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古玩拍卖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2:40
标题:
古玩拍卖
2003年,非典疫情之时, 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总额是1.64亿港元(包括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书画和手表),成交额之大,远远超过预期。在“非典”过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爆,无论是成交量、成交比率和拍品数量都飞速上升。
2020年上半年,线下拍卖活动全面停滞。202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总成交额高达38.5亿港币,再现非典之后的拍卖市场繁荣景象。
拍卖业萌芽于古罗马,正式形成于18世纪的欧洲。世界两大拍卖行是英国苏富比与英国佳士得。苏富比成立于1744年,以交易拿破仑的藏书而闻名。113年后,1863年,苏富比家族与拍卖行的关系止步,但其名称却保留至今。1955年起,苏富比走出伦敦,1977年,苏富比在纽约证交所上市。苏富比在中国没有代理,只有北京和上海两个办事处,但不会涉及商业来往,亚洲区的拍卖在香港举办。英国佳士得成立于1766年,专营珠宝。1968年,佳士得在瑞士日内瓦设立第一个国外办事处,1973年佳士得股票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随着业务日益发展,佳士得进军亚洲,在各地设立办事处,包括中国台北、中国上海、北京等地,还商标权授予了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出现的第一个拍卖行是嘉德,嘉德成立于1993年5月,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总部设于北京。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拍卖会,以及四期“嘉德四季”拍卖会。成立于2005年7月1日的保利,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拍卖行,隶属于国有企业保利集团下的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11月,在北京举办首届大型拍卖会,取得5.6亿元的成交额,一跃跻身于国内顶级拍卖企业之列。
之后,嘉德与保利名列世界大拍卖行的前五名。目前,世界排名前十六的拍卖行是英国苏富比、英国佳士得、德国纳高、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英国大维德、香港皇室贵族、菲利普斯(富艺斯)、英国伦敦韦尔斯、北京匡时、中贸圣佳、香港邦瀚斯、香港恒丰、杭州西泠印社、北京荣宝斋、英国罗斯柴尔德。
现在,中国的十大拍卖行是: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杭州西泠印社、北京诚轩、广东华艺、上海朵云轩、北京荣宝斋、香港苏富比、北京大羿。
近年来,在拍卖行业出现的新事物比较多。比如出现了很多白手套专场(拍卖会中的拍品成交率百分之百,当场送拍卖师一副白手套作为感谢,代表拍卖师的最高荣誉),比如富艺斯与北京保利联手合拍,比如拍卖过程高清全球直播(通过BTV财经频道《大家收藏》的官方抖音号进行实时网络同步直播---云端直播)、以及网络拍卖(在具有数据流量的ArtPro平台上传送拍卖大秀)、线上预展导览、还有苏富比的绝密竞投的拍卖新模式,富艺斯的“New Now”拍卖,“INTERSECT”艺术、钟表、珠宝跨门类网拍,与大数据平台Articker展开合作,提升客户参与度及扩大接触面,为藏家提供艺术家和艺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艺术品收藏门槛。
在拍卖行业中,价格在100万至1000万的作品活跃度最高,这是市场的主流。高价位作品虽然在市场上占了很大的份额,但只占拍卖品的2%左右,是少数博弈,与市场基本面无关。
一方面,学术认知,对藏品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藏家对拍卖品的认可态度。另一方面,古玩市场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内容,比如假货泛滥,比如洗钱(有的拍卖公司根本无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而且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要为拍卖人及买者的资料保密。艺术品交易不透明,而且价值认定没有权威机构,也没有估价标准,可以轻易炒成天价。通过“做局”,艺术品成为融资或行贿的工具,黑金或国有资产,以艺术投资的名义被洗白了,合法进入私人腰包。一些拍卖成功的天价拍品,其实无人付钱提货。洗钱方式,除了古玩字画艺术品,还有影视行业、中外合拍片,因为影视剧制作成本不透明,收支无法核实。还有文化出版行业,版权费发行费无法核实,广告收入和销量、杂志销售收入也难以核查。姚耀的《洗钱内幕谁在操纵日本地下金融》中有提到最常见的十八种洗钱方法)。
再比如,以送进保利嘉德为旗号做古玩鉴宝行骗,以办理名人比如马未都、耿宝昌、李鉴宸、吕成龙的古玩鉴宝证书、估价证书为名行骗(并且PS证书与专家合影和视频),网络古玩微拍也是骗局丛生(拍品和收到物品不一致,一个微拍网站8万元公开叫卖),打着上门收购的旗号骗几千元的保证金、鉴定费、押金、路费、3D图片展示费,以免费鉴定、不成交不收费的旗号,实际上见面后又立刻改口需要各种费用来骗钱。
2021年7月,美国的一个小拍卖行,一只雍正珐琅彩杯子,从1000美元起拍,最终以320万美金成交。但有细心的藏友发现,在杯子的树叶里竟然有一个签名”陈晨仿“。陈晨是景德镇的年轻仿古艺术家。
7月23日,陈晨本人发布了一段视频澄清。陈晨说虽然他一直做仿古,靠这个行业来吃饭,但是做这件杯子的初衷并不是想做一件仿古的东西。由于他的一个朋友特别喜欢雍正的珐琅彩和粉彩,但雍正的这种东西市场上都比较贵,不是一般有钱人能买得起的。于是,在2015年和2016年的时候,他帮他的朋友做了一批雍正珐琅彩风格比较实用的喝茶碗碟,这批碗碟使用了一些新材料,在工艺上也有比较大的突破。因此,他在这些碗碟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又怕影响瓷器纹饰整体的构图和整件东西的气韵,于是他在这批东西的细节里面留下了他自己的名字。
目前,艺术品与古玩的变现渠道已经固定,拍卖、展览、私下交易,已经被全面掌控。拍卖有十大拍卖行由佳士得、苏富比、保利、嘉德、瀚海、匡时、朵云轩、荣宝斋等等掌控,据说古玩私下交易被四大古玩经纪人程寿康、仇国仕、李鉴宸、江炳强全面掌控,展览被翟建民掌控。在古玩鉴宝方面,北京这类公司大部分邀请是邓丁三、崔凯、杨宝杰、李宗扬、杨实、古方,上海这类公司一般邀请蔡国声,结果是都不符合保利、嘉德的标准。古玩直播带货的比如朱丽叶等等。
据称,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的拍卖,前期不收费,但实行的是会员制,会员费有的一年50万,或者要拍下他们的参展藏品才能成为会员,还有保底价3%至5%的流拍费,加上1%的服务费。实际上,网络展卖以及各种行业内的各种展览交易会,出手几率也不小,而且风险投资小,成为了不少藏友出手的首要选项。有人认为,在这些场合,三四十年前搞古玩收藏的人,他们手中有真的稀世精品,这类人,有的极希望变现,有的已经去世,子孙拿出来贱卖,所以,今后十几年是捡漏的好时机。
