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内东北 黑龙江省黑河市 小兴安岭北麓的孙吴县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2-3-23 15:05
标题: 内东北 黑龙江省黑河市 小兴安岭北麓的孙吴县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兵圣孙武与吴起,都著有兵法,并称为孙吴。在中国的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吴帝国,人称东吴,也称孙吴。

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与俄罗斯接壤的孙吴县,属于黑河市,紧邻着黑河市的爱辉区。不过,这里的孙吴,虽然据称是全国唯一的以两个姓为名的地名,但这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与吴起没有关系。

黑河旧称瑷珲,是1858年5月28日《中俄瑷珲条约》签订的地方。现在黑河市的主城区是爱辉区。与爱辉区隔黑龙江相望的,是海兰泡。海兰泡位于黑龙江与结雅河(精奇里江)的交汇处,原名孟家屯,后改称海兰泡。清朝将外东北割让给沙俄之后,俄国将这里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成为俄国阿穆尔省首府。

孙吴县地处小兴安岭北麓,与俄罗斯的边境线长度约为35公里,目前,这里除了汉族,还有满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10个少数民族。在孙吴县隔黑龙江相望的,就是江东六十屯的所在地。

孙吴名称的由来,一说这里有一条逊别拉河,满族人称太阳为“逊”,称河为“别拉”,逊别拉河也就是太阳河之意。在逊别拉河两岸有两个村落,分别住着姓孙的与姓吴的人家,至1930年代,在曾家堡村还有孙相林、吴双全两家,为孙氏与吴氏的后人,所以称为孙吴。

一说是,从龙镇到逊别拉河,有一条龙逊官道,经过龙门首站直抵第五站(今孙吴县腰屯乡吴家堡村一带),简称逊五。在日本语片假名中,逊五与孙吴同音。“逊五”很容易转读成为“孙吴”。

一说是,日本关东军在这里修筑北黑铁路,准备进攻或防御苏联,因为日本军崇尚武力,便以孙武与吴起的姓氏取其地名,另外,三国时期孙权建立吴国,称雄江东,日本军企望武运长久,取这座车站名为孙吴。这种说法过于牵强。

总之,这里是日本军为对抗苏联而在北黑铁路沿线建立的一个城镇,据介绍,这里现在还有很多日本人盖得房子。1933年4月,日本军制定《对苏作战纲领》,实施“北边镇护”计划,在黑龙江划分为4个正面战区,分别为东部正面,东北部正面,西部正面,北部正面,构筑“国境阵地”。北部正面又称孙吴正面或黑河正面,1933年12月,龙镇县在此设孙吴保。1935年2月,修筑北黑铁路,设孙吴站。1937年12月设置孙吴县。建县前,以逊河为界,北属爱辉县,南界龙镇县。成立孙吴县之后,爱辉县的逊别拉河以南之区域和原龙镇县管内逊别拉河以南小兴安岭以北之区域,划归孙吴县。

目前,孙吴县还遗留有日本军的胜山要塞。胜山要塞在孙吴县吴家堡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距离黑龙江约8公里。

在孙吴刚建县不久,1939年,孙吴县人口总数85万人。其中满洲人(中国人)60万6千8百人,日本人24万多人,其他外国人19万人。1941年,孙吴县人口总数为94万9千5百,其中日本人20万6千8百人,满洲人(中国人)72万1千7百人,朝鲜人1万9千9百人,其他外国人1千1百人。1945年,日本战败,孙吴县的人员四处逃散,1949年,孙吴县人口为12153人。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孙吴县常住人口为73387人。

孙吴县总面积4318.9平方公里,约为深圳与东莞的面积之和。     

因为在1956、1959和1965年获第一届、第二届和第四界全国象棋亚军的王嘉良是孙吴人,并且在1982年获中国象棋大师称号。1984年获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所以孙吴县生产的象棋非常有名,孙吴北疆木制品厂的“双喜牌”木质象棋被誉为国货之冠。

黑龙江漠河市北极村是目前的中国的最北端,属于大兴安岭,在北极村以东约一百公里处,黑龙江的南岸是兴安镇,黑龙江的北岸是著名的雅克萨城,三百多年前,康熙与俄国的雅克萨之战就在这里爆发,战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地区归中国,外兴安岭以北地区归俄国。

过了雅克萨城,沿黑龙江走十几公里,即进入塔河县,过了塔河县,进入呼玛县,黑龙江基本上就是向南偏东方向流去。过了呼玛县,就进入了黑河市爱辉区,也就是原来的瑷珲。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的地方。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约60万平方千米的黑土地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的黑土地为中俄共管。

1891年5月,俄国在乌苏里江源头的兴凯湖以南约二百公里处的海参崴(俄语地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1892年7月,俄国又从车里亚宾斯克(哈萨克斯坦西北部、西西伯利亚以西、欧亚分界线-乌拉尔山南段的东麓)向东修建铁路,至1904年7月13日开通。

在西伯利亚铁路开通后十个月,1905年5月,爆发日俄大海战,俄国战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

