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在孝与礼的两难面前 季札公选择了礼(让之有道 家国之幸)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2-9-27 08:37
标题:
在孝与礼的两难面前 季札公选择了礼(让之有道 家国之幸)
在孝与礼的两难面前 季札公选择了礼(让之有道 家国之幸)
公元前544年,吴国王室的季札公奉命出使鲁国,请求礼乐之邦的鲁国演示周王室的音乐歌舞,在演出过程中,季札公对每一首乐曲做出了准确而精彩的评价。季札公的这一行为,不仅产生了“叹为观止”这一成语,还被司马迁称赞为见微而知清浊的闳览博物的君子。季札公后裔常以“观乐”为家族宗祠的堂号。
季札公自幼聪明,在家排行第四,父亲吴王寿梦希望季札能够继承王位,季札表示要以曹国的子臧为榜样,不做君王。曹国的子臧在季札出生的第二年,曾经推让王位,还把自己的封邑和卿的职位全部交出去,不再做官,从而消弥了曹国的国内纷争。
但是,也有人分析,季札公非常重视周礼,孔子曾经亲自在季札公那里观摩礼仪。
据称,季札出使齐国,返回途中,季札公的长子去世,季札公在路途之中,按照周礼举行葬礼,年轻的孔子闻讯前往观看葬礼。明朝穆宗隆庆二年,莱芜县知事傅国璧于莱芜的口镇东南的垂杨村,建有观礼书院,门匾为“垂杨书院”,立“孔子观礼处”碑。据说,孔子观礼后,在垂阳村附近的港里村向百姓讲季札子葬长子一事,并大加赞扬季札子知周礼,葬礼十分附合周礼(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之后,该村就名为讲礼村,后演变为港里村。 (港里村与垂杨村相距约三里路程)
孔子观礼处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垂杨村(又名纯阳村)
正因为季札公非常重视周礼,所以季札公对于父王寿梦自封为王的违背周礼的行为是不认同的。所以以曹国子臧的先例为借口,拒绝了寿梦让他继承王位的要求。不顺从父意,按照古代的说法,是不孝。但是,古人云:自古忠孝难两全。在行孝与周礼发生冲突的时候。季札公选择了坚持周礼。
同时,季札公拒绝继承充满着荣耀、权力与富贵的王位,让出王位继承权,也为季札公赢得了让德的美名,与吴国先祖泰伯公一样具有让德。
只是,泰伯公让王位,最后是造就了一个国家-吴国,而季札公让王位,最后引发了吴国王室的内乱,让吴国失去了至德名邦的美誉,最后吴国覆灭。令世人十分惋惜。
所以,人们说,让是德,让王位是至德。但是如何让(包括让多少,什么时候让,怎么让,是直线式的直接就让,还是曲线式的先取后让,让给谁,等等),对于让的讲究,是道,如何让出王位,更是需要讲究道。
有人认为,季札公对于孝与礼的两难选择,季札公可以发扬道的精神,对这一两难问题加以圆满解决。这就是:为了孝,季札公可以顺从父意,继承王位,然后,为了礼,季札可以在继承王位之后,取消王号,恢复侯爵或伯爵,公爵甚至子爵的爵位。同时,为了自己的意愿,不愿意超越自己的兄长而成为国君,也可以将国君之位禅让给兄长。这样,不仅解决了在特殊情形之下的这一"孝礼难以两全"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吴国王室内部潜在的纷争。可皆大欢喜,国家有幸。
可见,无论是为了崇高的名望而让,还是为了自己的独特心愿而让,都可以让,都是德行,都是至德之风的弘扬。但是,需要让而有道。只要让之有道,讲究道行,有德有道,就可以使自己也使众人都趋利避害,就不仅是个人之幸,也是家国之幸。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