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孔子手迹两处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3-5-15 11:22
标题: 孔子手迹两处

在网上,可以看到有些网文的标题是“孔子的唯一真迹在河南新乡比干庙”,这显然是作者不知道在江苏丹阳季子庙里的十字碑也是孔子的手迹。

图片
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丹阳季子庙 十字碑

图片
河南新乡比干庙的孔子手迹是“殷比干莫”这四个字,可谓四字碑。

图片
“殷比干莫”四字的上方的“宣圣真笔”是乾隆的手迹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表示,在春秋时期还没有碑文出现。立墓碑(石材制成)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东汉。

从网文《孔子与季札 赞之为至德 - 二十四孝之首的虞舜》中的分析可以看到,孔子认为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拥护是德,并且认为,在非同寻常的情况下,对于最高统治者的仍然拥护,是至德。所以,孔子高度赞扬虞舜、吴泰伯、周文王为至德。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也是纣王的丞相,以死谏纣王,同样是在非同寻常的情况下仍然拥护最高统治者的,与孔子的思想 一致,所以孔子极为欣赏比干,并为比干墓题字。   

      据《史记》载,比干说:“君不道臣之辱也,见过不谏非仁也。”纣王杀死比干,取出比干的心脏。据说,比干冢的墓顶上种着空心菜,以纪念比干被挖心。传说,孔子对比干敬仰万分,用剑在石头上刻下“殷比干莫”四个字。孔子认为比干乃取大地之土而葬,于是,“墓”字下面的“土”,孔子特意没有写下。

比干是孔子时代六百年前的人,季札是孔子同时代的人。比干为商朝最高统治者纣王而死,季札为周朝最高统治者(周天子)而放弃王位(孔子看出来遵从周礼的季札的真正的内心:季札认为吴国国君自封为王,是僭越周礼,所以宁愿冒着不孝的罪名,也不顺从父意来继承王位),季札也抛弃了王位所能带来的权势、财富以及荣耀。这都是孔子所欣赏的。虽然孔子很爱财(孔子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持鞭之士,吾亦为之。<如果财富是可以求的,即使是赶马车,我也要做。也就是说,只要工资高,孔子也愿意当司机>)。

人们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子推崇忠君,为此而在民间推崇孝道,以便让人们由孝及忠,达到推广忠君行为的目的。并且提倡“恕”行,也就是说,在君主行为不轨的情况下,仍然要忠君,并饶恕君主的罪过。因此孔子主张忠恕并存,孔子认为这就是仁。这就是孔子之道。所以,荆轲刺秦王的事,以及“”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的事,孔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赞赏的。

比干是林氏始祖。这很有趣,“林”字是两个木字并列,也就是两个树干相毗邻,正好与“比干”二字的语境相同。

比干墓与比干庙,是墓庙同处,在河南新乡卫辉市。现在的比干庙,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一个大广场,每年四月初四比干诞辰,林姓后人后裔在这里举行祭拜大典。这里号称林姓之根。

比干墓与比干庙所在的卫辉,周朝时期是卫国所在之处。卫国的第一代国君康叔,是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是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卫国是一个很独特的诸侯国,传41君,国祚长达908年,比周朝还要长,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中国祚最长的一个,直到陈胜吴广起义的那一年,才被秦二世胡亥灭掉。

周武王的牧野之战,是在卫国所在的地盘上爆发的,吴王夫差的黄池会盟,也是在卫国的地盘上发生的。历史上的卫国也是人才济济,孔子的高徒子贡与子路、战国四大刺客中的聂政与荆轲,法家高人吴起与商鞅,以及传说是秦始皇亲生父亲和刘邦的岳父的吕不韦,都是卫国人。

如果比干庙在春秋时期就存在的话,那么季札应该也参访过比干庙,因为季札曾经来到卫国。在卫国,季札觉得卫国的几位王公大臣都很贤明,他很欣赏蘧瑗、史狗、史䲡、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人,还说,卫国有这么多君子,不会出现祸患。可见季札料事如神,卫国的国祚长久,被季札说中了。

《史记》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季札想在卫国孙文子的封地住下时,听到了钟声,善于听乐的季札说:“奇怪啊,有才而无德的话,祸患就会来临,大臣因此被国君怪罪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才无德的人小心谨慎尚恐不足,还敢玩乐吗?孙文子现在就像鸟在帷幕上筑巢一样危险,而且卫国国君卫献公刚死还没有下葬,竟然敢这样作乐吗?”于是,君子不立于危墙,季札赶紧离开孙文子的封地。孙文子听说后,一辈子再也没有听过音乐。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