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十三个细节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2-6-25 22:46
标题: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十三个细节
近一段时间以来,唐山打人事件沸沸扬扬,唐山这个城市的名字高频率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对于南方人来说,对于唐山这个名词的印象,一个是李小龙主演的第一部武打片,也是李小龙的成名之作《唐山大兄》(由罗维、吴家骧联合执导),另一个是唐山大地震。
对于唐山大地震,一般的人们都知道大概的情况,即死亡二十多万人,但是很多细节则不太了解,比如,地震死亡的二十四万人,是指在整个唐山大地震期间,包括唐山地区周边,包括在余震之中的死亡总人数,而在唐山市区,有十三万多人死亡。
本人根据网上资料,罗列了以下事件细节。
一、唐山地震中的受伤人数
当时的唐山人口约一百万(当时的唐山GDP是河北省第一名),除死亡24.2万人之外,有16.4万多人重伤,54多万人轻伤,(受伤与死亡的比例大约是一比三,与一般的军事战斗与战役中的士兵的伤与亡的比例相近。同时也表明,在大地震之时,身体没有受任何伤害,安然无恙的人,只有几万人),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绝户),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
二、唐山最高领导层人员伤亡情况
唐山地市委领导伤亡惨重,共有10名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常委震亡。其中地委7名,他们是: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地委代理第一书记牛勇,地委书记何毅、傅景瑞,地委副书记强华,地委常委、秘书长劳恩仓,地委常委、组织部长耐松。市委有3名,他们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芳,市委常委、财贸部长尚云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郭志英。在地震一个多小时后,28日5时左右, 唐山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唐山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安徽寿县人,1982年被开除党籍)、书记张乾和副书记毕新文等,在废墟下被抢救出来,之前,唐山市武装部长孟华、政委刘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也被救出来。(1976年还属于文革时期,各地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各地党委受同级革委会管辖,一般情况下,革委会主任与党委书记是同一人。)
三、驻扎于唐山的军队伤亡情况
据资料显示,当时驻唐山的部队共有22500多人,其中有2466人遇难。其中,空6军位于震区的部队主要有空6军军部、空24师72团、雷达兵第16团、唐山场站及地空导弹营等,人员装备损失严重,伤亡1107人,其中亡522人,伤585人。伤亡最大的是空6军军部,共死亡361人,伤304人(也有说军直总共震亡了464人,其中军人363人,职工、家属101人),死亡人数占震前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空6军的指挥所基本被震毁。
四、唐山大地震中,唐山开滦煤矿的井下矿工伤亡情况,
当时在矿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有上千人,但是由于井下设施周围有岩体或者土体约束,与大地结成整体,窄窄的地下巷道有圆木支撑,受到地震的破坏力较小,井下建筑的毁坏反而比地面建筑要轻微很多,井下设备基本上没有遭到毁坏。所以当天矿工们的死亡率只有千分之七,远远小于地面上的人员死亡率。
五、唐山地震伤员得到大规模救援与救治的情况
北京得到唐山地震的消息之后,派出大量飞机进行援助,唐山机场有的时候每分钟都有好几架飞机起落,日夜不停。据统计,从7月28日至30日,仅唐山机场就起降飞机874架次,运进救灾人员数千人,救灾物资数千吨。
唐山大地震后,铁路被地震严重破坏,经过部队11天的抢修,8月7日,唐山铁路全线开通,8月8日,一列列满载救灾物资的列车长鸣着汽笛驶向唐山,然后将地震中的危重伤员运往全国各城市。
六、唐山地震的具体时间、地点、震级
1976年7月28日,农历七月初二,星期三,正值大暑节气的第六天,也是进入伏天(一伏)的第二天,凌晨3点42分53.8秒,发生7.8级地震,地震维持23秒。震中在唐山开平区的越河乡,在现在的唐山火车站以东10公里处,
七、最先到达唐山地震现场的部队
在地震发生13小时之后,7月28日下午5点左右,后来担任武警部队司令的24军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周玉书(原24军72师炮兵351团副团长),率领的第一批救援部队到达唐山市区。在这里,周玉书遇到了24军72师政委杭啬舜。此前一天,杭啬舜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从北戴河休假回到唐山,两个儿子不幸遇难。见到熟人的杭啬舜抱住周玉书号啕大哭。就在此时,唐山的发生强烈余震,他俩拼命扶住汽车,才得以站立。那天晚上,周玉书借着手电筒的灯光,给军部发去了16个字的急电:唐山一片废墟,多来人、车,越多、越快、越好。
八、地震之后,对唐山金融机关的警戒情况
地震发生后,由于部队对银行、粮库、商店等重点目标加强警戒,唐山抗震期间,所有银行没有少一分钱。
九、唐山地震之后的防疫工作
当时正值天气炎热的季节,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尸体在两到三天内就开始发臭。由于死亡人数众多,当时即没有电,又没有冰棺,很多尸体也没有很多人力及时掩埋与运走,尸体腐烂容易造成瘟疫。8月5日以后,国务院先后4次调飞机喷洒药物灭虫,同时,动用消洒车30余台,各种型号的喷雾器1900多台,向居民发放小型喷雾器5万余个(相当于在地震中没有受伤的人,一人发一个小型喷雾器),集中力量杀灭蝇蚊,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部队在唐山的救援工作一直到11月份才结束。