从高价拍品的品类看,瓷器仍是重头。这个时期最贵的瓷器,一般是元青花。据称,在元朝蒙古人统治下的景德镇所制造的元青花(采用从西亚进口钴料“苏麻离青”),其花纹以龙爪来划分等级,规定五爪龙纹为皇室御用,即使三爪之龙的元青花,也是蒙古贵族所有,其中,至正型元青花最有名望(至正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号,他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时间为1341年至 1370年)。这种元青花多销往蒙古人统治的中东与西亚地区。另外,元朝至正约五十年后的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至1435年)的瓷器,也很精美,清朝人有言:青花,以宣窑为最。有“惟宣德款制最精”之感叹。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2:49
瓷 中华文化的精气神
景德镇在唐朝时的古称“昌南”,发音与英语“China”相近,在英文中,“China”既有“中国”之意,也代表“瓷器”。
2万年前(晚期智人时期,也称现代智人,曾称新人),在江西万年大源乡的人类,就已经制造出陶器。4000年前,出现原始青瓷,东汉时期,出现真正的青瓷,公元500年之后,中国出现了白瓷。隋唐时期,中国白瓷成熟,而后有了青花、唐三彩等等,瓷器逐渐精美,以温润如玉的姿态流行开来,也海上丝绸之路传向世界, 公元十一世纪,波斯开始生产制造瓷器,十五世纪中叶,欧洲开始制造瓷器,形成了“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局面,也形成了传承千年的“中华符号”。
宋辽金时期,发展出“五大名窑”( 钧窑、汝窑<河南平顶山临汝县>、官窑<江苏扬州毛公洞>、哥窑<浙江丽水龙泉章氏兄弟之哥者>、定窑),“八大窑系”( 长江以北的定窑<河北保定定州>、磁州窑<河北邯郸磁州>、耀州窑<陕西铜川耀州>、钧窑<河南禹州钧台>,长江以南的龙泉窑<浙江丽水龙泉>、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建窑<福建南平建阳>、越窑<浙江宁波余姚>)。元明清的青花、五彩、洋彩、珐琅彩,传承至今。
目前,历代专家从全国各地考察窑址时采集回的瓷片标本,大概有七八万片。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186万件藏品,陶瓷有36万件左右。经过薪火相传,直到当代,出现了帝王黄与中国红的艳丽瓷品,已经远远超出中国古人的技艺,提升着中华文化的自信。
至今,中国的陶瓷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中国人正在放眼世界,哪怕是在瓷器制造工艺方面,也在学习他族他国,兼收并蓄,显示出更大的文化自信。有了这份更大的自信,中国正在从自信走向自强。传播中华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振发着中华文化的“精气神”。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2:59
当代官窑 以及柴窑 煤窑 气窑 电窑
当代官窑
“7501”被称为是当代官窑,出现于1975年1月。这年的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室主任汪东兴向江西景德镇国家用瓷办公室发送了一项绝密文件;为毛泽东主席设计,烧制一套专用瓷器,要求能代表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并且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这项工程被当时中共中央视为1975年头号重大工程,此项任务定为一九七五年的第一号任务,即“7501任务”,并作了“7501”工程安排,启用代号“7501”。要求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在3个月内完成。
为此,江西省委拨出的制作经费计人民币35000元,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集中了最优秀的制瓷高手,40多名工作人员均是出身好、政治素质高、技术一流者,还专门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由当时的省革委负责人挂帅,生产现场也采取了极为严格的监控措施,江西省公安厅厅长多次前往督促,省公安厅派员在现场实行24小时监制,所有生产原料的选配和瓷器生产的全过程均有严格的要求。当时还有规定,没有工程指挥部首长的批准,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进入生产现场。
同时安排抚州地委提供10吨特好的制瓷原料。7501 毛瓷的胎土是特选江西抚州的一种非常珍稀的高岭土,这种高岭土现今已经非常稀少。当时,“7501”工程的胎土是动用多辆卡车从江西抚州运来的,数十吨的优质矿石由几十名选料工精心挑选出两吨,然后加工成高白泥。用此原料制成的瓷器,呈半薄胎状,通体晶莹剔透,温润如玉,洁白无瑕,用手指轻击,其声音清脆悦耳。在绘画技巧上,当年参加“7501瓷”绘制的都是名传四海的绘瓷大师,而且在绘制时各位大师又都只绘制自己最纯熟的部位,所以整个瓷器的画面粉润娇美,生动自然,毫无败笔。
从1975年5月25日初烧出第一窑,直至1975年8月31日共烧22窑,制出14103件瓷器。合格率为30%左右,实际成品为4200件。1975年8月31日7501瓷制作完成后,釉下装饰组的人员当即解散。经过精心挑选,送发北京千余件,还有的送到了湖南,剩下一部分留在了江西封存库房。发往北京的千余件,只从中挑选出两套,每套一百三十八件。据说每套包括:9-15厘米盖碗四十八件;15-30厘米盖盘(又称和合器)四十件;1号和2号茶杯各十件;调羹十只;布碟十只;醋壶、酱油壶、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灰缸、饭锅、品锅、大汤勺、茶叶罐各一件,然后派专人护送进中南海。
“7501”毛瓷是现代中国陶瓷大师集体智慧空前绝后的结晶,集中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陶瓷人才,是陶瓷大师们呕心沥血的颠峰之作。与宋明官窑比肩,可谓不朽艺术杰作,“毛瓷”已与宋明官窑一起,成为并立于中国瓷器之林的颠峰艺术杰作和独特门类,其在工艺造诣上的成就,与宋明官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其中蕴涵了伟人信息,同时蕴藏了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信息,这是其他任何瓷器都无可替代的绝对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瑰宝。
图片
1989年,时逢中国工艺美术馆落成,原国家轻工业部举办了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展,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送去的是“7501”瓷器,这是该所留下的一部分收藏品。除中南海所收藏的“7501”瓷器之外,这也许是世人所见最齐全的一套了,共有100来件。一位陶瓷收藏家花几百元钱全部买下了展品。至今人们尚不知那位收藏家的真实姓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些“7501”瓷在拍卖会上就增值了数万倍:一只“7501瓷”调羹10万元,一个小瓷碗170万元,一壶十杯的一套酒具200万元。在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上,一套74 版毛瓷碗以800 万元的天价摘得“标王”桂冠。
