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范蠡的两种可能的结局与两个可能的外号(附商训与鬼谷...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2-10 20:19
标题:
范蠡的两种可能的结局与两个可能的外号(附商训与鬼谷...
范蠡的两种可能的结局与两个可能的外号(附商训与鬼谷子)
范蠡与鬼谷子的方略,都是在无法光明磊落的恶劣社会环境的条件下所实施的不宜广而告之的不光明磊落的办法,是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弱肉强食与防范弱肉强食的办法,有的办法不违反法律,有的办法不违反道德。人们应当注意到要识破这一切。
以前有句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商业活动可以活跃市场,让社会活泼。不过,虽然,经商离不开头脑活络,但更不离开诚信重诺。犹太人头脑有活力,但也同样是在国法王法与道德的框架之内,也同样是强调诚信守诺。
在范蠡(字少伯)那个时代600多年之后的司马迁写下的《史记》中记载,楚人范蠡离开越国经商,头脑活,守信用,而且讲义行,成为巨富,号为陶朱公。
当然,范蠡在越国之后的真实人生轨迹,一直是有争议的。
一个传说是范蠡与西施离开越国之后,在江苏宜兴(一说是在山东定陶)制陶为生,范蠡受西施用柴火做饭的启发,提高了制作陶器的成品率,这也是宜兴制作紫砂壶的技术前身,范蠡将这一技术传授给民众,由于范蠡自称朱公,从而被人称为陶朱公,被奉为陶器的始祖。
另一个传说是范蠡在自称朱公之前,在齐国自称是鸱夷子皮,鸱(发音为吃)与鸮(发音为消)枭(发音也为消)类似,是一种凶猛的鸟,也称为鹞。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一头三身,与湖北九头鸟的一身九头不同(范蠡是河南南阳人)。而鸱夷子皮指的是牛皮做成的装酒的袋子,也就是革囊。
范蠡以鸱夷子皮为自称,原因可能有六个。
一是传说范蠡在吴越相争期间,范蠡以造谣传谣为手段,造谣伍子胥不忠于吴王,使用离间计加害伍子胥,伍子胥被夫差逼得自杀之后,被装在鸱夷之中抛入江中,所以伍子胥也被称人取个外号为鸱夷。吴越相争结束之后,范蠡心感内疚,自认为有罪,便用伍子胥的外号鸱夷为名,自称鸱夷子皮。
二是范蠡或者自谦,指称自己是酒囊饭袋,无用之人。
三是范蠡或者自嘲,指称自己以酒为乐,醉生梦死,甘为隐士,不再过问世之政事。
四是范蠡或者自豪地指称自己如同牛皮袋子,伸缩自如,是能伸能屈的大丈夫。
五是范蠡或者看中鸱夷子皮中的鸱字,自豪地表示自己是一只凶猛的鸟,如鸮如枭,也是一代枭雄。
六是鸱夷子皮,虽是装酒的,也可以利用皮囊的胀缩来实现鼓风,做鼓风器,这即是制陶所需要的工具,也是他做为勾践的谋士之时,实际上所做的事情--点火煽风,掌握火候,而成就越国复国之业,也为楚国消除一大隐患,因为毕竟吴国曾经用三万兵力攻破楚国都城。
范蠡在齐国与西施以及儿子们耕地经商,成为巨富后又散尽家财给乡间众人,如此三次,后成为齐国之相,之后又来到定陶经商隐居。
范蠡的结局,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司马迁。司马迁的《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中记载“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这表明,楚国宛城人范蠡的结局,与曾经是宛城县令的文种一样,被勾践杀掉。比司马迁早五十年的贾谊,在《新书.耳痹》中叙述:范蠡负石而蹈五湖。范蠡是被人绑上石头扔进湖中,与传说中的西施的另一个结局相似。比贾谊早五十年的吕不韦,在他请人编撰的《吕氏春秋 离谓》中记载:范蠡子胥以此流。表示范蠡的结局与伍子胥一样,被扔到江里。不过,2004年在江苏无锡鸿山发掘的越国贵族墓--邱承墩,有人猜测这是范蠡墓,或是范蠡的衣冠冢,并认为勾践对范蠡是杀而厚葬,如同曹操对杨修那样杀而厚葬。
当然,范蠡的这种结局,也许也是后来的吴人因为对范蠡的恨,或是后来的越人对范蠡的担心,而编出来的故事。
关于范蠡与西施(施夷光),在与范蠡同一时代的《墨子》中叙述,西施之沉,其美也。表示西施是沉水而死。明朝末年,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叙述的是,西施被勾践的夫人沉入水中。实际上,《国语》和司马迁的《史记》中,都没有提到西施。《史记》中只提到文种送美女给伯噽。在司马迁的时代一百五十年之后的东汉初年出现的《越绝书》以及东汉末年的《吴越春秋》中,才有西施和郑旦。《越绝书》中说西施与范蠡泛舟于五湖。《吴越春秋》中没有写西施的下落。
据称,以前江苏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上面记载了二十一个字:蠡与施潜通,三年始达吴,以语儿亭为质,施不得不勉。这二十一字的竹简上所述的大致意思是:范蠡和西施私下相爱,三年才将西施送到吴国。当时范蠡以语儿亭为要挟,才让西施不得不听命于他。语儿婷是西施和范蠡的孩子,也可能是西施与别人的孩子,范蠡用这个孩子为人质,让西施去吴国执行任务,为了儿子,西施不得不去吴国,潜伏吴国十几年,侍候吴王夫差。(不知出土于何时何地的吴王夫差盉上记载,这只盉是送给一位平民女子的,这与西施的身份相似--浙江诸暨的民女)。
从这个记载来看,范蠡足智多谋的冷静,已经达到了冷酷的程度,接近虚伪和无情。这个竹简所记载的,表明也不会出现西施与范蠡如《越绝书》所记载的“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种情况,而可能出现的是战国时期《墨子》所记载的西施被沉湖而死的情况。这说明范蠡对于西施来说,是不讲诚信的。因为在派遣西施之时,一定是对西施做了很多好听的承诺,但最后并没有实现承诺。
不过也有记载表示,范蠡也被人沉湖而死,范蠡自身不保,更无力对西施实现承诺。
另外,鸱夷子皮与陶朱公均是另有其人,与范蠡无关。
《韩非子》、《墨子》、《淮南子》等书记载,鸱夷子皮是齐国大夫田常(田成子)的得力助手,是范蠡同一时代的人,比范蠡要早一些。
