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泰伯的曾孙仲奕 阎氏开姓始祖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前天 20:15
标题: 泰伯的曾孙仲奕 阎氏开姓始祖


据网民推测,葛氏的“葛”字来自于勾吴的“勾(句)”字,而不是来自于传说中的葛天氏,葛氏人口最多的地方就在古勾吴(句吴)国所在的江苏,而且,在闽南语中,“吴”字的发音也是“勾(句)”字,在海外写为“goh”。

另外,也有网民推测,朱氏的“朱”字,是来自于朱方,朱方之名来自于宜侯夨簋中的“宜”字,宜侯夨簋中的铭文“宜”字应该是解读为“俎”字,而不是“宜”字,也就是说,“宜侯夨簋”实际应该是“俎侯夨簋”,“俎”表示的是祭祀,“俎”的发音与“朱”字的发音类似,俎侯之地即是朱方,所以,朱氏的“朱”字来源于朱方,来自于俎侯,这从“俎侯夨簋”这一文物之中可以判断。而且,在古代,“夨”与“虞”互通,“虞”与“吴”互通,簋是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夨簋”即句吴之“簋”,也可称之为“句吴拼盘”。

至今在广东的广府与客家人还有“九大簋”之说,也就是九盘菜,意为盛宴,大宴席,其中包括香港元朗的九大簋与珠海的九大簋,这九种菜一般指的是“乳猪拼盘、白切鸡或葱油鸡、发菜蚝豉、豉汁蟠龙鳝、顺德鱼腐焖冬菇、香芋扣肉、清蒸海鲜鱼、时菜炒肉、瑶柱粟米羹”。

总之,葛氏(包括诸葛氏)与朱氏,与吴氏一样是来自于宜侯(俎侯)句(勾)吴,也就是说,这几个姓氏都是宜侯(俎侯)周章后裔,以仲雍为传代始祖,以泰伯为开姓始祖。

虽然司马迁的《史记》之中记载,吴泰伯纹身断发、创建句吴,在句吴国,泰伯无后,所以泰伯去世后,由其弟仲雍继位。但是,《史记》并没有记载,吴泰伯在周原岐山有没有后代。而据《阎氏族谱》记载,吴泰伯在周原岐山是有后代的,而且吴泰伯的曾孙名为仲奕,仲奕是阎氏的先祖,阎氏也以吴泰伯为始祖,而且,吴泰伯是阎氏的传代始祖,仲奕是阎氏的开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后,把泰伯的曾孙仲奕封于阎乡),这是阎氏族人所普遍认同的。

阎氏在现代的名人有阎锡山、阎维文,以及阎焱(赛富投资基金的首席合伙人,生于安徽安庆,2024年10月,阎焱以53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4年·胡润百富榜》第991位),在海外因新冠而去世的网络阎氏名人是阎润涛。

图片

从周文王出生几年之后,泰伯开始奔荆蛮(也是奔江蛮),到周文王去世几年之后(牧野之战之后),句吴国经历了泰伯、仲雍、季简、叔达四位君主,在句吴国的第五位君主周章之时,句吴国从荆蛮(江蛮)改封于夷蛮(也就是宜侯夨簋的出土地 - 镇江大港),周章的弟弟虞仲从荆蛮(江蛮)迁徙至黄河以北的虞国(山西平陆一带)。公元前655年,也就是在句吴国的君主句卑(吴王寿梦的祖父)执政时期,虞国被晋国所灭,此时的吴国也是处于发展的低潮期(这从句卑与去齐这一对做为句吴国君主的父子的名字可以判断)。之后,以句吴国四代国君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句吴国的国势出现了反弹,一跃成为强国,之后走出历史舞台。



相关链接[color=var(--weui-LINK)]吴氏的亲族: 姜氏及各分支 虞舜后裔及各分支 柯氏 阎氏[color=var(--weui-LINK)]吴姓 与 虞姓[color=var(--weui-LINK)]陕西宝鸡岐山县 叩村(北郭村)泰伯庙[color=var(--weui-LINK)]镇江之上 东夷雄鹰 - 吴国君主强鸠夷[color=var(--weui-LINK)]从吴国国君强鸠夷和余桥疑吾父子的名字 来看从宜侯到吴国[color=var(--weui-LINK)]姬氏三大姓 杨 吴 周[color=var(--weui-LINK)]姬姓最大氏  - 王氏[color=var(--weui-LINK)]虞国:“泰伯奔吴”的准确落点(李敬泽)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