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吴楚柏举之战 主战场在武汉东西湖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2-5-21 07:09
标题:
吴楚柏举之战 主战场在武汉东西湖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2-5-21 08:27 编辑
吴楚柏举之战 主战场在武汉东西湖
艾克来木 三甲张
武汉东西湖区,即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改称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各种网文看,今人对吴、楚的了解,多局限于晚期。特别是讲到楚国,在战国中期以前的地理位置,错误多得难以想象。这应该是史学界的耻辱!
楚文王开疆拓土到淮河上游,楚庄王时期直逼中原,楚共王时期势力已达洞庭湖,此后吴国东迁。晋国为了遏制楚国,支持吴国发展军备,吴国自此才与中原诸侯接触。伍子胥逃到吴国后,采用扰楚疲楚战术。而楚国也支持越国,达到牵制吴国的目的。楚国自灵王后已失争霸中原之心,应该跟吴国壮大有关。
在楚灵王、平王、昭王时期,楚国开始向南发展。东面仍有陈、蔡、徐等国,特别是徐国周边还存在数量众多的小国。在大别山东南一侧,仍有舒、巢、钟离等国,徐是吴的与国。此时的吴国志在向北发展,河南固始县发掘出吴国太子夫差夫人(宋国人)墓,寿县有蔡侯墓,说明这里都是吴国地盘。蔡国避楚奔吴,吴国将其安置在州来(下蔡)。《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阖闾“十一年(公元前504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番是吴国地名,随着吴国北扩迁移至河南固始一带了。与吴国人口同迁的地名还有豫章、九江。由于吴国背面的越国强势兴起,吴国势力只得南撤,吴楚对抗的前沿阵地也随之南移到了州来、钟离。注意,吴楚两国都喜欢把国都设于对敌斗争的前沿地区。如楚国迁都于淮阳,吴国迁都于无锡以抗越,结果都败得很惨。
公元前506年,吴国一度攻入楚国国都,差点令楚亡国,这就是著名的柏举之战。此后,吴越争霸打得你死我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却把吴国灭了。史书中的吴国,只是昙花一现,详细的记载只有四代人。吴国立史时间只有一百年多一点,迁都无锡只有两代人。
今人认为楚国地盘超大,那是越灭吴至秦攻楚之间的事。春秋晚期,越灭吴,楚国自然乘势扩张,此后越与楚渡过了一段蜜月期(楚惠王母亲就是越女)。战国早中期,楚威王败越,尽取吴越故地。楚怀王开始,秦攻楚,楚国先是丢失今陕豫蜀鄂交界处的地盘,之后又丢失湖北全境、湖南境内大部地盘。于是,楚国迁都于河南信阳东,之后再迁淮阳。秦国打响灭楚之战前,楚国才迁到安徽寿春(寿县)。楚国迁都至东南并发展壮大,只有两三代王,在寿春的时间才十多年。
专家研究一(麻城为主战场)
吴国军队由伍子胥、孙武训练多年,对楚作战准备充分,并且先打击越国,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次攻楚没有从方城进攻,而是选择了楚国防守薄弱的方向,出其不意直插楚国心脏。
这次战役,吴军统率是吴王阖闾,其胞弟夫概为先锋。具体组织当然是伍子胥、孙武。战国时期白起攻楚,其战术何其相似!都是战神级别的。白起是围堰灌楚国鄢郢,让对方根本无力抵抗,由此占领楚国汉水之北,身后邓穰还有韩魏联军相助。
此战还有一个小插曲,楚军请求让其渡过清发水列阵,这与宋襄公泓水之战何其相似?这就是春秋时代!但吴国公子夫概没有宋襄公之仁,在楚军渡河时擅自带领五千军马发起进攻,以致楚军溃乱,吴国大军乘势掩杀。当然,楚军在此生死存亡之战中,也不是太烂,一共组织了五次阻击战,结果还是抵挡不住吴军攻入都城。吴国这次攻楚,其实很不地道,不仅捣毁了楚国都城,还把高官女眷抢回去当妾当妻,平民妻女也难逃厄运。伍子胥对楚平王挖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注意,楚平王时期都城在秦溪,所以墓地在这次战役范围之内。
楚昭王是在吴军攻入郢都之前跑出来的,都城如果在荆州沙市一带,他将是渡过汉水往敌军方向逃跑,再见䢵公、到随国。吴军渡汉水作战必将又是另一情境,作战难度要大上数倍,这又不是战神所为。所以,说此时楚都在纪南城或宜城的都不合理。
附图1自
出专家文章。此战吴军三万,应该包括唐、蔡联军,楚国自然是全力出击。作者以为数万吴军、数量更多的楚军都是飞行侠,数渡汉水、涢水,清发水竟然直接无视了!在偌大的地盘上任意驰骋,这样攻入楚郢,要得多长时间?以数量劣势的吴军在敌国作战,讲究的是速战速决。时间长了,楚国军民的人海战役将令吴军难以招架,这是战役策划者必然会考虑的。专家文章说吴楚双方交战的主战场在湖北麻城,真是匪夷所思!
