于是有田烧在日本开始内销。因当时的有田烧多从伊万里港出海,然后运至日本各地,因此有了伊万里烧的称呼,今天称之为“古伊万里烧”。古伊万里中又可细分为“初期伊万里样式”、“古九谷样式”,“柿右卫门样式”、“锅岛样式”。有田烧有“日本景德镇”的美誉。

九州有田烧的染绘与北方加贺地方的瓷器风格交互,产生了的最早的古九谷烧。相传,加贺大圣寺的初代籓主前田利治命令家臣后藤才次郎,于明历年间沿大圣寺沿河而上,于深山间的荒僻村庄九谷开窑制瓷,一直持续到元禄初年。为了与幕末开始的再兴九谷有所区别,一般习惯都称作「古九谷烧」。古九谷烧釉色浓重鲜美,意境超群,强烈的色彩和稍嫌混浊而无光泽的质地,形成完美的调和,展现日本彩绘瓷器的最高境界。另有一种手法是将素瓷上涂满青、绿、紫、黄等色釉,因为没有红色而俗称为「青手」,并有相当多意境高远的佳作。
  
蓝九谷一般被视作初期的伊万里作品。古九谷烧在元禄之后一时中断,到了文政七年由大圣寺的富商吉田屋(丰田传右卫门) 策划再兴,在九谷建窑。因为生产古九谷的「青手」作品,因此青九谷亦有「吉田屋」这样的名称(据说日本的姓氏吉田,来自于日本的松野氏,而松野氏是吴王夫差的后裔)。文政八年窑移至交通方便的山代温泉的越中谷,到了天保年间又因经营者换手而变为宫本屋窑。而山代窑到了庆应二年(1866年)受到来自京都的永乐和全的指导,因此这个时期的产品又称作九谷永乐,和全虽在山代只停留了五年,却使九谷烧有了技法上极大的进步。

清水烧产于日本京都地区,因最早在京都有名的清水寺山脚下烧制而成得名,也被称为京烧。它包括两方面的制品,一种是被称为“土物”的陶器,一种是被称为“石物”的瓷器。清水烧以细腻的画法和丰富的釉色而闻名于世,设计精致简练,精美绝伦,属日本“国宝”级别的瓷器,其中清水烧的茶具最为著名。一般上好的清水烧,薄而巧,造型清幽且禅意十足,或是富丽堂皇,像把风景印刻在陶瓷上了一般。
  
明朝末年,日本商人在景德镇定烧的外销瓷,出现了“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款识,有人认为吴祥瑞是五良大辅的中国名字,也有人认为吴祥瑞是景德镇生产该外销瓷的窑主的名字,还有人把吴祥瑞与日夲名瓷“祥瑞瓷”联系在一起。


日本称青花为“吴须”、“吴州染付”,将五彩瓷称为“吴须赤绘”、“吴州赤绘”,因为日本对于福建漳州地区统称为吴须,史称吴须洲。日本对于釉下青花颜料的称呼,也是吴须,英文写为gosu。将素三彩称为“华南三彩”,也称为“交趾陶瓷”等。


漳州窑是明末清初贸易瓷的主要产地,平和窑则是漳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学者曾称为“汕头器”,日本称之为“吴须”,欧洲人也称为克拉克瓷。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漳州窑所用的青花颜料,是浙料,产自浙江,也是最常用的钴土,一直用到清代,可以算青花瓷的标准色。钴土在景德镇附近也有,称为平等青、石子青,经常混合使用。

浙料钴土在当地属于低档品,高档瓷器颜料是苏麻离青,低锰,颜色偏紫,高铁,有黑点。苏麻离青来路不明,有的说是来自中东,最离奇的观点是产自非洲索马里,因为“苏麻离”和“索马里”的发音相似,普遍的说法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的。从国外进口的青花料,属于高档颜料,苏麻离青数量有限,用完之后,就用国产青花料。明成祖朱棣海禁令之后,出现西域颜料,称为回青,也称佛头青,万历后期,回青也断货。后来又用珠明料,产自云南,元代用于低档青花瓷,海禁后被精炼用于高端瓷。偶尔还用于充当五彩和粉彩中的黑色颜料,属于釉上彩。因为釉上彩是低温烧制,炼制时,钴还没来得及变成蓝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3:38:06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省博物馆文保部青铜器修复师方国荣 谈收藏界的做局