而陶朱公是魏国的一位白手起家的富豪,曾向魏惠王(梁惠王)暗示要推行仁政、厚德治国。于是梁惠王开始“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予”。这个政策推行之后,魏国综合国力大增。这位陶朱公比范蠡要迟100年。
由此可见,范蠡不可能是鸱夷子皮,更不可能是陶朱公。
但是,后世的人(或者说是现代的人)为了寄托自己的梦想,不仅智谋超群,还能做高官,又能当富豪,还有美人与之私奔,从而把这些加身于范蠡,并被后世奉为商圣,商祖,成为南阳五圣之一(其它四圣是:谋圣姜子牙、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还依托范蠡之名,加上史书中记载的范蠡的一些言行,编出了陶朱公商训。
陶朱公商训
五字商训:
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于已有利而于人无利者,小商也;
于已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
于人有利,于已无利者,非商也;
损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大商之经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国;孙子,吴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变法;其学问之精深,道法之玄奥,意气之宏远,境界之高明,岂是空想妄论之辈,俚谚俗语所能达到的。
大凡天下之学问,万事成败,皆不出道与术这两大范畴。道是河,术是舟;道是舵,术是桨。无河无以载舟,无舟难以渡河。无舵则无方向,无桨则无动力。所以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谋者,韬略也。
《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关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能用人。因才器使,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以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1]
《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三谋》:
人谋
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
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
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
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
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物谋
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
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
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
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
帐目要清,糊涂弊端生。
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三略》:
《货略》务完物 货物的品质要完美
《价略》审贵贱 注意价格变化规律
《市略》无息币 莫使货币停止流动
图片
图片
中国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来历不明,有人说他姓王,叫王诩,也叫王禅,有人说他姓刘,叫刘务滋,有人说他活在战国时期,也有人说他们在春秋时期就向老子学道。鬼谷子曾隐居在云梦山(云梦山属太行山脉,在今河南鹤壁的淇县西部),在此教授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著名人物,比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尉僚子等,虽然人们不知道鬼谷子是不是收了学生们很多学费,或者是免费传授知识,但是人们明确知道鬼谷子靠他的学生们收获了很多名声,从而鬼谷子声名远播。
鬼谷子被后世尊为“谋圣”,著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书,不过,鬼谷子的书在隋朝时期才出现,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有人认为这些书是后人伪托鬼谷子之名而写的。《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虽然有人说鬼谷子的书里讲的是术,而且还是诈术,鬼谷子的学生们在一些国家使用的那些术,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但从实际成效上看,只能使那些国家得逞或安全十几年,然后那些国家就衰亡了,无论是六国,还是秦朝,都是这样。所以有人认为鬼谷子的书中的内容,容易让人心偏邪,是“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坏,天下用之则失天下”。不过也有人认为,鬼谷子的书,是术中有道,体现了自然的客观规律。
比如,鬼谷子主张的为人处事之术:
以德为先:替对方着想、充满自信。
以道为首:称颂在前、运用商量式语气、真诚地“捧”对方、实事求是地说点对方乐意听的话、你很某某你来办最适合会更好。