毛瓷的设计者刘平设计了“水点桃花”的装饰纹样,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不用钩勒花头轮廓线),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下笔准确、轻捷,达到花头娇嫩的效果。茶杯身上报春的红梅显得诗情画意;杯盘上同样点缀着几处梅花,花头正、侧有度,花苞分布得体,构思精巧,恰到好处。
器物上装饰的“翠竹红梅”构图别致,整个画面的造型是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姿态各异,形态生动秀美。花头、叶子的混水是出自老釉下装饰艺术人员之手,技艺熟练,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前后有空间感。枝杆用色老嫩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十分素洁、高雅,梅竹有傲霜斗艳的精神气质。
那12公分芙蓉内外对花碗,花头生动,叶子是两种不同色相的绿色叠用,故叶色浓淡相宜,呈色丰富,有肉质感。红梅和芙蓉花头色是45%的铝和36%左右的锰合制成的桃红色,配方后经煅烧在18%矿化剂的高温作用下呈刚玉型的桃红色。色剂经酸洗、覆烧处理后的桃红呈色十分艳丽,这是其他瓷器很难达到的桃红色。
早在1956年5月,毛主席在广州听取中南各省的汇报时,湖南汇报团提到成立瓷业公司统管醴陵瓷业之事。毛主席当即表示这个好可以试办。并详细询问了醴陵瓷业的具体情况,连瓷器烧成的温度是多少都问到了。之后国家马上投入了800万,轻工部派出专家组改进醴陵窑,这为给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关烧制釉下五彩瓷做好了关键的准备工作。醴陵窑为毛主席烧制的第一批专用瓷是胜利杯。1958年4月11日,中共湖南省委奉命为中央首长试制一批茶杯,这一任务由当时的醴陵陶瓷研究所(现为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承担。
中央派专人送来一个在延安使用过的无花、无盖、瓷质粗糙、颜色灰白的桶状茶杯。经陶研所高级工程师梁六奎的反复设计修改,增加杯盖,创造出杯底带釉工艺,共试制六种造型式样,先后四次送长沙鉴定,终于烧制出既实用又美观的茶杯。1958年7月2日首批送往北京中南海的茶杯共60件,其中釉下花三十件,白的三十件,杯底印有湖南醴陵楷体字样及和平鸽标志。同年8月19日根据湖南省委通知又补送了60件,从此毛主席用上了醴陵特制的瓷器。
柴窑
陶瓷是火的艺术。不同的烧成温度与不同的升温曲线,会取得不同效果。烧造瓷器的窑炉从柴窑到柴煤混烧、煤窑、煤制气隧道窑、燃油隧道窑、再到液化气窑,电窑,走完了窑炉进化的全部过程。
柴烧则是一种古老的烧瓷工艺,凡是利用薪柴作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作品可分为上釉与不上釉两大类。在古代,柴烧是唯一的烧瓷方式,因为古人烧瓷木材是最主要的燃料。
柴烧一般不用匣钵,陶胚直接与火接触,当窑温度达到1200°时,木灰中的铁、碳等元素则会与陶胚中的铁形成釉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与肌理变化。这种落灰的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受到现代人们的审美的追捧。
柴窑的烧制成本巨大,一座窑使用60至80次必须重建.大的蛋型窑一次可烧10至15吨日用瓷器,需松柴25至40吨,小窑烧松柴的比例要高一些,当然成本就更高了。而且工艺特别难,柴窑的火候与温度完全依赖人工来控制,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塌窑”意外,窑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由于窑炉内中前后温度不一。因此同一炉烧出来的瓷器质量有很大差异,因此成品率非常低,所以现世存的柴窑量非常少。据传,明朝权相严嵩父子,借皇帝之名,举全国之力,穷其一生搜罗到十数件柴窑瓷器。可见柴窑有多难得的。
清《南窑笔记》记载:“柴窑,周武德年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妙四,如造于汝州,瓷值千金”。
柴窑在烧制过程中要不断加柴,所以温度时高时低,不可控制,表现在气泡上是大小不一。10摄氏度的温差就会使瓷器的品质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制瓷原料的采掘、加工、配制,到成型、施釉、烧成、出窑,每一道工序中都有各种因素会造成成品瓷器品质的变化,如空气中湿度大会造成坯体含水量过高而影响釉层的厚度,烧成时影响氧化过程。柴窑需要烧制50多个小时,柴窑的自然落灰,与瓷器胎体结合,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质朴、浑厚、古拙、粗犷、有力、沉稳,温润。柴窑不曾上釉,却生出美丽的色彩,那是一种天然的禅意。
柴窑完全靠自然通风,好窑位温度高,在好窑位摆放的瓷器烧成质量好,外围窑位的瓷器则因为温度低而达不到质量要求。景德镇有“七死八活九翻身”的俗语,就是说七月是最热最潮湿的季节,窑炉受气压影响不能正常使用,次品率过高,制瓷厂家不能正常生产,是一年中最困难的时期,九月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是柴窑最好的烧成季节,烧造的瓷器质量普遍好,这一季节是陶瓷生产的最佳时间。
图片
景德镇的“柴窑”在宋代以后,达到空前繁荣时期。使用柴窑烧成的瓷器,因其松柴富含丰富的油脂特性,烧制出来的作品,往往釉面光洁莹润,如琼脂白玉一般。为古来诸窑之冠,名列古代五大名窑。五代十国时期的周世宗柴荣曾赋诗赞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景德镇柴窑因烧柴得名,过去砌造技术完全由家族行帮垄断,密不外传。解放后生产恢复木材供应出现了问题,50年代初开始窑炉改革,初期采用煤柴和烧,由于温度大大提高,原来为柴窑配备的匣钵严重倒塌。五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推广煤窑和煤气窑炉,柴窑退出历史舞台。
在现代社会,随着窑口的保护措施日益增加,保存完好并能使用的柴窑窑口,日益减少,只有景德镇少数部分窑口可以使用。而且政府明令禁烧柴窑,没有了松柴供应,加上如果没有专门的资金保证,谁也不敢轻易动火烧柴窑。近年来随着柴窑窑口不断减少,市场上流通的柴窑瓷器也在日益变少。虽然每隔一段时间部分窑口也会有作品出世,但依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可以说,柴窑瓷器是无比珍贵的,是“制瓷业的不可再生资源”,市场长期处于供应不求局面。但凡出现柴窑作品的地方,各路藏家都会跋山涉水,远足求藏。在未来一段时间,柴窑作品价格只会越长越高。
柴窑的美不在烧成,而在惊喜,在于不确定性,瓷器窑变过程中每一件都成为举世无双的孤品。这是人与土,窑与柴,火与自然,组合而成的一首生命交响曲。2020年5月21日,以陈郁红、吴竹青等数位大师的青花柴窑作品,联合举办了“千年窑火---柴窑青花最后的坚守”柴窑专场。