1980年代,当时深圳的一位老板,从湖南靠近湖北的地方,收藏了一系列商周青铜器。2012年2月,深圳老板向深圳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创立中国华夏文物博物馆的总体构想》,华夏文物博物馆规划选址深圳龙岗,占地面积约1000亩;建筑设计拟请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出任总设计师。2013年6月3日,深圳市文管办曾组织专家对这批青铜器鉴定为“仿古制品和一般工艺品”。

2015年2月26日,正月初八,中国甲骨文金文研究院院长、世界著名甲骨文书法家、怪夫子、85岁的宋长海应邀从广州来到深圳,考察时年66岁的深圳老板收藏的青铜器,与他一起来的还有8个专家。宋长海初八下午3点到深圳,一直看到晚上11点多才休息,第二天上午又重新看了一遍,宋长海认定,该批青铜器“属商中晚期皇宫礼器,其中四方鼎记载皇帝父母及子女情况,四方人面大鼎属皇帝御用遗物,圆鼎是商朝国家与联盟结帮的记载”,“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2015年4月14日,深圳记者将青铜器上铭文全部拍下来,对照《古文字类编》、《甲金字典》、《商周文字研究》进行研究,发现该青铜器铭文不是阴文(凹进去的),而是阳文(凸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商周青铜器内壁是阳文,外壁铭文多见阴文(不过也有阳文,只是比较少见。一般认为给去世的人所写的铭文,是用阴文。给在世的人所写的铭文,是阳文)。十天后,4月24日,50多岁的湖北省博物馆文保部青铜器修复师傅方国荣前来鉴宝。方国荣说出了几个不合规之处:“一眼就能看出的假货,连高仿都谈不上。铭文位置不对,铭文字体大小不对,铭文阳文不对,没有范铸法的痕迹,没有古人使用过的痕迹,器物上的锈是浮锈”。并且说,“我说是假就是假,不管多少人说真也是假,不然,我就白吃了32年青铜器修复的饭!”

方国荣对老板说,当年敢出3500万购买这批藏品,你一定认为自己收藏这批文物是稳妥可靠的。一定有人研究过你有收藏的爱好,一定有人带你去看过这批文物出土的地方,一定有专家陪你认定过这些宝贝,一定有人告诉过你这些盗墓的东西最好收藏二十多年后再拿出来。常常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十多个人来提供说词。最后,方国荣说:“我告诉你,这都是做的局。做局是收藏界常用的手法。不信你去找一找,当年带你走进收藏领域的朋友如今肯定很难找到,就是能找到,人家一句看走了眼你又能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3:38:35 | 只看该作者
青铜器鉴定专家李米佳谈青铜器

中国的青铜时代,一般指的是先秦时期,也就是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汉代的青铜器主要是以生活用具为主,青铜器文化也很辉煌。唐宋青铜器主要是铜镜。元明清都在做青铜器,用于摆设,数量很少。

唐代的青铜镜是最辉煌,是高锡镜,锡含量高,纹饰可以铸得很精美,不容易生锈,但是容易碎。普通的青铜镜,锡含量低,不容易碎,但镜子不够亮,纹饰不精美。宋代的青铜镜,铜的成分多,锡和铅的成分少,铜发红。明代铜镜加了一些锡,甚至还加了一点锌,铜发白。清代的青铜镜是发黄。

时代序列比较完备的青铜器收藏馆是国家博物馆,以前叫历史博物馆,各个时代都有。《中国青铜器》一书很详细,是教科书级别的,故宫青铜器馆的书也非常的好,都是彩色图片,从编排到内容有深度。

