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梅里鸿山遍植梅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6:3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龙 于 2017-2-26 16:37 编辑

晚唐时期陆广微撰的《吴地记》后因散佚,宋朝人有补录,其中记载:“吴筑城于梅李平墟,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意思很明显,是指吴国都城是在泰伯旧宅的周围修建的,泰伯旧宅内有井,后人称“泰伯井”,如今泰伯井是在泰伯庙里面,也就是说,如今的泰伯庙是泰伯的故宅所在地。

东汉赵晔撰的《吴越春秋》说的是太伯冢在梅里。不是指泰伯宅在梅里,而且也不是梅李。现在称为梅李的地方,是常熟的一个镇。《吴越春秋》并没有说有泰伯冢的梅里在何处。

西汉司马迁撰的《史记》仅谈及大伯奔荆蛮之事,更没提梅李或都梅里。

关于吴国最初的都城,历来有以下的观点:在陜西省宝鸡附近的汧水流域(汧阳县附近,有出土西周铜器),在江西樟树吴城(有出土西周铜器,据吴城黄村族谱记载,吴城早年曾有吴王庙,后被废。),在江西永修吴城镇(鄱阳湖畔)。在宁镇皖南地区(小丹阳,衡山,小横山、梅里、番丽、皋乡。出土的铜器多是春秋早期以前的),在常州以南的太湖流域(出土的铜器主要是春秋中期以后的)。

总之,关于梅李或者梅里,是一个关键词,或许泰伯居住的地方自泰伯开始就称为梅李或梅里,或许泰伯居住的地方在后来被称为梅李或梅里。

根据清道光年间《直隶南雄州志》记载:梅鋗,其先越王勾践子孙,避楚走丹阳皋乡,更姓梅,所居处为梅里。意思是,楚灭越之后,因勾践的后裔改姓梅,所以在小丹阳附近出现了“梅里”这个地名。《越绝书》也这样记载。

梅鋗是梅里梅氏的后代。梅鋗的梅氏先人曾居于皖苏小丹阳梅里、安徽祁门梅城、江西余干梅港,而梅鋗则在韶关南雄梅岭定居(今江西大余之梅岭相邻)。直到梅鋗随吴芮起兵封十万户侯的时候,因为是虚封,没有地盘,所以梅鋗又随吴芮迁徙到长沙安化梅林(今湖南安化县梅城镇),一说是梅鋗到达广东梅州一带。

至于山与梅相关联的名称,当然更多,江西南昌有梅岭,安徽金寨有梅岭,安徽天柱山(南岳衡山---大别山余脉 而大别山的别,有离之意,离在中国文化中,有火之意,南岳衡山的南,在五行文化中,有火之意,所以,也可以称别山为衡山,大别山为大衡山,小别山为小衡山)有梅城。《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由彭城(今江苏徐州)过衡山。指的是小丹阳的梅里横山。

皖苏小丹阳附近的宣城,则有梅氏望族,有梅氏名人梅尧臣,以及古老的梅氏宗祠。常州(昆陵)地域也有梅氏宗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勾践梅氏的梅里,是在小丹阳这一带。

至于称番阳令吴芮为番君,古时“番”与“蕃”“藩”通。《周礼·秋官》云:“九州之外谓之蕃国”,蕃是夷蛮之意。番君有蕃王之意,吴三桂也属蕃王,在康熙削藩政策之下举起反旗。而广州番禺的番,也是同一个意思---夷蛮之意。

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实得地五县,其称为王,实为虚封),之后又夺其地,削其封,吴芮从衡山王又成为番君。而项羽封梅鋗(被后人称为操三尺制群愚的“劲越”)为十万户侯(后世称梅鋗被封为台侯),却是虚封,十万户侯相当于二十个县,相当于封王。以项羽厚封诸侯将,薄封诸侯的状况来看,梅鋗之封多于吴芮的事情或可发生。

有人认为劲越梅鋗的兵丁是百越兵,有人认为梅鋗的兵丁是丹阳兵,旧有“自古丹阳出精兵”一说。不过,不操三尺(武器)制群愚的吴芮,在民间的地位更高,在湖南沅江有番官庙,现多称为水府庙,且沿湖沿江到处都有。在湖南长沙,有鄱官神。在江西鄱阳湖,奉吴芮为番官水神。

实际上,关于泰伯故地,至少从唐朝开始,就认为是在无锡梅里鸿山一带,至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现在也投入了巨资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设施,应该加以使用,发挥其文化功能,如同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有没有到过或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之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同网络上所说“有一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

而其它地方,也有可能是泰伯的真实初地,但是现在并不能确认,而且目前也暂时没有建成文化设施。

所以,无锡鸿山吴文化广场理应成为目前吴氏宗亲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这几年是,在考古领域出现新的成果之前,也是吴氏宗亲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

而且,还要将这个文化活动继续扩大影响。

鉴于泰伯的高贵的至德品质,而梅里之名显现出梅花之名。梅花原产中国,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花期是在寒冬季节,而且,因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而有二度梅之名,梅开二度)。梅具“元亨利贞”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所以建议无锡梅里可以大兴梅花文化,把吴文化与梅文化融合在一起。

清朝末年曾宣布以牡丹为国花。1929年前后,国民政府宣告以梅花为国花。牡丹、梅花分别代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不同风土人情,反映贵族豪门、普通民众两大阶层的不同情趣好尚。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确定国花。如今,南京、无锡、苏州、泰州、武汉、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南投等城市已将梅花定为市花。许多专家及民众还积极推祟梅花为国花。

江苏吴县邓尉山、江苏无锡梅园、杭州植物园青芝坞的灵峰、浙江余杭超山、南京梅花山、上海青浦淀山湖梅园、武汉磨山梅园、广州罗岗、韶关梅岭,都有大面积的梅花种植,是观梅胜地,梅开时节,香雪十里。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园、梅溪、梅径等。

实际上,中国已栽培应用的梅花品种有300个以上,梅的品种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类。而酸梅(青梅)更是一种经济作物。虽然梅花与蜡梅(黄梅)是两种完全没有关系的植物(梅花属蔷薇科,腊梅属蜡梅科。梅花在初春开放,腊梅是开在初冬,蜡梅香味浓烈,而梅花香味清甜。简单说就是蜡梅的花瓣比较硬,梅花的花瓣比较软),但也可以引进入无锡梅里,日本樱花是梅花的近亲,也可以引进无锡梅里,成为人们认识梅的科普园地。而将梅制成盆景,则可以成为无锡梅里的一种产业,带运经济发展。

这样一来,遍植梅花的梅里与鸿山,甚至从梅里到鸿山,建成一条步行或车行的梅花大道,让梅里与鸿山成为香雪的海洋,成为更多人的旅游盛地,为吴文化争光,为无锡人创收。这最好成为一项由个人联合出资兴办而由当地官方支持的文化经济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4:56 , Processed in 0.1883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