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2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国春秋史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10:5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周末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国破身亡,周平王东迁洛阳,开始了春秋时期。在春秋初期,吴国在第十三任国君吴子夷吾、或第十四任国君吴子禽处的时代,即越过长江,占领邗国,到吴国第十七任国君吴子句卑(吴王寿梦的祖父)时期,吴国的势力曾达到现在的山东阳谷(泰山以西二百里处),成为泱泱大国,但后来被齐国掠夺了一半的国土。到寿梦时期,吴子寿梦自封为王,成为姬氏诸侯之中,第一个自封为王的国君,从而成为姬氏诸侯之中第一个明目张胆地破坏了周朝礼制的国君。

泰伯所创建的吴国,在春秋时期尤其是春秋末期,斗志昂扬,积极进取,斩获颇丰,威震华夏,称霸群雄,似有一统天下、代周而立之势。吴国的最后七个国王,对于吴国霸业,虽然抱有“成功不必在我”的谦逊精神,在努力奋斗的同时,十分注意掌握分寸,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力来把握战争的规模与频率,但是,即使如此,吴国最后的七个国王之中,仍然有五个国王死于非命,这是空前绝后的现象。

在最后一任的吴国国君夫差时期,放弃了“成功不必在我”谦逊精神,丧失泰伯至德精神,希望“成功必须在我”,所以,虽然自以为自己的心中有分寸,但发动战争的规模与频率没有掌握好,有些超出国力之上,而且任用了贪图物质享乐的佞臣,不仅造成人才枯竭,而且造成资财枯竭,最后无力支撑战争,最终丧失了至德名邦、泰伯之国。

正文

泰伯立国之后,古书记载的吴国与中原文明(华夏文明)的第一次接触,是吴国国君周章的弟弟虞仲被周武王分封到夏朝的故都,建立虞国,这是一个爵位为第一等的公爵国家,同时吴国被封为爵位是第四等的子爵国家。在虞国传到十二世的时候,虞国被晋国灭亡,不知道在虞国祭祀的泰伯庙是否也被毁,因为泰伯也是姬姓晋国的先祖之一。这个时间是公元前655年。

古书记载的吴国与中原文明(华夏文明)的第二次接触,是在虞国灭亡之前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58年,齐桓公即位的二十八年,吴王寿梦的祖父吴子句卑主政时期,据管仲的《管子 大匡》记载,吴国军队攻打到齐国的谷城(即现在山东聊城的阳谷县和东阿县一带,这里是武松的故乡,是武松打虎和担任都头的地方,这一带还有西楚霸王项羽的墓),此处是在淮河以北500里的地方。史称“吴人伐毂(谷)”。

这表明,这个时期,在泰伯立国约500年后,吴国的势力范围,己经从长江南岸的方圆五十里的子爵国家,向北扩张500里以上,发展到淮河以北,占据了从江之南到淮之北的广大的江淮之地。此时,是在夫差时代的130多年前,句卑的吴国,是疆域不比夫差时期小多少的大吴之国。《史记 楚世家》载:“齐桓公称霸,楚亦始大。”实际上在齐桓公称霸之时,吴国己经很庞大,只是后来被齐国压制。

这也表明,吴国最迟是在句卑的祖父吴子“转”和句卑的父亲吴子“颇高”时期,吴国就开始从长江以南向北扩张。吴子“转”是中国进入春秋时期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平王东迁之后)的第三位吴国国君(平王东迁之时的吴国国君是吴国的第十三任国君“夷吾”,是吴国国君“转”的祖父)。这个历史事实,一是说明吴国国君的积极扩张发展壮大的进取精神,也说明了吴国国君骁勇善战的风貌,至迟从吴王寿梦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就开始了,二是说明,无论是不是传说中的古公亶父让泰伯仲雍到达长江以南,有战略部署的意图(让吴国从南边配合周国从西边进攻商朝),以及存留血脉的意图(即使翦商失败,姬氏一脉还可以延续),吴国国君此时,在周王室受犬戎攻击而将都城东迁之后,在吴国国君的心中,己经产生了护周(保护周王室)的意图,甚至有代周而立的意思(如果周王室确实衰微,就主动承担起姬氏继续统领天下的重任,周天子变换为吴天子,但依然还是姬氏的血脉)。因为有资料介绍,在春秋初期(即平王东迁不久),吴国就出兵占领了长江以北的邗国(夫差开凿的邗沟即在此处)。这是在吴国国主夷吾或禽处(分别是吴主句卑的高祖父与曾祖父)的时期。

