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老子的德 以及老子的道 与 孔子的德 以及孔子的至德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3-5-19 17:10
标题: 老子的德 以及老子的道 与 孔子的德 以及孔子的至德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3-5-19 21:33 编辑

老子的德 以及老子的道 与 孔子的德 以及孔子的道 孔子的至德

在现代汉语里面,“道”和“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道德”是一个词汇,意思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简单地说,就是做人的规矩。

《道德经》全文中有75个“道”字,《道德经》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这与《易经 系辞》中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德经》的最后一句是“人之道,为而不争”。为什么要“为而不争”?因为“道法自然”。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不知道孔子读《道德经》读到这最后一句,会不会觉得就可以死了?似乎不会。

《道德经》中有43个“德”字,包括有“上德”、“玄德”、“孔德”、“积德”等等。

老子讲的道,有天地生成的“道”,有万物生长“道”,有治国修身的“道”,有为人处世的“道”。《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和“德”两者就是“生长万物”和“畜养万物”的关系。后人说:德者,道之功也。德者,道之用也。德者,道之见也。总之,道的体现就是德,德体现在万物的勃勃生机之中。

《庄子》说到: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庄子认为,保存形体,享尽天年,确立德行,彰明大道,就是盛德,就是至德。 这是道家核心人物提到的至德。

图片
唐代吴道子所绘孔子像

“德”字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40次,《论语》总共赞颂三个人为至德,分别是虞舜、吴泰伯、周文王。《论语》中,“道”字出现了89次,其中孔子使用“道”字59次,在其弟子等他人的言论中,“道”字出现了30次。

很显然,孔子的德就是仁和礼。有仁有礼即是有德。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但是,曾子没有说孔子的道是对谁忠恕,曾子更没有说孔子对少正卯不忠不恕。曾子没有说孔子对少正卯不忠,这个可以理解,曾子没有说孔子对少正卯不恕,则人们不好理解。

其实,曾子没有明说的是,孔子的忠恕,是孔子对忠的人恕。如此而己。孔子对于不必效忠的人,无所谓恕不恕,或者说,没必要恕,这从孔子杀少正卯可以见得,也从孔子打了他的老熟人原壤一棍子并说他“老而不死是为贼”也可以见得。这两人不是孔子效忠的对象,不必恕之。这是孔子的忠恕之道。

其实,孔子的真正的道,从《孝经》中的孔子的言论,以及孔子赞颂的“至德”可以看得出来。

孔子在《孝经》的开篇第一章就表示: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之后,孔子接着表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做到了“扬名于后世”,做到了“显父母”,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孔子是一个有“道”的人,是一个有办法的人。最后,孔子引用《大雅》: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思念你的先祖,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这是孔子推行孝与忠的道,是孔子推行孝和忠的办法(由赞美先祖而孝,再由孝及忠。一步走不成,分两步走)。

孔子在《孝经》第一章里所说的先王,指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在这《孝经》里提到这些先王为至德,就是等于说尧舜禹汤文武是有孝行的。而在史迹之中,以孝行而闻名的,是这六个先王中的舜。而舜的孝,表现于虞舜在父母对他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孝。孔子因此而认为舜是至德。

实际上,决不仅仅如此,孟子说得更透彻。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是说,在最高统治者尧给他安排婚姻的时候,虞舜为了维护尧的安排,而不把这一告诉父母,这是坚持了忠,虞舜做到了孝,更做到了忠,而且是弃孝持忠,可谓至德。

孔子赞颂吴泰伯为至德,是因为泰伯在父王那里受到委屈,仍然选择孝顺,可谓至德(孟子称之为君子)。

孔子赞颂周文王为至德,是因为周文王在比商纣王还要强大两倍的情况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忠于商纣王,可谓至德。

图片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
海昏侯墓中的孔子像

由此可见,孔子的至德,就是接近于无限的忠(无限忠于某某某)。一般的孝,是仁,是德,在受到委屈的情况仍然选择孝行,是至德,比如虞舜与吴泰伯。一般的忠,是仁,是德,而在比效忠的对象还要强大之时,或者是效忠的对象与孝行的对象发生矛盾之时,所谓忠孝不能两全之时,仍然选择效忠,是至德。

也就是说,孔子将对最高统治者的无条件的无限效忠,称为至德,比如周文王。如果最高统治者是父亲,则是对于父亲的无限孝行,称为至德,比如吴泰伯。在忠孝不能两全之时,弃孝行忠,称为至德,比如虞舜。

为此,孔子无底线无上限地宣扬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效忠,不仅忠,还要恕,对于行为不轨的最高统治者,不仅要忠,还要恕,恕后继续忠,孔子认为这是至德。简而言之,在孔子看来,维护最高统治者的统治,是至德。

其实,这也是孔子的道。孔子的道就是宣扬对于最高统治者的忠恕。孔子一生都在说其道、行其道。所以,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竭力地为孔子扬名,很自然,孔子就成为了文化界的最高统治者。孔子实现了"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孔子的孝行成功了,孔子成功了。

孔子依孔子的道而行,并持之以恒,很简单地、很自然地,就获得了成功。而且,按照孔子的标准,孔子似乎比老子还要成功。因为孔子不仅做到了“扬名于后世”,还做到了“以显父母”,因为人们知道孔子的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孔子父亲的名字是叔梁纥(纥的读音是禾),孔子母亲的名字是颜徵在(徵的读音是蒸)。而人们并不知道老子的父母的名字。

当然,按照老子的标准,老子也是成功的。因为老子主张为而不争。老子骑牛西行,是“有为”,老子的西行(离开洛阳),是“不争”。老子走得开,离得成,是“为而不争”,老子也成功了。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