专家研究二(汉川北为主战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城砖与《楚居》等证据也表明,荆州纪南城要晚到战国时期。我借用的图一,标出的不少地名与这次战役相关,如雍澨、大隧、直辕、冥阨、清发水。但所标春秋时期,与楚都有关的地名,多处是错误的。
史籍记载的柏举之战,吴楚两军首遇于清发水,交战地“从小别到大别”。民国地图上把武汉龟山标为大别,看来大别或大别山地名是东迁的。湖北汉川北至今仍有麻河镇。是否专家们是把江汉平原上的麻河、麻阳、大别,误作黄冈麻城、大别山了?此外,今天的武汉市东西湖区有柏泉古镇,曾挖出过大量青铜箭头,这个柏泉地名或许就是柏举变迁而来。柏举之战所在地,应在汉川麻河及图二所标清发水一带,也不排除靠近柏泉镇。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春秋左传》及注文,根本不能理解楚昭王奔随路线。《吴越春秋》记载更明晰:“王涉濉,济江,入于云中。”这里的濉即雎同沮,江指夏江即夏水,云即䢵或郧,正义《土地名》里就称夏水为夏江。我在研究鄂君启舟节时指出,夏水古道经过天门、应城南,起点在钟祥旧口镇,沿线有屈家岭、石家河遗址、古云梦泽。按照楚人在西汉水的习惯,北面有京山(荆山),沮水自然离楚都不远。
《左传》与《史记》说楚昭王获救这事时,均只提及随人,没说什么随侯、曾侯,在随人救楚昭王之后,楚国才恢复随国疆域,给予诸侯国地位。如《春秋左传》记载:“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世服於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使列於诸侯,故得见经。”这在楚昭王末期。史籍对昭王出逃记载得非常具体,如《史记》:“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集解】:春秋云十一月庚辰。”也说是说,楚昭王出逃后一天,吴军就攻入了楚国都城。昭王在途中只住过一晚就到了随人处,吴王入楚郢后再率兵追上了楚王。从天门往北是京山,之后要翻过著名的大洪山才能到达随州或随县。昭王的妹妹很快就走不动了,是由别人背着逃命的。楚昭王是先到云梦,被人误射伤后再去见郧公,由郧公送到随人处。楚灵王迁都到天门,京山苏家垄就是随国最接近楚都的驻地,不排除郧公送楚昭王到此地。
根据《楚居》记载,柏举之战后,楚国先从秦溪短暂迁到汉江西岸的美郢,它应该就是包山楚简中提到的漾陵。然后楚王又回迁到老巢鄢郢与湫郢。湖北云梦楚王城,应该是在柏举之战后修建,为的是防范吴国再次偷袭。有人说《楚居》记载的春秋末期有䢿郢,而原释文作鄢郢,如果确认原释无误则与安陆或䢿郢无关。楚国早期的鄢郢在漯河堰城,在白起攻楚之前一直为楚国所有,这个地名在秦国灭楚前仍然保留着。《楚居》中的“秦溪”,最有可能在湖北天门境内,它不在汉水以西,更不在淅川。北宋末年,在孝感境内发现的安州六器有曾侯钟,说明楚惠王以后的孝感境内有楚王族居住。
原孝感地区的考古调查报告,提到天门境内有楚国大城,未见详细资料,值得关注。
=====
纪念发生在武汉柏泉地区的柏举大战2527周年诗集
三甲张
纪念发生在武汉柏泉地区的柏举大战2527周年(公元2021年)诗集
张昌顺/编
(一)序
今天是发生在公元前506年11月19日(农历)的柏举大战2525周年(公元2019年)。柏举大战是东周时期第一大战,是中国古代十大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吴軍以区区3万之众长途跋涉,竟打败了以车兵为主在主场作战的20万楚軍。这一仗对春秋末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一仗是孙武的成名之战,也是伍子胥的复仇之战,从此楚衰吴强。这场历史上重要战争就发生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地区。但对于这场大战的战场地历史却有误记。为纪念柏举大战2527周年,特将本人近年实地调研发表的十几篇诗文再次刊出,以期引起有关方面对该战之场地探讨的重视。自2021/12/22重新发表以来共计11篇,(主要论文因文字太长受篇幅限而未在此次重发,也未收于木集)现汇编成集,便于有兴趣的朋友阅读收藏。