古书记载的吴国与中原文明(华夏文明)的第三次接触,约在公元前651年,也是吴主句卑主政时期。据管仲的《管子小匡》记载,齐桓公东救徐国而攻打吴国,并且夺去吴国一半的国土。史称“分吴半”。吴国在句卑主政时期的北进,受到齐国的严重打击,吴国的势力范围退到了淮河以南的地区,从江淮大国变成为长江下游的国家。

另外,在管仲的《管子 小称》中,记载了毛嫱和西施的事迹。由此可见,西施是吴主句卑时期的人,是吴王夫差祖父的祖父的时候的人,西施与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没有任何交集。

历史记载的吴国与中原文明(华夏文明)的第四次接触,是公元前601年,这是寿梦的父亲吴主去齐执政时期,这一年,楚庄王灭掉了大别山以西的蓼国和大别山以东的舒国,楚庄王与吴、越两国结盟而还。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吴国与越国开始成为楚国的附属国。这是《左传》记载的内容,也是吴国和越国第一次进入正史之中。从去齐这两个字的含义来看,此时的吴国不再以齐国为霸主,而是离弃齐国,改以楚国为霸主。

历史记载的吴国与中原文明(华夏文明)的第五次接触,是公元前585年,寿梦刚刚即位不久,就去洛阳朝拜也是刚刚即位不久的周天子(周简王)。如果按照后来在黄池会盟上周敬王称夫差为伯来看,寿梦是周简王的伯父。在经过楚国时,寿梦曾观摩诸侯礼乐。从洛阳回来之后,寿梦即仿照楚国,自封为王,也就是表示不再以楚国为霸主,而是离弃楚国。之后,寿梦攻打郯国并战胜郯国。这个举动受到晋景公的注意,并启动了联吴制楚的战略。晋景公派大夫巫臣(也称屈巫,楚国人)及其子狐庸(屈狐庸)出使吴国,教吴国兵车之术。

从此,吴国与中原文明(华夏文明)的联系与交往(战争、出使、联姻),开始千丝万缕,密不可分。吴人与华夏民族开始了不断的融合过程。在此之前,吴国在历史记录中是模糊的,在攻伐之战中,记载的只是“吴人”二字,即无军队主帅的名字,也无军队人数的记录。而在这之后,吴国的攻伐之战,基本上都有了军队主帅名字和军队人数的记录。

到了寿梦的长子长孙吴王阖闾时期,楚人说吴国“今而始大, 比于诸华。”子夏甚至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反映了当时四海之内的华夏与吴国的融合己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之后吴国发展迅速,史载“属于楚者,吴尽取之”。吴国从取得晋国的战车,到获得楚国的伍子胥,以及齐国的孙武子,从而吴国得到这三大强国的先进文明与文化,最后终于在柏举之战,破楚入郢。

不过,就象一百多年前,吴国遇到齐国那样,这时候吴国遇到了秦国,秦国在被许诺得到商於之地之后,出兵攻击吴国(秦国出兵,其实与申包胥在秦庭大哭七天关系不大,申包胥哭秦庭,只是秦国为美化出兵而找来的借口,秦国出兵的真正原因,是楚昭王答应复国之后,将商於之地送给秦国)。在秦国的进攻下,在楚国的吴国军队退回吴国。一百多年前,吴国受到齐国的打击,而从淮河以北退到淮河以南。这次同样,吴国受到秦国的打击,而从大别山以西退到大别山以东。

到吴王夫差时期,吴国再次与齐国较量,吴王夫差曾三次攻齐,第二次攻齐,是在开凿了邗沟两年后,不顾伍子胥的劝阻,发动了艾陵之战,并成功地击败了齐国,雪洗百年前吴国裂土失地的耻辱。这也许是子贡和伍子胥所不能理解的。有的书籍记载这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的设计与游说的结果,其实不然,这其实是吴国王室的世仇与心结。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两年后,举行黄池会盟,在这个会盟中,夫差不再称王,而被称为吴伯,因为称王而会盟,并接受周敬王的赐赏,与礼制相违。周天子(周敬王)也按姬族的辈份,称夫差为伯。而且在会盟中,夫差在得知吴国国都被越国攻陷,太子被俘的消息之后,仍然布置军阵,全力与晋国争当盟主之位。

