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林彪前妻张梅(原名刘新民)于2023年1月27日去世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3-2-3 10:19
标题: 林彪前妻张梅(原名刘新民)于2023年1月27日去世
林彪前妻张梅(原名刘新民)于2023年1月27日去世 享年103岁



网上有的资料显示,张梅出生于1919年,按此计算,张梅今年是104岁。

1936年6月,小学文化程度的刘新民,16岁加入中共,1936年底,刘新民到中央党校(董必武任校长)学习,刘新民更名为“张梅”。

1937年春,30岁的红军军政大学校长林彪在中央党校见到张梅,就请董必武做媒,和张梅在延河畔见面。不久,二人在红军军政大学举办简单的婚礼。

后来,由于林彪穿着在平型关战役中缴获的日本军大衣,被晋军士兵误伤,而林彪与张梅的第一个女儿流产,张梅在养病,所以,两人于1938年12月到达苏联首都莫斯科,根据苏联方面的安排,共产国际干部部东方处负责人徐介藩(安徽蚌埠固镇县人,原名徐齐邦,安徽学生运动领袖)将他们安排到莫斯科近郊的库契诺庄园居住。1941年5月13日,林彪和张梅的第二个女儿林晓霖出生。

张梅坐月子时,林彪遇到张梅的朋友孙维世,并打算与孙维世一起回国,孙维世当时不愿离开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9月,林彪带领在莫斯科学习和疗养的中共干部回中国,而张梅、林晓霖母女却留在了莫斯科。1942年底,林彪经人介绍结识叶群,1943年结婚,张梅对此一无所知。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爆发,1946年7月,罗荣桓在妻子林月琴陪同下,来到莫斯科治疗肾病,林彪托罗荣桓给张梅带去一封信,称自己又结婚,有一子一女,叫张梅改嫁,张梅这才得知林彪另娶。

1948年秋,张梅将女儿林晓霖留在苏联,自己回到中国的东北解放区,进入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女儿林晓霖在1950年从苏联回中国,先被高岗夫妇接到沈阳见母亲张梅,不久又由高岗夫人李力群带林晓霖到北京见父亲林彪、继母叶群,此后林晓霖在北京生活。

1954年,张梅与徐介藩结婚。1955年,徐介藩被授予大校军衔。徐介藩虽然是黄埔三期学生,但是,徐介藩1928年就到了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之后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年加入苏联红军,担任过作战参谋、科长,并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直到1948年才回到中国,所以只得到大校军衔(同一时间,林彪的夫人叶群被授予中校军衔)。

1958年林晓霖回到沈阳,户口也迁到沈阳,跟随张梅与徐介藩生活。

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张梅因是林彪的前妻而被审查,要她交代并揭发林彪的罪行。张梅向来低调,从不说林彪、叶群的坏话,所以这时张梅只有一句话:“三十多年没有见过林彪,我什么也不知道。”
2005年,张梅获得中国政府、俄罗斯政府分别授予的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功勋荣誉章。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3-2-3 10:21

张梅家世之谜

张梅,原名刘新民,1920年生,, 网上有的资料显示,张梅出生于1919年,按此计算,张梅今年是104岁。2022年,网络有报道,103岁的张梅身体还硬朗。2023年1月27日,张梅在北京逝世。
1936年6月,小学文化程度的16岁的刘新民加入中共,西安事变后,1936年底,刘新民到中央党校(董必武任校长)学习,刘新民更名为“张梅”。

有资料显示,张梅是陕西榆林米脂县的桥河岔乡人。米脂是明末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家乡,中共领导人高岗的家乡也在米脂县的旁边。另外,米脂的桥河岔还出了一个名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是杜聿明的女婿)。

