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大澂 清朝唯一的一次从谈判桌上拿回国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0:5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大澂 清朝唯一的一次从谈判桌上拿回国土(100多平方公里)


吴大澂,也写作吴大澄,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于苏州府城双林巷老宅。原名大淳,后避清穆宗同治皇帝载淳讳,改名大澂,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别号白云山樵、郑龛、白云病叟,晚年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

吴大澂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曾担任清朝都察院左副都史(相当于今天的监察部副部长),也是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

1848年,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抢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又割占去乌苏里江以东、图们江口以北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士。其中包括吉林省延边珲春(珲发音为浑)辖境内的全部东南沿海地区,珲春由此从滨海地区变为内陆。

但是,沙俄贼心不死,通过在边境上毁坏、偷移界标以混淆国界,蚕食中国领土,非法越境挑衅侵扰,抢劫中国边民的财物。光绪初年,沙俄竟派兵越界侵占了位于珲春南部的中国领土黑顶子地方(今珲春市敬信镇),设卡筑房,意欲久占,并得寸进尺,妄图吞掉珲春全境,他们扬言道,珲春河南岸 (左岸),全属于俄国领土。

1886年,在户部仓场侍郎成琦草草了事的勘界工程过去25年后,钦差大臣、吉林边务督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53岁的吴大澂巡视检查中俄边境防务,踏遍了边境的每一寸土地,给光绪皇帝打了一份报告:

图们江出海口看不到“乌”字牌影子,“土”字牌距海达44华里,远远大于议定距离:由于风吹雪打和俄方肆意挪动,我方木质界桩早已毁损不堪,俄国的界碑则被当地群众称作“马驮界碑”不知向中国境内流动多少回。从珲春河到图们江500多里边境线,竟然一根界桩也没有,黑顶子山一带早已变成俄国兵营。

吴大澂决心重新争回丢失的领土,于是他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中俄东部边界,与俄方代表展开了一场历时5个多月的艰苦谈判。首先是据理力争,要求重立土字碑。俄方强词夺理,说海潮涨到哪里,哪里就是大海,现在这个位置就合适。吴大澂驳斥道:“全世界都知道江口就是海口!按照你们的道理,哪天海水倒灌到长白山,那长白山也是俄国的?”由于依据的是正式条约,俄方又讲不出新鲜道理,很不情愿地让了步。于是,土字牌大步向外推进,一块宽600米、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土地重回至大清国,使中国距离日本海只有15公里,大海清晰可见。


接着,吴大澂提议中俄两国共享图们江出海权。这令俄国人非常吃惊:这位中国代表与他的北京同僚不同,竟然具备了现代海权意识,于是极为敏感地断然拒绝。吴大澂不依不饶不放手,最终达成了这样的妥协:出海权虽不能共享,但中国船只可以借道出海,俄国不得阻止。从此,中国在法理上有权顺江而下,只要一杯茶的功夫就能驶入日本海。从这里到日本的新泻港只有400多公里,比从大连出发要近600公里。考虑到东北亚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获得了图们江的实际出海权,其战略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为过,在19世纪的中国能具有如此远大的目光,吴大澂可谓是功在千秋。

值得一提的是,128年之后的2014年5月,中俄两国在上海亚信会议期间,签署了共建共享扎鲁比诺海港的协议。海港距离中国珲春仅有18公里,建成后将是东北亚最大的港口,也是中国与欧亚之间新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协议的前提条件正是吴大澂当年给我们预留的。

最让俄国人瞠目的是,吴大澂竟然得寸进尺,索要黑顶子山地区。把到嘴的肥肉再吐出来,在沙俄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吴大澂先是索要滨海土地,等于是索要出海口,惹得俄国人火冒三丈,激烈的会谈客观上导致谈判得以延续。

