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初访深吴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5:58
标题: 初访深吴会
初访深吴会
吴太初  

花甲已过公事终,
背井离乡带孙童。
偷得闲时独自走,
欣闻民治有同宗。

心情好奇把身动,
海韵大厦情意浓。
诸亲热情无从比,
饮茶品酒乐融融。


吴太初宗长编写的南城吴氏宗谱
(江西抚州南城 县治原为硝石 又名峭石)

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深吴文化专业委员会终身荣誉会长吴奕新宗长向吴逸才宗长、吴恩通宗长、吴太初宗长签名赠送《中国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一书。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5:58
宗亲 家谱 我

宣公第二十二世孙洞元公,由鹿子源上迁硝石吴家塘(位于江西抚州南城)定居,繁衍后代。1958年,位于南城县县城东南部的洪门镇修建水库,硝石吴家塘的吴氏族人因此而移民,于是吴氏宗亲散居江西南城周边几个县。

我爷爷水生公,是宣公第三十六世孙,由于家穷,爷爷九岁(1907年)那年就离开吴家塘,到四十里外的龙湖埂上(一个无名小山村,现在是龙湖镇政府所在地)堂兄闰福公家打长工。后来就在这里成家立业。埂上就成了闰福公、长福公、水生公这三位同宗兄弟的常居地,兄弟三人相隔五代,直到现在,代代亲如亲兄弟,嫁出去的女儿都一直常来常往。

我在高中读书时,学校隔壁住着爷爷的外甥,他家有客来,总会叫我去吃饭。客人中有吴家塘移民到百里外的老人,他们会谈起吴家塘的一些事,我从此就有了宗亲的启蒙教育了。

我成长的时代,是文革时代。虽然是中师文凭,又是老师,但对于家谱,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过。2000年后,江西南城的崔氏请先生修家谱,就在我家隔壁,他们经常会叫我去陪先生吃饭,这样才见过家谱。当时,我没看过家谱内容,人家的家谱,我不想了解,先生要我帮忙写个序或跋,我也拒绝了,没研读家谱,如何写出序或跋?

2005年,我同学的岳父来了,请我陪吃饭。他岳父就是我的同房宗长。我叫我父亲同往去赴宴。席间宗长跟我父亲谈论家族之事,头头是道。我就向他询问有没有家谱,他说有,并同意借我一阅。几天后,我就弄了一辆车,到他家借谱。好家伙,足足一箱。

谱拿来了之后,我每天晚上都看谱。读谱很难,繁体字众多,纪年是干支纪年法。好在我平时帮人家主持红白喜事多,略懂一二,不懂就查。第一遍通读,了解大致。第二遍边抄边读,做好注释。第三遍精读,分类,列表。

这箱族谱,一共记载了三房,外带崔坊一支(这是找不到前谱连接的宗亲,另修一册),我将四支宗系列成四张大图表,以供大家查询。

2006年清明,首邀大房宗亲到我家做客。饭前,我对家谱做了讲解,引导他们看榜,各自找到自己的祖系,然后说出我修谱的打算和对新谱的改进计划,取得宗亲的认可和支持。

之后,大房的清明聚餐,从此开始。其它三支宗亲,由于找不到领头人,只好作罢。

修谱不容易,他们为了修谱,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为了编写族谱,需要采集信息,但是这样一来,开销太大了。那个时候,联系困难,一个村里才有几部固定电话,宗亲又这么分散,核对信息就要骑摩托车去登门拜访。有一宗亲说我们是同房,我带着资料,在他必经之路足足等了一个下午。结果还是没对上号。

于是,我想我还是闭门造车吧,不能给宗亲增加负担。编谱初具规模,然后再登门拜访。先易后难,把问题聚在一起,利用周末、骑车去一个一个地拜访宗亲。

资料整理好了之后,我对家谱作了一些调整。在尽可能保持原谱形式的前提下,运用了通用简化字,公元计年法。为了弥补计划生育造成的不足,女儿也全部入谱。改欧式修谱法为表格修谱法(这是我自创的,后来才知道与港式修谱法雷同)。增加了健在人员各世系兄弟联系表,干支年份与公元年份对照表,家庭成员变更表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这本族谱出书了。我按三十八代孙每人一本,送到每人手中,并做了记录。家谱收取了打印费和印刷费,其它都免费。

这本族谱,是为家人做点贡献,我很高兴。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5:59
不计前嫌 助人为乐 我自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龙湖镇中心小学负责总务工作。当时学校有十来个年轻教师,有正式的,也有代课的。我比他们年长几岁,他们很乐意跟我玩,聊天、吃饭都聚在我家,户外活动一起去,形影不离。

这些兄弟中,有两位可算是负心汉。小谢和小江,他们是来自同一乡的。小谢是正式老师,受他堂爷爷的委托,要我关照他,我把他推荐进了校委。小江是代课老师,懂点柑桔栽培技术,学校有一片桔园,请他代课兼负责管理桔园,与我们是兄弟关系,他拜我老爸做干爹。这两位老师都是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差。他们的婚礼都是在学校举行。我全权操办,他们的父母只是贺客,啥也不管。

1994年,我进师范学习,中心小学副校长(主管中心小学工作)提升为校长(主管全镇小学工作)。新的副校长因为在接受上级检查时,一问三不知,被免。小谢很幸运地代理了副校长。小江因为正式老师多了,辞退回家务农去了。

1996年,我完成学业,回到原校,继续干总务。这时小谢头疼了,凭我的工作能力,以及与局、镇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系,他远不及我,怕我取代了他的位置,于是明里暗里要我去村小工作,甚至百般刁难。

他却不知道,我是爱玩、爱自由的人,对官位不感兴趣。要感兴趣,就轮不到他啰。中心小学人事错综复杂,各机构插手干预,我才不干呢。他们的排斥,正中下怀。“士为知己者死”,你不待见,我还不协调你。我跟校长要求去村小当普通老师,乐得清静,获准。谁知事后镇党委书记知道了,要我做负责人,这样我又在村小负责了十七年。

2004年,小谢半夜暴病身亡,中心小学一片恐怖,老师惧怕,都不敢沾边。我闻讯赶去,主动担负起主管他的葬礼事宜。凭关系叫来学校周边的群众,按各自的特长分配了任务(因为我对红白喜事管得多,对他们各自的特长了如指掌),参于的人都是尽义务的,在群众的帮助下,葬礼完成顺利。

辞退后的小江,回家务农,没见成效。1996年来我家求我帮他找事做。我帮他在邻村承包了一片板栗园。为了防止村民欺生,对外就是我和他合伙承包的。当然他也要求我入伙,我拒绝了。他是专业的,我是业余的,若合伙,结局是不欢而散。但我答应,我会以股东的身份去帮他,于是每年秋收时,我几乎每天空余时间都在他果园义务劳动。承包五年,他净攒了十四万元。当时一个劳力年收入只有三千左右。

攒钱了,风光了,进城了,朋友也多了。那个时候,我很艰难,三个孩子都要读书,教师工资拖欠严重。他回去路经我家门口,招呼都不打,连我给他果园用的全部家具也不还了。他家办喜事都不请我。怕穷人占便宜吧。

进城后,小江一家人租房住。经一朋友介绍,到赌场放贷为生。那个时候很风光,钱能生钱。他不赌,每天到赌场看赌,光吃红利一天就有五百左右。他不会开车,和别人合伙买了一辆二手红旗车。家也不回,天天馆子店,花天酒地。还邀了一些老板投资放贷,他打欠条保全本金,别人分红利。

因为经济拮据,我进城少了,偶尔进城碰到他,劝他收手,把一部分钱在县城买套房子,好好过日子。他听不进去。

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一天晚上,公安局抓赌,赌徒们逃走了,他也逃到外地,不知去向。可怜老婆带着两个孩子读高中,他没留下一分钱。听到这消息,我机好米,挖好菜,叫我父亲给他老婆送去,以解燃眉之急。

人走了,钱没了,倒欠那些参股放贷的十多万。两个孩子高中快毕业,成绩都很好,失学了,各自打工去了。欠钱了,逼债的上门了,法院立案了,小江只得逃到他乡求生。

几年后,小江偷偷回家了,肝硬化了。只有我去看望他,意思点钱。他岳父说:“还是你是靠得住的朋友。”现在我们还是天天微信相互问好。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00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1-11-23 16:03 编辑

我的“官”场之道

电影《七品芝麻官》两句话在我铭记心中:“官管官,管官管”,这说明了官场角斗复杂。“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官了,就要勇于付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我是个自由主义者,办事不循规蹈矩,很容易被人扣帽子,也不愿你争我斗,不是当官的料。但无名“官”缠身平生,害我一生忙忙碌碌。

在生产队,我兼会计,队委会成员。为队里办砖厂,搞竹木副业,找门路,出谋献策。我所经手的事情,诸如队里卖余粮免检,货款无障碍,购置紧缺农资优先。划分责任田等等比较棘手的事,别的生产队要十天、半个月,还留下许多遗留问题,我三天搞定,做到“合情、合理、合法”。

镇中心小学干总务二十四年,除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主管后勤、基建、勤工俭学,数据统计核算,兼任镇综合心教研组组长。我们的校园是一个大四合院。这个四合院的三面楼房,都是我设计、管理的。装玻璃、油漆、刷墙,都是我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完成的。还设计了十间店铺,以获取店租,弥补学校经费不足。

学校有柑桔600多株,使用农家肥,不用化肥,味浓又甘甜,特别好卖,小一部分卖掉,大部分作为老师福利。柑桔园空地种菜,老师放学后,常有菜带回家。养了几头猪、几只羊,每逢过年过节的,杀猪、分肉、又加餐。我调离后,一切都没有了。

我在兼管镇中心教研组工作的时候,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全镇重要数据的统计,期终成绩的核算,教师考绩分析,都是我做的。为了第一时间拿出成果,我有时晚上只睡一两个小时。

在处理工作的时候,我经常与村、镇领导联系,重大事情我找他们商量。尊重他人,他才会尊重你。每年教师节,村干部都会和我们一起过,活动过后,每人还有红包。村小组长、党员在村委会过年,也要叫上老师一起过。我走了,规矩没了。

本想在师范学习期间找点空闲。谁知我县的局领导的夫人当了我的班主任。那次,我才刚走到门口,就被她叫去了,要我支持她的工作,做班里的生活委员。学生会点名要我去。又捡了个生劳部长当,管辖生活部、劳动部、妇女部,手下的副部长就有七八个。师范学生的管理是两个体制:“班主任、学生会。这样的体现常常造成办事扯皮,常闹矛盾。我上任后,首先建议两个体制统一管理,学生会开会,班长一定要参加,这样管理就方便多了。学校领导有事也愿意找我商量。毕业几十年了,同学们的各种信息,我还是非常了解。

离开中心小学十七年,我分别在两所村小负责。我的工作原则是,尽力为教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教学业绩、教学环境、教师福利,以及教师活动,比别的学校好。我没有午睡的习惯,为了老师们午休好,我中午带领那些不午睡的学生,整治校园环境,拔草、清沟、填路、清理废旧物品,处理垃圾。时常与村委会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每年教师节、六一儿童节,他们都会来庆贺,并表示一点意思,村里一年最少要请老师一餐饭。学校每学期最少聚餐一次,时不时有好东西弄来了,会和老师共享,定期带老师到周边县各校互访。

基层学校经费相当紧张,在我的运作下,还算灵活。我的学校报账最少,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学校环境最整洁,各级领导赞赏。老师福利最好,老师满意。

现在虽然我已经退休多年,但是,回想起退休前那几十年的“官场“工作,虽然这个官职,比七品芝麻粒的县官还要小,但是在这个小小的官场上,我坦荡无私,而且尊重上级,所以脱离了官场的勾心斗角,我尊重群众,做到了当官就为民作主,甘于付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而不是为自己家捞一些红利,所以得到民心,受人好评,更不是把争得的民心做为向上走的垫脚石,仅仅是为了问心无愧而己。在这几十年的“官场”之路上,我禀持着这样的“官场”之道,虽然不敢说“三十功名尘与土”,也淡不上“八千里路云和月“,但是我乐在其中,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00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1-11-23 16:02 编辑

“劳动”之我见

纵观动物世界,它们的每时每刻都在动。一旦不动,处于半休眠状态,那就一定有病。“动”是动物的本能。人是高级动物,自然就得“动”,劳动就是“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健康的人就应该爱劳动。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改造了世界。人类的低级的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美好的 社会,就是我们历代祖先辛勤劳动的硕果。

劳动是一种健身活动,劳动过程中,身体各部分都“动”起来了,全方位的“动”,促进各部位的健康成长。与劳动同来的物资财富就是劳动的成果。劳动培养了技能,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劳动经验的总结和发展。

劳动锻炼了自己,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培养了自己的素质,使自己产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丰富了自己的精神财富。

爱与怕劳动,产生两大循环。

爱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认为可以锻炼身体,掌握技能,充实生活,获取劳动成果,越爱劳动,就越喜欢劳动,越会劳动,劳动起来自然轻松多了。

怕劳动的人,认为劳动苦,累,脏。所以不愿劳动,劳动技能也就差了,劳动起来更感到痛苦和累,就更怕劳动。

劳有所得,有人认为,劳动就是为了获取钱和物质,有钱和物质的报答,就参与,无钱无物的劳动,就是劳无所得,就不干。我认为这种想法,是肤浅的,劳动获取钱与物是必然的,钱和物是人类生活的物资基础,但不一定尽然的,有些劳动可能你得不到钱和物,例如公益劳动等。

劳动获取物资财富只是体现劳动价值的一部分,没有物资财富的劳动也有所得。例如,我近十几年,一个人在家,在校,一家人全在外面。我除了上班完成教学任务外,还种了一校园的菜,晚上还去抓鱼,捡田螺,有空还去打扬梅,挖冬笋,反正从早到晚都忙碌着。有人说你一人个在家,这么多东西吃得掉吗?给别人吃,学校老师,同事,邻居,谁要给谁。我收获的是充实,快乐,健康。这就是劳动所得的精神财富。当你的劳动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时,你会感到特别快乐。



因此,我热爱劳动。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01
慎“好”
“好”,褒义也,说得好,做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等等好。逢好就是喜,好不胜收,舒服极了。好有没有负面影响呢?

谨防说好话的人。好话谁听都顺耳,愿听。但有的人说好话太多,对你毕恭毕敬,一看就是虚情假意,多半是小人,要警惕。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饴”。奉承的背后,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官僚主义者就是好话听多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听不进去,最后做出错误的决定。谨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做得好,就是做出的事,踏踏实实,别人看了舒服,用了放心。有的做表面文章,看起来好,实际上差得很,假好。只有实实在在,由表入内都做好了,才算真正的好。

吃得好,当然好。天天美味佳肴吃多了,吃腻了,又感到不好吃了。好吃的不宜过多,吃多了伤身体,吃厌了,没味 。低档点的又不想吃,也就没有好吃的啰!要常常“忆苦思甜”,多吃粗茶淡饭,健胃健身也健脑。偶尔美食一餐,美感倍增。

“居安思危”,古人云“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就是说人们的生活好了,富裕了,就飘飘然了。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不思进取,坐吃山空,自然就衰败。穷了就想翻身,奋发图强,兴旺就有机会啰!要使好日子长久不衰,就要经常“思危”。

盲目追寻别人的好,到头得来一团糟。廿世纪八十年代,我父亲带领部分人在洪门水库(江西南城)拦网养鱼,取得显著成效,经营五年赚了不少。许多人就觉得养鱼好,纷纷效仿,想办法搞贷款,找水面承包,跨区跨省去做,结果一个个败兴而归,有的还不上贷款,还闹上法庭。

见好就收,才是明智的选择。有一位朋友承包板栗园赚了一笔钱,就去赌场放高利贷,获得相当的收入。我曾多次劝他收手,把那些钱在城里买套房子,余下的做培养子女和将来发展用。那个时候他日进斗金,舍不得,也就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有一天晚上,公安抓赌,赌徒四散,贷出去的钱血本无归,还倒欠投资股东十多万。子女失学,自己生活无着落,一家人流离他乡,各寻生路。

总而言之,遇好多留神,慎之、慎之。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01
“奉献”杂谈

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家庭、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家庭宗亲之间,要兴旺发达、和谐相处,就必须依赖每个成员的无私奉献。

奉献就是付出,包括付出钱财、付出劳力、付出智慧、付出时间、付出情感。

奉献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是精神文明的产物,是每个团体成员的应尽义务。

奉献是无偿的,是没有返还和回扣的。

奉献的大小不能用付出了钱财的多少、付出力气的多少、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多少来评价,只能用尽心尽力的比重来衡量。

每个团体,不论大小与性质,只有每个成员无私奉献才能产生凝聚力。你对这个团体有奉献,就体现了你的爱,你自然就会爱这个团体,大家都奉献,大家都爱这个团体,这个团体何愁不发展呢?

