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5岁高龄的国际宇航科学院女院士吴美蓉 脊椎骨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1:1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5岁高龄的国际宇航科学院女院士吴美蓉 脊椎骨折

国际宇航科学院(简称:IAA),是非政府性的国际学术组织,由20世纪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西奥多·冯·卡门于1960年8月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倡导成立。宇航科学院共有1136名院士,分属4个理事部:基础科学部包括87名院士和182名通讯院士,技术科学部包括367名院士和111个通讯院士,生命科学部包括165名院士和55名通讯院士,社会科学部包括128名院士和36名通讯院士。宇航科学院还有5名荣誉院士。

2021年6月6日下午,成立于2006年12月,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2000余亿元的航天投资控股公司,其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陶(1964年出生)邀请吴美蓉院士(IAA 院士、IAA 主席团成员、国际冯卡门奖获得者)到位于北京天安门城楼西北方向约七里的航天投资控股公司(距离中共中央纪委办公楼约200多米)访问,吴美蓉为了对张陶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邀请较年轻的王晋年院士参加。在张陶董事长和航天投资控股公司一干领导的陪同下,访问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航天投资控股公司总部汇报完其工作后,当晚七点后,张陶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以西约六里处的金融街上的一个餐厅设宴,盛情款待吴美蓉和王晋年两位院士。酒过三巡,张陶向两位院士提出,希望得到吴美蓉和王晋年的支持,推荐提名其申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由于是和张陶第一次见面,两位院士称,“以前大家都不太了解,先认识认识了解了解再说。”于是张陶拍着桌子就发起火来,站起来就欲殴打王晋年。86 岁高龄的吴美蓉院士见状十分惶恐,强烈要求离席。

晚上22时许,张陶和其同事将吴美蓉、王晋年送往位于朝阳区的他们的住所的楼下。22时40分许,在住所单元楼道和电梯内,张陶将王晋年院士踹翻在地,随后就开始对王晋年实施殴打。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86 岁高龄的老科学家吴美蓉直接不知所措,不敢靠前,只能站得远远,20分钟后,被打昏后再苏醒过来的王晋年欲进入电梯。张陶再一次一把推开同样欲进入电梯的吴美蓉,将吴美蓉摔出4 米多远,仰面朝天不起。被唤醒的王晋年和吴美蓉艰难的挪动着身体进入电梯。然电梯门尚未关闭之际,恢复了体力的张陶再次冲入电梯,重重地将吴美蓉撞倒在地,躺倒在电梯角落长久爬不起来。

23时18分许,张陶被同事劝开,王晋年、吴美蓉上楼回家。据称,后吴美蓉因身体不适拨打120,张陶及其同事陪同吴美蓉前往医院诊治,王晋年在家休息。

据称,7月5日,北京朝阳公安分局综合事实认定和伤情鉴定情况,依法对张陶刑事拘留。

85岁的国宝级院士---吴美蓉院士小便失禁,诊断为脊椎断裂,手术后发高烧,一个月之后的今天,仍然卧床不起。

王晋年右侧多根肋骨骨折、头部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从6月6日住院至今一直全身疼痛、头晕、呕吐。(王晋年于1966年9月出生于山西运城,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地理信息与制图学硕士,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我国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领域早期开拓者之一。现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遥感大数据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航空航天遥感技术与应用工作。2016年入选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2017当选IAA主席团成员,2019年获得亚洲遥感协会(AARS)杰出贡献奖。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


打人事件后,经过漫长的28天,2021年7月4日,事件被网络曝光


吴美蓉1936年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在常州以东100公里的太仓是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的女科学家吴健雄的家乡),曾就读于江苏常州高级中学;1952年考入西北工学院(现为西北工业大学);1953年去北京俄专留苏预备部学习,后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

1960年吴美蓉分配至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一支队(后改为一院12所),历任课题组长、工程组长、副主任设计师;
1982年至1990年,吴美蓉历任航天部计算机与测控联合公司副处长、处长、副总经理、总经理;
1986年至1990年,吴美蓉担任任第11届亚运会电子服务系统总设计师;
1990年至2001年,吴美蓉先后任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筹备组负责人、主任、资源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2001年,吴美蓉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后任主席团成员。
2002年后,吴美蓉任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空间技术应用首席专家,在40多年航天生涯中先后荣获国

