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鲁国的启示:失去了至德精神的周礼 只剩下尴尬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0-3-10 12:05
标题: 鲁国的启示:失去了至德精神的周礼 只剩下尴尬
鲁国的启示:失去了至德精神的周礼 只剩下尴尬
MingD  
礼者,让也。让者,谦也,周文王姬昌所作的《周易》里面,谦卦是六十四卦之中,唯一的六爻皆吉的卦象。当初周公姬旦制定周礼,是创造一个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确立了以谦逊礼让的至德精神为核心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以维持社会各个物质利益(物质财富)阶层之间的和谐,从而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周公制定的周礼的仪式,在周公的直系后裔担任君主的鲁国,得到整套的保存,这也为鲁国在周王朝各诸侯国之间取得了荣耀。

然而,到了后来,鲁国将这种荣耀,当作了傲慢的本钱,处处瞧不起别的诸侯,更瞧不起周边的所谓蛮夷之国,比如秦国、楚国、吴国、齐国。这些国家因为不推行周礼,而被鲁国所藐视。

这个时候的鲁国,己经忘记了周公姬旦创立周礼的核心精神 --- “谦逊”。只剩下周礼的仪式(礼仪)这个外壳。礼之精神己经被周公的后裔、鲁国的君臣所抛弃。

实际上,周公姬旦早就对他的后裔(他的儿子、鲁国的开创者 伯禽)明示了礼的核心精神。《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於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史记》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姜子牙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仅仅用了五个月就能治理好齐国,而伯禽则花了三年。

可见,姜太公初到齐地,治理齐国,采取的是与吴祖泰伯仲雍所采取的谦逊至德的方式相类似,泰伯仲雍初到吴地,纹身断发,顺应当地习俗,这己经是浓烈地展示了谦逊之精神,也就是在实施礼之精髓,最后,吴国与齐国均大获成功,国家茁壮成长起来。

而鲁国依仗对周礼仪式的完整传承,自诩不凡,傲慢于诸国,没有很好地传承谦逊德行之精神,鲁国国内,只存礼仪,丧失德政。本来,鲁国是公爵国家,齐国是侯爵国家,鲁国的国土比齐国要大很多,鲁国也有傲视齐国的资本。但是在齐国管仲设计的商业战争之后,鲁国被迫成为齐国的附庸。而在鲁国国内,君臣权欲太重,互不相让,兄弟相争,公卿争权,臣子弑君之事频发。完全丧失谦让之礼德,之后,鲁国三桓兴起,孔子目睹其事,也无可奈何。

到了后来,被鲁国视为蛮国而被鲁国瞧不起的齐国,要兴兵灭掉鲁国的时候,衰弱的鲁国却只能尴尬地请求他同样瞧不起的所谓的蛮国---吴国,来替鲁国抵挡齐国的进攻。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孔子的高徒、同样缺乏并丧失了周礼之核心(谦逊精神)的子贡,厚着脸皮,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文过饰非,才使得鲁国不至于过于尴尬,继续强撑着鲁国的傲慢。

本来,吴国之祖是吴泰伯,鲁国之祖是周公姬旦,齐国之祖是姜太公,这三位人物在周初之时,均赫赫有名,为周朝兴起的贡献巨大。但是,仅仅是吴国与齐国在行周礼之实质---谦让之德,从而壮大起来,鲁国只是传承了周礼之仪,最后衰弱不堪。

现在,鲁国却要请求强壮的吴国来抵挡强大的齐国。结果是,吴王夫差看在鲁国与吴国是同为姬姓国家的份上,举全国之力,率军北上五百里,在艾陵之战,对抗齐国,最后吴国惨胜,以至于在两年之后,在黄池会盟之际,为了保全鲁国而耗尽国力的吴国,因为无力对抗越国的进攻,只能赠送大量钱财给越国,才平息战事,苟延残喘。这完全是相当于吴国向越国进贡,等于是吴国向越国称臣。再过了三年,越国还是继续进攻吴国,之后围困吴国都城三年,最后灭掉吴国。而吴国国王,这个为了失去周礼核心精神、只存留周礼仪式的傲慢的鲁国,而两胁插刀的夫差,被迫自杀。

后来,仍然不知禀持谦逊至德精神的鲁国君臣,将鲁国分裂了,鲁国分出一个费国。最后,被秦国攻占了都城的楚国,迁都之后,灭掉了鲁国。这一年是于秦始皇灭六国之前的28年。当初鲁国的一盘好棋,因为鲁国君臣抛弃了谦逊之至德精神,只抱着周礼仪式的漂亮外壳而自傲,最后变成了一局臭棋。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