关于奉献的利益分配,团体所有的利益是整个团体共同的财富,每个团体成员可以平等享受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不可以用奉献多少来分配的。

奉献有没有收获呢?有的。

奉献者在群体活动中,分享了集体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交流了财富的不同类型,享受了集体活动的快感。

奉献者收到了良心的安慰,体现了付出的价值,使内心享受到付出的快乐。提高了个人的身价,在群体中的价值,在社会中的影响,提高了自己的信誉度、责任感,为今后的发展,潜藏着无穷的力量。感受到前途似锦的自豪感。

所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04
我的七彩人生

红色的幼儿期

我出生于1959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据说那天是太阳的生日,故取名太初,寓太阳初升之意,亮堂。那年头,正值大跃进时代,也是三年饥荒的年代。那个年头出生的孩子特别少,己出生的都认为投错了胎。我就不同了,爷爷奶奶中年得子,现在又添长孙,高兴得不亦乐乎。那时全民吃食堂,爸爸是食堂管理员,妈妈是幼儿园老师,姑妈四个,左邻右舍和睦,这么多人关心和呵护,幸福吧!

橙色的童年期

童年初期,一直在众亲邻的照顾下健康成长。1964年是我启蒙发笔之年,发笔之日好排场哟,办了几十桌酒席。老先生握着我的手写下了:“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仕,尔小生,八九子,新学生士鑑习正字。”士鑑的学名就由此而生。1966年,史无前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我家成份较高,给我的童年蒙上了阴影。

黄色的少年期

文革十年,正是我成长的最佳时期。我家虽然跟社会各界与邻里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好,但做什么事都得谨慎。父母告诫我们:“小心,小心,再小心。”不多说话,不与人交流,就成了我的启蒙教育了,导致我一辈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如人。尽管好心的老师再三鼓励我:“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我还是很少与人交流。

这些年,弟弟妹妹陆续出生了,家庭吃饭的人多,生活压力大了。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帮生产队放牛,一直到初中毕业。每天早上、下午放牛,上午读书。上课时间虽然少,我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高中(升学率25%)。录取后,我爸感到承受不了,不让读。班主任老师追到田里劝说我爸,我姑父答应承担我上学的费用,这样我才有幸到一百多里以外的徐家中学上高中。高中学习一年,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又来了,天天写大字报,搞社会调查,组织上访团,等等。我只喜欢好好读书,不喜欢这些活动,同时也同情父母的艰难,于是放弃学业,去学石匠。

绿色的青年期

石匠学不到一年,运动来了。工作组说我师傅(就是我姑父)一师多徒,是剥削,不准我们做学徒,回到生产队种田。在队里,我兼任了记工员、记码员、抽水工、碾米工、工程修缮工等,总之带点技术的都去做。直到1978年2月的一天,我扛着锄头去出工,被我的老校长和大队书记(现在叫村支书)拦住了,要我去当民办老师,从此我走上了教育生涯。

民办老师当时在农村是一个光辉灿烂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关系还进不去。老校长艾之生是我从小学到初中的校长(带帽子小学,小学加初中)。他非常器重我,是他要我来教学的。在教学工作中,也深得他的信任和关照。要我兼任总务工作。我管总务廿多年,事真多,除了教学外,还管财务会计、采购、物资分配、勤工俭学、基本建设及修缮、数据统计等事宜。但我不怕累,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出色。勤工俭学,我们有桔园、菜地。还养了猪、羊。用农家肥种植,用青菜养殖。产品美味又环保。老师从中得到很多福利,放学有菜分,有桔子分,逢年过节有肉分。学校办工经费也得到补偿。在上级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基建都是我自行设计、绘图、预算,精打细算,用极少的钱办好事、实事。我校可是全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集资建校先进单位。

数据统计精益求精。国家扫盲验收抽查我乡,三簿十八册要求簿簿对号,册册相符,全乡表册我一人把关,验收顺利通过。每学期考试,全乡算分数、搞评估、核算,都是我一个人承担。为了数据核算准确快捷,经常搞到深夜,谁叫你是全乡教育系统珠算一把手呢。

累不死的我,除了学校事多外,还兼生产队会计,当然也做得很出色。乡农村会计辅导员,信用社主任,是上级指定他到我处学会计业务。除外还开了日杂店、种责任田,参与生产队管理,我自然村两个生产队,所有红白喜事我主持,50%的农户杀猪要我去帮忙,还做冰棒,兼过饮料食品厂厂长。

青色的转折期

1994年我考取师范,从此进入事业编制。师范学习两年,本打算过两年清闲日子。谁知道一入校门,就被班主任抓到了,要我协助她工作。于是我担任了班级生活委员,学生会生活劳动部部长,后来妇女部也划归我管。这样事又多啰。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建议学生会与班干部统一管理,得到校领导采纳。解决了多年来两个机构互相踢皮球的问题,为学校、为同学也办了不少实事,学校领导、同学之间有要解决的问题,都乐意找我,我也不厌其烦地办了。

进入师范,也是我进入困境期,关闭了街上小店,三个小孩都上初中,而且这时学校收费是非义务教育最高期,政府只发50%的工资,一百来元,师范生活费每月50元。就这点钱要维护一家四人上学,还有生活开支,难吧。

师范毕业后,就更困难了。老本空了,三个孩子相继初中毕业,分别进入中专、高中、大学学习。政府拖欠工资严重。雪上加霜,借都借不到。有道是:“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们不敢亲近于你,借高利贷都借不到。这也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吧。

“车到山前必有路,水深也有撑船人。”困难时期也有好心人,三弟太平、妹妹秋娥、二舅哥崔细谟,多次资助。王坪小学校长朱应旺,风洲小学校长席继红,小竺小学校长邓云,主动借钱周转。初中同学易春晖在县城住,我女儿读高中时,叫他打电话给我,要我送生活费去,他二话没说,就在自家桌子上抓起一把钱给我女儿,数也没数,电话也没打,从来也没有说起过。还有一些邻居也帮了不少忙,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2000年,我只好请假到深圳布吉开店两年,2002年回家。在房价最低谷时,我卖了龙湖街店面房一栋,才还清借款,资金得于平衡。

蓝色壮年的崛起期

请假结束后,我返到本镇(乡改镇)五角口村完小负责,一直到2011年。这所学校搭膳生特别多。我经常跟村干部联系,跟村民搞好关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治理教学环境。我们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学校环境优良,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学校周围一片板栗园,每年修枝,有大量的树枝,我通过个人关系,要了他的树枝,带领老师拖来,砍好,做燃料,解决了购买燃料的费用,用节约下来的钱,提高老师福利,改善办学条件,受到老师们的赞同。

2011年秋,我调任本镇案科小学负责。这个学校学生少,校园面积大,杂草丛生,校园都长木棍竹子啦。我利用清早、中午、傍晚,不停地挖。把校园环境整理好,不需用的空地整为菜地,种上了菜,老师可以青菜不要买了。要项目做好校园建设、精心管好财务,提高老师福利。搞好群众关系。这里工作八年,受到领导、教师、当地群众的好评。

紫色的老年

2019年4月,我退休了。退休后第一件事是旅游。先领几位师范同学来了一个抚州市周边游。接着两个女儿每人付六千元,夫妻两人台湾游,算是六十生日纪念。

2020年春节,由于新冠肺炎影响,困在赣州,在二女儿家过年,4月25日来到深圳儿子家带孙子。在南岭育韶早教做厨师三个月。新冠肺炎解除危险后,趁着现在能走得动,还要到处游玩,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人生一世,酸甜苦辣,五颜六色,不管什么情况下,一要奋斗,要“动”,二要快乐 ,三要有责任感,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05
我的做人做事风格


一、爱国家、爱家乡、爱集体、爱家庭

国家的兴旺发达,民众才能兴旺发达。国家安定,社会才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我们都是国家的一员,理当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爱在心里,我会去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但不参与议论国家大事,不评判国家大事。人微言轻吧,有什么高谈阔论呢。只要做到:有利国家的事就做,不利国家的事就不做。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无论生活在哪儿,家乡荣,我就荣。关心家乡发展,热衷家乡事业,是我们的责任,有为家乡发展的奉献精神。

集体就是我们生活的群体,对自己生存的团体,我有强烈的热情。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事业做一点贡献。我为我的集体:学校、生产队、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师范同学、家族宗亲、村民乡邻,只要我能办的事,我都会去办,都会办好。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的协调、和谐,对社会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也对社会文明产生重大影响。我在家庭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有担当。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子女,中对得起妻子与兄弟姐妹,同时也在诸邻中树立了口碑。

总之,对我自己生活和环境的爱,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二、胆小,胆大

我的胆子很小。乱七八糟的事,从不参与,不与人争吵,更不会打架,不贪、不沾小便宜。八十年代,公路质量差,我家门口经常陷车,很多村民去帮装卸货物,顺便发点小财,我看都不看。集体私人的钱,我经手得多,从不惦记,工作四十多年,我家里找不到一件公家的物什。

我的胆子很大,为了正义,我可以不顾一切。想当年我父亲承包鱼场,名气大了,乡里某主要领导为了压制他,顺便占点便宜,经常跟我父亲说:“你不能得罪我,你三个儿子都在我手下工作”。我对父亲说:“只要你是正义的,就不怕他。在乡里他有权,在县他有关系,在市里、省里、中央,他跟我一样,可能不如我。”有一次,社会上三个人酒后内急,到学校院子内大便。我上去说了他们,他们不服,说“学校怎么啦,学校就是方便的地方。”我就和他们打起来了。这就是我平生打的唯一的一场架。我输了,打得眼冒金花。我赢了,听说有人跟我打架,街上出来一千多群众,追赶他们,把他们追得光着脚跑出了十多里。第二天上门赔理道歉、付医疗费、写检讨。

三,大方、小气

做人要大方。大方不光是金钱、财务,也包括气度。我在做人做事方面,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事做好了,付出一点算什么呢。我的无偿劳动多得很,学校工作,社会工作,团体活动,公家的,私人的,只要需要,我就会参与,尽力做好,无价可讲。

管理要小气。小气不只是对金钱财物,更有做事的细节。财务管理清清楚楚,事务管理条理清淅,办事认真,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办实事,办好事。就师范同学聚会来说,我们民师班四个班,199个人,分别工作和生活在抚州市的十个县市的农村,毕业时又没有电话,要找到这些人,工作量特别大。我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他们的联系电话,且一一核对确认,然后做好表,分班,分县市统计,再发至各人核实,这样就准确无误,无一遗漏。

四、珍惜时间,今日事今日了

我是一个时间观念极强的人,不管大事小事,按规定时间只有提前,没有迟到。还要给突如其来的误时留有余地,上班、开会,大部分都是我第一个到,就是很普通的约定,我也必须准时到达,这就是守信。

工作几十年,我的备课量最多,批改作业次数最多,但我的办公桌上从来不堆东西。要备课及时备了,要改的作业及时改了,桌子自然就干净了。我借用别人的物品,用完了不管多忙,立即归还。没有待会儿吧,明天吧。及时了却身边事,轻松了,脑子也干净了,没有负担,事就少了。

五、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叫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对于任何事情,只要接受了,我就有信心把它做好,且一定能做好。

不相信自己,每项事情结束了,我都会怀疑自己,不相信已经做好了。要通过各种手段去验证、核查,确定做好了,这才放心。

六、好动好玩,学习做事不动声色。

我是一个好动好玩的人,更喜欢带领大家一起玩。别人看不到我做事,只见我玩。学校上课,空课坐班,喝茶看报,说笑话。我的事都是起早、中午、晚上做完了。报考师范时,人家在复习,我天天看电影,乡电影院最后一排靠门边的位置,固定是我的。师范考三科:语文、数学、政治。我把语文、政治两科知识分别缩写在两张纸上,看电影前看一遍,出电影院自查掌握程度,记住了,就过关了。数学科有位南丰民师,数学差,到我家复习数学,我在指导他时,就已经复习好了。

在师范学习期间,我要班主任帮我固定一个靠门边最后一个座位。每场课,我只上十到廿分钟,就走了,没有上过一场完整的课。我的各科成绩都占上游。其实,我在那十到廿分钟,就已经把全堂课的内容勾划好了。有空时我把每科内容整理,编成一张表。天蒙蒙时,我就带着一张表出门逛大街去了。玩完了,也记住了。教室朗朗的读书声中绝对没有我。

我习惯早起,中午不午睡,夜深人静时,这段时间做事效率高,我的事不堆积,事也就少了,办公桌也整洁了。

七、做人低调,喜欢荣誉,但不争名利

我做人很低调,淡泊名利,不出风头,不夸夸其谈。在学校,我的事最多,做得也很好。每年评优是:乡优年年有,县优没碰到。因为县优权在领导手中,他自己要,亲属要,还有巴结的人要。有一次,老师们不服,要求无记名投票产生,结果我票数最多,校长居二。校长县优,我还是乡优,我也不争。我在村小负责时,县优乡优指标分到我手中,我把这些指标都给了年轻的老师,他们要评职称,这些都是虚名。我不缺荣誉,证书一大箱,科技小制作辅导奖, 省、市、县的都有,还有其它的荣誉,都是实实在在的。

我喜欢荣誉,但要当之无愧。谁先进,谁优秀,我都会悄悄地跟他比,当然谁也不甘落后。

我在师范学习时,龙湖小学校长,碰到为难的事,总会说一句:“只要太初在这里就好了!”2011年我调离工作了九年的五角口小学,到案科小学负责,临走时,五角口村书记说:“我说上面怎么搞的,有个老师就帮我调走了。”这两句话才是我的最高荣誉,它体现了我的价值。

八、不怕苦,不怕累

我的事很多,有有偿的,也有无偿的。有学校的,生产队的,团体的,亲戚朋友的,邻里的,各种繁杂事都有。有时夜班到深夜,有时半夜起床,有时冒着寒风,有时顶着烈日,只要有需要,我都干,无怨无悔,乐在其中。

苦点、累点,不算什么,那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炼,技能的训练,体能的锻炼。俗话说:吃得千般苦,做得人上人。

我做事件件干净利落,不留尾巴,减少了许多麻烦和烦恼,自然就不会那么烦和累了,还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九、广交朋友,不交赌友

不说朋友遍天下,全国各地朋友也不少。只要你想交我为朋友,我都交。不管你年迈的、年少的,不管你地位高还是低,不管你富还是穷,我都会真诚对待,但赌徒我不交,敬而远之。