2014年1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航天局长峰会上,吴美蓉被授予冯·卡门奖,以表彰她50多年来为航天科技事业和国际航天合作做出的突出贡献。

吴美蓉现为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空间技术应用首席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主席团成员,曾任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筹备组负责人、主任、资源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吴美蓉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她的工作得到全家三代人的支持。她能全力以赴地工作,自然少不了母亲的支持;老伴老杨多年来也一直理解她的工作,夫妻俩相濡以沫40余载;吴美蓉一双儿女从小就很懂事,学习成绩好,很少让她操心。她的儿子荣获“2006中国信息产业年度新锐人物”称号,令她很是自豪。

从吴美蓉身上看不出一丝老态,反而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拼劲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作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吴美蓉在努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她告诉记者:“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忙了,有空的时候我会陪老伴散散步、打打球。我还很喜欢唱外文歌,有时候边干家务边自我娱乐,挺快乐。”

生活中她也闲不住。“我恨不得回到家放下包就拿拖把。”所有家务活里,她最喜欢打扫卫生,并自诩为“清洁班班长”。老伴心疼她想让她多休息会儿,可她依然累并快乐着。人们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从吴美蓉身上,会让人有另外一种感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吴美蓉说,她的工作生涯是由四次拼搏串起来的,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是一个新领域的进入。

东风2号导弹

吴美蓉的第一次拼搏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不久,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学成归国的吴美蓉来到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一支队搞导弹控制,在苏联学习的自动控制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一次,时任研究室主任的陈德仁院士组织讨论会,他特意提出一个易使人迷惑的问题考大家。吴美蓉迅速准确地分析了导弹所受的推力和重力等一系列因素,其清晰的理论概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1961年,二分院组织导弹制导方案讨论大会,初出茅庐的她被委任为横向制导方案讨论组负责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62年至1964年,她任坐标转换课题组组长,带领全组进行了40多项、数百次的试验,解决了一系列方案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该成果被成功应用于中国第一个自行研制的全惯性制导型号。

截至1977年,她已参加过20多次飞行试验和储存测试等大型试验,16次担任试验队副队长。为使导弹按时发射和准确命中,她多次排除重大故障。她还为导弹延寿3倍、缩短2/3的发射准备时间做了大量工作,从而提高了型号的性能。吴美蓉的果断干练,和试验场上一次次紧要关头的考验密不可分。她认为,具体的实际演练能改变节奏相对缓慢的实验室作风,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够迅速排除问题。这些素质,在吴美蓉日后组织大型工程的经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发射

1980年前后,时任中国新一代型号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的吴美蓉,接触到了“全数控系统”的新概念,并着手引入航天。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缺乏必要的技术、仪器和经验,搞数字化的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让新一代型号工作顺利进行,在国家科委领导下,航天系统准备引进一批微型计算机。当时,国内对微机的概念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各单位派一名代表通过基础考试后统一接受培训,回去再指导大家使用计算机。吴美蓉凭借英语基础、专业技能成为不二人选,代表12所去香港接受培训。走之前,她把新华书店里所有的关于计算机硬件、软计的英文书都买了回来进行研究。在香港,她又通过刻苦努力,使自己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使用水平提升到了较高的层次。

20世纪80年代,中国航天迎来新的春天,型号更新换代提上议事日程。此时世界上将计算机引入航天测试已成潮流,而中国在这一方面亟待突破。当时的外国专家有一句话:“中国上天的东西不落后,地面的东西却是落后的。”

1982年,为大力加强计算机与测试技术,航天部成立了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联合公司。吴美蓉受命从12所调至该公司,从副处长到总经理,她始终负责技术工作并协助领导负责CAMAC工程,搞出了很多符合国际标准的软硬件模块。当时,这家公司下辖3所6厂,规模相当于研究院。吴美蓉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转变角色,在人生第二次拼搏中完成了航天领导赋予的重任。她通过参与并组织技术攻关,使CAMAC技术在战略和战术武器、运载火箭、卫星等20多个型号中应用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节省了大量研发时间和上亿元的资金,使航天测控发射技术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4]  [6]