(之二)
麻城柏子山探寻柏举之战古战场
2014-11-1下午3点多,我和儿子、儿媳驾车从武汉抵麻城,午餐后经一路弯曲水泥山路抵达被许多史学家称为东周第一大战的柏举之战古战场地的地名之一---柏子山(现名九龙山)的柏子塔。柏举之战的另一地名是举水河。举水在麻城城关,我们开车经过。吴楚大军近30万人大战于柏子山与举水之间,故名柏举之战。最后吴军竟以3万人大胜20多万人的楚军。我多年来考据有关史料认为此战场不在麻城柏举,而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山和钜龙岗地区。此行正是为了实地考察古战场柏子山与举水河间地形地貌是否适合吴楚大軍近30万人的混战。从举水至柏子塔,车行约20公里,放眼窗外,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几乎没有一块可容万人驰骋撕杀的平地,十分不利行兵布阵。而且,吴楚两军从汉水边的汉川甑山一路吴诱楚且行且战,如果是深诱至麻城柏子山地区,行程约400华里,其间还要渡府河、滠水、倒水、举水等险阻,这对诱逃的吴军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地形条件和长途行军作战的疲乏状态下,吴军是不可能取胜的。因此,柏举之战应是不可能在这里发生的。这使我对自己多年研判的柏举之战战场地在柏泉的结论更有信心。
此行收获很大,除了观察了解了柏举地区的地形地貌不适合在冷兵器时代大规模战争外,还观看到了正在维修的历时1300年的唐代密宗宝塔和近年复建的九龙山寺。该寺也是唐代始建,唯一保存下来的是一尊观音雕象,与大多数唐后的观音像不同,其男性特征明显。九龙山因山形呈九条龙戏珠之形势而得名,唐玄藏建议唐太宗在此建寺建塔以降龙造福社稷。九龙山九条山岗光秃秃,是国家地质公园,四周有水,唯塔下寺周松柏竹木葱茏,寺前两株古柏有1300年,堪称奇迹,真风水宝地也!寺内仅一名僧人守寺事佛,法号释戒广,湖南永州人,我奉了点香火情,并请他签名,他很高兴签名,字迹显功底。他告诉我们说国家己发文扩建该寺,我祝他荣升主持。
(之三)
柏举不是柏战场
九龙戏珠柏子山,
连接举水多壑峦。
廿万大軍难展开,
此地柏战是误传。
战后二百年方记,
信息缺失未实勘。
诱敌不可十多舍,
唯有柏泉柏战酣。
注:
1、柏举~指麻城市柏子山(现名九龙山)和举水之间地区。
2、柏战~指春秋末期吴楚两国发生的柏举之战。
3、战后二百年方记~指首记柏举大战的史书是《左传》,该书成书于柏举大战后200多年。
4、十多舍~指古时行軍约30里为一舍,从汉川小别(甑山)至麻城柏举地区约400多华里,在冷兵器时代这么长距离诱敌诈败是不可能的。
5、古时诱敌诈败一般长距约在3舍,即40~50里左右,从小别(甄山)到大别(汉阳龟山)以及柏泉地区的距离正在3舍范围内,因此柏举大战战场应在柏泉山地区。
(之四)
麻城龟峰山探寻柏举之战古战场
麻城龟峰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是大别山脉名峰,也是古代10大著名战争---柏举大战战场传说的第二个战场地。我和子、媳2014/11/2上午9:30左右从下榻的麻城市内五月天酒店驾车出发,行驶约30公里耗时约40分钟抵龟峰山南大门。过举水就是麻城举东平原。这里虽宜二三十万人行军布阵,两军厮杀,但仍不可能是柏举古战场。理由一,吴军不可能诱敌跑几百华里远程深诱,且吴军是步兵,而楚军是车兵。车兵在当时比步兵优势强大,尤其长途追逃,用2匹马拉的战车远比步兵快且耐跑持久,不用跑几百华早就追上并打败奔逃的吴军了,那还容吴军有时间布阵迎敌?理由二,如是在龟峰山和举水间大战,那就应冠名龟举之战或龟峰山之战,而不应名柏举之战了。现在龟峰山上下都没有此战之遗迹。