我不喜欢赌博。有人说钱玩钱好玩,我没有那种感觉,费时、费力、还费神。害人、害己、害家人。坑亲戚、坑朋友、坑社会。不好玩。早年,有的人到家里赌 ,我看都不看,他们给我红钱,我也不要。

十、好习惯,坏习惯

由于多年财务管理,养成随时关门、关抽屉的习惯,那怕有人跟在我后面,我也会随手关门。

“太阳生,太阳养,越晒越松爽。”不管太阳多大,我不戴草帽。别人早晚散步,我中午散步,中间田间劳动。

做事先难后易,把难做的先做了,后面就舒服了。先苦后甜,才能品出幸福的价值。

粗茶淡饭,不挑食。定时吃饭,不拖时,不怕苦,不怕累,就怕饿。常吃糙米能养胃,偶尔吃特别香。体现了苦与甜的对比差,会倍感幸福。

吃饭,碗里不剩一粒饭,像洗过一样。吃菜喜欢挑份量少的吃,便于空盘好清洗。在别人家做客也一样,专吃少的,各个击破。体验后勤人员的辛苦。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06


体力活动、脑力活动,为国事、家事、团体事、个人事的操劳,为个人兴趣和爱好而努力的事,都得忙。忙的反义是闲。

忙是健身之术。忙时手、脚 、大脑以及全身都在运动。不停地忙着,全身功能就灵活了,也就健康了。看看动物界:天上飞的鸟类,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闲过吗?没有。地上的动物,在地面上跑来跑去,停过吗?没有。水中的鱼儿,在江河中,游来游去,歇过吗?也没有。这些动物如果闲着,闭眼养神,那肯定有病,离死亡不远了。人也一样,闲着,闲着,就“废”了。

忙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产生之本。我们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是通过繁忙的劳动产生的,生产物质财富的诀窍、技能,全是经过人们不断忙着学习、工作、总结经验的产物。

忙是提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质量的保障。要吃得好,穿得好,住得舒服,玩得开心,首先就必须忙。

忙是养生之道。写字、绘画、钓鱼、养花、养鸟、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厨艺、茶艺,这些都是人们忙中养生的过程,具有修身养性的奇效。

忙是品质的修养。“无事生非”,闲得无聊就生事端,忙使生活充实,无杂念。“劳碌命”其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不断地忙,不愿空闲,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忙是最便宜的药。忙不胡思乱想,患得患失。忙可以忘了悲痛和烦恼。忙充实了生活,体现了活着的意义。

忙里偷闲,忙得有价,闲得有趣。闲是忙中人体的放松。要闲得有趣,还得去忙起来。忙是长效的、闲是短暂的。

大家都得忙起来。怎样忙起来来呢?按时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珍惜早上。不窝家,经常出去走走,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风土人情。热爱工作,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07
本帖最后由 崇让堂 于 2021-11-23 16:10 编辑

解密深吴会


深吴会
全称:深圳市深吴文化专业委员会。
性质:非营利性民间社团

职能:研究吴氏传统文化、交流学术成果、联谊吴氏宗亲、搭建共同发展平台,为全国各民族以及世界各国的宗亲们架设友好往来的桥梁,服务社会公益事业。

深吴会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世界各国的华侨中,年满18周岁的吴氏宗亲、宗姑、宗嫂,只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按时缴纳会费(荣誉会长可以免交),都可以成为吴氏宗亲会会员。

深吴会是经过深圳市社科联旗下的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审批备案的合法民间组织,只接受党政机关的领导,不接受其它任何社会团体的领导,与世界各地吴氏宗亲会都是兄弟团体关系,只有友好交往,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深吴会的荣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管理人员,与普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同等的。

深吴会收取会费,用于支持办公和与外界交流费用。接受个人或团体的捐赠,用于公益活动。一切捐赠是自愿的,不搞非法融资,不参与水滴筹等个人筹款活动,财务开支公开透明,接受会员监督。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典范,世界经济发展的窗口,国内外诸多宗亲都来到这里发展,会中的族系、字辈错综复杂,无法理顺,但都是吴祖三公的传人,所以在深吴会不排资论辈,只以年龄的长幼来确定相互尊称。
全世界吴氏宗亲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会员最基本的尊宗品质,有叛国行为的人,不能入会。

深吴会与其它宗亲团体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深吴会优势
深吴会
其它
1
民间团体
有审批有证
有的无证
合法
2
服务宗亲
范围大
有局限于一个支系
活动范围广
3
同宗参与
无男女界限
只限男丁
更人性化
4
经费自筹
都是自愿
有定额交纳
没有负担
5
互尊互重
没有辈份之分
辈分严格
更自由
6
有管理机构
权力义务同等
长辈有特权
更公平
7
公益活动
不参加水滴筹 不集资
经常有筹捐发生
更轻松
8
约束条文
以法律为准绳
有严格的族规
更自然
9
外事活动
自愿 自费
有资格指派
更理性
10
团体活动
每周都有
一年一到两次
更活跃

天下吴氏一家亲,愿我们在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发展!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1
感悟


梁同学研究生要毕业了,毕业最后的作业是一部自编自导的微电影《村播》。通过一部手机的故事,反映山区村民对科学的追求和向往。

开拍前经过多次考察,选定了江西吉安市吉水县水南镇金城村大垇村小组为拍摄点。

11月19日,梁导和他妈妈带领摄影组成员(都是梁导的同学)一行十人,从上海赶到南昌。在昌北机场汇合北京请来的专职演员六人,以及南昌的大个子演员(梁导的同学),包车赶到吉水县城。梁导的大舅从深圳赶到吉水。集合后,一同来到水南镇金城村一农户家中,放下行李前往大垇村小组,熟悉环境。

11月20日,梁导父母的同事一行五人清早从南昌出发,赶到拍摄点。二舅夫妇,三舅从南城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和青菜,赶到拍摄点,他们是利用双休日赶来做群演的。

开拍从11月20日开始,到11月25日结束,历时六天。时间紧,任务重,每天七点半出发,晚上九点到十点回住地,最晚的到晚上十一点四十分才回。

大垇村小组山高路遥,离金城村六公里山路,金城村离水南镇十六公里,水南镇离吉水县四十公里。为了方便,选择了村民老曹家的一栋三层小洋楼住下,吃住在这。吃的是农家小菜,三十多人住在这,床不够,打地铺,睡沙发。被子不够,挤一挤。卫生间只有三个,热水供应困难,要洗澡,难。

为了方便赶上班的人员,不耽误上班,他们先拍。

大个子话剧演员骑着借来的一辆瘪了气的破自行车,扮演邮差,艰难地行驶在山间小道上,累得满头大汗。忙了一天,拍完他的戏,乘夜还赶回南昌。

梁导父母同事五人,扮演群演,由于对山里天气估计不足,冷得可怜,晚上五个人挤在客厅的一组组合沙发上过了一夜。

二舅、三舅扮演群演,晚上二舅在车上睡了一晚,三舅在一个木沙发上用旧衣服裹着靠了一夜。

拍摄组的年轻人,不惧艰苦,废寝忘食,起早摸黑,为了拍摄质量,不厌其繁。饿了啃几片饼干,困了喝一瓶咖啡,晚上回来还要研究剧情,修改剧本,安排第二天工作。特别是24日,主要演员不慎摔跤,擦破了脸,不能演下去了,时间只剩下一天了,换人不可能,他们通宵没睡,改剧。才使第二天顺利完成任务。

专职演员们在艰苦条件下毫无怨言,认真表演,绝对服从年轻导演的指挥,为了不出差错,利用清晨和晚上反复地对台词。

中巴司机李师傅自始至终陪伴着,接人送人送饭,送器材,长时间待命,无怨无悔。

房东曹师傅,从遂川工地赶回家,协助妻子安排好吃住,尽心尽力,无微不致,并带领当地村民免费扮演群演角色。

村支书吴书记直接关照村委会的被子全部借给我们,打印机免费提供,随时可用,还经常看望大家。

23日,由县、镇、村组织的七十多人的违建拆迁队,开到大垇村执勤,计划三天。这样我们的拍摄计划就无法施行。经过协商,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事业,县镇开绿灯。他们停工两天。给拍摄工作的完成提供了方便。


梁导父亲,由于工作关系,抽不出空来,远在上海,随时关注着拍摄全过程,妈妈、大舅极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经过多方合作,齐心协力,拍摄如期完成。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社会的和谐,领略到年轻人可贵的创业精神,感悟到只要众志成城,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1
恩浩荡 儿系心中

2020年12月10日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南山白石洲京基百纳广场二楼港湾宴会厅,灯火通明,高朋薄座,载歌载舞,一片喜气洋洋的场面,叫人羡慕。那是办什么喜事呢?

原来是深吴会常务副会长耿洲宗亲,在为母亲(深吴会宗嫂联谊部部长)吴杨伟贞举办生日晚宴。

你看寿星与丈夫(深吴会荣誉会长)标华宗长,满面霞光,又唱又跳,多开心啊!

深吴会长阳会长、吴梁莲宽宗嫂、遇春、鸣镝、书娴、振军、宜聪、吴福、开文、世强、中坤、太初等十多位宗长、宗嫂、宗姑,应邀前往祝贺。

耿洲宗长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寿星夫妇的友人等,前往庆贺。宴厅里人头攒动,齐聚一堂。人们一会儿唱,一会儿跳,一会儿拍照合影,一会儿对饮,欢天喜地,好不气派,都夸寿星有福气哟!

歌声中,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毛主席。用红歌赞美新中国,赞美人民英雄。用流行歌曲庆贺生日、祝寿、感恩。唱出了心中的喜悦,生活的风光,跳出了美感、快感、幸福感,与寿星同享天伦之乐。

这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报答。是孝的体现,德的传播。作为儿女,记住父母生日,是起码的孝。当然不一定所有人都要摆这样的排场,只要有心在父母生日之时,一家人或找几位嘉宾,小酌一番,也就体现了心中的爱。

愿世间儿女懂得感恩。

恭贺寿星生日快乐,奉献两联作贺:
延陵群上添瑞气 京基百纳庆颐年 可喜可贺
吴门高歌颂母德 海屋咏诗倾南门 荣耀萱花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2
余地

我们夫妻俩,两次从赣州到深圳,出现了两次故事。

一次来深圳过年,我们在老家搞了点土特产,做了些腊肉、香肠等,还帮邻居带了些年货,总共有几十斤。第一站在赣州女儿家住了一晚。女儿帮我买好来深圳的火车票,把我们送到车站,她体谅我们带的东西太多,累。就去找小红帽帮忙,没找到,找来两个家属工,付了30元钱劳务费。两个家属工把我们的行李抬到候车天桥,火车还没有到,她们说火车来了,会帮我们送上车。火车来了,不见人影,火车走了,我们人走了,东西落下了。

只好打电话叫我女儿回来,雇人把行李拉到托运处,托运工说,要一周才能收到。一周?里面的鱼、肉不就臭掉吗?没办法,又打的把这些行李从火车站运到汽车站托运。到了深圳,再打的从汽车站把行李运回家。这一折腾,花了几百元钱。还劳心劳力。本当追究两个家属工的责任,孩子们都说,家属工攒点钱不容易,算了。

我们来深圳总是把赣州作为中转站,先到赣州休息一两天再走。又一次,我们从赣州来深圳,女儿买好了票,孩子们总是想父母多留一会儿。算好时间送我们到火车站,我们去取票,取我老婆的票时出事故了。把身份证放上去,打出来的票是赣州到柳州的。再刷一次,打出来的票是赣州到南昌的。火车快到点了,怎么办?火车站走了一圈,只有工作窗口,管理人员找不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女儿都急哭了。情急之下,我再刷了一次,这次票正确了。我们急急忙忙地进站上车,晚一分钟就误点了。

我本来就是时间观念很强的人,经过两次教训,我候车最少都要提前一小时到,给自己留点时间余地。

给时间留有余地,就是预备好中途出现的、预料不到的事,耽误时间留下空间。有的人出门总是丢三落四,就是没有给自己留下时间的余地,慌里慌张,结果出错。

做人也是一样,做什么事都要留点空间,不要满打满算,电脑设计的东西都会出错,何况人生百态呢?做事做人都要给自己留好余地,有了余地,遇到突发事情,才有回旋的机会。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3
笑话四则

面子很重要

有一个小山村,住着一户人家,厨房后面有一眼清泉,想把它围成一口井供饮用,叫来石匠到家里住,准备第二天清早动工。第二天清晨,女主人下山到十里外的集镇赶早圩买菜,结果到下午两点才回家。怎么回事?一家人急死了。
原来她在买菜时,多付了一元钱给卖菜人,想起后去找卖菜的,人已经回家了。经打听卖菜的住在他家逆方向六里以外。她追到卖菜人家,说明情况后卖菜人不认账。吵着吵着,她休克了,直挺挺地躺在卖菜人家大厅里。卖菜人吓倒了,她醒来后赶紧给她钱,赔礼道歉,恭恭敬敬地把她送出门。
回家后,家人说她为一元钱费那大的劲不值,她回答说:一元钱是小事,人家会认为我是二百五。

稀奇的礼物

树墩四十多岁了,想姐姐啰。姐姐家附近正好有一个庙会。他背了个军用黄背包去三十里外赶庙会,顺便去看看姐姐。到姐姐家吃餐中午饭。好久没去,总得买点礼物给外甥吧。
近晌午了,他买好礼物放在军包里,顶着烈日,赶到姐姐家,把军包挂在姐姐家房门后面,就去跟外甥玩。
姐姐开始忙着做饭,没留意,做完饭看到弟弟的军包在滴水,心想,弟弟变乖了,来我家还会带礼特。好奇心使她打开了军包,结果发现五根木棍。

伟大的0分

小谢的儿子在学前班读书,考了个蛋,老师把成绩告诉了小谢。
小谢回家后,把儿子叫来训话。
“你替死,考0分啦。”
儿子争辩说:“我还算可以啰,还得0分,有的人才只有4分呢”

过把啤酒瘾

啤酒刚上市,喝过的人称之为马尿。喝过的人极少,喝了回来,总得吹吹牛:“我喝过啤酒啦。”
有两个年轻人进城,也想来过把啤酒瘾。在饭店炒了两个菜,各人叫了一瓶啤酒,拿来啤酒就使劲地摇晃着。然后打开瓶盖,一股清泉喷出,直射饭店楼板。“哎呀!这啤酒是假的!”两小伙子拿着啤酒大叫着到服务台找服务员理论,结果被服务员奚落了一番。回到餐桌,啤酒只剩下了五分之一瓶了,总算过了把啤酒瘾。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4
迎新年


二零二零多事年,
新冠肺炎全球传。
务工上学受阻碍,
聚会喜庆被拖延。

出门个个不要脸,
故人相遇把头点。
公共场所人稀少,
外出旅游有风险。

祸不单行昨夜行,
二零二壹已来临。
福无双至今朝至,
风调雨顺祐万民。

新年前程美如锦,
发奋努力奔前景。
露出庐山真面目,
丰硕伟绩年终庆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5
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人之所愿。谁不想儿子成龙呢?能不能成龙,那就难说啰。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吧。

“天时”就是机遇、机会。现在的机会很多,就要看你能不能抓住,能不能合理利用。要使“天时”利用合理,就要了解子女,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因势利导,进行培养。而不是头脑发热,管他们喜不喜欢,什么都让他们学,一会儿英语,一会儿数学,一会儿写作,学一下音乐,再来个美术,还有个书法,学了跆拳道,又要学足球----,只要有的就得学。儿子们厌倦了。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古人云“艺多不供家”,渊博就难啰!

