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桐城崇让堂 挂车山历史文化展示馆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2-8-31 08:07
标题: 桐城崇让堂 挂车山历史文化展示馆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2-9-14 21:14 编辑

桐城有一条著名的挂车河,由此形成桐城挂车河镇,清澈的挂车河水经菜子湖之后,唤名长河,经枞阳县、安庆宜秀区、安庆迎江区,在鲟鱼嘴流入万里滔滔的长江。目前,鲟鱼嘴正在建造引江济淮工程。因为这项工程,鲟鱼嘴成为桐城在长江之畔的飞地,因为这块飞地,桐城成为了沿江城市。此处的长河船闸工程的进展情况也成为了桐城的新闻。

挂车河发源于挂车山下的牯牛背水库。挂车山历史文化展示馆就坐落在挂车山下的牯牛背水库之畔。

挂车山东北方向三十里处,是龙眠山,挂车山西南方向九十里处,是古南岳所在的天柱山。挂车山是吴家嘴吴氏族人的发祥地,这里古老的吴氏宗祠,保存着吴氏家族的文化与家训。

安徽桐城吴家㭰(“嘴”的异体字)吴氏宗谱重修工作也在进行之中。安徽桐城吴家㭰吴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吴灏吴谦昀等续修清光绪元年(1875)木活字本八册:

汪河吴家㭰吴氏的全部四十辈份为:
文士光先德,谦和体道行,
恭宽信敏惠,博厚久高明,
孝友传家范,忠贞佐政平,
渊源鸿衍庆,积善永遐祯。

吴氏祖训:
泰伯始祖,至德名扬;大吴吴氏,福泽绵长;
家风淳厚,光大发扬。社会为先,国家至上;
教子务严,健康成长;耕读传家,造就栋梁。
恭亲敬老,勤俭温良;夫妇和睦,尊兄敬长;
友爱兄弟,孝顺爹娘。上善若水,行止有方;
热心公益,友邻相帮;注重道德,正正堂堂。
自强不息,齐家兴邦;承我族德,光我郡望;
同心协力,源远流长。

坐落于吴家㭰的挂车山历史文化馆由吴氏宗祠改建而成。据修于光绪元年(1875)的桐城汪河吴嘴吴氏族谱,吴家嘴吴氏祖先,从鄱阳县迁至安徽休宁溪口长丰,后来又迁回潘阳。

元末明初,大批百姓从江西,经鄱阳湖瓦屑坝乘船迁徙到安徽,在这大批迁徙的民众之中,迁徙到桐城的吴氏有麻溪吴氏、高甸吴氏、豸岭吴氏、吴家嘴吴氏。在这些吴氏族人之中,有吴氏兄弟六人,吴绍一到吴绍六,自江西瓦屑坝迁移桐城后,弟兄六人分别落户于桐城挂车山、高甸、皖城、陶冲驿、马家埠、豸岭等地。

其中吴绍四先落户于陶冲驿,后迁四顾敦,再迁吴家嘴,故称吴家嘴吴氏,今吴家嘴旁边的四顾墩上,还可以看到当年吴氏先祖的居住痕迹。这里的吴氏族人建立的堂号为崇让堂,乃为桐城崇让堂。(在元末明初的移民迁徙大潮之中,还有吴氏兄弟三人、寿一公、寿二公、寿三公,迁到安徽,寿一公后裔的一支,在怀宁石境建立崇让堂,名为怀宁崇让堂。)

吴绍四曾在明朝洪武年间担任安抚使司佥事。儿子吴才,任浙江台州合旗山把总。孙子吴保,是明永乐甲辰科拔贡,曾任四川眉州州判。第四代吴志贤,任广西镇安府某县主簿。第五代吴善(吴志贤长子)任陕西羌宁卫守备。吴绍四的后裔便发展成了吴家嘴吴氏。这支吴氏族人早期活动于桐城西乡,现在已经分布于桐城市各地。

吴家嘴吴氏修建了祠堂,桐城派后期代表作家“一马二姚”均读书于吴氏宗祠。吴氏宗祠也曾经是省立二临中的所在地,这里也成为了省立临二中校友们记忆中的故土。这里后来成为汪河小学。

吴家嘴吴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吴氏家族最著名的人物,当数“五士”:义士吴希祯、名士吴泳、文士吴希庸,进士吴逢甲,还有中科院院士吴杭生。

吴氏的十一世祖吴希祯召集壮士,把守吴家嘴四顾墩(水中一凸起的土墩),护卫乡邻。雍正年间,吴氏十二世祖吴泳,被年羹尧奉为座上宾。但他从年大将军异常乖张的言行中料定将来必有不测,力辞回乡。不久,年羹尧事败,众人皆服吴泳的先见之明。吴氏的十七世祖吴希庸,善文工诗,曾主编《桐山名媛诗钞。这部诗集被安徽省图书馆等珍藏。

吴杭生院士(1932-2003),桐城大关镇台庄村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杭生院士属桐城崇让堂“道”字辈。

吴家嘴吴氏崇让堂会长吴超是从挂车山走出的杰出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是2019年度安庆市十大好人。吴超潜心打造的“挂车山历史文化展示馆”,成为当地的人文景点,也成为弘扬桐城文化的平台之一。桐城市吴家嘴吴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地址为桐城市黄甲镇汪河村吴嘴41号)也应运而生。

挂车山馆前后两进,后面的一栋楼是吴家嘴吴氏宗祠,前面的一栋楼是挂车山历史文化展览馆,二楼是展馆的精品所在。这里的各类文物、当代书法家和摄影家的作品,为文都桐城彰显着更多的光彩。

吴家嘴吴氏可能是著名的桐城六尺巷中的吴家,因为吴家嘴吴氏家谱中记载了祖上“结庐城西隅”,距离宰相张家不远。而且,位于桐城境内黄甲镇汪河村吴家嘴的祠堂,堂号为崇让堂,礼让精神深入人心。

2008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桐城视察,在谈到六尺巷时,吴仪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引得周围人笑声一片。吴仪说:“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世人:大度做人,克己处事。”

六尺巷中的吴家和张家各让了三尺,成就六尺巷,成为中华文化的美谈之一,这里的吴氏族人值得为此引以自豪。后来,这里的吴家子孙都以“让”相传承,在分家时,家里老大、老二一般主动外出,让老小留在父母身边。现今,六尺巷以北一百多米处,仍然有一条延陵巷,名震天下、舍生取义的清末义士吴越的故居就在这条小巷之中。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2-8-31 08:08
在安徽安庆桐城市南门汽车客运站乘303路公交车,到了汪河站的一下站-桥头站,就到了桂车山历史文化展示馆,这里也是桐城吴家嘴崇让堂吴氏宗祠的所在地。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