我们进景区门后开车沿由无数z形盘山公路上山,在龟首下观龟台爬陡壁台阶上龟首。龟峰山主峰1320多米,龟首海拔1270多米,龟首仰天吞日,形神极似,被称为“天下第一龟”。龟峰山上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塑像和建于唐代的能仁寺(现在遗址重建)等多处名胜古迹,就是没有只鳞片角有关柏举大战的遗迹遗物。倒是见到多处有关抗日时期的碑石文记。看来麻城关于柏举之战的第二个传说的古战场也应误说。至此,关于柏战在麻城的二个最主要战场地,无论从时空上还是地形地貌及遗迹遗物上都应予以否定。这使我关于柏举之战古战场应在家乡柏泉的研判更加坚定了信念。
(之五)
龟峰山非柏战场
龟峰山下举水东,
三十万兵地可容。
但无战迹证战事,
柏举战名明由衷。
酒仙游此曰大别,
从此得名冠华中。
大别古指汉阳龟,
柏泉或可寻战踪。
注:
1、龟峰山~指位于湖北麻城市伯龟峰山,麻城举水东部。
2、柏战场~指古柏举之战战场。
3、举水东~指流经麻城的举水东部至龟峰山之间的举东小平原。
4、酒仙~指唐代李白。
5、曰大别~指李白(也有传说是司马迁)游历龟峰山时看见山北白雪皑皑,山南树木郁葱,说真乃“大别”也,故才有了“大别山”之名传开。
6、汉阳龟~指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龟山。
(之六)
甑山寻退迹
形如倒扣古炊甑,
曾与龟山同别名。
水绕三面几字流,
千年汉川筑县城。
吴楚江峙囊瓦攻,
孙武佯败计功成。
小别诱楚到大别,
柏钜一战败楚軍。
注:
、2016/5/7携妻同友夫妇为寻访柏举之战吴诱楚始发地小别山而驱车经蔡甸到汉川甑山。
2、甑山~位于汉川市马鞍山乡甑山村。因形如倒扣在地上的古炊具甑而得名。武汉市汉阳龟山古时也因形如倒扣古甑而名甑山。两甑山相距不远而相呼应。又因汉阳龟山称“大别”(转贴者注:别字可能是鳖字,因为龟鳖身形相似,龟山也可称之为鳖山,之后衍生出别山),故古时汉川甑山也因形小而称“小别”。汉川甄山虽小,因地处汉江几字形边而在古时极具战略地位和行政地位重要意义。(现在汉江主河道在甄山北,而几字形故河道仍存在于甑山南面,只是被汉江防洪江堤隔断。我推测在柏战后的2000多年中这里应发生汉水截弯改直的改道)。千年前古汉川始设县时其治所在此山筑城,后几经洪水破城才搬迁至汉川金鼓城。吴楚柏举大战前两军隔江对峙于此。因水荒至县治搬迁甑山衰落,由县治而镇制到目前村制。我们到此,己看不到山,过去海拔约50米左右的主山头己被当地多年开山采石而成又大又深的水坑。好不容易找到了残峰断壁和不知年代的残缺围墙。
3、同别名~指与汉阳龟山同名“别”山,龟山名大别,甑山为小别。
4、几字流~指汉水流至甑山时三面绕山呈“几”字形流出。
5、囊瓦攻~指楚令尹囊瓦,字子常,在吴楚两军在此隔江对峙时,不听左司马沈尹戌计谋,提前渡江向吴军进攻。
6、孙武~指公元506年吴楚柏举大战时吴国主帅孙武。
6、柏钜~指古时柏泉山巨(古曾称钜)龙岗地区。
(之七)
溳口寻半济击迹
溳口镇非溳水口,
汉溳互通一码头。
古汉改道涢镇落,
汉北河成新沟秀。
吴軍诱败应过此,
败楚追兵在上游。
烧火港连柏鉅地,
追港击涢遗箭簇。
注:
1、溳囗~指古涢水注汉江入口,也指古涢口镇(现为溳口村),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与汉川市交界处。人们常把古溳口镇当作溳水入汉江口,其实古溳水口在古涢口镇下游约2华里处入古汉江故道。汉江改道后又向南移约1华里多。开挖汉北河与涢水下游河段重叠而废弃了古涢口镇至汉江的部分入口河段,形成故道口滩塗湖洲。