总的来看,吴国对楚国和对齐国的打击,客观上保护了周王室,因为楚国和齐国的王室,并非姬氏后裔,如果楚国和齐国的扩展不受到扼制,姬氏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当夫差在黄池与晋国争霸时,这个时候的争斗,就立即转为姬氏内部的矛盾。因为晋国王室也是姬氏后裔。在黄池会盟之时,对于晋国出言“于姬姓我为伯”,夫差喊出“于周室我为长”的时候,夫差的霉运就开始了,而晋国的霉运也开始了。夫差不久亡国,晋国在不久之后,也被一分为三,形成了赵国、魏国、韩国。如果说祸从口出是确有其事的话,吴国与晋国之祸,确实是从黄池之会的姬氏内部相争而出言不逊开始,最后双双灭亡。

这或许是姬氏先祖在天之灵,对子孙内部相争的惩罚。无论吴国还是晋国,攻伐楚国或者齐国,关系不大,因为这两国是外姓国家,但是如果同姓相争,先祖在天之灵不会饶恕。这对现代的同一姓氏的宗亲会内部的相处关系,不能不说是一个警示。

从历史上看,吴国的消亡,是吴国几代君主的失误叠加而成的。

寿梦自封为王,虽然有与楚抗衡之意,但这样做,己让周天子和天下诸侯产生了严重的敌意,虽然,按辈份来看,当时的周天子(周简王)是寿梦的侄子辈,而这更增加了周天子的心中不安,按礼数,周天子不能指责自己的伯父寿梦,按实力,更无法指责远在天边、而且正在渐渐强大之中的吴国的国君。而且,寿梦自封为王,也是一件严重破坏了周室礼制的大事。在当时,自称为王的,有楚国和徐国,楚国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所封,而徐国的历史比周朝还要久远,更重要的是,楚国和徐国都不是姬氏之国,寿梦是众多姬氏之国的国君之中自封为王的第一人。这让周王室尤其是周天子,产生的不仅是敌意,而是惶恐不安,甚至是极为厌恶,而且是长期的几代人的厌恶。

不仅如此,在历史上看,吴国一直是以攻伐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从平王东迁开始,吴国就开始向北扩展,与楚国向东发展一样,不断地进攻,这不仅仅是让各个诸侯厌恶,而且是让诸侯深感为患,认为吴国是一个只知扩张、不知和睦相处的祸害。寿梦的自封为王,大大加深了各诸侯国的担忧。

总之,寿梦的自封为王,得罪了一大批周王室成员和姬氏诸侯,虽然他们嘴上不说,甚至还会表示轻蔑。

不仅如此,寿梦的自封为王,也得罪了吴国的一批正在以满怀崇敬之情,积极学习周礼和中原先进文化的士人与贵族,这其中包括寿梦的第四子季札。季札是一个贤人,崇尚以和为贵,他不愿意继承寿梦的王位,口头上的理由是要学习曹国的子藏辞让君位(曹国是公爵国家,曹国国君并没有自封为王),以示自己的清高,以示自己不热衷于追求名利荣华富贵,但实质上的理由,很有可能是出于对寿梦自封为王而破坏周室礼制的极度不满,但是季札不仅决不敢直言,而且不敢有一丁点的表示甚至暗示。尤其是,对于以推崇周礼而闻名于世的贤人季札而言,如果自己继承王位,登基王座,戴上王冠,那么,再面对天下,剩下的只有尴尬,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按现代人的说法,是读书没读到肚子里去,而是读到腿肚子里去了,书是白读了。这种口言而实不至、说到做不到的状况,只会给天下人以口实,说吴国是一个蛮邦,而非至德名邦。这必然将对季札本人的形象,以及吴国的形象与吴国的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季札坚决不接受王位。