“地利”就是环境,给子女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必要的。环境有生活环境、读书环境、活动环境、创作环境等。

生活环境,一日三餐有保障,定时定量。衣着合体、干净整洁。房间整齐,睡眠安静。使孩子有幸福感。有的人说是带孩子,其实整天在麻将桌上过日子,饭不做,衣裳不洗,孩子饿了,抓一把钱,去外面买点吃的,这样怎么叫他们成龙呢?

读书环境,选择学校是有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在家里同样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能较舒适地自主学习,家里天天一群牌友打牌,一群酒友喝五幺六,孩子能静心学习吗?

活动环境,创作环境,创造机会,让孩子走出校门,家门,到社会去,参观、学习、交流、合作、探趣,培养兴趣,产生好学感,求知欲,激发创造兴趣。

“人和”,就是教育,教学是老师的事,教育就是家长的事,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礼仪教育,养成教育,都很重要。没有道德的“龙”,成“龙”还是“虫”。

教育不是口头禅,身教重于言教。有一家长生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都很聪明,女孩两个较听话,男孩就调皮啰,天天一群同学赌纸镖,抽屉、书包、口袋都是纸镖,学习不用心,老师告知家长,家长把儿子叫来训话。儿子顶撞说:“你天天打麻将赌钱,我只是赌点纸。”从那天起,这位家长再也不打麻将了,儿子也不赌纸镖。几年后,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成“龙”啦!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孩子成“龙”,你就是龙头。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5
牛年话牛

新年茶话会上,领导寄语发扬“为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

牛年将至,我们也来夸夸吴氏家族中的“牛”。他就是江西省南城县龙湖镇原党委书记吴金龙。

六十年代末,他和一批年轻人响应“五七”指示精神,“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从上海下放到南城县岳口乡西坑村种田。西坑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偏僻小山村,烂浆田特多,生活艰苦。他不怕苦,不怕累,众多知青中他表现突出,受到当地组织和群众的好评。

七十年代后期,乡政府看中了他的人品,把他推荐到抚州市师范学校学习。成为第一批工家兵学员中的一员。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南城县最边远的乡级中学龙湖乡(后改镇)中学教学。他工作认真,责任心强,不久担任教导主任。

除了教学及教导工作外,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木工活、皮匠活。有空时,帮老师们做点家具,维修家具,做鞋修鞋。活干得好,有求必应。老师们都称他为吴师傅。

八十年代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人才,被提拔为龙湖乡乡长。一任三届(十五年),在这期间,不图名,不夺利,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乡里配备的一辆132小车,他很少用,更不私用。人们称他为吴蛮子。蛮子工作原则蛮,他对待学生则是另一种情怀。他坐车出去看到学生在路上走路,一定要停车把学生带走,这也是老师的本能吧。

我们乡镇街道长约一公里,坑坑洼洼,货车经过太多,压路成槽,槽中积水,晴天下雨都要穿高筒鞋出门。他任职期间,集资修路。做水泥路,工作量大,那时没有机械设备,都是手工操作。规划、拆迁、开沟、做路基、路面硬化,一搞就耗了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里,他天天晚上十一、二点钟回家,早晨四、五点钟起床,工作在工地上,就是县里召开一些无关紧要的会,他也不参加。每填一板车石头、砂子,每拌一包水泥,他都要盯着,一点不合格,返工,决不放过。大家都说他要路不要老婆。在他的监工下,这条街道近四十年了,没出现过一个洞。别的乡镇街道都已经翻修过四五次啰,有的领导风趣地说,这条街道被他搞得太好了,弄得我们搞不到项目。

九十年代,乡干部在县城集资建住房,他也搞了一套。房建好了,装修没钱,跑到农行龙湖营业所,请求贷款。当时营业所所长(跟他是亲戚)说:“你当了十五年乡长装修房子没钱,太寒酸了吧!不要贷了,我借你两千。”其实他当时没有任何负担,他老婆是老师,两个人都有工作,一个儿子不要他负担,他弟弟帮他养着。

九十年代末,他提升为龙湖镇党委书记,,后调到县质监局,任局长,在质监局退休。

大家评评,这条“牛”,牛不牛。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5
平凡的执着


在龙湖,人们只要提起吴金花,个个都会翘起大拇指把她夸。

吴金花是宣公后裔志清公名下,江西南城硝石马饲塘支系吴忙伢之女,她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的屠户之家。从小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在娘家是一个乖巧、勤劳、能干、孝顺的好姑娘。

成年后 ,她嫁到万家。丈夫万义金是南昌人,父母早亡,与兄长万义员两人跟着别人躲日本军逃难到龙湖定居。解放初,领导看他人小机灵,家庭贫穷,就招他去当兵,在县政府做警卫,退伍后分配到龙湖粮管所工作,月薪十八元。

结婚后,虽然家中一贫如洗,但他们相敬如宾,生四男一女,个个生龙活虎。人多事多,家中繁杂家务就多了,她一人承担。丈夫休假回家,她不让他做家务,热茶热饭伺候着,待夫为客。家里搞得有条有理,窗明几净,一家人着装朴实整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子多母苦”。这么一大家子人,丈夫一个人的工资是很难维持的,为了弥补家庭开支,她除了打点自己的家务外,早上帮饭店做早点,做米粉,白天帮粮管所,供销社装卸车,打包----,干粗活累活。两百多斤的包也得扛,早上半夜起床,有时还加夜班,劳劳碌碌半辈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盖了新房,儿女都培养成人,一个个陆陆续续成家了,件件事办得有体有面。

事办好了,该享晚年清福了。可她心不死。种菜、养鸡、养鸭、做酸菜、梅菜、豆角干,萝卜干等,一包一包地包好。孩子回家看望她,都不能空手回去,总得带上些干菜、水菜、鸡蛋之类。听说孩子们要来,先将他们各自的房间打扫干净,日用品备足摆好。他们回去后,又要全部清洗、晒干、折叠包装存放好,让后代们有着大家庭的幸福感。

每次逢年过节,那就更忙啰。有时还要起早摸黑。过节包粽子、做馒头、包子,冬至后做霉豆腐,过年,水豆腐,油豆腐,米糖。做起来就不少,分别送给儿女、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是免费的。

她家周围居住的都是农民,她体谅农民的辛苦,每天帮邻居们免费烧好开水,用热水瓶装好,他们收工来取,碰到下雨,帮他们的衣服叠好,其它东西,一家一家的收捡好,分门别类放好。邻居们外出做事,没有后顾之忧。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年近八旬的人,还是这么执着。在她看来,帮助了别人,就是自己的幸福。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6
江西抚州南城龙湖镇五角口小学 一个学生一个老师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六部委有关负责人于2014年3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城镇化规划将统筹推进人、地、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内部二元结构。2020年实现1亿人在城镇落户。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农业人口减少,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减少。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6
轻松快乐度颐年

年过花甲,休已退,日落西山近黄昏。人生三个三十年已经度过两个,剩下一个是晚年。怎样过好后三十年,是每个老人值得考虑的事,我的观点是:

不图名,不图利,名和利已经过时了,要它无益,图它伤神。做生意,赚钱不想,不合伙经营,不入股,不投资,维持现状,安稳度日。

不贪小便宜,不参与网络经销活动,砍一刀,扫一扫,点赞,分享莫找我,我看不中。需要的东西再贵也买,不适用的东西,送我也不要。房价太贵,高价的房子帮别人堆垃圾不合算。

不参与借与贷,借与贷是年轻人的事,人到暮年不想有什么牵挂。也不做担保人,守着退休金,安度晚年。

生活节俭,不浪费。勤俭节约是前两个三十年留下的优良传统,要守着,铺张浪费不该。

热爱公益活动,愿为公益活动出力,一般不出钱。因为晚年只有养老金,无能为力。不参与网上投票,轻松筹活动。当然大众活动,要花的钱义不容辞,确实需要帮助的,在没有中间环节的情况下,也会尽绵薄之力。

热爱劳动,劳动是一种享受,一种美德,可以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生活。有偿无偿的劳动都可以,苦活累活无所谓。只要别人满意,自己开心就行。保质保量完成劳动任务是一种品质。人到老年,劳娱结合,要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不做没有活动空间的事,不做包工头,以自己的付出,获取报酬,心安。

喜欢四方游,特别喜欢带领大家游四方,在家带昔日同学、同事周边走走。一块旅游,在深圳,定期带老乡中的老人们,到处走走聚聚。为了共同的快乐,我愿付出心血。

总之,一切的活动,一切的付出,就一个心愿,确保颐年生活轻松快乐。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7
幸福

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

A大叔生了几个女儿,没生儿子,抱着了一个儿子。为了不给儿子增加负担,勤劳半辈子,积攒了一万来元存款,当时也算是万元户吧!他经常说:“我这辈子用的钱够了,不要依靠子女,我很幸福。”

B局长是正科了,他对朋友说:“我家祖祖辈辈没有一个当官的,我到这个位置很荣幸,挺幸福,要珍惜。”

C大伯生了五男二女。可算是:“人多吃饭,生活困难。”为了孩子的成长,夫妻俩呕心沥血,起早贪黑地奋斗,不感到烦,不觉得累。逢人总是乐呵呵地说:“我非常幸福,我有福!”

D老头年过七旬,还成天忙忙碌碌,帮人家做卫生,搬运建材,捡垃圾。一天不干活,心里不是滋味。人家叫他莫太累,该休息休息。他兴奋地说:“我身体好,做点事,很充实,幸福!”

E支书年纪大了,退了。几个孩子都学业有成,有工作,成家了,该享清福吧。可是他人老心不老,要出人头地,搞项目,办果园,做生资,贩建材。只要村里有的生意,都要插一手,谁跟他竞争,就树谁为敌。他幸福吗?

F君,儿子是正科,了不起了,横行乡里,建房占街道。他买了碾米机,别人不到他家碾米,他就把螺丝放到人家的谷子里。儿子倒台了,还有幸福吗?

G青年,父亲承包养鱼场赚了钱,夫妻俩不思进取,嗜好赌博,坐吃山空。没钱了,就说父亲与其妻子有染,讹诈父亲十万,与父亲断绝关系,带着十万元钱到外面浪迹半年,钱没了,又回到父亲身边。有意义吗?幸福啵。

世事百态,有几多高官,贪得无厌,铛啷入狱。几多富翁起起落落,他们幸福吗?

“别人的肉贴不牢。”要想幸福,就要靠自己努力奋进。奋勇进取是幸福之源。知足是幸福之本。纵欲不止,幸福无望!心态良好,幸福常驻。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7
个籽周年等

小时候,长辈们经常告诫我们:“个籽周年等。”

“个籽周年等”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粒种子,种在泥土里,冒着风雨的洗礼,旱涝的风险、病虫害的侵袭。在农民伯伯的精心照料下,才能开花结果,成为实物和新的种子。这样一个周期要花一年的时间。教育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质。我们的国家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现在繁荣富强的国家,与勤俭节约是分不开的。中央也多次号召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物资的产生是有周期的,有的是要许多年代才能形成的。获取物质是要付出的,要通过许多人的努力才能得到的。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许多物质是不能再生的,所以不能浪费,浪费是可耻的行为。有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有人认为勤俭节约就是小气。勤俭节约与小气有着根本的区别。勤俭节约是褒义词,他是指不应该浪费的就不要浪费,包括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和公众行为。勤俭节约是有度的。小气是贬记词,指的是过度节俭,该不该开销的都不舍得开销,小气一般是个人行为。

我们许多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物资富裕的时代,没有勤俭节约的理念,大手大脚 ,铺张浪费,包子掏心吃,吃食物总要剩一点丢掉,认为这样就显得大方、阔气、有风度。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生活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是怎样过来的。

提倡勤俭节约,给年轻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创业的艰辛,给他们进行优良传统教育,教育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居安思危,才会使美好的生活永盛不衰。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8
新年话春

春天,花枝招展,冷热无常。
春意,树梢发青,预报春天。
春潮,随雨而来,势不可挡。
春水,是凉是暖,问鸭便知。

春季,四季之首,秋季反之。
春节,新年伊始,礼尚往来。
春游,不去想去,领略新景。
春色,有红有绿,色彩秀丽。

春风,习习凉爽,解闷防凉。
春雨,蒙蒙胧胧,淅淅沥沥。
春花,五颜六色,百花争艳。
春寒,余寒未了,难以持久。

春眠,沉睡难醒,好生舒服。
春梦,昏昏沉沉,痴心妄想。
春心,爱海生波,谨防生事。
春晖,假借太阳,母恩浩荡。

春朝,春天早上,也指春季。
春晚,辞旧迎新,观影守岁。
春日,立春之日,泛指春季。
春联,预祝好运,装点喜气。

春秋,先是季节,后是历史。
春耕,牛前人后,机械化了。
春插,行行是道,现在乱套。
春荒,过去常有,已成历史。

春卷,精心炸成,脆而不腻。
春饼,香甜可口,薄而清脆。
春笋,雨夜而生,解馋伤胃。
春装,鲜艳轻松,招摇过市。

春闱,春季中举,人才比拼。
春运,来回奔波,堵挤难受。
春聚,五湖四海,欢聚一场。
春发,新春大发,恭喜发财。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9
舍得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也是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

2020年元月,新冠肺炎刚刚发生的时候,在深圳白石洲的一些商户经营发生困难,有一位做羽绒服的商户,产品滞销,生活出现困难。深吴会荣誉会长吴标华宗长和深吴会宗嫂联谊部部长吴杨伟贞宗嫂夫妇,心生怜悯,买下了该商户库存的羽绒服,到深吴会会所,请求将这批服装转送给困难宗亲。

2021年2月6日下午,在深圳海韵大厦十九楼深吴会会所,举办了一场“隆冬之际送冬衣”的慈善捐赠仪式。按标华宗长夫妇的意图,将这批羽绒服转赠给江西修水大桥吴氏宗亲以及与修水大桥宗亲同一支系的、在二百多年前迁往广西桂林山区的吴氏宗亲。

标华宗长夫妇俩红光满面地参加了捐赠仪式,标华宗长在仪式上热情洋溢的发言,迎来大家赞美的掌声。他们很高兴,很幸福。之后深吴会收到大桥吴氏宗亲的感谢信,称标华宗长夫妇是吴氏好家风的传承人。
  
我们喜欢太阳,是因为太阳给我们阳光,我们喜欢大树,是因为大树给我们荫凉。我们喜欢儿女,是因为儿女给我们孝养,我们喜欢朋友,是因为朋友给我们帮助。如果太阳、大树、儿女、朋友都不给我们的利益,我们怎么会喜欢他呢?