以利为导:给对方以承诺、先摆出事态让对方不便推辞、用激将法作最后一击(你若不行,我就另请高明)。
鬼谷子讲究探知别人深层心理的原则与办法,除了多维度的观察技术之外,还有策略性的试探技术,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的观察与试探,从而确定别人的真实心理,或是故意营造别人的某种心态,从而利用这些心态,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鬼谷子 权篇第九》认为:
穷则嗜利,以利切入。跟没钱的人,不要谈什么理想愿景,直接告诉他能赚多钱就完了。
弱者嗜尊,发谦切入。要地位低下的人办事,就要显得格外的尊重,因为他们的生命之中缺乏被尊重。
强者嗜强,以事切入。强势的人,不喜欢跟弱者打交道,跟他们交往不需要太谦虚,就事论事,直奔主题就行了。
迟者嗜晰,以简切入。跟反应迟钝的人不玩深沉,而是把问题简单明了的呈现给她。
勇者嗜直,以耿切入。对于勇敢果决的人,喜欢直来直往,不要跟他们兜圈子。
岁者嗜捧,以礼切入。跟年长的人打交道,一定要有礼貌,多听他们讲过去的事,多捧着点。
又比如,《鬼谷子 飞箝第五》中显示了鬼谷子换位思考的功用是:对于人这种智慧动物,考量其智慧、才能,实力,势气,以及这些的真假,考虑计谋的安危利害得失,确定亲近的程度,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就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探知其亲疏和相好相恶。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想法、好恶,引诱对方说出真情,用华美的辞藻套出对方的实情,恭维对方,团结对方。这即是飞。
而鬼谷子换位思考的运用是:或威胁(摧毁他们)或利诱(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璧和封地),反复试探,吸引他们,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游说他,有意识地适应对方,误导对方,让对方产生高估或低估,产生误判,从而控制他们。这即是钳。
对于鬼谷子的道与利诱,虽然不光明磊落,虽然用尽了全身的黑暗,但要懂得识破。
《鬼谷子》的内容:捭阖第一(如何游说对方开放或封闭)、反应第二(用相反相成的道理用于认识世间与人的言行心事)、内揵第三(如何说服他人,或者自己激流勇退)、抵巇第四(何种情况维护政权,何种情况推翻政权)、飞箝第五(如何识别与控制人才)、忤合第六(何种情况要忠诚,何种情况要背叛)、揣篇第七(如何借助和扩大对方的情绪来了解对方的实情,以决定要游说或不游说)、摩篇第八(暗中循道行善,游说自然而然成功)、权篇第九(不仅知长知短,也不仅扬长避短,还要借其长处优点与特点而加以安排说辞--游说)、谋篇第十(仁义忠信是正道。而为了利益而控制,需要先退后进,游说而后议论奇谋,引发与加深事物的渐变最后实现突变)、决篇第十一(感化护净,是圣人大业,然而,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参考日常,小心行事,推测往事,验证未来,也是圣人的大业,以此利弊而做出决断)、符言第十二(心境需要既正派又真知远见深觉。诚信达天下,神明来保佑,则可洞天下之奸邪,从而赏罚明确而准确)。《鬼谷子》"转丸第十三"与"胠乱第十四",原文现已失传。另有鬼谷子的《阴符七篇》、《持枢篇》、《中经篇》。
《鬼谷子 持枢篇》强调的是时节之用,是周期中的各阶段的力量不可违背。《鬼谷子 持枢篇》内容只有62个字: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此篇讲的是知天。
《鬼谷子.中经》讲的是,按照一定的道义准则去识别与救助陷入困境的能人志士,结交到真守义的圣贤之人,笼络人心,让国家转危为安,救亡图存,施展抱负。此篇讲的是知人。
总之,《鬼谷子》不仅讲道德仁信正义,更讲利弊以及趋利避害的具体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为此在游说之时,言辞有所取舍,也以利弊而决定忠与不忠,诚与不诚,信与不守信,仁与不仁,义与不义,以及游说与不游说。讲诚义,也讲情义,更讲利益(弱肉强食与防范弱肉强食的利益)。
杨氏族人杨震的四知文化,讲的是天知、神知、你知、我知,而阴鸷的鬼谷文化,讲的是知天,知神(知地)、知你、知我。讲求的是如何探知与运用。
鬼谷子所作的《本经阴符七术》,讲的养生之术。人类的养生,要求人的思想同天合道,对众生怀有慈爱悲悯之心(也就是换位思考),此为修德(养生之道,首在养德),并且淡泊名利,无为安静,制欲调心而后调神,从而心神安定,平淡安定,精神内守。如此养心是养神之根基,也是养德养气之关键。修道养德。用良好的道德涵养五气(五气是:神、魂、魄、精、志),心才能得一 (即“道”),从而得道(掌握道术)。从而养生。
《本经阴符七术》指的是: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
盛神法五龙指的是,养神要求五行之气相合,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养志法灵龟指的是,调匀呼吸,稳重缓行,凝神守一。
实意法螣蛇指的是,能屈能伸,思想坚定,精神泰然。
分威法伏熊指的是,深藏不露、韬光养晦、一击即中。
散势法鸷鸟指的是,制造与利用有利形势而采取行动,实现猛、准、狠,以此养生。
转圆法猛兽指的是,像圆球一样活动自如,从容地应对,智慧和精气往复无穷。
损兑法灵蓍指的是,减损杂念,去除欲望,心神专一,如灵蓍那样顺应自然之道。
总之,鬼谷子的养生之道,即要求凝神坚定,专一守一,又要求活络伸屈,而后能从容猛准。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猛准取利之前,讲究不光明磊落与不光明正大的循道循理循利。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