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略谈夫差失国(三)
[打印本页]
作者:
江西大成
时间:
2025-1-7 10:42
标题:
略谈夫差失国(三)
略谈夫差失国(三)
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在夫差十四年,是年越虏吴太子友。句践围吴於夫差二十一年,破吴於夫差二十三年,从勾践起事到破吴,间隔时间为九年。
历史学家从来不怀疑勾践的个人本能,这是他之所以能破吴的内在因素之一。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的成因,无不出於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勾践能够得以顺利破吴的外因,其核心是吴国信任伯嚭,夫差公在外事处理以及兵务调遣这么重大的国家大事决策上,竞然也会唯信伯嚭而盲从,非怪太史公在世家第一结尾中会放声:呜呼!
夫差公失吴原因之一,伯嚭是核心人物。由于吴国蓄有伯嚭,进而使吴国国人渐渐地产生了类似伯嚭重财轻义的思想,此亦为吴失国原因之一。本文认为:重财轻义思想的比重,远大于伯嚭在吴王室中对国民的影响,国家风气被钱财至上思想笼罩,国民受污染严重。
从夫差十四年至二十三年之间,吴国军队并没有受到损失,也就是说,吴国会诸候於黄池的兵员及战斗力仍然存在。想自夫差公为王后,败勾践於夫椒,败齐师於艾陵,召鲁哀公征百牢,伐鲁至鲁盟,十年再伐齐满载而归,十一年,复北伐齐,越王句践率其众朝吴。
如此历炼沙场,英勇善战的军兵队伍,怎会在与一个还不具备与诸候国面相的越国对垒时,而被破城失国呢?此,无非就是兵无战心,民无为国捐躯的思想。
夫差信伯嚭,当勾践敌兵临城时,兵士们想的是即然王信伯嚭,那就叫伯嚭带着平时依附他伯嚭的那帮人马去战吧。当勾践兵破城时,国民想的是,那就叫伯嚭端着以前收受各国的贡礼去求和吧。
兵法有言,乘胜追击。勾践虏吴太子友时,本可顺势一举破吴,但他。没有这样乘胜追击,勾践虑的吴国能打仗的军队还在,军士惯战的雄心依然旺盛。二十一年围吴时,勾践破吴可以说是趁势破城,可他仍然没有这样做,勾践虑的是,夫差公身边还有赤胆忠心为吴国的旧臣存在。
时过九年,直到夫差二十三年,勾践看到伯嚭还是滋润的生活在夫差的身边,他看清楚了,吴国只要还有伯嚭在,吴国的军民心思维就不会放在国家的层面,民众的心思在作国破家亡,散落四方的预备。
======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