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不用,再多的钱财,最后还不知是谁的。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的赞美,给人一个笑容,你才能得到别人对你的“回眸一笑”。

标华宗长夫妇,舍去钱财,帮助了商户,接济了宗亲,他们得到什么呢?得到了良心的安慰,感到了自己的强大,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他们会以此为乐,高兴一辈子。也会以此为榜样,启迪后辈人。

捐赠详情:
寻根情深 慈善意浓 --- 深吴会吴标华杨伟贞夫妇“隆冬之季送冬衣”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19
“显摆” --- 祸之源

新年正月初二上午十时左右,江西宁都固村镇罗村的罗氏大祠堂(花了三百万,近两年时间新建)突然起火,浓烟滚滚。村民上百人奋力扑救 ,还是烧毁了祠堂后栋,重建估计要花上百万元。起火原因是族人为了“显摆”,比谁的蜡烛大而导致的。

放鞭炮,燃烟花,是国人为了喜庆气氛的一种形式,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传说中除夕放鞭炮,是用来驱赶一类叫“年”的猛兽,也是为了辟邪。虽然这是一种迷信的传说,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烟花爆竹在燃放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大家同时燃放,也就成了集中灭菌行动了。当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适当燃放,增加喜庆色彩,又灭菌,何乐而不为呢?可是有的人,为了显摆自己,无限度地燃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震耳欲聋的响声,干扰民众正常生活,弄得你无法交流,手机电视都听不到。所以国家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婚丧嫁娶是喜庆,弄几辆车来撑撑场面,也是人之常情。有的人为了显摆自己,搞来一大批的车,摆成长龙阵势,堵塞交通,甚至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国家三令五申加以禁止,结果还是禁而不止。

现代物质生活富裕了,有人认为:“别的没有,钱没有吗?”时不时的总要与人攀比。炫耀自己,总得找机会显摆一通。适当的炫耀也是可以的,增加自尊心和自信心吧。切记显摆是有度的。在显摆前,先要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你的显摆起到什么效益,再者要考虑,你的显摆会不会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你的显摆即不利己,又碍事他人,奉劝你还是收敛一下。做人还是低调一点好,做事就要高调点。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0
轻松游走红花山 宗亲好客美名扬


退休了,我和大家一样适应形势变化,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儿子家做全职义工。老人带小孩,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为了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也为了关注家乡变化,交流所见所闻,从去年起,我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带领家乡在深圳做全职工的老人们,四处走走,游览深圳的山川名胜,海景公园,古迹新景。

2月28日,新年第一次,我们夫妻俩邀请了同乡高良万、周发财两位兄长一起前往光明区红花山游玩(有的同乡老人还没有到深圳)。巧的是,据记载,高氏是姜太公后裔,周氏是周太王后裔,吴氏是吴泰伯的后裔,周吴同宗,而姜太公是吴泰伯侄子周文王与侄孙周武王的谋士重臣。高、周、吴三姓,在三千年前就有渊源。

红花山地处深圳市光明区公明镇中心,松白公路北端,临近公明街道办及公明中学。

红花山公园处处是精雕细琢的绿色,整洁美丽的公园,犹如一位出浴的少女,你无法拒绝她的温柔。公园正门鲜花艳丽,青青的草,衬托着几行整形的荔枝树,是那么美丽而自然。经过修剪的树木,造型别致,分列在1.5公里的环山公路两旁。25个摄像头为游客保驾护航。

沿正门直上,就到了仅百米高的山顶,山顶上一座九层塔,与四个凉亭遥相呼应。在山顶极目远眺,楼群与树木花草,相互掩映。

景美人更美,我原打算叫鸣镝宗长一同前往游玩,说来也巧,他比我先到一步,并在红花山地铁站C出口等我们,充当了我们的导游和摄影师。其间他告知我,宗亲中有人请客,邀请我参加。盛情难却,我冒昧地同我老乡一起,参与了宗亲聚会。

我们先到红花山北边的兴宝合大厦,参观了深吴会执行会长林锡宗长的兴宝合公司,再到红花山公园全汁全味餐馆,吴军宗长设宴招待。我们的到来,吴军宗长特意增加了一桌酒席。

参加聚餐的除吴军宗长和我们一行五人外,还有林锡宗长、同金宗长、遇春宗长、裕均宗长、耿洲宗长、俊霖宗长、宝金宗长、天雄宗长。宴会中,宗亲们热情大方,谈笑风生,和谐友善,宗亲们还为宗亲事业出谋献策,充满了团结、友爱、喜庆的气氛,亲情可嘉。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1
三月哺乳情 一生养育恩

1935年2月27日亥时,我父亲麟书公出生了。爷爷中年得子,如同锦上添花,乐得不得了。了解到奶奶乳水不足,马上请了一个奶妈,上门哺乳三个月。这样,奶妈就成了我父亲的义母,我的义奶奶了。

义奶奶三寸金莲,容貌标志,和善可亲,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她。可是她命太苦了,一生中嫁了三夫,受到三次丧夫之苦,还是守寡终生,每嫁一处,都生下一女,没有儿子,晚年吃五保度日(五保,吃、穿、住、医、葬,由村委会负责)。

三个月的哺乳情,我父亲视她如养母,尽心尽力地报答哺乳之恩。我们相隔三里路,有什么好东西,父亲都要我们送给老人家,家里有什么喜庆,就要我们去接她来分享快乐。

老人一个人独居贯了,不愿在外面住,每次接来,下午都得送她回家。她非常勤奋,每次接来,她感激不尽,总想为我们做点什么,可什么也帮不上。那个时候,我们家小孩子多,来往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也多,于是,她在我家,坐在客厅里,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撮斗,一个烟头,一张纸皮,一堆鸡屎,一片树叶,都不放过,来了个垃圾不落地。

老人年纪大了,我父亲帮她置好棺材,请来木工,油漆工,带好酒菜,帮她把寿枋做好,油漆好,让老人看后满意,放心。老人去世,我父亲以亲生儿子的身份,给她送终,承担葬礼全部费用,没让她享受五保的待遇,给老人一个善终。

老人的三个女儿,分别嫁在老人附近的两个自然村里,我父亲待她们如同亲姐妹,逢年过节,相互走访,红白喜事,礼尚往来。

父亲的义举感动了两个自然村的村民,两个自然村的村民,与我父亲同辈的,以兄弟相称,晚辈的都尊称我父亲为舅舅,我父亲自然成了那两个自然村的大舅舅了。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1
棺材经济

棺材美名寿枋,过去土葬用的,也称床铺、片板。过去的习惯,老人在世时要购置棺材,农历七月七日开工做棺材,油漆棺材,裁寿衣,这叫办好后事。棺材做好,漆好,要高高放起(一般在楼上),不能挪动。

棺材木材要求一棵完整的杉木,无空洞霉烂,连根挖起,最下面一段长六尺(有“五尺五寸半,埋遍天下汉”之说),对中破成两半,翘得高的一片放在上面叫做天,另一半放在下面叫做地。第二段六尺,对半开,放两侧,叫做墙板,第三段一尺多对半开,放两头叫栎子。如果几棵树拼起来的叫离木棺材,死人用了不吉利。

说起棺材经济,要从很早说起。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南城县龙湖镇,这里原来是个小山村,离江西资溪乌石镇辖区只隔五里路程,是乌石镇通往硝石的必经之路。乌石镇余家边村有两个自然村在高山上,从余家边往山上爬五里山路,是大坪上,有六户人家。再往上爬五里山路,就是茶山,有三家半人家,李姓,刘姓,丁姓,各一家,还有一对高姓老人算半家。李姓老爷子解放前经常走硝石,来回都会在我家打尖。时间长了,就与我爷爷义结金兰。我父亲麟书公与李老爷子的儿子李接龙自然就成了第二代义兄弟了,两家关系非常好,来往密切。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外山的林木管理很严,也没什么好材,大山里面木材多,质量好。我爷爷奶奶的寿枋就是在茶山购置的(当时奶奶才四十几岁)。从那以后,山里人找到一条攒钱的路 ---卖棺材。

那个时候,不可以公开经营,那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

他们在家里弄好棺材,都是晚上走三十里路,四个人扛一副,送到我家代卖,我家半夜煮点面条,粉干之类的给他们做夜宵,吃完夜宵,他们就回去。一副棺材以直径一尺为准,每寸6元,约60元,运费12元,获利48元左右。(那时干部工资只有25元左右一个月)。我家没有从中捞取一分钱的中介费,后来一个下放干部眼红,私自到山里调查,想整我家,结果一无所获。

棺材能攒大钱,随着供售关系的增大,带动的人也就多了,除了茶山,大坪上,还有山下的长沙头,余家边,整个村(原来称大队)有一半村民到过我家,吃过我家的夜宵,石硖乡云溪村也有人参与了。

那些年,一年可以卖几百口棺材。量大了,山里人运不过来,我们就组织人运。有力气的农民,下午收工,吃了晚餐出发,走三十里山路,去扛一片棺木(100斤左右)下山,天亮前赶回家,到生产队出早工。一通宵能攒三元钱(当时生产队出工一天,工资只有三角钱到八角钱之间),一个晚上能顶几天,挺划算的。很多人自然就找我们安排了。

我们是洪门水库库区,有鱼、米粉、萝卜,资溪没有。他们有冬笋,香菇,蜂蜜,野生动物,野生果子。在棺材交易中,这些农副产品的交流,也带动起来了,有许多人还联姻了。

在那个封闭的年代,棺材交易确实为一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1
老大

老大风光,谁都想当。老大难当,谁都怕当。在家里我是老大,在家族同房同辈里我是老大,这两个老大是由年龄决定的,真老大。在学校我是老大,因为我是负责人。在同学中,他们称我老大,是因为我的付出。

做老大的风光。

在家里,我说话,说一不二,弟弟妹妹都很尊重我,我做的决定,他们无条件执行。

在家族中,兄弟们,族中的长辈们,很敬重我,我做的活动计划,他们会尽力协调和支持。

学校里,老师们对我的工作大力支持,我布置的教学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可亲。

同学之间,整个抚州市,每到一个县,都有很多同学接待,聊天喝酒,游景点,很多人陪同,大家都愿跟我一起玩,玩得开心。

做老大,名声在外。

有几次去外县同学家喝喜酒,到柬房(账房)送礼,只要报上名,人家都说知道,并热情接待。一次我县几个乡镇的武装部长聚餐,有人邀我去参加,席间报上名字,他们都说知道。有好几位,我都是第一次相见。他们单位也没有去过。

还有一次,我镇有一位老师要入党,他爱人是邻县的,政审要到邻县去,参加政审的要我联系。我打电话给邻县的村支书,村支书马上答应接待。听说有人接待,一下子去了十多个人。村支书到镇里办事,安排村民接待。中午村长安排一桌刚吃完,支书赶回来了,撤了残局,重新安排一桌,这一桌刚吃完,对面村民家又摆上一桌,我都吃糊涂了。

学校整理学籍,要到邻县几个乡镇学校办理相关证明,学校分别派出几路人马,到相邻几个县的几个学校,都是我联系安排接待。他们的接待标准很出格,叫来各村小的负责人,中学校长,教育局领导作陪。

风光,名声,来之不易,有所得必有所付出。

在家里,要事事带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记得七十年代末,供销社到了一批呢子衣服,我校老师想买一件,要我陪他去,(我与这里营业员关系好),我带他挑选了一件,营业员也要我买一件,那时一件呢子衣服要一个半月的工资,我买了,但没敢穿,压在箱子里。我家兄弟多,怕影响不好,二年后,我弟弟也买了,我才穿出来。


学校经费紧张,学校食堂烧柴费用很大。学校附近的一片板栗园年年修枝,有很多柴。我利用个人关系,叫老板把这些柴送给我们。我发动学生把柴拖入校园,然后要把它砍切成段,每年成千上万斤柴,我有空闲就去砍,老师们见状,也自然地参与了。当然,有一半是我切的。把买柴节省下来的钱,去用于老师的福利,老师当然高兴。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服众。

家族中,家谱六十多年失修,很多人父亲在谱中的名字都不知道,我费尽周折,重新续谱,并组织了每年一次的清明小聚。中间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同学活动我主持,就说师范同学,我们一届四个班近两百人,那时毕业没有电话,只留下了一个简单的地址。我到市局托人要了一本行业领导通讯录,一个乡一个镇地联系,费了很大的周折,把大家的联系方法找齐,一个一个核对,一个不漏,造成册,同学得到相聚。有的同学提议帮我报点电话费,我没有要。在此以后,其它界同学要联系,找不到人,就来问我,我成了“小灵通”了,但我有求必应,尽心尽力。

总之,要做好老大,除了付出,还要公正,最好在金钱利益面前,莫动心思,公正,廉洁,是立身之本,事办得圆满,头领得好,乐在其中,你就风光,就受益了。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2
地质先生

江西南城龙湖的埂上自然村,与龙湖镇政府隔河相望。埂上村两个村小组,一百多户人家。几十年来,村民的红白喜事,都是我父亲和我主管柬房(账房)。我们村俗定一种习惯,红喜事要请人帮忙,白喜事不用请,一户去两个主动帮忙,就是平时有纠纷的也得去。不是亲戚不送礼,做义务工即可。

我们村的白喜事,是不请地质先生的(迷信,信则有,不信则无)。一般老人故去,在厅堂放两个晚上,如果亲人没到齐,就多停一晚上,出殡那天,凌晨四点开始妆敛,孝子理发,行家祭。折腾到八点左右,打出朝门(就是把棺木抬出厅堂,放到路上),吃早餐。吃完早餐,绕棺材顺走三圈,逆走三圈,就出殡,下葬,完毕后正式开酒席。席上安放神位,葬礼结束。

坟地是我爷爷看好的。我爷爷晚年时,家里人多吃饭,又养母猪,柴火需求量大。我们年小,父亲长期在外为民工管伙食,爷爷年老,远处砍柴困难,就在附近山上砍茅柴(一些灌木类的柴),周边的几座山,被他扒了个精光。

砍柴想后事,他发现有一处的柴,从来不生白蚁,这里的山,座西北,朝东南,后有靠山,前面开阔,日照时间长,土质好,于是他交待,百年归后,就葬在这里。尊重老人遗愿,1974年他故后,就安葬在这里。

老人安葬得好,我家人丁兴旺,生活蒸蒸日上。我家弟妹同年两中举。又同一年双双考取江西师范大学第一届教育硕士。村民们看在眼里,继我爷爷后,村里老人都葬在这里。现在这里有几十个“邻居”了,我爷爷自然就成了这里的开山大师,一个文盲地质先生。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2
道德之我见
  

道就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路,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过程,是万物的本原,是物质运动的规律,也是一种人们遵循的法则。

我认为道就是责任感的体现。它分为正道,歪道,邪道。对自己,对家人,对邻里亲朋,对团体,对国家,有责任感,有担当,为正道。只顾自己利益,万事与我无关,漠不关心,无责任感,无担当,是歪道。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为邪道。

德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践行,革命,是人文精神的传播。德实际就是道的施行。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生活及行为的共同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平衡,这五个功能。

有道德的人,对国家,对集体,对亲朋,对家人,都有强烈的责任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想到他人的利益,以维护众人利益为前提,为准则,去发展,去奋斗。想想看,大家都能在言行中兼顾别人与团体的利益,这个社会怎么能不和谐、文明、发展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没有道德的人,只为了自己,不顾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包括家人,亲邻的利益,如果大家都为自己利益。利益源在哪儿呢?只能是损人利己啰!