前期的青铜器是礼法的载体,主要是礼器、乐器、兵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鸟纹与兽面纹。商代的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神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所以商代的青铜器用鸟纹,也有鸟的立体形象做青铜器。西周中早期,同样是崇拜鸟纹。兽面纹主要是饕餮纹等,饕餮非常贪吃,这是警告人不能做坏事,不能做错事。兵器是体现王权的,纹饰能体现神权,铭文体现族权。神权、族权、王权,是商周社会的三大社会支柱,核心是王权,但是那时候的王很谦虚,所以排在最后。

青铜器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同样大小厚薄的青铜器,旧的比较轻,新铸出来的青铜器,哪怕它过了几十年、上百年,比几千年的青铜器要重得多。出土的青铜器比较好研究,出土的地点,器型纹饰铭文容易认定。传世品失去了当时出土地点的记载与出土的情况,一般传世品卖不出价。

古代青铜器到了现代,锈不是从外边糊上的,是从金属里边生出来的,有锈根,把锈剔掉,锈下面就是锈根,锈根是在器物的表层之下,低于表层。青铜器如果有锉痕,齿很细很密,间距还一样,就应该起疑。因为原始加工的痕迹,在锈长出来之的一,就没有了。现在一些卖家把真的青铜锈往新的青铜器上贴,这个锈很硬,用的胶是强力的胶,有一种手电筒,凡是有胶的地方用这种手电一照就会发蓝光。有的锈里边是红铜片,这肯定是假的。

现在,陕西河南都有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去铸造青铜器的村子。文物的专家天天接触真青铜器,一个假器物出来,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天天和假器物摸爬滚打的,一辈子没见过真器物,能鉴定出真假吗?一般来说,是青铜器是假的,就是文物诈骗罪,说是真的,就是倒卖文物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3:39:20 | 只看该作者
古玩之韵:有趣的良师 高贵的益友 清雅的生活 成功的格局

人们都说,一个成功的人生,需要一个伴你终身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这里,不仅可以获得感官和精神享受,这位老师还能激发出你的潜能,让你在艰难险阻之中,突出重围,走向光明。所以,对于人生来说,找到一个兴趣切入点,并为此而专注,为此而努力,为此而摒弃掉太多的其它小欲望,就会获得人生的乐趣与成功。

一个人对古玩产生了兴趣,自然会潜下心来,投入学习与琢磨,加上悟性,从而,对于古人制作古玩的工艺细节了如指掌,也能识别经过千百年岁月洗礼的古玩产生的变化,掌握鉴别方法。这种兴趣,同样也会成为人生中的老师。

不仅如此,古玩还能让你结识一群非凡的朋友。通过古玩,交接到有同样兴趣的高端人群,与高人一起领略古玩中散发出来的淡泊幽远的东方艺术魅力,聆听古玩的低吟,从中与高人们相互倾听对方的心声,人的情操与意境,自然得到升华。

精美的古玩,是民族先祖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借助古玩,可以感受古代工匠的匠心,也可以感受古代贵族的惬意。虽然古玩不可再生,弥足珍贵,但是若能从中找回失传的技艺,让古玩在现代再次诞生,让古玩获得新生,让古玩活起来。这也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

古玩的另一个重大价值,在于点缀生活,彰显志趣。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对古玩的描写,是在贾宝玉第一次走进他的侄媳妇秦可卿的房间,贾宝玉看到房间里有唐伯虎的画、秦太虚的对联、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立盘、安禄山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卧榻、同昌公主的联珠帐,全都是国宝级的古玩文物,不仅点缀出秦可卿的奢华,也显示了秦可卿与众不同的情趣。

搞收藏的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藏品,并且对自己的藏品坚信不疑,如同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对待自己所采到的玉石。然而,正是因为卞和的坚信,和氏璧在中国历史中演绎了近两千年,成为中国的千古传奇,卞和也有幸成为这个中华千古传奇的主人翁。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国人卞和坚信自己所采到的是玉,献给楚王,但被两任楚王认为是犯下欺君之罪,被砍掉两只脚。即使如此,卞和也不改信心。到了第三任楚王,玉石终于制成了和氏璧。后来,和氏璧从楚国辗转流传到赵国,演绎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再后来,秦始皇用当年价值为十五座城池的和氏璧制作成传国玉玺。而且,这只玉玺后来传到刘邦手里,又传到三国时期的吴大帝孙权的父兄孙坚孙策的手里,再经过魏晋南北朝,跨越五胡十六国,直到隋唐,唐灭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玉玺不知所终。传说在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时期,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诸大学士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但是,后来到了宋徽宗之子宋钦宗时期,金兵攻破汴梁,传国玉玺在这次康靖之乱中又失踪了,从此在中国历史上不见踪影。从楚国到赵国,从赵国到赵宋,卞和与他的玉,风流了两千年。