就在拉锯战进行的最艰难的时候,夜里俄国人把海参崴港军舰上的氩气大灯一起打开,炫耀武力,警告中国见好就收。可惜吴大澂不是成琦,他早有安排。整支北洋舰队及时赶来进行友好访问,吴大澂热情地把俄方请上定远舰参观。入夜,吴大澂突然命令舰队打开所有电灯,比俄舰的氙气灯不知耀眼多少倍,照得海参崴彻夜不眠。

名言“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俄国人最有体会。俄国人叹了口气,恋恋不舍地将黑顶子山地区完璧归赵,这就是今天珲春的敬信镇。

仅从土地面积上看,吴大澂为国争得的土地总共不过百十平方公里,似乎并不起眼。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外国的每次谈判,无不以割地赔款而告终,从谈判桌上拿回土地、争得权利这还是第一回,直到清朝灭亡都是唯一的一次。

在与虎谋皮过程中,吴大澂一有空闲时间就反复书写“龙”“虎”两个大字,爱国激情力透纸背,其手书龙虎石碑至今还屹立在那块失而复得的土地上

他每天写日记,抒发必争必死必胜的决心,留下了《皇华纪程》这一贵史料。

在顺利结束对俄维权谈判后,吴大澂一鼓作气,更换了成琦当时主持设立的破烂牌牌,加上补立的,总共36块厚重石碑巍然矗立。此外,更有一尊高达4米多,直径1米多,金光闪闪的铸铜界碑,镌刻着吴大澂自撰自书的铮铮誓言:疆域有封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1887年,吴大澄调任广东巡抚,又同葡萄牙强占澳门和香山七村的侵略活动作斗争。1888年,郑州黄河决堤,吴大澄参与治理,治河成功后,实授河道总督,赏头品顶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吴大澄时任湖南巡抚,奏请从军。8月15日、17日连电“奏请统率湘军赴朝督战”。不久,获清廷允准,“带勇北上”。旋被任为帮办东征军务。


1895年1月,吴大澄率新老湘军二十余营出关,2月11日到达田庄台。从2月21日开始,吴大澄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及宋庆等部合军,进行第四次反攻海城。当时集中在海城附近的清军共一百余营,六万余人。兵力虽多,但因系统复杂,有湘军、楚军、淮军和东北军队,互不统属,缺乏统一指挥。吴大澄名义上为帮办军务,但却不能指挥全军。诸将多“拥兵据要害,徘徊观望,乍却乍前,不能出死力以决一胜”。归吴大澄节制的军队只有二十营,而他所率领出关的湘军将领又多系庸劣无能、贪生怕死之徒。被调遣时,“迟不赴命”。出关之后,意存观望,畏缩不前。

当吴大澄等集中兵力会攻海城之际,日军利用清军的弱点,采取“佯攻辽阳,实取牛庄”的声东击西战术,于3月3日派第3、5两个师团进犯牛庄。吴大澄等未能识破日军阴谋,置牛庄于不顾,全力围攻海城。由于牛庄防务空虚,致使一日之内就被日军攻陷。吴大澄退走石山站后,3月7日日军又轻易的攻取营口,田庄台随后也被攻陷。田庄台即失,“湘军力战而败,死伤过多,人心不振”。吴大澄愤湘军尽覆,欲拔剑自裁,被左右格阻之。乃自叹曰:“余实不能军,当请严议”。清廷以吴大澄“徒托空言,疏于调度”,于3月17日下令撤去其帮办军务职,交部议处。旋革职留任,寻命开缺。1898年,复降旨革职,永不叙用。


吴大澄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早年从陈硕父学篆书,中年以后又参以古籀文,书法益进。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他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澄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吴大澄又以诗词及散文著称。著有《愙斋诗文集》、《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试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吉林勘界记》、《十六金符斋印存》等十余种。

  吴大澄,做《古玉图考》,对古玉的颇为有识。也喜欢紫砂壶,曾请过当时的制壶名家黄玉麟来自己家里造壶,其壶底有阳文的“愙斋”款,壶形古朴,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入萍花社书画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1:52 , Processed in 0.2796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