煤窑
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来看,至迟在汉代就已用煤了。《汉书·地理学》记载说:“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豫章郡在今江西省南昌附近,这里所说的可燃为薪的石头,应理解为煤。1975年河南郑州古来镇西汉中晚期至东汉的冶铁遗址中,再次出现加工过的煤饼。宋代用煤炼铁已经非常普遍,制瓷业也用煤作为燃料。一些地方的人们,还用煤代替柴草,成为生活的主要燃料,如当时的汴京城内“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到元代,民间用煤更为普遍了。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来,看到人们用煤炭做燃料,非常惊讶,他在游记中描述:“中国全境之中,有一种黄石头,采自山中,如同脉络。燃烧和薪无异,火候且较薪更好。如果夜间燃火,次晨不熄。”明代的炼铁几乎全部使用煤炭。据《天工开物》载:明朝时期冶铁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另据明末方以智的《物理小识》载,明代有些地方在密闭条件下将煤烧成焦炭,用来炼铁,效果甚好。
以煤炭烧窑制瓷是瓷器制造史上的一大技术进步。以煤炭做燃料与以柴草做燃料差别很大。煤炭的火焰明显比柴草的火焰短,但热量大,持续时间长,温度高且稳定性强,对瓷器的质量有较大提高,而且能节省大量人力。但是煤窑对温度和火焰的控制难度增加很多,对技术和经验的要求也更为苛刻。改为煤炭烧以后,窑体结构及窑具相应地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煤炭灰呈酸性,容易结成焦块,与呈碱性的草木灰完全不同,这对瓷器的影响较大。
据考古发现,用煤烧瓷始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朝。山东泰安满庄乡中淳于古瓷窑遗址发现“煤渣”。河南巩县大小黄冶村十多处三彩窑遗址内炉渣证实 ,此处的三彩窑在唐朝已兼用“煤炭”作为燃料烧窑。山西交城磁窑头窑晚唐时期也曾以“煤火氧化”法烧瓷。这些情况说明,至少在唐朝中国一些地区已经用煤做燃料烧制瓷器。目前,已知有二十多处古瓷窑使用、沿用或兼用煤炭作为烧窑燃料。
图片
煤窑的烧成气氛温度高,瓷器的品质已经从软质瓷进化到硬质瓷,宋代遗存残片的微观结果已经达到硬质瓷的物理指标,氧化铁还原也已经达到品质要求,无论是胎体的密度还是釉面的透明度,大大超过柴窑烧造的瓷器。
气窑与电窑
气窑,用天然气、液化气、煤气为燃料,烧成温度可以达到1360度,在烧制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气窑可以准确控制烧成曲线,能够达到使胎体、釉面充分玻化的温度,而其他类型的窑炉都达不到这种均衡、可控的高温。气泡大小很均匀,而且密集,气窑没有落来的现象,颜色偏白、偏亮。气窑的青花,像浮在表面上,纹饰比较清晰、利落,釉面华丽光亮。进入气窑时代以后瓷器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废品率大大的降低,成本大幅下降,瓷器品质可以加以控制,瓷器生产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从90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摸索,无论是烧成曲线、还是釉料配比都已经非常成熟,景德镇瓷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基本上可以保证各种瓷器要求的品质,无论是胎质、釉面、发色等等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化工科技的进步,气窑早就能做出柴窑的效果,业内玩家也认可气窑。影响青花的品质是多方面的,青花料、釉水、胎土等的配方,还有画工的水平。很多顶级画工都是烧气窑的,因为柴窑试错成本太高。
电窑与气窑同样可以很好控制温度曲线,但是很多陶瓷只有在还原气氛下,才可以烧出效果,目前在景德镇主要就是气窑,烧高温还原焰。而电窑不能控制气氛。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01
5678出口创汇瓷 与 7501毛瓷
5678出口创汇瓷就是指新中国建立后,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期,国营陶瓷企业不惜工本创作生产的,用于出口为国家赚取外汇的陶瓷产品。5678出品创汇瓷分为生活用瓷器和艺术摆放用瓷器。5678出口创汇瓷器经过国营瓷厂质量检验后,分销到世界各地的,给国家换回的外汇,因此质量要求严格,必须是一级正品才可以出口,5678出口创汇瓷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材料,最好的设计,最好的工艺,这也是当年的国营瓷厂的一段辉煌历史。
这些国营陶瓷厂生产的高档出口创汇瓷,大部分都是手工拉坯,手绘,质量要求及其严格,单个器物的重量都是在设计重量下误差极小。5678出口创汇瓷,也有仿康熙乾隆官窑款的瓷器,瓷类有青花、粉彩等,瓷种有很多中国传统器型和纹饰,其中就包括葫芦瓶。
5678出口创汇瓷多以粉彩,广彩为主,青花多以赏瓶,大件为主,国家费招募解放前最好的制瓷工匠,一大批官窑的老艺人在这个时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无论是从制式,型质,釉水,胎质,都可以与晚清官窑相媲美,制作精良,具有典型的晚清民国官窑风格,其工艺远远高于民国中后期的水平,特别是粉彩和广彩,颜色艳丽,画工精湛,比当时的内销瓷华丽很多,受到外国人的青睐。那时,人们的工资水平普遍很低,工厂根本不用考虑成本,只需要考虑质量。到80年代,粉彩中添加化学材料的瓷器已经非常普遍。后来出现了大面积的印花瓷器,
出口创汇瓷也融合了西方人的审美观点。山水,凤穿牡丹,富贵白头,百花不落地等华美的瓷器画片都运用到那时的瓷器画片中。出口创汇瓷器除了制作工艺精湛意外,在形制和款识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一大批康熙,乾隆官窑的仿造品都出自这个时期。由于手工艺者的水平极为精湛,加上建国不久,一大批晚清民国时期的手工艺者都还年富力强,因此制作瓷器的水平与官窑无二。在形制上模仿官窑,在款识上模仿官窑的瓷器非常多,特别是大清康熙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六字官窑款,大量的出自于这一时期。
这些款识大多采用印章款写法,或者采用红色字体,以区分这一时期的瓷器。另外还有一些带有英文标识的,比如Made in China, Made in Macao(Macao一词来自于妈祖),等都是这一时期常用的款识。到了80年代初,开始采用中国景德镇字样,
粉彩瓷色彩是否艳丽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铅铬。铅铬容量超标的问题被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提出,并禁止进口铅铬超标的粉彩日用瓷。1986年景德镇虽然研制了低铅铬颜料,没有了超标的铅铬,粉彩也就失去了它绚丽的色彩。也就渐渐失去了市场。从那时候开始,出口创汇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最近几年,随着外销热的不断发酵,出口创汇瓷逐渐受到了重视,其价格正在攀升。特别是一些官窑款识的赏瓶,更是在拍卖会上拍出了天价。但相较于明清瓷器已经昂贵的身价来说,出口创造汇时期的瓷器目前还属于价值洼地。