道德行为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人们永恒的行为规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说,不道德的事,再小也不能做,道德行为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道德行为的报应,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冥冥之中是有的,这不是迷信。但我们是凡人,不是仙,解释不清楚,也不用去解释,顺其自然吧。最直接的报应,是心理报应,你做人做事,信守道德规范,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心安理得,心理感觉舒服,就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若经常有些不道德的行为,当时感觉有快感,事后忧心忡忡,恐惧和不安,看什么都不顺心,就会感到生活在痛苦之中。

道德没有明确的标准,标准在你的心中。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3
宗亲心中的“佛”

常说:“出家人只要心中有佛”,这个佛是什么?这个佛就是善念,就是悲天悯人,推己及人,造福众生。不仅爱自己,而且爱他人,爱众生。

出家人心里不一定都有佛,不出家的人可能心里真有佛。

2021年4月25日,是深吴会副会长吴显云宗长、吴俊霖宗长经营的深圳安七国际物流(深圳)有限公司的乔迁之日,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宗亲。邀请了二十多位宗亲参观了他们的新公司,并设宴款待。宗亲们很多人是久别重逢,见面分外亲热,一个个谈笑风生,给整个活动增添了喜庆的色彩,宗亲们非常感谢他们兄弟,为大家相聚搭建平台。大家一致祝贺他们生意兴隆,万事大吉。

这就是宗亲心中的“佛”。大事小事,多忙多累,把宗亲挂在心中。就是佛中恩惠众生的体现,也就是积“德”。只要人人心中都有这个“佛”,宗亲事业就会健康发展。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3
弘扬祖德 传承家风 --- 浅释义公

宣公第十一孙,纶公第九子,名义(仪),字敬立,谥名文慧,生于战乱纷飞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六月初八未时。故于大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农历己卯年九月一日,享年89岁。娶妻平氏,生有五子,依次为倣珑、倣珠、倣璞、倣璨、倣璋。义公故后,与平氏夫人合葬在南城四十二都超坊墩下山飞凤下台形。

义公从小聪慧过人,不高傲自大,喜欢接济众生。常劝学友以忠孝廉节挂在心中,长辈们经常夸他,父亲纶公说他日后将继承祖志。

公元960年,农历己未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御崇元殿召集诸侯访问贤才,大家知道宣公高风亮节,办事公正,后代儿孙必有贤能,当时就有学者举荐义公。

公元978年(太宗兴国二年)农历丁丑年,时年27岁的义公,在开宝寺参加御试,他和吕蒙同榜进士及第,在京任职。

公元979年,他嫡母刘夫人(大妈)去世,回家守孝。

公元984年(雍熙元年)农历甲申年三月,上京复命。当时扬延庆等许多进士都派出去守路州(当时路、州、县为三级行政机构),封为宰相或刺史之职,义公也调任守古杭。

做地方官,经常与民众打交道,如果没有贤德的人去治理,老百生受祸多啰。过去秦彭任颖川太守,推行儒教,政令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治民有良法,多次受到皇上的表彰,得到史民的称赞,是好官,廉官。义公就崇拜他。

义公调任古杭,开始治理古杭,建前贤祠宇,修筑西湖河堤,为官冰清玉洁,公正廉明,百姓对他肃然生敬。

公元987年(农历丁亥年),杭城常闹水灾,洪水泛滥,钱塘潮冲不退,西湖水淹城池,居民三日不能生火烟。城内北面有一阔山,义公组织渡船将数十万灾民运送到山上安顿,这座山当时就叫“吴山”。然后组织民工疏通河道,分流排水,将水从湧金门排出,东分流至钱塘江,西分流如杭西镇。经过治理,杭城无水患,西湖水澄清,加固后的湖堤,花红柳绿,景色迷人,游赏湖景的杭城父老络绎不绝,留连忘返。地方父老乡绅力奏朝廷留任三年又三年,就这样历任九年。

公元994年(淳化五年),农历甲午年,调任泉州参军右司马两年。

公元997年(至道三年),农历丁酉年,父亲纶公去世,回乡守孝三年,庚子年生母曾夫人病重,在家服侍生母一年,辛丑年生母病故,在家守孝。

公元1009年(真宗祥符二年),农历己酉年春,上面召集各省老臣复命。义公补授两浙提刑兼参知政事右枢密,任期五年。壬子年春,古杭隐士林逋退隐 ,义公替任又六年。

农历丙辰年,义公要求退休,荣归故里。居官多年,清廉布衣素茹而己。公元1027年(天圣五年),农历丁卯年,迁居南城四十二都磜下,安度晚年。

有铭赞曰:公德无量,受禄无疆,后之子孙,万福弥昌。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4
弘扬祖德 传承家风 --- 从宣公遗嘱中了解宣公

江南始祖宣公生于公元874年,卒于公元950年,享年77岁,娶妻孟氏,生三个儿子:纶(伦)、经、绍。居蜀阆州(现在四川阆中县)。

孟氏夫人是当时蜀王孟知祥的女儿,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姐姐,贵为公主。昶继承帝位后,准备封宣公为王。辅佐朝政,宣公不受。时年63岁的宣公,带领全家老小十八人,迁居江西石井(临川辖区)。为了家人的发展,他留下次子经居住石井,自己带领长子纶、幼子绍,迁居南丰梓口庙李宁庄加禾驿,后迁祝家山里屋金斗窠定居。

宣公与孟夫人同庚,他们夫妇两人75岁时立下遗嘱,将家产均分三子受用,每人分得税粮田五百多石(dan 通担,也就是良田一百多亩吧),大片山地(周围十五里无间),共同照业。预留税粮田20石,祠堂门前园地、鱼塘、穿塘,供祠堂开支。训诫子孙后代不许倚强凌弱,互易变卖家产。交待了修墓、立碑、建三个祠堂等事宜。

研读宣公遗嘱,对宣公有初步的认识,认为:

宣公是一位思想家,在那战乱纷飞的“五代十国”年代,明确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贪图荣华富贵。为保家人平安,弃官不做,隐居江南,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事实也证明,后来昶几乎杀掉全部老臣,有的殃及全族。

宣公是一位实干家,夫妇俩64岁从四川迁江西定居,经过12年的艰苦创业,置办了粮田、菜地、山地、鱼塘等巨大家产,修建了金斗窠祠堂。

宣公是一位管理师,三子十八孙,众多产业,且分居于两县,他管理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在年高75岁时,自知力不从心,管业不周,主动退隐,将家产平衡公正地分配在三个儿子名下,让他们自由管理。预留了资产用于公用开支。立训后代严守家业,不准互易变卖。

宣公是一个教育家,身教重于言教。宣公身先力行,图谋家族发展,十二年的功夫创下如此庞大的家业,就是一个实业家的典范。立遗嘱告诫后人,不许倚强凌弱。建祠堂、立碑,提倡同源共本,给后代发展树立了榜样。

宣公是家庭的典范,家人的楷模,宣公支系,遍及江南。


克堂牛马走包恢宏齐题 (包恢,南城人,南宋刑部尚书)
不膺王爵孟家封,跋涉云山几万重。
来向江南为始祖,后人千古仰高风。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4
两年半教育恩 半世纪师生情

龙湖乡(现改为镇)是江西南城的一个偏僻乡村,洪门水库的上游,离县城四十多公里。七十年代初,这里通往县城只有一条弯弯曲曲、上坡下岭的山间沙石公路,一天一趟班车,车票价七角,如遇恶劣天气,或洪水库水位上涨(会淹没公路),班车停开,交通中断。

龙湖中学就在这样一个山村里,当时叫带帽子的学校,小学加初中,一个年级一个班。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了小学五年半,初中两年半(学制两次更改,小学由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招生,初中又从春季招生改回秋季招生,所以小学、初中各多学了一个学期),1973年初中毕业。

不要小看这么一所不起眼的学校,那时小学部分公办、民办老师各占一半,中学部分师资实力可强了,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有好几个,那年代的学校经常停课闹革命,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而我们“躲进深山为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老师认认真真地教,学生踏踏实实地学,确实学到不少东西。后来升高中,同学们在县城中学,徐家中学读书都名列前茅。

我们初中两年半都是朱清白老师任班主任。

朱清白老师,高高个儿,修长的身材,一对深度近视的眼睛,透过镜框,是那么炯炯有神,让人敬而生畏,上课十分严肃,一本正经,轻言细语,从不重复,不体罚也不责罚学生。同学们敬重他,又怕他,不得不认真学习。就是现在,毕业都快半个世纪了,还是有点怕他。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学生及其家庭状况了如指掌。记得我毕业录取了高中,我父亲考虑经济压力,不想让我上高中, 朱老师硬 是追到田里做我父亲工作,要我读高中。

热情好客,和蔼可亲。我们走向社会,他也调县一中任教了,经常碰到他,碰到了,就要去他家做客。没有很特殊的理由,是无法拒绝他的邀请,所以打算拜会他,就要有在他家吃饭的心理准备。有一次,我们三个同学来到深圳玩,不知不觉地来到一所医院附近,忽然想起有人说他女儿在这所医院工作。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医院找到她,她说她爸妈都来深圳了,现在到外面玩去了,回来会告诉他们。我们刚回到住所,朱老师就打电话来了,要我们六点到医院大门口会面。见面后带我们直接到酒店,他早就叫女儿女婿安排好套间,那可是上档次的啊。

朱老师与同学关系密切,但从来不麻烦学生,不向学生要东西,不要同学帮这帮那。只有他帮别人,不要别人帮他。就是师母病重、去世,都没有透露一点消息。

我班同学崔和平病情严重,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要和朱老师见上一面,要求我们安排一下。他的心情我们理解,可是一个病人送到一个八十多岁高龄的长者家里,实在不合适。于是我打电话与朱老师商量怎么来安排见面。话音未落,他就表态要亲自去医院探望,我们说安排车子接他,也拒绝了,第二天亲自去医院看望学生,还送了六百元现金。

这样的师生情,能叫人不感动!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4
审美观的变迁

美,就是漂亮,人人皆爱美。但什么是美,怎么才算美?谁也说不清楚,美没有标准,没有定论,时代不同, 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审美观就自然不同。现就服饰美,看看审美观的变迁。

着装是人类审美最普遍,最直接的,从着装可以了解人的个性和审美观。大家喜欢穿着漂亮,显眼,有特色的服饰,走在人群中,吸引着观众。

六、七十年代的男人喜欢穿青年装,也叫学生装(三个荷包),中山装(四个荷包)。女人“不爱红装爱武装”,喜欢穿绿色军装。那个年代,大家生活比较拮据,提倡艰苦朴素。人们对穿新衣服有点别扭,喜欢穿白了的,甚至打了补丁的旧衣服。

那时做衣服的布是要凭购布证买的,每人一年的购布证(布票)是一丈四尺八寸(做一件成人的衣服大约要六尺布,一个人的购布证,只能买到做两件半的衣服的布)。计划经济,有钱也买不到。因此,一件衣服要穿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哥哥穿小了,给弟弟穿,弟弟穿小了,留给更小的,没有更小的,就送给亲戚家的小孩穿。孩子长大了穿父亲的旧衣服,就是烂了不能穿的衣服,也要把好的布拆下来,洗干净,留着以后拼补相同颜色的衣服或做鞋用,总的是衣尽其用,布尽其用,不会浪费。

尽管那时的衣服旧得发白,破烂不堪,当时对着装的审美是,干净,整洁,对称,庄重。不三长两短,七孔八洞,飘须吊带。衣服烂了,找相同的布线补上。不补上人们会说他的衣服“能挂24把秤”。妇女们中午、晚上有空就补衣服,有的巧妇还会把衣服补成一些美丽对称的图案。裤子的膝盖、屁股部分,是最容易烂的,有心的妇女会在裤子这两个部位里面缝上托布,加个双保险。膝盖烂了,不好穿,也不好走路,容易风湿,摔跤最易受伤。屁股烂了,就不雅观咯。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市场繁荣,服饰琳琅满目,艰苦朴素己成历史。有的衣服只穿了一两次,或只试过一两次,就进了垃圾筒。人们对服饰审美观也在转变。颜色胡乱搭配,左右不同, 前后不同,叫异色美吧。一半长,一半短,前面长,后面短,里面长,外面短,一眼就能看出穿了哪几件衣裤。衣服裤子穿不烂,就挖几个洞,膝盖烂得最严重,可能是体验关节炎吧,也可能是忆苦思甜啰。敏感部位也挖几个洞,显露一点,可能是吸引观众,提高回头率吧。不知不觉这种邋遢美已经盛行。

时代不同啰,审美观在变迁啰!当然,总是自我感觉,自我觉得美,就是美。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5
家乡婚俗的变迁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也是由青年迈进成年的转折点。各地各年代的婚俗各有千秋,空闲之余,表表家乡婚俗的变迁。

六七十年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父母看中哪家闺女,就要托媒人说合,谈好后,媒人领着男方家长及男孩到女方相亲,看中后,男孩给女孩见面礼(就几十元吧),女孩接受了,事就定下来了。女方招待男方吃中午饭,双方商定日子订婚,各请各自的亲戚。

订婚这天,男方要送彩礼到女方,彩礼包括聘金(钱),衣服,六色礼(香菇、目鱼、鱼、肉、蛋、鸡),男方亲戚到男方喝订婚酒是要送礼的,女方就不要了。

到了九十年代,看亲就是男方所有亲戚都去女方,叫会亲,都要给女孩见面礼(几十元钱),女方叫上所有亲戚陪同,大摆酒宴。

那个年代,女孩找老公的标准是:“三弯床,四间房,毛料,呢子,的确良。收音机、手表跑街上,呢绒伞,玻璃镜,少一样,哇不成。"

订婚以后,男方要接女孩发始,就是女孩到男孩家走亲戚,一般是婆婆带媳妇,一家一家走,到亲戚家送一斤白糖,年长的送冰糖,有孩子的加送一个饼干,给两元压岁钱(后来有增加)。亲戚招待标准:普通亲戚,每人一碗粉干(或面条),四个荷包蛋。回来时,压岁钱加倍,外加八寸鞋面布。更亲密的亲戚,杀一只鸡,婆媳两人各一只腿一碗粉(面条),回家时加倍压岁钱,衣服一件(或布料,或一斤毛线)。村里所有邻居,要送汤(即一碗粉干,四个蛋),不愿煮的人,就给一斤粉干(或面条),四个鸡蛋。这些东西女孩回娘家时要带回娘家的。

九十年代后,就是相亲那天,将女方带到男孩家发始,那天不是结婚,其实就开始同居。

接下来就女方接女婿发始了,就是男孩子到女孩子家走亲戚了。礼节,招待跟前面一样,只是男孩回家的前一天,岳父家要请所有亲戚来聚餐,叫圈席,来宾们带好回礼(红包、米或面,蛋,衣服,布,毛线等),这些是给男孩带回家的。

最后是结婚。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准备付清聘金,红包(包括给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整容,化妆,媒人以及前来帮忙的人)六色礼等派人送到女方家里。女方要给送东西的人红包,还要回男方的礼包(理发,回郎等)。结婚当天,女方嫁妆先行,嫁妆最开始就是衣服,热水瓶等日用品和一些压箱钱。然后新人出门,亲人换鞋后不能踩娘家的地,要由舅舅抱着出大门的,女方送嫁的一行人到男方,男方也要弄汤(粉或面,蛋)接待,发红包。

结婚三天,小夫妻到岳父家回门,要带饭壶(鸡,目鱼、肘子,香姑,海带,粉丝等一锅煮),岳父家邀请亲戚开饭壶。吃了饭壶要给红包的,下午小俩口要回家,这天不可以住下。

随着时代的迁移,打工族的出现,婚俗也就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成历史,提倡婚姻自由,只要认识或经人介绍认识,就谈,不在一起可以网上谈。

结婚不用择日子,没有那些繁琐程序,也没有谁有空去参与那些繁琐程序,双方谈妥了就同居,大多是先生孩子后结婚,婚礼只是种形式,孩子都上学了才补办婚礼。打工族分散五湖四海,莫说走亲戚,婚后婆媳不相认识,女婿不知道岳父的事,比比皆是。

女方对彩礼要求两极分化,有的分纹不取,有的漫天要价,要求男方在城里有房有车,彩礼几十万,黄金以斤而论。

嫁妆由几件衣服和一些日用品,发展为家电,家具,自行车,手表,摩托车,轿车,房子等。现在就一个存折,一足百足。

婚俗变异万千,摘录仅供大家茶余饭后尚响。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6
游南康百家姓和谐城有感

江西赣州 中国南康百家姓和谐城

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座落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风景秀丽的南山森林景区,依山傍水而建,是一座“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公园,被誉为江南最大的姓氏文化城。

这个公园始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为480亩,由政府牵头,总投资约1.08个亿,其中政府投资7600万元,各姓氏民间投资3200万元。

