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吴芮风范:团结与和平 原则与谦逊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2-10-13 08:53
标题:
吴芮风范:团结与和平 原则与谦逊
秦末起义,楚汉相争,为中华文化增添很多斑澜的色彩,让中华文化多姿多彩,比如,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吴广的“篝火狐鸣”,项羽的“破釜沉舟”,萧何的“月下追韩信”,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等等。然而,在这个精彩的背后,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
在秦始皇用了约十年的时间,率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师,通过22场大战,战国七雄(包括秦国)总共阵亡180多万人之后,中华大地迎来了约十年的和平时期。但是,在这和平时期,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器,征天下之劳力,大修宫室与皇陵,焚书坑儒,民众身心苦不堪言。之后秦末起义,楚汉相争,还有的刘邦平定诸王反叛,中国人口从3000万人下降到1500万人,死亡达1000多万人,其中包括项羽坑杀20万秦国降卒,还包括刘邦项羽对男女老幼平民的屠杀(项羽五次屠城,刘邦八次屠城)。
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时,在远离中原的南方,慈善为怀、悲天悯人的番阳县令吴芮预感到,在这之后,血雨腥风的时间不是短期的。吴芮知道凭一方之力,无法制止天下翻转的大势与潮流,但是,吴芮也知道,凭自己的力量,可以保护一方平民百姓。
于是,吴芮不仅与违法之徒、越狱之徒、抢劫之徒英布团结在一起,而且不计前嫌,与灭亡了吴芮先祖之国(吴国)的越王勾践后裔、有世仇的梅鋗团结在一起,在鄱阳湖畔,振臂一呼,顶起一片天,保卫一方和平。不久之后,吴芮发现,自己不仅可以保卫番阳一县的民众,还可以渡过长江,保护衡山一郡的安全,于是就率部占领秦王朝的衡山郡,不让席卷中国的战火延烧到衡山郡与番阳县。
吴芮追求团结与和平,其风范,可见一斑,其功德,不可限量。
吴芮牢据衡山郡,在秦末战争之中,不仅让秦王朝不能在衡山郡征得一兵一卒,也让秦王朝在衡山郡征得一粮一草,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反秦的力量,让秦王朝加速灭亡,以期让和平尽快到来。
当秦朝灭亡之后,楚汉相争之时,遍地烽火连天,然而,吴芮的衡山郡依然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一片和平,人民安居乐业,吴芮的保境安民赢得了衡山郡百姓的拥戴。而且,吴芮不仅自己不向楚汉双方输送粮草兵卒,也不让英布梅鋗向楚汉双方输送粮草兵卒,不让衡山人民因为楚汉之间的争风头争地盘而做无谓的损失与牺牲。
但是,当英布在刘邦的说客劝说下攻打项羽失败,项羽乱杀无辜,将英布的家眷(包括吴芮的女儿)屠杀之后,吴芮立即与项羽割裂关系,偏向刘邦,助汉灭楚,不再让楚汉之争相持下去。这说明,吴芮的团结,以及吴芮的和平,有着坚定的原则,决非盲目的无原则的团结,更非盲目的无原则的和平,在触及到人伦底线之时,吴芮选择的是决裂与非和平。
吴芮坚持这个原则,可见其慈悲之毅力的坚强。
当项羽失败,天下一统之后,吴芮不计刘邦的斑斑劣迹,上书力请刘邦称帝,以安定天下,让民众休生养息,过上平静美好的生活。然而,尽管自起兵以来,吴芮在衡山郡前后经营修养了接近八年,深得民心,扎下了牢固的根基,但是刘邦却让吴芮立即离开富饶的衡山郡,封之为长沙王,迁往较为偏远与蛮荒的长沙郡,建立长沙国。
吴芮深知,刘邦忧虑的正是吴芮的深得民心,刘邦还忧虑的是吴芮的做强做大,成为心腹之患,但是,吴芮忧虑的是,如果吴芮举衡山一国之力与民心的固结,与刘邦相抗,而刘邦此时挟以灭项羽之威,再以几十万军队兵临衡山,而致民众遭殃,这是吴芮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吴芮以先祖古公亶父为避免战争以保护子民,而从豳地迁往周原的精神,也禀承先祖泰伯为避免纷争、保护家族和睦,而从岐山奔赴荆蛮的精神,毫不犹豫地从衡山国迁往长沙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统领长沙国与岭南的南越地域为旗号,重新建国。吴芮以自己谦逊之态度,放弃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衡山国丰富的物资财富,再一次为衡山国百姓,为天下的百姓,赢得了和平与统一。
泰伯让位,让的是储君之位,吴芮让国,让的是被废之国(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在英布反叛之后,项羽又剥夺了吴芮的衡山王的封号,所以吴芮后来被称为故衡山王)。泰伯让位,为姬姓赢得周朝八百年的江山,吴芮让国,为天下人赢得长期的和平。吴芮的谦逊精神与博大胸怀,以及对人性人伦底线的坚持,为中华的团结与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吴氏后裔敬仰,更是天下人的楷模。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