古玩是文化遗产,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的“身份证”,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一笔财产,而且是一笔不同寻常的财产,这笔财产不仅可以变现,还可以与古人对话。李白的名诗《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件古玩,如果秦皇汉武使用过,如果唐宗宋祖把玩过,如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注视过,或者是朱元璋以及多尔衮过手的,现在是在你的手里,那么你会感觉如何?!这件古玩就会象西方神话中的魔法水晶球,透过这件古玩,你可以贴近古人,近距离的与古人探讨人生几何。

有些工薪阶层,为了收藏而“痛并快乐”着。而对于企业家阶层,收藏只是众多投资篮筐中的一个。曾经有人说,要想败家,学习收藏;要想巨富,坚持收藏。

收藏是个非常消耗金钱的营生,同时又是一个造就富翁的职业,有的因为收藏而倾家荡产,有的因为收藏而富可敌国。如果炼就了眼力,在文物市场周期性的低迷阶段,在这个捡漏的好时机,与有眼力的鉴赏家一起进入市场,那么,企业家们抛弃的是日益缩水的钞票,成就的是富可敌国的格局。掌握格局,那么,赢得大局与全局,是水到渠成之事。

目前,国家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私人手中的古玩,不单单是放在家里孤芳自赏。在政府发起的某个陶瓷节、某个青铜器日、在某个古玩之夜,某个文化传习鉴赏活动中,在同期举行的讲座、音乐、美食等轻松生活元素之中,私人藏家手中的古玩,也可以在大众广庭之下,一露芳容。私人藏品更可以在“文物走入校园”的活动中,让古人的匠心与写意,来启迪后辈,不亦乐乎。

收藏古玩,收藏的是有趣的良师、高贵的益友、清雅的生活、成功的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3:41:07 | 只看该作者
楚人卞和的故事 - 从楚国到赵国,从赵国到赵宋
 
搞收藏的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藏品,并且对自己的藏品坚信不疑,如同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对待自己所采到的玉石。然而,正是因为卞和的坚信,和氏璧在中国历史中演绎了近两千年,成为中国的千古传奇,卞和也因此而有幸名流千古。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国人卞和坚信自己所采到的是玉,献给楚王,但被两任楚王认为是犯下欺君之罪,被砍掉两只脚。即使如此,卞和也不改信心。到了第三任楚王,玉石终于制成了和氏璧。后来,和氏璧从楚国辗转流传到赵国,演绎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再后来,秦始皇用当年价值为十五座城池的和氏璧制作成传国玉玺。而且,这只玉玺后来传到刘邦手里,又传到三国时期的吴大帝孙权的父兄孙坚孙策的手里,再经过魏晋南北朝,跨越五胡十六国,直到隋唐,唐灭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玉玺不知所终。传说在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时期,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诸大学士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但是,后来到了宋徽宗之子宋钦宗时期,金兵攻破汴梁,传国玉玺在这次康靖之乱中又失踪了,从此在中国历史上不见踪影。从楚国到赵国,从赵国到赵宋,卞和与他的玉,风流了两千年。
 
古玩是文化遗产,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的“身份证”,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一笔财产,而且是一笔不同寻常的财产,这笔财产不仅可以变现,还可以与古人对话。李白的名诗《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件古玩,如果秦皇汉武使用过,如果唐宗宋祖把玩过,如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注视过,或者是朱元璋以及多尔衮过手的,现在是在你的手里,那么你会感觉如何?!这件古玩就会象西方神话中的魔法水晶球,透过这件古玩,你可以贴近古人,近距离的与古人探讨人生几何。