搏亚运会

在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吴美蓉对自己人生中的第三次拼搏,依然记忆犹新,讲起来如数家珍。1990年金秋,第11届北京亚运会成功举行,参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各国政要近两万人欢聚北京。当运动员们一次次打破纪录,荧光屏前欢呼声阵阵响起时,谁曾想到,在幕后有着许多身怀绝技的电子专家,操控着一个庞大的电子服务系统,默默地服务着。吴美蓉正是这个系统的总设计师。为此,她奋斗了5个春秋。

亚运会是中国首次承办的大型洲际运动会,影响十分重大。当朋友们得知吴美蓉要搞亚运会项目,都担心地劝她:“别当总师,这个项目太引人注目了,搞不好要‘跳楼’的。”但生性喜欢迎接挑战的吴美蓉,凭借着大型工程的组织管理经历,却立下雄心,一定要用中国航天的技术与实力为北京亚运会增光添彩。接手亚运会电子服务工作后,为了借鉴经验,吴美蓉两次率团赴曾成功举办过亚运会的韩国观摩取经,拿回大大小小资料23册。

吴美蓉负责的电子服务系统包括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等5个分系统,涉及多个部委、上百个比赛场馆、非比赛场点和电信、电话局。在各分系统的安装中,她的足迹遍及京城内外。为调试天线,她上过还未封顶、高达数百米的中央电视塔,大风一刮,人和天线同时晃悠;为铺设光纤和电缆,她经常钻地沟,有时半天一直猫腰前进,辛劳可想而知。

离亚运会开幕仅剩3个月时,电子服务系统开始第一次联调。由于系统十分复杂,时间又很紧张,在调试中,虽已解决了许多困难,但让人担心的问题还是在开幕前两天发生了。连接600多台计算机和终端的网络出了故障,所有网上查询都无法进行。幸好,在吴美蓉和全体科研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最终将故障问题及时解决了。

“真悬呀,如果最后一个故障不排除,就离‘跳楼’不远啦。”吴美蓉回想往事,至今仍心有余悸。亚运会后,表现出色的吴美蓉引起了媒体的注意。许多媒体一次次找上门来要采访,但都被她谢绝了。为人低调的她,只喜欢踏实做事。

搏资源星

吴美蓉最看重人生第四次拼搏——建立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并使之发挥出巨大效用。当时,她已年过半百。这次拼搏贯穿上世纪90年代,她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是1990年6月开始筹备的,当时国家的大环境是压缩编制、精简机构,要使方方面面认识到开拓卫星应用事业的重要意义,是一件相当艰巨的事。此事牵涉面广,从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到有关部委领导,从航天、遥感、电子、计算机、光学等领域的数十位院士到遥感业内的无数专家,都是吴美蓉要打交道的对象。

5年多的时间里,她组织人力写出数十万字的论证材料,并拿着材料到各个部委奔走游说,单汇报就进行了数百次。当时的国家计委主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因此对吴美蓉有了深刻印象。当国家计委审批了可行性报告后,这位领导亲自打电话告诉了她这个喜讯。

资源卫星应用系统建设有很多难点:周期很短,从立项到发射不到一年,而通常这个时间要一年半到两年;“资源一号”是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传输型、长寿命的陆地资源卫星,之前没有试验星,直接应用运行,技术性能存在未知性;距离发射不到一年,而卫星应用中心尚没有栖身之处……然而,这些软、硬件方面的困难并没有把吴美蓉吓倒,而是知难而上,迎接挑战。

此外,吴美蓉作为资源一号卫星应用系统的总设计师,实现了很多创新性构想。她从方案设计开始,就提出将成熟的高密度磁带机技术和先进的0级机器人磁带库归档技术相结合,简化了星地两大系统中最重要的卫星——接收、接收——处理两大接口,为“资源一号”的成功应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吴美蓉着眼长远发展,为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的未来搭建起了良好平台。在1999年资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下一阶段的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而吴美蓉也把位置留给年轻人,转而从事国际宇航交流工作。