也就是说,寿梦自封为王,表面风光,表示自己不畏王权,表示自己要与楚国徐国抗衡,表示自己要与楚国徐国平等,不输于楚国徐国,但代价是给吴国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和的因素。无论是治国还是争霸,人和是第一要素。当内部与外部均处于不和谐不和睦的状态之时,内部的和平与发展也就出现障碍,亡国的因素也因此而初现端倪。

实际上,按照封建礼制,古代的王与侯的区别,只是宫室大小,妻妾多寡的区别,在以实力为背景的春秋时期,称王与不称王,宫室大小与妻妾多寡的礼制,限制不了任何爵位的诸侯国君的享受。吴国即使继续顶着第四等的子爵头衔,只要实力足够,同样无往而不胜。

吴王寿梦的长子长孙吴王阖闾,在发动柏举之战之前,于公元前510年攻打越国(此时是越王允常执政时期),当时的星相家史墨认为,这一年,太岁在越国,吴王犯了太岁,将会在四十年内亡于越。虽然古时的贤人也知道,国之兴衰存亡,主要在于人和,但是也有很多人却在意迷信的那一套学说,而且迷信也是心战(心理战)的重要部分。更重要的是,这种迷信理论,给敌国增加了必胜的信心。

吴王阖闾在思考王位继承的时候,与伍子胥讨论这个问题,这也犯了一个大错误。古代在王位继承上,最大的禁忌是与大臣讨论这件家事。最后结果是伍子胥推荐夫差为王位继承人,后来夫差成为吴王之后,伍子胥自然就有了在夫差面前骄傲的资本,再加上夫差在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时候产生的傲慢,以及暴烈的坏脾气,从而让伍子胥自杀,这一事件,极大的影响了吴国各级军民的心理。吴国的人和之失与人心之散,在此进一步严重化,亡国之源,就在于此。这也不是完全是夫差一个人的失误,也是阖闾的一时不慎重,一着错,着着错。

可见,寿梦与阖闾的举措,为吴国的消亡埋下了伏笔。夫差继承王位之后,立即重用伯嚭,这对于吴国来说,又是一次的一着错,着着错。当然,对于伯嚭来说,是一着错中错,方为人上人。夫差伯嚭团队在刚刚上位时,励精图治,操练军队三年即打败了越国,然而在打败越国,释放越王之后,三次进攻齐国,并开凿邗沟,虽然攻齐有两次取胜,然而国力不能在作战胜利中获得补偿,从而耗尽国力。在越国偷袭吴国之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夫差伯嚭团队却没有能够再象二十一年前那样,励精图治,恢复国力、恢复民心、团结民众。最后被越军包围国都,这样就更加无力以恢复国力,最后战败,夫差自杀,伯嚭被杀。

可见,泰伯吴国从春秋初期的发展到春秋末期的消亡,简单的说,是因为失去了泰伯至德精神。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因为失去了至德精神,所以傲慢自大,自封为王,造成了国内与国际的不和谐,封建贵族和知书达礼的士人对之而言,是人人皆曰可杀。吴国王室成为了被一些人诅咒的王室。

因为失去了至德精神,所以,连年攻伐杀戮,不仅造成了国内与国际的不和睦,而造成了资财的大量消耗。虽然对于国力与战争,国王们自认心中有分寸,但其实更多情况是事不由己。从寿梦到夫差,吴国的最后七个国王,有五个是死于非命,或战死(诸樊、阖闾、夫差),或被刺杀(余祭、吴王僚),可见吴国对于争战的激烈程度。

因为失去了至德精神,与贪图财货之人(比如伯嚭)亲近,从而闭塞了贤才上升的通道,造成人才的枯竭。最后,小小的越国,也以摧枯拉朽之势,让吴国消亡。

本来,失去了至德精神,泰伯吴国也就不成为泰伯吴国,也就没有了精神,只剩一个躯壳,从而任人宰割。吴国之亡,并非不杀某个特定的人。

吴氏宗亲做为泰伯传人,传承和发扬至德精神,对维护吴族的生存与和平发展,至关重要,对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和平发展,也至关重要,对维护世界的生存与和平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世界各地以弘扬吴氏文化为己任的吴氏团体,当无愧于吴氏先祖,高举至德大旗,以德弘德,让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3:56 , Processed in 0.1766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