“7501”被称为是当代官窑,出现于1975年1月。这年的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室主任汪东兴向江西景德镇国家用瓷办公室发送了一项绝密文件;为毛泽东主席设计,烧制一套专用瓷器,要求能代表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并且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这项工程被当时中共中央视为1975年头号重大工程,此项任务定为一九七五年的第一号任务,即“7501任务”,并作了“7501”工程安排,启用代号“7501”。要求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在3个月内完成。
为此,江西省委拨出的制作经费计人民币35000元,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集中了最优秀的制瓷高手,40多名工作人员均是出身好、政治素质高、技术一流者,还专门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由当时的省革委负责人挂帅,生产现场也采取了极为严格的监控措施,江西省公安厅厅长多次前往督促,省公安厅派员在现场实行24小时监制,所有生产原料的选配和瓷器生产的全过程均有严格的要求。当时还有规定,没有工程指挥部首长的批准,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进入生产现场。
同时安排抚州地委提供10吨特好的制瓷原料。7501 毛瓷的胎土是特选江西抚州的一种非常珍稀的高岭土,这种高岭土现今已经非常稀少。当时,“7501”工程的胎土是动用多辆卡车从江西抚州运来的,数十吨的优质矿石由几十名选料工精心挑选出两吨,然后加工成高白泥。用此原料制成的瓷器,呈半薄胎状,通体晶莹剔透,温润如玉,洁白无瑕,用手指轻击,其声音清脆悦耳。在绘画技巧上,当年参加“7501瓷”绘制的都是名传四海的绘瓷大师,而且在绘制时各位大师又都只绘制自己最纯熟的部位,所以整个瓷器的画面粉润娇美,生动自然,毫无败笔。
从1975年5月25日初烧出第一窑,直至1975年8月31日共烧22窑,制出14103件瓷器。合格率为30%左右,实际成品为4200件。1975年8月31日7501瓷制作完成后,釉下装饰组的人员当即解散。经过精心挑选,送发北京千余件,还有的送到了湖南,剩下一部分留在了江西封存库房。发往北京的千余件,只从中挑选出两套,每套一百三十八件。据说每套包括:9-15厘米盖碗四十八件;15-30厘米盖盘(又称和合器)四十件;1号和2号茶杯各十件;调羹十只;布碟十只;醋壶、酱油壶、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灰缸、饭锅、品锅、大汤勺、茶叶罐各一件,然后派专人护送进中南海。
“7501”毛瓷是现代中国陶瓷大师集体智慧空前绝后的结晶,集中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陶瓷人才,是陶瓷大师们呕心沥血的颠峰之作。与宋明官窑比肩,可谓不朽艺术杰作,“毛瓷”已与宋明官窑一起,成为并立于中国瓷器之林的颠峰艺术杰作和独特门类,其在工艺造诣上的成就,与宋明官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其中蕴涵了伟人信息,同时蕴藏了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信息,这是其他任何瓷器都无可替代的绝对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瑰宝。
1989年,时逢中国工艺美术馆落成,原国家轻工业部举办了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展,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送去的是“7501”瓷器,这是该所留下的一部分收藏品。除中南海所收藏的“7501”瓷器之外,这也许是世人所见最齐全的一套了,共有100来件。一位陶瓷收藏家花几百元钱全部买下了展品。至今人们尚不知那位收藏家的真实姓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些“7501”瓷在拍卖会上就增值了数万倍:一只“7501瓷”调羹10万元,一个小瓷碗170万元,一壶十杯的一套酒具200万元。在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上,一套74 版毛瓷碗以800 万元的天价摘得“标王”桂冠。
毛瓷的设计者刘平设计了“水点桃花”的装饰纹样,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不用钩勒花头轮廓线),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下笔准确、轻捷,达到花头娇嫩的效果。茶杯身上报春的红梅显得诗情画意;杯盘上同样点缀着几处梅花,花头正、侧有度,花苞分布得体,构思精巧,恰到好处。
器物上装饰的“翠竹红梅”构图别致,整个画面的造型是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姿态各异,形态生动秀美。花头、叶子的混水是出自老釉下装饰艺术人员之手,技艺熟练,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前后有空间感。枝杆用色老嫩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十分素洁、高雅,梅竹有傲霜斗艳的精神气质。
那12公分芙蓉内外对花碗,花头生动,叶子是两种不同色相的绿色叠用,故叶色浓淡相宜,呈色丰富,有肉质感。红梅和芙蓉花头色是45%的铝和36%左右的锰合制成的桃红色,配方后经煅烧在18%矿化剂的高温作用下呈刚玉型的桃红色。色剂经酸洗、覆烧处理后的桃红呈色十分艳丽,这是其他瓷器很难达到的桃红色。
早在1956年5月,毛主席在广州听取中南各省的汇报时,湖南汇报团提到成立瓷业公司统管醴陵瓷业之事。毛主席当即表示这个好可以试办。并详细询问了醴陵瓷业的具体情况,连瓷器烧成的温度是多少都问到了。之后国家马上投入了800万,轻工部派出专家组改进醴陵窑,这为给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关烧制釉下五彩瓷做好了关键的准备工作。醴陵窑为毛主席烧制的第一批专用瓷是胜利杯。1958年4月11日,中共湖南省委奉命为中央首长试制一批茶杯,这一任务由当时的醴陵陶瓷研究所(现为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承担。
中央派专人送来一个在延安使用过的无花、无盖、瓷质粗糙、颜色灰白的桶状茶杯。经陶研所高级工程师梁六奎的反复设计修改,增加杯盖,创造出杯底带釉工艺,共试制六种造型式样,先后四次送长沙鉴定,终于烧制出既实用又美观的茶杯。1958年7月2日首批送往北京中南海的茶杯共60件,其中釉下花三十件,白的三十件,杯底印有湖南醴陵楷体字样及和平鸽标志。同年8月19日根据湖南省委通知又补送了60件,从此毛主席用上了醴陵特制的瓷器。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24
瓷器鉴定 眼学与科学 目鉴与科鉴
人们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当年,陈云对毛岸英说,我从你老子那里就学到了两样的东西,一是比较,二是反复。