虽然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可吴美蓉还是闲不下来。首先,每年两次的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席团会议要她奔忙。其次,她还是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空间技术应用首席专家,要忙于一些国际合作方面的事务。虽已到了迟暮之年,但她依然活力四射,努力在为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的发展尽着一份力。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有1213个来自75个国家的院士和通讯院士,选举过程非常严格。主席团成员就更少,只有33名。吴美蓉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负责院士评选和授奖的常务委员会成员。一直以来,吴美蓉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曾十多次率团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多次主持或参加国际会议。

北京时间2014年1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航天局长峰会上,中国女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美蓉被授予冯·卡门奖,以表彰她50多年来为航天科技事业和国际航天合作做出的突出贡献。吴美蓉是国际宇航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航天科技专家。

----------------------------------------

吴美蓉四次突破攀登科技高峰

  一次突破:试验场

学成归国的吴美蓉,首先来到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一支队,参与了搞导弹控制,这时候,她在苏联学习的自动控制技术便有了用武之地。

她总能迅速准确地分析导弹所受的推力和重力等一系列因素,其清晰的理论概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后来,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她从横向制导方案讨论组负责人,到坐标转换课题组组长,到担任试验队副队长,她不仅多次排除重大故障,还为导弹延寿3倍、缩短2/3的发射准备时间做了大量工作,从而提高了型号的性能。

试验场上一次次紧要关头的考验,使吴美蓉形成了果断干练,改变了节奏相对缓慢的实验室作风,这些素质,在吴美蓉日后组织大型工程的经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次突破:数字化

1980年前后,吴美蓉已经成为我国新一代型号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此时,“全数控系统”已经逐渐被引入中国航天。

然而,当时国内的微型计算机几乎是一片空白,吴美蓉凭借英语基础、专业技能被委派去香港接受培训。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吴美蓉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使用水平提升到了较高的层次。

1982年,航天部成立了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联合公司,吴美蓉受命担任总经理,始终负责技术工作并协助领导负责CAMAC工程,搞出了很多符合国际标准的软硬件模块。

通过参与并组织技术攻关,使CAMAC技术在战略和战术武器、运载火箭、卫星等20多个型号中应用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节省了大量研发时间和上亿元的资金,使航天测控发射技术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三次突破:亚运会的电子服务系统

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成功举行,服务比赛的庞大的电子服务系统,是吴美蓉作为总设计师攻关5年的成果。

服务比赛的电子服务系统包括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等5个分系统,涉及多个部委、上百个比赛场馆、非比赛场点和电信、电话局。

在各分系统的安装中,她的足迹遍及京城内外。为调试天线,她上过还未封顶、高达数百米的中央电视塔,大风一刮,人和天线同时晃悠;为铺设光纤和电缆,她经常钻地沟,有时半天一直猫腰前进,辛劳可想而知。

亚运会后,表现出色的吴美蓉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但面对媒体的采访,她都一一谢绝了。为人低调的她,只喜欢踏实做事,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四次突破:资源卫星

吴美蓉最看重的突破,是她带领建立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并使之发挥出巨大效用。

资源卫星应用系统建设有很多难点:周期很短,从立项到发射不到一年,而通常这个时间要一年半到两年;“资源一号”是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传输型、长寿命的陆地资源卫星,之前没有试验星,直接应用运行,技术性能存在未知性;距离发射不到一年,而卫星应用中心尚没有栖身之处……然而,这些软、硬件方面的困难并没有把吴美蓉吓倒,而是知难而上,迎接挑战。

此外,吴美蓉作为资源一号卫星应用系统的总设计师,实现了很多创新性构想。她从方案设计开始,就提出将成熟的高密度磁带机技术和先进的0级机器人磁带库归档技术相结合,简化了星地两大系统中最重要的卫星——接收、接收——处理两大接口,为“资源一号”的成功应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1:25:23 | 只看该作者
民间团体的力量:校友会发布公开信 吴美蓉院士首次发声

众所周知,现在的民间团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间组织(社团),一种是在社交平台上比如各个微信群QQ群里形成的民间社会群体(社群),只要入了群,就成为了社群的成员。在群里发布的信件也属于公开信。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民间团体,在联谊公民之间的友谊(联谊),帮扶困难成员(济困),维护成员合法权益(维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北京校友会就是一例。


2021年7月4日上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省常中)北京校友会在校友群里发出一封公开信