2、半济击~指吴军在柏举大败楚军后追击楚军于清发水(即涢水)时待楚军渡河一半时发起攻击,古书称之为“半济击”。
3、涢水~指发源于湖北西北部的大洪山,流经湖北随州、安陆(流经安陆段称府河)、云梦、至应城与云梦交界处虾咀分流,西支经汉川北至新沟入汉江,东支则由云梦入孝感澴河至武汉湛家矶入长江。涢水亦称府河,古称清发水。左传“吴败楚于柏举,从之及于清发”是也。
4、汉溳互通~指汉江与溳水在涢口处交汇互通,形成人货码头集市进而成集镇。现古码头己无存,只有遗址。
5、古汉~指古汉江,曾在明代涢口一带汉江改道南移,从而使古涢口镇势微,至今仅村存集废。
6、汉北河~指1969~1970年由天门河下游改道在汉川与东西湖区交界处开挖成的南北向人工河,在新沟镇处入汉江。汉北河使涢水入汉江段河道失去作用而遭废弃,从而使后起之秀的新沟镇更加蓬发。
7、吴军诱败~指春秋末期吳楚两国柏举大战前,吴军引诱楚軍从小别(汉川甑山)至大别(汉阳龟山)而佯败,想必应沿汉江岸高地经此。
8、烧火港~指涢口上游约5公里处老袁家台前的河港,原名沙窝港,学名顺港(别误会,本人名昌顺,不是我起的名字)。从老袁家台,接府河,穿汉北河,过汉丹铁路,直达荷包湖前面的旧新口,通过湖河与柏泉钜龙岗地区相连。
9、追港击涢~指吴军打败楚军后沿烧火港线路水陆追击楚軍,以至追到清发水(涢水),在楚军半渡时挥军击杀(主要是箭击)。鄙人与友人袁小华已找到疑似线索和直接挖到过铜箭簇的证人。
10、2016/10/5上午携妻同友小华夫妇寻访了古涢口镇、古涢口、古汉江古道、古烧火港故道袁家台段。特拙诗记之。
(之八)
双桥记吴軍入楚沿澴抵汉
界山东麓澴河边,
南北朝居两桥间。
兵道驿道物流道,
盛时千商聚笑颜。
春秋吴军经此过,
直下汉川楚軍前。
麻城不是柏战地,
双桥佐证是柏泉。
注:
1、双桥~指位于湖北大悟县城北7公里的中国古镇双桥镇。该镇东滨澴河,西接界山,南北朝时期己形成村落。后在镇南北两端流向澴河的小溪流上修建了两座古石桥,故名双桥镇。北桥因早年修建跨澴河公路桥而折毁,现仅存南桥。双桥古街现被双桥村民宅掩蔽,不易为外人发现。今天(2016/6/4)下午约2时同妻及友人袁小华夫妇经游大悟宣化店后抵此,经路人指认方入古街。
2、界山~指古镇西北边所依偎的一座山,名界山。
3、澴河~指由北向南流经古镇东边的河流,它发源于大别山西部,南流经大悟、孝感与府河(郧水流经安陆段因古安陆曾为府治地而称府河)汇合后称为府澴河而分别南流入汉江和东流经拍泉、滠口入长江。它是汉江最大支流,是孝感地区母亲诃。
4、兵道~行兵、运兵之要道,古楚国在公元前706年至前506年,200年间,向北打700场战争,都是经此过九里关、武胜关、平靖关进行的。
5、驿道~指古官道。
6、物流道~指古代方圆数十公里的物资集散地,加之驿站、澴河交通之便,商贾云集、集近流远。
7、春秋吴军~指春秋末期(前506年)吴国军队(吴、唐、蔡联军),进攻楚国时经过双桥镇。这符合史书记载的吴军经三关(经此的吴军应是从九里关进发的一支,从选择沿澴河南下看应是吴军辎重后勤部队便于水陆运输物资。
8、柏战~指春秋末期(前506年)发生的吴楚柏举大战,吴以3万兵战败楚近20万兵。但此战战场地在什么地方?历史上存多地说争议,其中多认为是在麻城,鄙人研究分析认为应是武汉柏泉巨龙岗地区。
9、双桥佐证~指大悟网和中国历史古村镇网上明确指出当年吴军一支经过此地南下攻楚,此说明吴军是从淮河乘船至潢川登陆后经九里关等三关沿澴河南下至汉川汉水边,未经麻城境,而吴军诱敌佯败也不可能到麻城,故柏战场地只能是柏(泉')钜(巨龙岗)地区。
(之九)
白兆山非柏战场
仗剑去国隐碧山,
十年百诗山水欢。
真武祖师三清尊,
万物循道法自然。
烟店缘起棋坠地,
从此百姓曰三餐。
柏战寻迹末见遗,
吴楚大战柏泉南。