古玩的另一个重大价值,在于点缀生活,彰显志趣。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对古玩的描写,是在贾宝玉第一次走进他的侄媳妇秦可卿的房间,贾宝玉看到房间里有唐伯虎的画、秦太虚的对联、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立盘、安禄山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卧榻、同昌公主的联珠帐,全都是国宝级的古玩文物,不仅点缀出秦可卿的奢华,也显示了秦可卿与众不同的情趣。


人们都说,一个成功的人生,需要一个伴你终身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这里,不仅可以获得感官和精神享受,这位老师还能激发出你的潜能,让你在艰难险阻之中,突出重围,走向光明。所以,对于人生来说,找到一个兴趣切入点,并为此而专注,为此而努力,为此而摒弃掉太多的其它小欲望,就会获得人生的乐趣与成功。

一个人对古玩产生了兴趣,自然会潜下心来,投入学习与琢磨,加上悟性,从而,对于古人制作古玩的工艺细节了如指掌,也能识别经过千百年岁月洗礼的古玩产生的变化,掌握鉴别方法。这种兴趣,同样也会成为人生中的老师。

不仅如此,古玩还能让你结识一群非凡的朋友。通过古玩,交接到有同样兴趣的高端人群,与高人一起领略古玩中散发出来的淡泊幽远的东方艺术魅力,聆听古玩的低吟,从中与高人们相互倾听对方的心声,人的情操与意境,自然得到升华。

精美的古玩,是民族先祖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借助古玩,可以感受古代工匠的匠心,也可以感受古代贵族的惬意。虽然古玩不可再生,弥足珍贵,但是若能从中找回失传的技艺,让古玩在现代再次诞生,让古玩获得新生,让古玩活起来。这也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

有些工薪阶层,为了收藏而“痛并快乐”着。而对于企业家阶层,收藏只是众多投资篮筐中的一个。曾经有人说,要想败家,学习收藏;要想巨富,坚持收藏。

收藏是个非常消耗金钱的营生,同时又是一个造就富翁的职业,有的因为收藏而倾家荡产,有的因为收藏而富可敌国。如果炼就了眼力,在文物市场周期性的低迷阶段,在这个捡漏的好时机,与有眼力的鉴赏家一起进入市场,那么,企业家们抛弃的是日益缩水的钞票,成就的是富可敌国的格局。掌握格局,那么,赢得大局与全局,是水到渠成之事。

目前,国家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私人手中的古玩,不单单是放在家里孤芳自赏。在政府发起的某个陶瓷节、某个青铜器日、在某个古玩之夜,某个文化传习鉴赏活动中,在同期举行的讲座、音乐、美食等轻松生活元素之中,私人藏家手中的古玩,也可以在大众广庭之下,一露芳容。私人藏品更可以在“文物走入校园”的活动中,让古人的匠心与写意,来启迪后辈,不亦乐乎。

收藏古玩,收藏的是有趣的良师、高贵的益友、清雅的生活、成功的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3:46:13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瓷器三大名烧 青九谷(吉田屋)


日本瓷器 吉田屋  青九谷

十八世纪后,欧洲本地开始大量制作瓷器,于是日本瓷器有田烧在日本开始内销,有田烧瓷器中有古九谷烧样式。

古九谷烧曾一时中断,到了1811年,由大圣寺的富商吉田屋(丰田传右卫门) 策划再兴,在本州北陆地区石川县的九谷建窑。因为生产古九谷的「青手」作品,因此青九谷亦有「吉田屋」这样的名称(据说日本的姓氏吉田,来自于日本的松野氏,而松野氏是吴王夫差的后裔)。

“九谷烧”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因发祥于日本本州岛九谷而得名,在经过历史上的几次兴衰之后,九谷烧再次复兴于明治年间。明治政府把九谷烧作为第一陶瓷出口宣传品,频频参加国内外各种博览会,并屡屡获奖,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上个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九谷烧”随着侵略者进入中国。1945年日军投降之后,很多“九谷烧”器物没能带走,至今流散在中国民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2 23:43 , Processed in 0.25871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