经过反复比较,才可以真正鉴别清楚一些事物。在瓷器鉴定中,分为眼学与科学,也就是目鉴与科鉴。这指的是人的感官鉴定与科学仪器鉴定。实际上,人的感官鉴定还包括触觉与嗅觉。触觉是感觉瓷器的光滑程度,有些在苏富比保利拍卖的古玩,被人感觉到非常光滑(不过,有的瓷器,有的部位很光滑,有的部位不很光滑)。嗅觉是考察瓷器有没有被酸做旧过,因为瓷器常用的做旧方法是用高锰酸钾与氢氟酸的混合液浸泡。
人们都知道科鉴的前提是做大量的检测,形成完善而庞大的数据库,然后可以通过数据的对比,通过测瓷器的元素成分来推断年份,鉴别年代真伪。
实际上,目鉴(眼学)也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工作,积累形成数据库,而后才有鉴别。只不过,目鉴的数据库的积累是在各个人的脑子里,而且由于不同的人的信息收集量以及信息加工程度(研究琢磨)的不同,导致每个人的头脑中的数据库不同,从而引发不同的人对同一古玩的鉴别结论不同,而且相互不能说服对方,都认为对方看走眼。
对于目鉴,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说自己的准确率大概百分之五十,耿宝昌先生说自己目鉴的准确率差不多有个七成。这当然是谦虚的说法,不过也确实有看走眼的时候。有人质疑马未都观复博物馆用于收藏展示的六件元代古陶瓷器物中有三件竟是赝品,被举证质疑的还有被称为收藏大家蔡暄民。据称,一本台湾出版的古瓷器鉴定巨箸,上面介绍的数百件历代官窑器,几乎全是现代赝品。藏家玩家在这里学习眼鉴,自然不可信。很多收藏大佬的、大拍卖行的、大博物馆中展示的古瓷,将来也可能成了典型的赝品标本。
科鉴所用的鉴定设备的体积庞大、价格昂贵、鉴定费用高。对于科鉴,数据库有个基本原则是,所有的标本必须是考古发现的,收集有明确溯源的标本,寻找“指纹”元素,这样数据才真正有参考价值。科鉴常用的热释光测试方法,也有一定的盲区,而且是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取样,不是无损取样。英国牛津热释光测年法的原理在于,瓷器中的矿物晶体会吸收和积累宇宙中各种放射性物质的射线,而经过900至1300℃的高温后,所吸引射线所产生的变化将会归零。从而,可以判断瓷器烧成之日。只是在瓷器烧成以后,如果有第二次受热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误判。而且,有人说,用X光照射瓷器,可以迅速产生强烈的热释光效应,从而可以骗过热释光检测。目前,明清瓷器釉的配方已被破解,而且,据说可以买到明代成化年或清朝康熙年的釉料,也可以取到古代就有的高岭土。有的瓷器用老胎,老底,老的口沿,用新泥接上,重新烧制,在这些情况下,用微理指纹元素做成份分析的科鉴就会出现差错。
用科鉴来判断元青花的真伪,比较容易。因为其使用的苏麻离青是来自伊拉克萨马拉(Samarra)的钴蓝料,高铁低锰含微量氧化砷。通过科鉴来分析几十种超微量元素,可以判断是不是高仿。宋代及以前,景德镇的瓷器用的是非常单纯的高岭土,元明之后一般是两种瓷土的合成,现当代,景德镇用的是外地原料。当代的釉料,大多是化学合成。所以测瓷胎与釉质的成分,可知瓷器新旧。
将科鉴与目鉴合二为一的,是运用高清晰数码相机的观测与显微镜的观测,可以清晰的观测到器物表面的质地、微观形貌、加工痕迹和使用痕迹,包括胎釉自然老化、自然磨损、包浆等。
无论是鉴赏瓷器,还是鉴定瓷器,上手亲自触摸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人认为,瓷器烧制温度越高,用手指甲敲击的时候,声音越脆。有人认为,汝瓷烧制温度低,不必用力就可掰开。柴窑和定窑烧制温度高,所以虽薄但不易碎。有人认为,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是低锰高铁的苏麻离青,在青花着料略重之处,往往呈现明显的向下凹陷,可以用手指头感知得到。釉里红则相反,会形成凸起,而且红色深浅不一,略有发黑、烧飞和绿苔点,极易辨认,很难仿造。
关于利用触觉感知瓷器釉面与胎体的光滑程度,有人认为,新旧瓷器的釉面与胎体的光滑程度,差异十分明显和巨大。200年以下的瓷器不光滑,200年以上的瓷器的就会很光滑,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却不很光滑。不过,200年以下的瓷器和800年以上的瓷器,虽然都不光滑,但其手感的差异也是决然不同。200年以下的新瓷,用手摩擦釉面,有刺耳的摩擦声,800年以上的瓷器,用手摩擦釉面,绝对不会出现干涩刺耳的摩擦声。
有人认为,无论是玻化度、脱玻度、透明釉、乳浊釉、单色釉、多色釉、釉上彩或釉下彩,无论釉层厚薄,有否文饰,无论是不是残片,均是越古越光滑。顶级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特别是顶级的哥窑、汝窑的瓷器,的确像宝玉和宝石一样,温润如玉很光滑。新的瓷器,无论是蒸煮、烧烤、打磨、涂药、土埋、海泡,均不会很光滑。所以有人认为,古瓷必滑、不滑非古,凡滞必新。虽然有的新瓷的光滑度也较好。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力是心力的反映。心里没底,眼神就会茫然。收藏的乐趣,在于考证、辨析的过程,这才没有脱离文化的轨道。那些通过看照片,或者通过直播视频来判断古玩的,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目鉴。一般的目鉴(眼学),指的是对于器型(外形),釉面,彩料(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饰纹,画工(绘画技法及水平),画风、胎质(包括内壁与底足),年款的规格和写法,磨损痕迹,包浆(光泽,强光刺眼的贼光,宝光酥光蛤蜊光),胎外釉下与釉内的气泡(破口泡、烂泡、变色泡、不规则裂纹扩张和变色),以及工艺(原料的采集、粉碎,淘洗、练泥、拉坯成型、干燥以及施釉方法,釉面材料,青花原料),还涉及到胎土,烧制工艺(装烧,柴窑、煤窑、气窑、电窑),来判断瓷器的断代(所谓的到代、本朝<与款识相同,或者古代某朝的仿制>。
瓷器有年代之分:北宋、南宋、元青花、永宣、成化、清三代、清末、民国、出口创汇瓷、现代),有窑口之分: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汝、官、钧窑以釉色见长,哥窑以纹片著称,定窑有着丰富精美的装饰花纹。到明清时期,又增加了耀州窑、邢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其中景德镇为全国的瓷业中心,其中涉及到真假、品位、品质(有无破损裂纹)。
据称,宋代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用的是单色釉,所以没有“官”字款。定窑是民窑,所以有“官”字款。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有“蚯蚓纹”。
当然,目鉴(眼学)之中,无论是对于器型,还是对于釉面,以及饰纹的画工画风,年款的写法,包浆和气泡的判断,尤其是所谓的神韵,都有着大量的主观性的判断内容,无论用语言怎样描述,比如“青花略显浓艳”之类的说词,”吃进胎骨“的判断,还有“不自然、不舒服”之类的评价,号称每件瓷器都会说话,但是也都难以说服别人。
造假,中国历史上古而有之。古人的仿古之作,鉴别的难度更大。仿古瓷,有随意制作的臆造型,无形无神,有完全照抄的摹拟型,有形无神,有精工细作的复制型,有神有形,俗称高仿品。
