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泰伯书院之我见
吴仲照
世界吴氏宗亲总会倡导的泰伯书院建设,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考察研讨和论证,正在各地逐步以点带面地规划与启动之中。贵州远口总祠一马当先,经总祠经济文化发展联谊会的积极筹办与精心准备,已宣布于九月十七日由世吴总会授牌开院,海内外各地吴氏宗亲组织的贺电贺信接连不断,可喜可贺。
书院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魂宝,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及登封的嵩阳书院,为中国的四大书院,自建院至今均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为中国历朝历代造就了数以万计的杰出人才,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泰伯书院是以吴氏族人的祖先泰伯的名字命名的,是出于对泰伯公的敬仰与纪念,也是传承和弘扬泰伯至德精神的一种体現,是吴氏文化的一个符号,是讲习吴氏思维与祭祖活动有机结合之场所,名符其实。书是文化之载体,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院就是知识的宝库,泰伯书院是吴家的宗族文化和国学教育的结合体,是培育吴氏族人深刻领会至德精神内涵,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孝友和爱,诚挚守信,谦让包容与自强不息的人生信条之学堂。读书悟理,崇学向善,务实开拓,受教于宁静,书香而致远。
创办泰伯书院,对于我们吴氏族人来说,是一个新生亊物,目前尚未有成功模式可以借鉴和学习样板,需要我们学习具有历史成就的书院的办学经验,根据自身的办院理念和客观条件,联系实际审时度势,倾听本地吴氏贤达乚的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估计到筹办学院中会出现的困难,譬如办理政府部门用地审批和选址工作,建院资金的筹措这两件头等大亊,需冷静分析后作出可行性分析,一旦达成共识并形成决议,就要成立泰伯书院筹建组织和办理报批手续,成立书院理亊会,落实人员,分线负责实施。对于土地资源相对宽松和建院资金来源充足的地区,可以参照此办法。书院的领导班子建立以后,应制订办院宗旨,确立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学院的管理,课程内容的设置,设备与书籍的采购,教员聘请和学员生源的确定,除世吴总会提供一套办院模式的纲领性文件作参考外,建议各地的宗亲组织要根据现实状况,因地制宜的制订出适合本地区的泰伯书院办学模式。世吴总会授予统一的学院牌匾,和保证文字标识的统一。
考虑到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和资金筹集困难的条件限制,在7月份随世吴总会赴西南川桂黔三省考祭团赴四川考察,在雅安市政府举行座谈会发言时,我曾提出利用现有的吴氏宗祠创办泰伯书院的建议,得到了国荣主席与考察团其他宗长的认同,在考察广西贵州的最后一站远口总祠时,被该祠整体建筑结构布局的硬件设施,以及匾额楹联家训家规祖像宗谱等软件的完善所佩服,提议可以率先开办。设置讲堂,图书室,家谱陈列室,文化活动室等,添置相应图书及电化设备,建立书院管理机构,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即可授牌开院,世界吴氏的第-家泰伯书院即将呼之欲出。
《资治通鉴》中说“创业易守成难”,书院开院以后,如何才能坚持办学,并逐步得到完善,并且越办越好,越办越久,这是摆在决策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除了精心管理外,要保障书院的正常运行,资金是头等大亊,日常开支必不可少,设施的添置,办公经费和水电费用,祭祀费用,讲学费用及旅差费用,正常的人员交流往来费用等等,虽没有巨额支出,但必须有费用来源的保障,书院不能搞无米之炊,否则就会全功尽弃,半途而废。根据各地考察的情况看,有的采取吴家的企业精英捐款,有采用新建书院地下室设置吴氏宗亲自己祖上牌位摆放而收取一定费用的,也有设立办院基金会的,我觉得这个办法切实可行,利用基金的大钱生小钱,以作书院的日常开支的资金来源,有点象古代书院的学田制模式,可以保证持久地运营。当然,若书院开办经营性和技术性的岗位培训,也可以收取培训费用,建立起书院的自身造血功能,为持久办学创造条件。书院应设立财会人员,并建立财务监管制度,定期向书院理事会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做到账清心聚,合力办学。
泰伯书院是吴家人办的学堂,为考虑到学习期间的祭祖活动的参与和祠堂戒律,原则上来说,学员应纯粹的吴姓族人和子弟,学的就是泰伯的至德精神和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儒教学说,是国学的精粹,开办国学讲座,能使人修心开智,陶铸性情,心存善念,博学仁爱,奠定一生的人格基础,让学员真正领会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修养,讲气节,重道义,孝父母,信朋友。学习古代圣贤大儒,忠臣明君,良将贤相,学习吴氏先人楷模,了解历代吴姓名人和现代吴姓族人的优秀事迹,讲解如何阅读当地吴姓家谱,培训家谱编修知识和修谱接班人,让学员成为能传承吴氏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可用人才,不求“高大上”,只求务实干。
创办泰伯书院,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吴家大事,是集续修或重修谱牒,修缮或新建宗祠,祭祀泰伯仲雍和列祖列宗三件大事于一身的伟大事业,一旦功成持久,百年流芳,所有为此丰功伟绩而作出贡献之士,将无愧于泰伯仲雍之后裔而深感自豪并载入史册。有能力,有担当的吴家男女族人,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让我们为实现创办泰伯书院的美好目标而共同努力。
于2020年8月中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