杜聿明是米脂县桥河岔镇吕家硷人,但是,张梅是桥河岔哪个村的,对此,张梅三缄其口。而且,桥河岔乡的村民也没说张梅是他们那里的人,整个米脂也没人说张梅是他们家的人。很奇怪。按理来说,在当时当地,少年时期的张梅就有小学文化程度,应该是一个大户人家,可能还是个诗书之家,从家人给张梅取名为刘新民来看,张梅的父母应该是思想进步的人,为何张梅对此晦莫如深,这是一个谜。也有资料显示张梅是陕西延安的延川县人。张梅将原名刘新民改为张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张梅的母亲姓张。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3-2-3 10:22
从安庆一中走出来的曾经是苏联国籍的开国少将 徐介藩(安徽蚌埠固镇人)


1920年7月,徐介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今天的安庆一中)。他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的忠实读者。1921年6月2日,安庆学生联合会为争取全省教育基金和教育经费独立,组织安庆的各个中学的学生向省议会请愿抗议,史称“六二学潮”,之后发生了“六二惨案”,安庆师范学生姜高埼被刺7刀,不治身亡。另有50余名学生受伤。(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北洋政府,1929年,在安庆一中附近新建了一座小学,命名为高琦小学,首任校长为“六二”学潮中身负重伤的原第一师范的学生戴文秀先生,文革期间,高琦小学曾改名为五七小学)

在北伐战争爆发之前,1924年年初,安徽北洋政府撕开虚伪的面具,露出凶狠的獠牙,解散安徽省学生总会,徐介藩等30余人被开除学籍,并被通缉。徐介藩化名徐配,到南京准备报考东南大学,但是因为徐介藩是学生领袖的缘故,东南大学未录取徐介藩。

于是,在1925年,徐介藩来到广州报考由苏联支援的人力、财力、物力而成立的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三期步兵科学生,六个月后毕业,徐介藩又进入广东航空学校,作为第二期学员,学习驾驶飞机和空战知识。与他同期的有新中国成立之后任空军副司令员、55年授空军中将军衔的常乾坤、红军历史上第一位飞行员龙文光、国民党军空军副总司令的毛邦初、国民党军空军参谋长的张廷孟等人。

1926年6月,在黄埔军校苏联顾问的建议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派出优秀学员,前去苏联留学深造,其中就有徐介藩。当月,徐介藩一行12人乘坐轮船抵达上海,然后远赴苏联学习。同年7月,抵达苏联后,徐介藩被安排到列宁格勒红军航空理论学校,系统学习空军知识。1927年,徐介藩转入更高一级的红军第二飞行学校,1928年10月,徐介藩考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二年级学习政治,毕业后,被苏联内务部分配到远东地区的一个公安部门从事反特务科工作,1932年正式成为苏联共产党员。

1933年,徐介藩和苏联女同事马尔多夫斯卡结婚。1934年,徐介藩被调到海参崴公安部门工作,任科长一职。1936年,徐介藩加入了苏联国籍。同年9月,徐介藩被调到乌苏里斯克工作(原是中国领土,被清政府割让出去)。1939年7月,徐介藩进入共产国际干部部东方干部处工作。

1943年5月,共产国际被解散,徐介藩被安排到联共中央国际联络秘密机关工作,先后担任中国问题参谋和主任参谋。徐介藩还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1948年3月,徐介藩带着夫人马尔多夫斯卡、三个女儿回到阔别22年的中国,同时由苏联共产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证明人是李立三。1949年,徐介藩成为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一级参赞,并退出苏联国籍。

1950年2月,徐介藩的妻子马尔多夫斯卡患癌症去世,徐介藩将三个女儿交给马尔多夫斯卡的母亲抚养。朝鲜战争爆发后,徐介藩被调到朝鲜前线工作,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翻译。1955年9月,陈赓亲自评定徐介藩授少将军衔,但方案没有得到中央批准,只得到装甲兵大校军衔。1956年,徐介藩主动接近张梅,之后与张梅结婚。1961年8月,徐介藩晋升为装甲兵少将,1981年4月13日,徐介藩去世,享年80岁。2023年1月27日,张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