整个和谐城分为三部分,一是仿清古建“和谐堂”,和谐堂由三个大殿和108间百家姓氏宗祠组成,建筑面积29998㎡。三大殿分别乾坤殿、始祖殿、熙和殿。108间宗祠,依山就势,分三排,与外循环路形成国字格局,寓“国泰民安”。二是恢弘宽广的和谐广场,占地81680㎡(风景秀丽、文明生态的园林广场);三是50多亩宽水面的挹翠湖,碧波荡漾、波光滟潋,把总个和谐城映衬得尤其秀丽。另有六幅共312㎡长的大型艺术石雕墙,诠释了中华姓氏的根源、由来,镶在殿前大台阶中间的“和谐城大印”、“九龙石雕”、“和谐城颂”三幅石雕,是和谐城的点睛之景;大殿内安放的盘古、伏羲、炎帝、黄帝、尧、舜六尊铜像,雍容庄严。整个和谐堂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青墙黄瓦,金碧辉煌。


图片

和谐城各姓氏宗祠排列表

吴氏宗祠在第三排(熙和殿)中间向右数第四位


游南康百家姓和谐城,感悟不浅。

和谐城体现了以和谐为中心,政府牵头,各姓氏宗族协调,为百家宗亲活动提供了场所,为各宗族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创造了契机,也为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政府与民众,各姓氏之间大团结铺路搭桥,是民生工程。

和谐城把家族史教育,国史教育民众化,使广大民众能直接了解当地,了解历史,国史,是爱家,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

和谐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把历史教育与旅游事业有力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


----------------------

据介绍,和谐城的青色花岗岩的奠基石下方,有一尺五寸等深等宽的金井。井中放置有五谷种子,五帝明钱,文房四宝。还有三京土(北京万寿山,西安终南山,南京紫金山各取一杯土)、四海水(山海关的渤海金汤水,青岛的黄海尊贵水,长江口的东海财富水,珠江口的南海平安水)、五岳石(东岳泰山的三颗青石子,西岳华山的三颗白石子,南岳衡山的三颗红石子,北岳恒山的三颗黑石子,中岳嵩山的三颗黄石子)。

三京土、四海水、五岳石,专程送到湖南炎帝陵,礼敬始祖,感受灵气。当这些圣物放进金井后,撒入朱砂,水泥浇牢,再将奠基石吊装放正。

据称,和谐城三大殿中有一个三尺见方的石函,内置一红木匣子,里面有《南康市志》,祭始祖文,南康地图,筹建方案,设计图纸,筹建机构名单,文房四宝等,各件吉祥物用红布包严包实。放进木匣子,锁紧封牢。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7
八字头上一口塘


“八字头上一口塘,两边开渠在山旁。中间一条机耕道,新村盖在山坡上。充分利用水发电,植树造林满山岗。自力更生创大业,世界革命担肩上。”这首歌,花甲老表应该还记得吧!

歌的意思是:在“八”字形的山谷上修建一个水库“一口塘”,用于蓄水。“一口塘”下面,是按照大寨的标准,一层层地修建梯田,在山坡上建起一排排农舍。也就是文革期间的新农村建设的标准。

1970年,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省委书记程世清亲自制订的具有江西特色的学大寨模式。他一声令下,文件下达到县,公社(乡镇),大队(村)。全省人民积极动员,各级革委会层层落实,把“八字头上一口塘”活动做成考核干部、社员(村民)对待学大寨的态度,并且上升到对伟大毛主席忠不忠的问题,没有人敢于异议。

那时,全省农村到处张贴大幅水粉画,宣传青山绿水,白墙灰瓦,绿树成荫,远景描述非常漂亮。

大会战轰轰烈烈,老表们挑灯夜战。基干民兵排,铁姑娘队,知识青年突击队,----,轮番上阵。到处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开渠挖塘,兴修水利,搭桥铺路,植树造林,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但都意气风发,力争上游,奋力拼搏。兴建了很多小型水利工程,许多保留至今。(参加劳动的人,按出勤的天数,记入工分,年终按工分拿钱。实际上,农民平时靠卖鸡蛋等少量副业挣钱,有生活物品的需,是向生产队借钱购买,所以到年终往往是计算了工分之后,还欠生产队的钱。农民一年到头没有钱)

这次活动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差,生产资料落后,进展还是比较慢的。后因“三查”政治运动,程世清落马,新农村建设从此流产。

程世清,外号程麻子,河南新县人,是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参加过东渡黄河的战斗,八路军时期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后在第四野战军任132师政委,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1955年少将,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建军区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是个多才多艺、能吹拉弹唱、办实事、说话算数的人物。他是林彪的老部下,写了一篇《到林副主席家作客》的文章,刊登于《人民日报》。他对平息江西各地武斗,稳定江西局势有功,曾向毛主席透露林彪有外逃意向,也是有功。林彪垮台,他受牵连。

程世清为南城龙湖(文革时叫红湖公社)人民,办了两件实事。

五十年代人们对生活的向往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六十年代末,龙湖公社买了一台煤碳发电机,放在“大字阁”古庙里,请出庙里的菩萨,放进了几吨重的铁疙瘩、以煤、炭为原料的发电机组。

那机子可笨,两个大飞轮直径一米多。每天下午六点前,电工就在路上拦路人,凑齐十多个人一齐拉着粗大的麻绳,摇动飞轮发动机子发电,每天发电两到三个小时,成本太高,电量少,只能供应龙湖公社所在地社员短时间照明用,总算是用上电了吧。

龙湖是一条河分隔成两部分,两边人们出行靠木桥,涨水木桥就冲走了,一年要修好多次,后来改用渡船,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程世清任江西省委书记期间,轻车简从地视察了龙湖公社,也就是龙湖人民近距离与省委书记交流的唯一的一位领导了。交流中,人们提出了许多实质问题。程世清当场定案两件事。

龙湖属于洪门库区移民集散地,要洪门水力发电厂直供龙湖的电。这样,龙湖包括与龙湖公社临近的资溪、黎川的山旮旯都用上了水电。

第二件为龙湖修建一座钢筋水泥汽车桥。为龙湖公路延伸到黎川提供了条件,后来这条路成了战备路。


附一:  关于人民公社

中国解放初期,开始了斗地主分田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农民以户为单位,分到田地之后,土地成为农民私有财产,农民对土地具备所有权。后来,以户为单位的单干,变成志愿联合的互助组,明晰了集体所有的土地性质。并且,以政府和农民出资入股分红的农村农业合作信用社(银行)自此扎根于农村集市。后来互助组在政府倡导下,从初级合作社发展到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6年完成了高级合作化,合作社每社平均200农户左右,土地不再归农民私有,而是集体所有。1957年冬和1958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又出现了联队、联社。毛泽东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觉得需要办大社。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现了“共产主义公社”、“集体农庄”,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民公社”。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8月6日,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时,说人民公社名字好。9日,在与山东领导谈话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到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撤乡、镇并大社,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行使乡镇政权职权,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

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设大队长、副大队长、秘书(有的由会计兼任)、保管员、出纳员、民兵队长、治保主任和妇代会主任。公社干部为国家干部,大队干部一般都脱产或不脱产的村民担任。大队下辖生产队,设立队务委员会,由大队干部任命生产队的队长、副队长、妇女副队长、会计(兼记工员)、保管员。

人民公社普及的同时,人民公社公共食堂也推广开来(但这仅限于在农村的公社,而在城里面,并不没有吃饭不要钱的公共大食堂)。“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这是当时人们对公共食堂的理解。媒体宣传也把大办公共食堂,上升为进一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到1958年的年底,全国共办农村公共食堂340多万个,基本上每个生产队都有食堂,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同时,当时宣传部门针对如何办好公共食堂发表文章,提出饭菜要多样化,粗细搭配,有干有稀,菜要多种,有菜有汤,尽量免费供应酱油、醋、葱、蒜、辣椒等调味品。争取每月吃两三次肉,食堂要讲究卫生,要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对年老社员、儿童、病员、孕产妇应在饮食上适当照顾,要利用旧有房屋改建饭厅或尽可能地新建简易饭厅。
 
  公共食堂为广大农民勾勒出了梦想家园的美景,吃饭不限量,吃菜不重样。在人们的概念里,只有“放开肚皮吃饭”,才能“鼓足干劲生产”。不少公共食堂便倾其所能,倾其所有,以供应柴米。不久之后,中国出现大饥荒,人民公社设在各个生产队的大食堂没有充足的米饭供应给农民,在中国农村很多省份出现大量的农村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但是,在中国的各个大中小的城市里面,以及军队里面,并没有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现象,城市里面的人口,只出现因为饥饿与营养不良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浮肿现象)。

1961年6月份,中央下达文件,文件不再硬性规定“要求每个生产队都办公共食堂、社员口粮分到食堂”。文件明确指出:“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凡是要办食堂的,都办社员的合伙食堂,实行自愿参加、自由结合、自己管理、自负开销和自由退出的原则。这些食堂,都要单独核算,同生产队的财务分开。生产队对于社员办的食堂,应该给予可能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在经济上不应该有特殊的待遇。对于参加和不参加食堂的社员,生产队都应该同样看待,不能有任何的歧视。社员的口粮,不论办不办食堂,都应该分配到户,由社员自己支配。口粮分配到户的办法,可以在收获后一次发,也可以分期发。”之后,在全国农村维持三年之久的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相继解散。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级政权机构;既要负责全社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也要管理工农商学兵等各方面的工作。人民公社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劳动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最为普遍的吃饭不要钱的粮食供给制和伙食供给制,是社员收入中的主要部分。人民公社会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人民公社制度初创时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在过程中大刮共产风,不仅造成对农民的剥夺,也使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破坏。

1983年人民公社被取消,改为乡镇。


附二:  关于革命委员会

1967年上海首先发起一月风暴夺权运动,在当时已经背上“野心家、阴谋家”的骂名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保卫科干事、民兵连长王洪文等为首的群众组织,夺取了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各级政府的权力,组织一个效法巴黎公社的大民主政权机构(但普通群众并无投票选举权,只是有被选拔权),由张春桥命名为上海人民公社,以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全国各地效仿,纷纷夺权,各地组织的新政权名称并不统一。毛泽东主席认为上海公社的名称不好,发出了“最高指示”:“还是叫革命委员会好”,于是,全国各级政权,从省一级到工厂、高等学校的政权机构全部改名为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

1968年,中共上海市委重新成立,王洪文任第三书记,后兼任上海市总工会主任、上海警备区政治委员。1969年被选为中央委员。1973年王洪文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同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76年,王洪文到上海建立由他直接控制的武装,预谋策动上海民兵暴乱。

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方式,取消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分别,使其合为一体,人员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有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组织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解放军部队军管代表组成(全称为《工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主要是进驻机关、学校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人、贫农、下中农的代表)。

在这种机构中,干部由于熟悉业务,一般负责日常业务,工农兵代表掌管大政方针,群众组织代表维护本单位下层人员的利益。到了文化革命后期,工农兵代表逐渐撤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宪法进行修改,第五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1979年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各级人民政府。

与革命委员会的产生相伴随的,是中国民间风俗“早请示,晚汇报,忠字舞”。


据介绍,“早请示、晚汇报”的大致流行时间是1966年夏至1971年底的林彪事件几个月之后,共约五年时间。

据报道,林彪事件后,尽管中央全力保密,但是小道消息仍然迅速传开,不过,在当时的中国正式媒体上,并没有宣布。在林彪死后的第17天,是国庆节,那天《人民日报》在刊登《人民画报》第10期的目录时,还标明该期画报的封面图片是“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合影;10月6日,中央照常以非常隆重的仪式,迎接来访的埃塞俄比亚皇帝。

关于“九一三”事件情况的传达,中央采取了“内外有别、有步骤”的逐级传达方式:先党内后党外;先高干后一般干部;先干部后群众。



但是,每年国庆节必有的游行检阅,在1971年却以“节约闹革命”为借口取消了,并且通知说今后国庆不再举行大规模庆祝活动;林彪、叶群及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等人,在国庆节期间以及此后的国事活动报道中,全部销声匿迹;在所有报刊、广播的报道中,包括赞颂毛泽东与批判刘少奇的报道中,都不再出现“林副主席”及“亲密战友”等词句。

但是“小道消息”很快就以各种方式向尚未听到传达的、自己信任的“最可靠的人”泄露出去,扩散到全国,包括被罢官、“靠边站”,以及被监护、蹲“牛棚”甚至被关在监狱、劳改农场的一些干部、知识分子的耳朵里。

首先是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这个绝密信息私下里告诉了陈毅,他说:“老总,你不是讲‘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我今天特意来告诉你,报应到了!到了!因为有纪律,我还不能说明。先让你高兴高兴。”

1971年9月16日,北京市委书记刘仁的妻子甘英独自一人在单位从事劳动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她的背后喊了一声:“林彪摔死了!”当她回头看时,却不见了人影。这位在林彪死去4天就知道消息并敢于向她通风报信的人,当然是属于能从高层获知重要信息的非一般百姓。

1971年9月20日,奉命回国向中央报告温都尔汗坠机事件的驻蒙使馆二秘孙一光,10月3日参加了外交部传达中央文件的大会。他这才知道自己带回国内向周恩来汇报用的那些照片上的死人和飞机残骸,是林彪等人的遗体和座机。


北京电视台播音员吕大渝回忆:“1971年9月下旬,一群领导突然成群结队地到各处‘检查卫生’。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而且以‘为了突出毛主席,以后一律不再悬挂其他领导人的画像’为由,要求大家取下林彪的画像,气氛神秘兮兮。”预感都出了大事,但都没有一句质疑。

  不过,听到过“小道消息”的许多人,在中央文件正式传达的时候,对林彪叛逃摔死一事仍然非常震惊。曾在崇明岛插队的知青赵丽宏记述:“会场里静得出奇,只有传达这消息的公社干部的声音,在寂静中回荡。”



  由于中央文件分层次与分类传达产生的“时间差”,在有些单位还一度出现这样的现象:在“早请示,晚汇报”的时候,人们继续虔诚地高声领呼:“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一些地方“九一三”事件的泄密者,其散布“谣言”的行为受到尚不知情的地方公安机关的追查。


总之,林彪事件在几个月后宣布时,“早请示、晚汇报”风俗很快终结。

据介绍,在当时,“牛鬼蛇神”等一类“坏人”是不能“早请示,晚汇报”的,他们只能“早请罪,晚请罪”。在毛泽东像前低头弯腰地站着,保持着请罪的姿势,用别人给自己定的罪名大声地诅咒自己。

对于普通人,有的家庭自觉全家一起每天早、晚都“早请示,晚汇报”,但不论是否在家“请示”、“汇报”过,都必须参加单位、学校的集体“请示”、“汇报”。在单位、学校的“请示”、“汇报”每天至少四次,即上午下午上下班、上学放学各一次,如在单位、学校食堂吃饭,每餐饭前都要有一次。家庭妇女、社会青年等无业人员则要到居委会参加。“早请示,晚汇报“属于雷打不动的程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扰。


“早请示,晚汇报”的内容一般是集合整队、鞠躬敬礼之后,听口令“祝毛主席——”,之后大家呼喊“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后来增加有“祝林副主席——”之后大家呼喊“永远健康!永远健康”。据说在城市中的各个单位的食堂,每次吃饭,食堂里总会听到各种口音的叫喊声:“毛主席万岁——半斤!”“毛主席万岁——六两!”

