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铜梁 安居古镇 兴甫公第16世裔孙 吴鸿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12 10:3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铜梁 安居古镇 兴甫公第16世裔孙 吴鸿恩 (翰林大学士 监察御史 巴川书院与琼江书院及成都少城书院山长)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安居古镇,位于重庆市西北方向约七十公里处,地处琼江与涪江的交汇的南岸,安居古镇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于明朝成化17年(公元1481年)建县,后于清雍正6年(1728年)撤并入铜梁县。是重庆市的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曾是重庆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镇。

安居古镇人杰地灵,自宋至明清,中举人者多达200余人,其中进士23人,举人17人,解元1人,其中清朝翰林4人。“一门三进士,父子两翰林”说的就是重庆安居古镇王恕父子五人,三人为进士、二人为翰林,其家五代出举人10多人。

安居清代出了四个翰林大学士,他们是王恕、王汝嘉父子翰林,曾毓璜、吴鸿恩公孙翰林。

吴鸿恩的外公曾毓璜,于道光三年(1823年)高中癸未科三甲第115名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

吴鸿恩,字春海,重庆铜梁县安居人1829年出生,兴甫公(南宋名将吴玠吴璘的十一世孙,龙岩明禋堂始祖,龙岩吴姓开基祖)第16世裔孙。其高祖吴缵西系福建龙岩大池秀东村人,兴甫公第12世孙,因往四川铜梁经商,遂在当地开基创业。

吴鸿恩性孝友仁厚,好学不厌,尝三年不出游。善诗工书,著有《铜梁县守城记》、《春圃诗钞》、《石及离文集》等。

吴鸿恩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二榜第六名赐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1864年授翰林院编修,任国史馆纂修,文名甚著。吴鸿恩衣锦还乡,奉旨修造翰林府。不过他为人公正,胸怀坦荡,不想建翰林府为一人私有,就以府院格式三重三进修建祠堂,定名“吴氏宗祠”,别名吴家祠堂。

吴氏宗祠建在化龙山麓,面临乌木溪,依山临水,环境优美。宗祠大门外二十八级大石梯,宽约五十米,石梯两端,高立双斗桅杆,上戴瓦帽,表示御笔亲点。大门用上等柏料做成,厚七寸,铆铁钉铜环,吴鸿恩手书“吴氏宗祠”额于上方,并用琉璃玻璃镶嵌,门外一对石狮子,很是雄伟壮观。

当时吴鸿恩任侍御,以才华盖名京都,主持“愿学堂”和“观善堂"的讲学,他教人培根本,敦品行,言必有益于身心,受教育者数百人,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殿试,状元曹鸿勋、榜眼王赓云、探花冯文蔚悉出其门,在当时轰动朝野上下。

同治十年(1871),吴鸿恩出任山东道、云南监察御史。光绪三年(1877),调广西平乐知府,未赴任,因父母丧回乡守孝,被县令聘掌巴川书院与琼江书院。光绪八年(1882)回京,先后任山西太原、宁武、泽州、大同等知府。光绪二十六年(1900),护理冀南道。同年九月辞官回乡,被四川总督聘掌成都少城书院,循循善诱,不减壮年。他为官清正,办学严谨,1903年卒于成都,享年74岁。

安居乡学兴盛,宋有苏汝砺创建的龙门书院,侍郎度正创建的乐活书院。明有棠文书院、文庙。清有琼江书院、崇德乡学、玉堂书院、青藜书院、玉成乡学、丛桂乡学、琼林乡学、三味乡学等众多学校。1938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曾在安居文庙办学,冯玉祥、蒋经国到此宣传抗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2 17:57 , Processed in 0.1474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