对于眼学(目鉴)来说,鉴别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的时修改,少不了在各年代与各窑口的瓷器的器型,釉面,彩料,饰纹,画工,画风、胎质,年款的规格和写法,磨损痕迹,包浆,气泡,以及烧制工艺(柴窑、煤窑、气窑、电窑)等方面,对于真正的古玩、古人的仿品,现代的高仿品,现代的一般仿品,做大量的反复的比较,形成数据库,从而建立起自己个人的眼学(目鉴)体系,用于辨别瓷器的年代与窑口的真伪。能做到这一点,需要耗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也只能做到了这一点,才可以说,收藏走上了文化的轨道,或者说,搞收藏没有偏离文化的轨道。
当然,从艺术品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古董与古代高仿瓷器,以及现代高仿瓷器与现代创作的瓷器,都有其观赏价值与交易价值。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30
釉下彩 与 釉上彩
不识青花就不看瓷,不识彩料就别收藏。宋代有少量彩绘,元代量产红绿彩瓷器,宣德出现五彩,成化出现斗彩,清代官窑以彩瓷为主,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瓷器成为珍品。
景德镇的陶瓷彩饰,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为“表绘”,釉下彩则为“里绘”。釉上彩的烧成温度低,釉下彩烧成温度要比釉上彩烧成温高四五百度,所以釉下彩的颜料需要足够的耐火性。
青花瓷是釉下彩。景德镇的陶工们把黑花和釉黑红,以及钴土矿(Smalte,称为苏麻离青,国内叫珠明料,日本称为吴须),磨成细粉之后,与茶水混合,成为乌黑的墨汁,用毛笔绘在瓷坯上,然后罩上一层白釉,形成景德镇特有的鲜明的青花瓷。釉下彩还有釉下五彩、釉里红等。
釉里红在元代就已经流行,当时的青花夹紫就是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的颜色并不鲜艳,与现代的永丰源瓷器的与帝王黄齐名的、鲜艳的中国红不同,但釉里红显朴实无华,从而受到欢迎。釉里红不易烧成,常常烧成黑色或介于红黑之间,成为次品。
釉上彩是用彩料直接施于器皿釉面,画面光亮度差,暴露的棱角易损脱落,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北宋晚期出现釉上彩的五彩瓷器的雏形。明清时期,属于釉上彩的红绿彩和五彩瓷器蓬勃发展,红绿彩主要是用红绿两种色料在烧好的白瓷胎上作画,再经低温烧成.五彩则是用红黄绿蓝紫五种基本色料在烧好的白瓷胎上作画,再经低温烧成。
早期红绿彩瓷器,因传世和出土器物有限,被海内外视若珍藏。磁州窑的红绿彩鲜艳靓丽,画法风格自由飘逸,豪放洒脱,深受世人喜爱。元明时期的釉上彩,其艺术成就与清三代(康、雍、乾三朝)相比,毫不逊色。
清康熙时期,新创了一种釉上彩,康熙雍正时称为“瓷胎画珐琅”,光绪年间称为“粉彩”。一般情况下,珐琅彩表面高低不平,粉彩表面较为平整。
釉下彩加釉上彩,就是斗彩。利用釉下与釉上的各有长处的颜色,丰富画面色彩,取得艺术效果。“斗”字是景德镇的方言,是“凑”的意思。斗彩的品种有“青花斗釉里红”、“天青釉斗白釉”、“红釉斗白釉加彩”等,后来还发展出堆花斗彩、如“红地堆白花”和“斗彩加金”等。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31
深圳市华文展览馆黄广城馆长与冰企鹅创始人田力主席走访国艺国际书画院
国庆期间,国家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专家、深圳市华文展览馆馆长、文物研究员黄广城先生光临龙岗南联瑞合丰收大厦,参观国艺国际书画院,鉴赏这里的古玩藏品,国艺国际创始人吴书娴女士热情地向黄先生介绍了在国艺国际展厅里的展品。
黄广城先生是一位古玩爱好者,也是一位资深的收藏家,经过长期对古玩的鉴赏,黄先生对鉴定古玩有一套自己的心得,在这一方面造诣很深。
在国艺国际书画院,黄先生饶有兴趣地鉴赏了南宋官窑笔洗、元代梅瓶、永宣瓷盘、清三代瓷碗等古董古玩。
国艺国际书画院的展厅展柜,内部布置合理,相关配套完善,安保设施完善,展厅里各时期的藏品齐全,环境舒适,是一个非常好的古玩展示空间。有着浓郁的生活品味与文化底蕴的儒商道商等商界精英、以及藏家们,在这里以古玩为媒介,通过对饱含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信息以及中国陶瓷烧制技艺文化的古陶瓷的深入探讨、切磋,相互学习与展示鉴赏眼力与鉴赏水平,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非常好的文化氛围,让古玩走上文化的轨道,让古玩远离充满着赌徒投机的商海。
我们相信,有这样一批商界精英与古玩藏家在此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将会让中国收藏事业不再偏离文化的轨道,将让古玩为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冰企鹅同学会创始人田力主席也与黄方城先生一起鉴赏国艺国际展厅内的古玩。
2011年成立的冰企鹅同学会,是一个高端的企业家平台。目前已经在21个国家发展到180多个分会,高素质的同学会成员达到7万多名。冰企鹅的核心价值观是:互助,联谊,提升,回馈。同学会的会员们相信,自助者天助,互助者人助,大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一起抱团取暖之际,同舟共济之时,学会直面自己的内心,明确自己的未来,成就自己的工匠精神与大爱精神,形成冰企鹅的高速车道人脉网,构建冰企鹅的防火防洪防风墙。进入冰企鹅同学会,哪里都能看见同学的车,哪里都能遇见同学的企业。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32
苏富比首席鉴定师黄铁军先生到访国艺国际书画院
在国艺国际书画院的盛情邀请下,2021年9月29日,前苏富比首席鉴定师黄铁军先生夫妇来到位于深圳龙岗瑞合丰收大厦的国艺国际书画院参观考察,指导工作。
黄老从事古董鉴定已经38年,曾经被邀请担任国内外多家知名收藏协会、拍卖公司的鉴定师和征集顾问,是上海收藏家协会会员、上海交大古陶瓷理事、文博系研究员,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评比委员会首席。黄老对收藏品有着独到的见解,得到行内人士的高度认可。
在国艺国际书画院的展厅,黄老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展厅内的设施,并热心地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黄老用他锐利的眼光,对展出的两幅黄胄的作品给予专业的点评。
图片
在交谈中,国艺国际书画院CEO吴书娴女士向黄老详细介绍了国艺国际书画院的发心与资源。
国艺国际书画院致力于挖掘深藏于民间的艺术作品,将饱具匠心的智慧结晶,应用于人类的方方面面。
国艺国际书画院坚信,艺术是无价的,但艺术品在应用领域,必须体现出价值
然而,深藏于民间的古玩与艺术品进入应用领域,需要的不仅是渠道,还需要鉴定真伪的标准。一套可靠而完整的鉴定标准,将极大的促进古玩与艺术品的流通,拨云见日之后,文物必将因此而活了起来。
在流通渠道方面,国艺国际书画院具备成熟的网络技术,可以运用区块链的溯源功能,形成了一套徕宝app,经过确权、确真、确价,让古玩与艺术品带着各自的版权证书传播开来,由此将古玩与艺术品推向延伸应用,实现古玩与艺术品的应用价值。
国艺国际具备在各大新闻平台一键发稿的网络资源优势,在百度百科、360词条、小红书、知乎等各大网络知识平台上发布和介绍每一件作品。为古玩与艺术品的推广做铺垫。这是古玩与艺术品的全新的平台,“一人一网站,一物一IP”,非同寻常。