图片

省常中北京校友会公开信:

惊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太原科学卫星发射中心原主任、省常中杰出校友吴美蓉先生遭遇不幸,被航天资本原董事长张陶施以暴行!吾辈予以最强烈地谴奏和极大的愤慨!我们要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最快的时间公布事件真相!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央纪委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尽快严惩凶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北京校友会

2021年7月3日




7月5日下午5点37分 吴美蓉院士在校友群里给省常中校友发了一封回复信,首次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和诉求。


亲爱的省常中校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的关心!全世界的朋友都在关心我!我从7号临晨3点住院,腰脊梁被打断,全身软组织挫伤及水肿,痛极了,无法活动。术后房颤高烧,受了这辈所有痛的几十倍!此人是真的行凶,太可怕了!各部委央企有贪污犯,但这样的人,在干部高知队伍中,没见过!但是己被暂免职,会判会立案纪检!会查他贪污及黑社会等问题!

医生不让探视,要求安静和治疗。请大家放心吧!一定会治好的。

此人要求我和王晋年帮助他当院士(他已有人推荐,正在选举过程中。不是要我们推荐,也不是落选。选举6月底才结束)我对此人说,会努力帮助,都是好话啊!但王所说,刚认识,要了解了解!他就动手打王,还跟到家打人,打了一个多小时,中间打了我两次!网上不清楚,公安机关的从各个摄像头看,第一次用二手及手臂从右侧使劲把我抛出4-5米远!完全可能致命!我自动让头部晚着地!第二次,他用手及手臂,把我手拉住,快捷压下,立即脊骨断了!极其凶残!我们被打二人虽承受肉体上的痛苦,但为国为民,找出毒瘤或者一串坏蛋,也是值得!残忍极了,与黑社会一样!他打我的视频很可怕!警察给我看的,网上的,只是一个摄像头,远不清楚。他还造谣,更不像话!

谢谢关心!这二天,常州办事处天天来,还派来了照顾我的人(外人不敢用,怕坏人搞暗杀!)医院特重视保安!

谢谢大家!有关部门朋友处,你可转让大家放心。这二天,除非州,满世界的朋友都在为我难受,要严惩凶手!祝福我早日康复!可转发大家!


吴美蓉,生于1936年,今年85岁,是我国卫星应用专家、合作空间技术应用首席专家,在40多年航天生涯中,先后荣获国家和部级奖 12 项,堪称中国航天界的“居里夫人”

1960 年,吴美蓉留学回国后,被分配至由“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任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担任技术骨干,在导弹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不仅大大提高了导弹命中率,缩短了发射的准备时间,还多次排除重大故障,为铸造国之利器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0年前后,吴美蓉担任中国新一代型号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解决了很多战略和战术武器、运载火箭、卫星等方面应用的技术难题,节省了大量研发时间和资金,使我国航天测控发射技术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1990年,在中国首次主办的北京亚运会,吴美蓉担任整个亚运会庞大电子服务系统的总设计师。

1991年,年过半百的吴美蓉负责建立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并担任资源一号卫星应用系统的总设计师,开启了中国卫星民用化的进程,在她的努力下,资源卫星中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遥感卫星数据基地并使之发挥出巨大效用。

2001年,吴美蓉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并成为主席团成员,并于2014年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授予的冯·卡门奖。她也是国际宇航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航天科技专家。

这样一位为国家科技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她对国家的科研贡献一点不比两院院士差吧,说她是“国宝”一点都不过分。


2021年6月6日,中国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陶殴打吴王两位院士。
2021年6月12日12时许,王晋年到朝阳公安分局奥运村派出所报案。
2021年7月4日上午9点38分,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省常中)北京校友会在校友群里发出一封公开信(落款为7月3日)。
2021年7月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关于张陶同志酒后打人事件的通报》。
2021年7月5日,王某年到医院复诊,复诊结果经专家会商后,司法鉴定机构出具了轻伤二级的鉴定意见。
2021年7月5日下午5点37分 吴美蓉院士在校友群里给省常中校友发了一封回复信,首次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和诉求。
2021年7月5日晚,北京朝阳警方发出通报。朝阳公安分局已依法对张陶刑事拘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3 02:00 , Processed in 0.3064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