注:
1、2016/5/1为寻找古柏举大战场地,同友人夫妇驾车游此山。
2、白兆山~又名碧山,位于湖北安陆市烟店镇境内。因道教祖师真武大帝在此修炼成道教圣地和李白于唐开元十四年仗剑去国游此“醉隐”十年而名声远播。
3、十年百诗~指李白醉隐此十年写诗百首。
4、真武~又称玄武大帝,是汉族神话中北方之神。据传,他是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乃中华之祖龙。
5、三清尊~指道教最高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6、棋坠地~指玉帝令太白金星传旨凡界三曰一餐,因太白贪洒过量把与广寒宫吴刚对弈的一枚棋抚下坠人间,顿时地动山摇,烟雾腾空,故此地名烟店,又因乱石堆山又名白兆山。太白惊醒后错传成玉帝令凡界百姓今后一曰三餐。其实烟店是古时传递信号的烽火台狼烟腾空而名,至今仍有古烽火台遗址。
7、柏战~指春秋末期著名的柏举大战,吴军以3万联军打败楚国20万大軍。有说此战在此地发生。
8、柏泉南~指武汉市柏泉山南高岗区域。
(之十)
雍澨战地游
汉京往返六百里,
寻访雍战地遗迹。
太子山麓雍澨边,
吴楚两军杀声急。
两战两胜终败北,
沈帅重伤献首级。
事过二千五百年,
唯见司马水不息。
注:
1、汉京~指武汉市与京山市。京山市(今年刚撤县建市),因该市城东有京源山而得名。
2、雍战~雍指雍澨简称,公元前506年发生柏举(今武汉柏泉及周边)大战后,楚军战败逃至雍澨与左司马沈尹戌所率之军汇合,与吴军展开殊死决战。双方兵力达10万之多。
3、太子山~指位于京山南部雍澨平原北部的太子山,可能与唐代新罗(现为韩国)太子住锡修禅地有关而得名。
4、雍澨~指现司马河的古名。
5、沈帅~指楚国左司马沈尹戌,其官位仅次于令尹(相似丞相),似兵马统帅。当时沈去方城调集兵马和捣毁吳军在潢川登陆的战船及堵塞三关通路,后得知令尹在柏举兵败赶至雍地与吴軍决战,结果先胜后败重伤,后叫部将将其首级取下献给楚王。
6、司马水~指司马河水。雍战后,楚王及国人为纪念左司马沈尹戌的忠勇,把这段雍河改为司马河,并筑墓立碑供后人瞻仰祭祀。可惜这些都未见到遗存。当地人大多不知此事。
7、2018/10/5/8:30驾车行驶160公里,于11:30抵雍水石龙镇,走访了7位当地老者和相关人员。并驾车寻访司马河石龙镇至太子山一带的地形地貌人文风情。14:30顺游完太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王莽洞景区和国际狩猎场后驾车回汉。
(之十一)
柏举大战祭(代跋)
哀惟敬王十四年,
吴楚柏举战空前。
孙武成名胥报仇,
尹戌尽忠楚改元。
当年战场今安在,
举水窃喜泉无言。
睡虎不为箭簇醒,
尚飨先民楚先贤。
注:
1、哀惟~一般祭文开头语。
2、敬王~指东周敬王,敬王十四年为公元前506年。
3、柏举~地区名,春秋末期吴楚在柏举地区大战,具体地点有多说,有麻城说、汉川北说和武汉柏泉说。
4、孙武~指吴国将领,春秋未期著名军事家,尊称兵圣。柏举大战使他一举成名。
5、胥~指伍子胥,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其父被楚王杀害而逃亡吴国。同孙武共同指挥了柏举大战,获胜后为报杀父之仇而掘坟鞭楚王尸体300下以泄恨。
6、尹戌~指楚左司马沈尹戌。楚之杰出将领,智勇双全。分兵合击之计被子常弃用。柏战后期率兵赶至雍澨奋战重伤后叫部将割其首级献楚王。
7、举水~指流经麻城的举水河,传说柏举之战位于麻城柏子山与举水之间,实为误传。
8、泉~指柏举大战所在地武汉柏泉。其泉相传大禹治水在汉阳龟山植柏,其根长至柏泉地区而形成泉。
9、睡虎~指柏泉睡虎山。
10、尚飨~一般祭文之尾词句。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