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千字 说一说: 孔子的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11:0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秋时期,孔子在礼崩乐坏之际,推崇仁义。正中了老子所说的“大道废,有仁义”,老子所说的“大道”,也就是《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最后一句: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其实也是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可死”的道,而且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之中,也基本上在遵循这个道。但是,正如《易经》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孔子在几乎天天使用的这个“为而不争”的道,孔子自己并不知道。

孔子虽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在遵循这个道,不过偶尔也有没守住这个道的时候。比如孔子杀少正卯,比如孔子杖敲他的老熟人原壤并说他“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两次,孔子忍不住或是忘了坚守“为而不争”之道。
“为而不争”之道,如同当年苏美两国之间只搞军备竞赛,而不直接发动战争。前者是“为”,后者是“不争”,这才是老子希望达到的状态,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人之道,为而不争”。有人将之改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而目前的俄乌战争,显然并不是“为而不争”的状态,这是乌克兰单方面销毁核武器的恶果,这种恶果就是俄乌战争爆发,俄国目前已经伤亡二十万,乌克兰也有大量伤亡,并且很多乌克兰人逃往国外,成为难民。教训是深刻的。这是老子的“为而不争”的大道被废弃的状态。

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当孔子看到,在这个社会,真正的仁义成为稀缺品时候,在推崇“仁义”的同时,也大力推崇“礼”,而且是向他的学生推崇,学而优则仕,向他的学生推崇“仁义礼”的结果就是向官僚阶层推崇。然而,孔子最后发现自己失败了。因为孔子看到了自己的高徒,自己的优秀学生,子贡,做为官僚阶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并不讲究“仁义礼”,而是讲究“智”,正如老子所说“智慧出,有大伪”。
在孔子去世的五年前,齐国将要攻打鲁国,子贡为了保卫鲁国,出使齐国、吴国、晋国、越国。子贡劝齐国攻打吴国,再叫吴国对抗齐国,并劝越国帮助吴国攻打齐国, 还劝晋国按兵不动。最后,吴国在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如此保全了鲁国。不幸是吴国躺枪了。本来吴国是希望先完全压制越国之后再说,结果被子贡劝诱与齐国对抗,给了越国翻身的机会。

但是,虽然鲁国是保住,不过子贡所用的那一套,与“仁义礼”毫不沾边,孔子看到虚伪的“仁义礼”大行其道,就知道自己推崇的真正的“仁、义、礼、智、信”,连最后一个“信”字也做不到,自己在重振道德,在道德建设这一方面是完全失败了。

鲁国保住五年之后,孔子就去世了。孔子在去世前的晚年,教导他的学生曾子,要推崇对国君忠恕,对于国君,不仅忠,还要恕。以此获是国君甚至是历代国君的表彰。这一点,孔子成功了。孔子终于找到了成功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4-12-22 18:31 , Processed in 0.1708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