有学者认为,“早请示,晚汇报”的仪式起源于殷商先人的祭日仪式:“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殷人于日,盖朝夕礼拜之。”类似于基督教的饭前祷告。


“忠字舞”出自谁的发明,已经无从考证,忠字舞流行的时间比较短,产生于1967年革命委员会出现的时期、兴盛于1969年的上半年,终结于1970年初,共约两年多的时间。忠字舞是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爱的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满怀豪情迎九大》、毛泽东语录歌等歌曲为伴唱、伴奏。忠字舞舞蹈动作粗放、粗糙、僵硬、稚拙,简单、夸张,缺乏美感。无需特别舞蹈基本功和专门训练,易学易会。跳舞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在车间、操场、码头、街头、田间……每天早晨,随处可见跳“忠字舞”的人群。有点类似80年代、90年代的中老年健身舞。


据介绍,1969年4月“九大”开幕之后,江青有一个讲话,说“早请示、晚汇报、忠字舞”这一套不是宣传毛泽东,而是丑化毛泽东。当时康生还插话,说这是强迫人民用宗教迷信的那一套庸俗化毛泽东思想。

1969年6月12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宣传毛主席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件  重申中央一九六七年七月十三日《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并且明确指出,“忠”字是有阶级内容的,不要乱贴滥用,不要搞“忠字化”运动。不要搞“早请示、晚汇报”、饭前读语录、向主席像行礼等形式主义活动。毛泽东的批复是:照办!

之后,忠字舞很快消失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但在一般节日和表演中仍然流行。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9
全民皆兵

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战略思想,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兵民合作,在剿匪,肃反运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了可歌可泣的成果。

“全民皆兵”就是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部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六七十年代,虽然全国太平了,但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参军参战”的口号常在耳边回响。那个年代,少年参加儿童团,小的带木棍,大的带红樱枪,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军事化训练,有时还要站岗放哨,参加军事演习活动。

青年就要参加民兵。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也是新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18至45周岁政治条件清白的青年(不是地、富、反、坏、右,及其家属)都要参加民兵。18至28岁为基干民兵(包括女民兵),退役军人年龄放宽到35周岁。基干民兵是第一预备役,配长枪。29岁至45岁的为普通民兵(没有女民兵),为第二预备队,不配枪,训练和执行任务时发枪。


图片

那个时代,家喻户晓的女民兵连长

是电影《海霞》中的吴海燕

手中的枪是 7.62毫米自动步枪(即56式冲锋枪)

民兵是农忙时生产,闲时训练。基干民兵一般每年要参加一个月的脱产军事训练,要进行实弹射击,爆破训练。要参加各项军事活动,值班,站岗,执行抓捕活动等,非误工活动都是义务的,不付报酬,误工的记工分。组织建制军事化。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普通民兵训练少一点,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训练,拉练(就是运动中的野战训练),枪支统一配发,统一收缴,集中管理。

民兵的建制:公社设人民武装部,部长、副部长配手枪。大队设民兵营,生产队设民兵排,几个生产队设民兵连长(在文革中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在文革前也曾经担任过民兵连长)。民兵营里有基干民兵连、排、班。基干民兵常年配长枪,配的枪有子弹,一般是7.62毫米步枪,可以带回家,晚上上还能为家里撑门呢。普通民兵就不可以带枪回家了。枪支弹药是有登记的,但管理不那么严谨,有关系的可以弄到子弹,用于打猎,打鱼。重型武器、手榴弹、炮弹、炸药包一类武器弹药,由县人民武装部统一管理,使用是要申报的。

图片
7.62毫米半自动步枪

图片
她们都可以把步枪带回家

图片
有些地方和单位 在高射机枪的训练时 每人试射一发高射机枪子弹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国的“全民皆兵制度”,对震慑外来势力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维护社会治安起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全民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体能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历史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147万民兵加入到志愿军行列,1955年之后,随着义务兵役制的推行,各地压缩民兵人数,收缴民兵枪支,1958年,台湾国民党当局声称“反攻大陆”,中共中央提出了“实行全民皆兵”的思想,毛泽东也提出“大办民兵师”的决定,全国打出民兵师旗号的就有5175个,民兵人数由原来的4000多万,发展到2.2亿;参加民兵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5%,有的地区达到了4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超过了50%。有的地方“大办民兵师”,县长兼民兵师师长、县委书记兼民兵师政委.

1959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站在他身边的赫鲁晓夫说:“我们有1亿民兵!”赫鲁晓夫听后,震惊不已。

1961年,经过调整的民兵数量虽然减少了几千万人,但仍有1亿多人。毛泽东写下《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64年,徐向前说:民兵能搞到营,能把整营整营拉出来,也就不错了。真正有事,能以连为单位拿出来就很好。民兵很分散,他们的活动,主要在基层,在班、排、连。以师为单位的活动很困难。正规军也不能成师在一块活动。战时也不需要搞两三千个师。苏德战争时,苏联只有300个师,只要不断补充就行了。之后,中央军委常委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徐向前同志意见,民兵工作现在还是抓基层为主。”

1969年,毛泽东发出了“要准备打仗”的号召,明确指出,战时“要组建地方部队,小县一个营、中县两个营、大县一个团”。之后,全国以县为单位组建了民兵独立营、团。1973年后,在民兵独立营、团的基础上,全国多数县建立了民兵武装基干团。

之后,“四人帮”王洪文插手民兵工作,攫取民兵的领导权和指挥权,在上海建立“第二武装”,并准备发展到全国。1978年后,在基层行政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设立人民武装部,人民公社、厂矿、机关、学校、街道、企事业单位都要组建民兵,配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从1980年起,只在人民公社和厂矿等企事业单位组建,取消了民兵师团等有名无实的机构。到1982年底,全国民兵总数保持在1亿左右。

1949年,新中国颁布了《枪支管理暂行办法》,民间可以持有民用枪支(土枪、猎枪等),每人最多2只,只需要报备即可。同时科长级以上干部,各机关交通员、通讯员,工厂、商店、学校保卫科人员,均可依法佩戴军用枪支。地方小干部和一切普通保卫人员,亦可以合法佩戴军用枪支。这种持枪的力度和广泛程度,和今天的美国其实极为相似。

文革武斗结束后,官方文件显示:到1969年9月止,据不完全统计,被抢的武器和收回武器的情况是:被抢夺的各种枪1877216(支、挺),收回2131036(支、挺);被抢夺的各种火炮10266门,收回火炮14828门;被抢夺的各种枪弹44217万发,收回枪弹34004万发;被抢夺的各种炮弹390642发,收回炮弹294259发;被抢夺的手榴弹2719545枚,收回手榴弹2734381枚。

这说明在这次大收缴中,还收了以前民间私藏的30万只枪和4000门火炮。有1亿发枪弹不见踪影,有10万发炮弹不见踪影。这里面代表了武装冲突和弹药消耗。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可以配手枪和子弹,由武装部颁发持枪证。后来这个做法被取消,企业家的枪支弹药上缴武装部,但有的企业家的持枪证没有上缴,仍然留在手中。  

2018年中国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一组数字:5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共收缴各类非法枪支101.2万支、子弹5661万发、炸药1477.2万公斤、雷管3138.9万枚。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29
一个年代一台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南城地方的人们喜欢的戏是地方戏“三脚班”。“三脚班”是由小生、小旦、小丑组成的角色。演员是民间艺人,讲述的是民间故事。虽然有一些低俗,但教育意义深刻。一台戏讲述一个故事,阐述一个道理,浅显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六十年代“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场或游行的队列进行歌颂的民众舞蹈。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爱的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等,和语录歌曲为伴唱伴奏。忠字舞是带有政治色彩的舞蹈,谁都可以参加,即是演员,又是观众。场地无要求,任何空地,道路都可以跳。伴随“忠字舞同台表演的还有文艺节目,大合唱、快板、三句半、道情等等。演员是群众中挑选的,老人、中年、青年、少年都有,能上台表演是一种荣誉,表演者是从排练到上台演出都是义务的,没有讨价还价之说。看着熟悉的人的表演,也是很有趣的。

七十年代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包括《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这些戏有政治背景,有钢琴等乐器伴奏,一般是在电影里或专业演员表演才能看到。群众排练较困难,只能表演一些片断。同时出现的有抗战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有新鲜感,都是免费的,人们晚上走十多里路都会去看露天电影。那个时候的外国电影,主要是苏联的(比如《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朝鲜的(比如《卖花姑娘》)、南斯拉夫的(比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67天》)、阿尔巴尼亚的(比如《地下游击队》)等等。不过那个时候很多外国电影,在公映之前,里面有些镜头和情节被有关部门剪掉了。
  
八十年代以电影为主,县电影院专业放影师常年下乡放影,有时几个地方同时放同一部电影,看完一盘胶片就要等别的地方送胶片来,断断续续。那时电影《刘三姐》等跑红,人们看了十多遍,都能背得出来,也不厌。电影是免费的,只有城市电影院要买票看。那个时候的火爆的境外的外国的电影有日本的《追捕》,香港的《少林寺》等等。

八十年代在城里面,电视也进入了家庭,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连续剧是《霍元甲》,播放之时,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大受欢迎。之后《射雕英雄传》等等港剧就多了起来、还有日本的《血疑》,国产的《西游记》、墨西哥的电视连续剧《女奴》等等跑红。九十年代乡镇也建电影院,也买票看。电视也进入了乡村的家庭,电视连续剧初步出台,那时有电视的人家不多,一台12吋的黑白电视机的价钱是普通工人将近三四个月的工资,常常一台电视几家人聚在一起看。

两千年后,电视普及了,大家居家看电视,电影院开始倒闭,电视剧也都依次改为连续剧。

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电视连续剧泛滥,不能连续的也要连续,抄袭,模仿作品太多,演员改头换面都是那几个。例如抗战片,拐着弯都要插点细菌战的结局。人们开始对电视厌倦了。中年人基本不看电视,玩手机了。老头儿看点抗战片,老太婆跑去眺广场舞,其实跳广场舞的,还是跳“忠字舞”的人群。小孩是电视的主人,家庭电视几乎被小孩霸占,动漫片、梦幻片,成了小孩的精神粮食,适合小孩看的故事片就很少啰。

时代在发展,欣赏观也在发生变化,将来看什么戏,有待探讨。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30
架子


架子也可能是官威吧,不摆架子,可能就树不起官威啰!

过去的官叫干部,干事的部门,自然威不大。现在的官称公务员,威信就大了。闲暇之际,也来摆摆见过或听过的官架子。

六十年代,公社书记管辖范围大,东西南北跨百里,公社干部才八九个人,他们经常下乡。一顶草帽,一根竹杆做拐棍,行走在全公社的山旮旯。有时还要自己种菜。这时的干部是两条腿走路,技术员下乡可以用轿子接送。

七十年代,公社干部有自己的菜地,也要自己种菜,下乡骑自行车。后来有了丰收27型拖拉机(总部位于江西南昌井冈山大道的江西拖拉机制造厂生产),公社书记下乡坐拖拉机头,里面还要挤几个人。书记同干部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只是坐上座吧。

八十年代有了井冈山牌汽车,公社书记坐汽车副驾驶座,普通干部和百姓坐车厢。后来有了132小型双排座,驾驶室限坐六人,书记坐副驾驶位,后排还挤人。最多驾驶室坐过十多人。这以前不管书记还是干部到任何地方吃饭都要付钱和粮票的。


九十年代改镇,有了小车,镇党委书记坐驾驶员后面的安全座,把危险的副驾驶位让给了搭乘的普通干部。书记,镇长,单人单房办公。

两千年,书记镇长都配了小车,普通干部配了班车,领导的车是不搭人的。办公室有自己的套间,吃饭也不坐在一起。一般不会轻易与普通干部交流的。干部改公务员,慢慢成仙了。有某书记当了一届,自己没有盛过一次饭。别人伺候着。有位书记,天天在外面赌博,输了就报账来了。有一女书记,除报账外,一般不到镇里上班,遥控指挥。准备来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人未动身,就要通信员帮她开好空调,烧好开水。会过日子吧!

我家邻居有卫健委主任,环保局书记,残联主席,邻里之间,他们谁都不说话,进出如同陌生人,确定有事要交流的,都是老婆出面。

七十年代初,省委书记视察,与当地百姓当面交流。八十年代,省委副书记巡视,带的随从也不多,只是不让渔船靠近。2000年代,县委上任书记,到现场视察,要提前通知,街上拉了欢迎的横幅标识,街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单位职工列队候架,夹道欢迎。还从学校选了四位美女老师做礼仪小姐,帮开车门。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地在街上走了几步,回去了,领导太忙,据说这一天安排了六个乡镇视察,接待标准统一的。够威风吧。

前几年某省委书记视察旅游行业,几个月前就接到通知,景区装点得焕然一新,大道两边的花圃全部更换,下榻的宾馆的水池洗了又洗,换上了矿泉水。视察能知庐山真面目吗?

也有一县委书记,在乡政府的餐厅,坐下来与大家一起共餐,不准加菜,这件事成了佳话。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31
吴太初:江西南城 民间风俗

编者按:中国民间风俗,起源时间一般认为是殷商时期。上个世纪,中国各地民间风俗有所不同,吴太初宗长将江西南城地区农村的民众详细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具有历史价值。


吴太初宗长 手书

1、生日
2、一般节日与一般往来
3、建房
4、婚礼
5、祝寿
6、丧礼
7、祭祀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6:32
难能可贵


在武夷山东麓,有一个三县交界的边远大队,全大队有四个自然村,也就是四个生产小队,四十来户人家。老L是这个大队的支部书记,老婆是这个大队的民办老师,生了一女四男。本来他也算一方诸侯吧。可是这个大队穷乡僻壤,道路不通,加之老L为人忠厚老实,儿女一堆,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一代枭雄。

老L的老大是女儿,农村重男轻女,女儿学完小学,就在邻县邻村的山沟里找了婆家,嫁在山旮旯做农妇了。

L1是儿子中的老大,勤奋好学,考中了上海复旦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某机关工作,找对象也是政府工作的机关干部。

L2聪明伶俐,初中成绩很好。当时中招招生要求分数高的录取师范,家中也确实生活艰难,也就随缘进了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公社中心完小任教。其间与本地“员外”的女儿谈上了,女友母亲嫌他家兄弟多,穷,不情愿,但“员外”认为自己一家人会攒钱,就是缺乏文化人,通过撮合,也就同意了。

L3高中学习成绩很好,是少科班的料,后来考取某大学,毕业后随哥哥L1到广州创业。

L4由于当时家中读书的人多,生活困难,高中毕业后就失学。

L3L4在哥哥的指引下,来到广州创业,L2也请假出来与兄弟们一起,办了一个医疗伤科检测仪器公司,L1提供技术信息,几个兄弟发奋经营,生意越做越大,产品越做越多,后来几个兄弟都有自己的公司,个人资产都上亿。

L1是公职人员,没有自己的公司,凭着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做好兄弟的参谋。几个兄弟公司盈利后,都有哥哥的一份。没有股份分红,没有相互约定,全凭自己的良心给。

攒钱了,首先是孝敬父母,几个兄弟把父母接来广州,给他们买房,让老人家自由独立生活,谁也不要老人家带孩子,做家务。让两老四处旅游,就是父亲确认是癌症晚期,还推荐L4带他们到泰国旅游,父母去世后,他们在广州买下墓地,让他们安息。

姐姐为他们的成长,做出了付出,嫁在农村,生活艰难,几兄弟出钱买好房,装修好,把姐姐一家人接来住。并安排他们一家人在公司上班。

男人管攒钱,女人管家务,几妯娌亲如姐妹。男人攒钱怎样分配,女人不过问,相信自己的老公。逢年过节有喜事,兄弟姐妹都在一起过。有好东西都会带来一起分享。谁家做东,谁家女人就主厨,其它妯娌帮厨。男人们喝茶,商量男人的事。孩子们一起玩玩耍耍,其乐融融,一大家子人欢聚一堂,何等风光。

这年代有钱的人多的是,算不了什么。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家风。有这般家风,何愁不发展呢!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