此时,西伯利亚铁路贝加尔湖段尚未建设,是以轮渡方式连接。后续工程建设了黑龙江北面的阿穆尔铁路和贝加尔湖段铁路,持续到1916年。西伯利亚铁路完全建成的第二年,俄国即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俄国灭亡,几个月之后,又爆发十月革命,俄国沙皇全家被处死。

西伯利亚铁路又称第一亚欧大陆桥,几乎跨越了地球周长的四分之一,从莫斯科到海参崴共9288公里,需要七天七夜的时间才能到达。

1858年到1900年,在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的时期,江东六十四屯提供了俄国远东一半以上的粮食和蔬菜供应,法国历史学家雨拉认为,如果没有江东六十四屯的存在,俄国人连生存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然而,就在西伯利亚铁路快要建成通车之时,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与此同时,俄国把黑龙江北边的海兰泡与黑龙江东边的江东六十四屯(也就是黑河市爱辉区与黑河市孙吴县隔黑龙江相望的沿江地区)的中国居民全部赶入黑龙江的江水中,爆发了海兰泡惨案与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海兰泡惨案与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并称为“庚子俄难”。

海兰泡是黑龙江畔的一个村庄,原名孟家屯,后改称海兰泡。[2]  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后,将这里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1900年,海兰泡大约有3.8万人,近1.5万人是中国人,长期在这里耕种、作工、经商。

1900年7月15日,在安徽铜陵大通镇爆发了反抗清朝政府的自立军起义。这一天,俄国军舰在黑龙江的江面上,向驻扎于瑷珲的清军射击,清军还击之后,俄军用陆上的炮兵炮击瑷珲城。同时,俄军禁止海兰泡的中国人渡江到瑷珲,扣留了全部渡船,并派骑兵冲散了准备渡江的人群。第二天,俄军逮捕所有的中国人(包括很多非常富有的中国商人),第三天,俄军把把所有关押起来的中国人赶到黑龙江边,并用刀斧把所有的中国人赶进水里。残留在江岸大片血泊中的,只是些散乱丢弃鞋、帽和包袱之类。海兰泡大屠杀从7月16日一直进行到21日,共夺去了5000多名中国人(包括汉人、满族人、达斡尔人)的生命,只有少数人游到对岸的黑河市爱辉区而得以逃生。7月22日,俄国阿穆尔省政府宣布,海兰泡中国人被全部“肃清”了。

事发十几天后,沉在黑龙江底的无数死难者尸体浮上水面,顺流而去,江水为之奇腥。

1900年7月17日,俄军在进行海兰泡大屠杀的同时,另派出军队扑向与海兰泡隔结雅江相望的江东六十四屯(在海兰泡的黑龙江下游),对中国居民进行多次扫荡。

江东六十四屯位于结雅江(精奇里江)口南至孙吴县沿江乡霍尔莫津岛的黑龙江的东岸地带,南北一百五十里许,东西八十里许,这里也是一大片肥沃的黑土地。后在沙俄的蚕食下,江东六十四屯的面积缩小为长约一百四十华里,宽约四十二华里,约一千六百平方公里。惨案发生前,这里有六十四个村庄,又地处瑷珲江东,故称瑷珲江东六十四屯。

据俄国当局1881年调查,在江东六十四屯,中国人有一万四千人,其中汉人8600多人,满族4500多人,达斡尔族900多人。平均每个屯有二百多人,不过大小不一,有的屯子有上千人,有的屯子只几十人。汉人绝大多数是山东和山西的移民。满族和达斡尔族在语言、服装和风俗习惯上与汉人基本相同,讲话彼此都懂。三个民族都从事农耕,种植大豆、小麦、小米等作物,也酿造烧酒。

在江东六十四屯,俄军采用同样的手法,沿村放火,毁房杀人,对于未及过江者,不分男妇老幼,农夫工匠,负贩商贾,等等,一同逼入江中,得生者不过六七十人,其余均被逼溺死江中,夺去了二千余名中国居民(包括汉人、满族人、达斡尔人)的生命。

之后,在尼布楚、伯力、双城子等地,有几百名中国人遭到杀害。

沙俄当局振振有词地说,中国东北地区的义和团运动破坏了俄国修筑的铁路,杀害了俄国铁路员工和妇女儿童,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是它采取的“报复”措施。

1900年8月4日,阿穆尔省军管省长格里布斯基宣称:“根据《瑷珲条约》规定,一直归中国当局管辖的前满洲外结雅地区(即江东六十四屯)及阿穆尔河(黑龙江)右岸为我军占领之满洲土地,已归俄国当局管辖。凡离开我方河岸的中国居民,不准重返外结雅地区”。

1901年5月,俄国在阿穆尔省成立了军事法庭,对海兰泡屠杀和江东六十四屯屠杀事件进行调查。审讯工作一直到1902年2月才结束,结论是“驱逐问题处理失当”,相关官员监禁三个月。


在俄军制造海兰泡惨案与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统称庚子俄难)的一个月之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光绪皇帝与据称“与俄国人相比,更恨美国人”的慈禧太后(因为俄国人只要满清的土地,而美国人要满清三权分立)等逃往西安,据称之后,八国联军屠杀十多万北京人。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