十、唐山附近县市的情况
关于唐山大地震时,距离唐山一百公里的秦皇岛市青龙县在地震中没死一个人的事情,当时的青龙县革委会主任冉广歧说是他组织宣传预防、提前进行人员疏散的结果。不过也有的当地人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收到预防地震的消息,只是青龙的震级低,青龙房屋是木架结构,不易倒塌。实际青龙彻底倒塌的房屋基本没有,而且,在宽城县,卢龙县,抚宁县等地,也都没死人,迁安县少有伤亡。而乐亭县,玉田县,距唐山都是60公里,开平县马家沟距唐山30公里,也都没死人。
十一、唐山地震的预测情况
当时唐山的开滦煤矿由于行业的关系,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一直有严密的监视,在地震前也发现地质监视数据异常,也请地震专家来分析这些数据,并得出可能会发生地震的推测,但是担心预报不准确,会造成对生产的干扰与政治上的损失,所以唐山的一般民众没得到任何有关地震的预报。
当时的唐山民众在地震的前几天或前十几天,也发现了动物异常现象,但是一方面,这此现象的信息没能汇总,从而没能引起注意,另一方面,动物的异常现象也不是持续出现,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表现了一下,尤其是,动物异常现象也不能说明一定有地震,所以这些动物异常现象在地震前被忽视了,成为了事后诸葛亮。
在1976年7月14日到7月18日在唐山召开的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在晚上的座谈期间,说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本来汪成民准备在大会上通报,但是主持会议的时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
十二、最早向中央报告唐山地震的人
地震后,北京通过三个路径得到了唐山地震的消息:
第一个报告的,是空六军唐山机扬无线电连报务员吴东亮(当时22岁,与台湾大富豪吴东亮同名)。地震发生后,吴东亮三进四出报务房,忍着剧痛,从废墟里扒出报话机,震后21分钟,凌晨4点零3分,吴东亮按动电键,用通信勤务电码,向在北京的上级部队机关发出了第一份电报:请老台长(首长)速转告党中央和毛主席,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夷为平地,人们埋在废墟之中,火速派部队来唐救援。对方回电:“完全清楚,同意转告。”
第二个报告的,是中共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他受命到遵化机场,于7月28日上午7时左右向中央用电话报告唐山震情。
第三个报告的,是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李玉林和同矿的曹国成、崔成亮、袁庆武四人,他们一起驾驶着矿山救护车,直奔北京中南海,7月28日上午不到9点钟,他们就到了位于北京府右街四号的国务院接待站。当他们被工作人员领到中南海紫光阁时,纪登奎、李先念、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等几位国务院副总理接待了他们。7月30日,国务院总理华国锋率中央慰问团来到唐山。
实际上,当时北京电信局的人发现所以打向唐山的电话都打不通,就知道唐山出大事了。
十三、唐山地震之后的宣传与保密工作
震后第二天,中央开始直接派飞机到唐山上空发传单,传单上写着“人定胜天”,并空投馒头等食物。唐山大地震后,1976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第一篇报道,是新华社通稿,标题为《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 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对灾情的描述是“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当时最响亮的口号:蓝光闪过之后,红星在闪耀。蓝光指的是地震前唐山上的天空上出现非常亮的蓝光,这种光不是像闪电那样时间很短,而是持续好几秒钟,而红星指的是解放军部队前来救援。
唐山地震后,唐山的具体人员伤亡情况一直没有公布,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在做防震避险工作。直到三年之后,在1979年的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才第一次报道出:唐山大地震中,唐山、天津、北京地区的死亡总人数是24万多人。
附:实际上,唐山大地震并非上个世纪最大的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民国九年),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和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地震造成了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
据称,海原大地震,造成200公里外的兰州倒塌房屋十分之三,使距震中400公里的西安“门窗暴响,房摇墙踏,被毁房屋约有百户,距震中700公里的太原“房屋间有倒塌,人民微伤”;距震中1000公里的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更远的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掉绘泥片”;汕头“客轮荡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越南海防附近的观象台上也有时钟停摆的现象。、
1920年12月16日,当时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的一笔:夜地震约一分时止。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