国艺国际的数字化3D模型技术,不仅可以让人们从各个视角,自由地观察每一件古玩与艺术品的立体三维外貌,还可以从各个视角,自由地观察一件古玩与艺术品的内部剖面结构,而且,物品的每个点都可以配上数据,并以声像表达,也可以通过互动,让人们知道这件古玩与艺术品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的故事。
这个技术,让文物走向学校,向大中小学的学生普及文物知识,提供了高效率的途径。
为此,国艺国际书画院希望一批有良知、有情怀、有梦想、有责任的人,走到一起,用大家的智慧,沉淀出一个关于古瓷鉴定标准,一方面解决国内的行业乱象,一方面争取在国际上、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手中,拿回中国古瓷鉴定的话语权。
吴书娴女士向黄老介绍了制订古瓷鉴定标准方面的一位牵头人-万勇先生。万勇先生在年轻的时候,曾经被中国古陶瓷之美所震憾,为此他走访了国内的很多窑口、拜访了很多工匠与专家、参观了很多博物馆,二十多年以来,一直在研究与学习有关陶瓷鉴定方面的知识,立志以毕生的时间,来集思广益,建立古陶瓷本体鉴定标准。虽然这件事在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阻力,还需要同行的认同,不过这正是国艺国际书画院今后工作内容的重点之一。
黄老仔细听取了吴书娴女士的汇报之后,对国艺国际书画院的使命与价值观表示欣赏,同时也以自己多年的拍卖鉴定工作经验,明确指出,很多藏家并不重视IP,而是只想变现,只想将自己的藏品推向大的拍卖行,并且给自己的藏品制定高昂的起拍价。
黄老表示,有人说苏富比的门槛高,其实,对于我们内部来说,说高也不高,说低也不低。拍卖行有自己的一整套营利与规避风险的规矩。如果藏家自己制定起拍价,那么,如果流拍,就要按起拍价的一定比例缴纳费用。这一点也会让一些藏家为难。
黄老说,在收藏品的流通领域,这些问题确实是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在拍卖行的模式上,要有一个颠覆性的举措。具体操作,可以用举办论坛的形式,把收藏圈里面的人请来,把金融引进来,依照相当政策与法律,为藏友手中的对的、老的藏品,开发出一个渠道。
大家对此表示,这是收藏界众望所归之举。
在交流过程中,中原艺术学院的院长朱世强先生表示,自己曾经为一位艺术家设计了一套变现方案,请黄老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对这一方案加以指点。
通过这次愉快的交流,大家认识到,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在科技方面,大家都在努力为古玩与艺术品的流通,开创出一条康庄大道,让古今人类的智慧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为人类点缀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也正是国艺国际书画院的宗旨。国艺国际书画院衷心地希望,在行业前辈的指导下,与大家联手努力,在这美好的时代,共同实现这一美好的目标。
国艺国际书画院于今年8月份刚刚成立,主要从事古玩与当代艺术品的确真、确权、确价,在此基础上,实现一人一馆,一物一IP,以此保护古玩持有人与艺术品的创作者的切身权益,以体现古玩与艺术品在流通与应用领域所应该拥有的价值。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33
怪夫子 龙先生 当代中国甲骨文研究泰斗宋长海
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美国Oracle(甲骨文)公司大名鼎鼎。Oracle的意思是“神谕”,中文名称为“甲骨文”,因为中国古代用甲骨来记录占卜结果,所以写在甲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代表着“神谕”。从词源上看,oracle一词源自拉丁语,由拉丁语动词orare(庄重地说)衍生而成,与此同源的是英语词根or-(庄重地说),由此衍生出不少与演讲有关的单词,如orate(演讲)、orator(演讲者)、oration(演讲)、oratory(演讲术)。英语单词adore(崇拜、爱慕)也源自词根or-(庄重地说),本意是“歌颂赞美神灵”,引申出“崇拜”之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爱慕、极其喜欢”之意。它的衍生词adorable的字面意思是“值得崇拜的”,实际上常用来表示“极其可爱”,常用来形容儿童的可爱或女性的迷人。
中国的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当时,当地的村民认为是“龙骨”,以为可以用于药材。后来,清朝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于1899年发掘出甲骨文。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罗振玉、孙诒让、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对甲骨文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宋长海原名宋大海,1927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即墨,为甲骨四堂之一郭沫若的学生,雅号“怪夫子”。当代中国甲骨文研究泰斗、甲骨文写意书法流派创始人、国学大师、中国著名书法艺术家。宋长海的《灵雨滋万物、龙泉乳众生》、《中华无媚骨、民族不曲身》、《一身正气》、《万顺千祥》、《正气贯长虹》、《宝刀不老》、《民族之光》等甲骨文书法作品匠心独具。其独特的写意“龙”字甲骨文被国外称之为“龙先生”。
宋长海的曾祖父是清末官员,6岁习古,从小接受国学文化熏陶,少时读线装书,久而久之对中国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生致力研习国学、文字学、物种学等,在甲骨文天地中,如痴如醉。现任甲骨文文化艺术中心院长等职,是中国断代文字的考证者、国学经典的传承者,为中国甲骨文研究泰斗,独创甲骨文写意书法流派,
宋长海可以用十几斤的笔墨,在纸上一笔写‘龙’,最大的一个有21米。宋长海的写意“龙”字甲骨文在海外华人圈中有口皆碑,凡是看到他书写的“龙”字的人,无不为之振奋。在宋长海的笔下,龙在腾云驾雾,龙在长空飞舞,龙之精神、龙之豪迈、龙之雄威、龙之气势无不跃然其间,龙驾雄风乘万里之志,龙有跃长空攀凌云之功。有人评价其笔势千变万化,笔力遒劲苍郁,有时潇洒飘逸,有时行若云浮,有时力拔千钧、粗犷委婉,搭配相宜,起笔与落笔结构得体,有若行云流水,有若虹开雨霁,把龙的精神、气魄、风骨、形态书写得巧妙无比。
宋长海说:“小时候,我很盼望下大雪,当大雪覆盖大地时,我就有了几十公里的纸,我可以在雪地里尽情地写,写得最多的就是大‘龙’,在雪地里写大‘龙’是我最快乐的事,那些时间我忘记了一切寒冷,虽然时常得雪盲症,但怎么也阻挡不了我心中如火的抒写激情。”宋长海说:“由于常年习字,我的手腕一直保持96公斤拉力的力量。”
2009年7月,宋长海踏上北美三国巡展,这也是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首次走出国门举行个人作品展览。但是北美之行并非坦途。宋长海为这次出国个展,前后耗费12年时间。宋长海从60岁开始准备,以十年之功研磨作品,但加拿大文物馆方面传来质疑声:个人作品展览需要3500平方米的展厅吗?
实际上,宋长海带去的60幅作品,不仅将整个大厅布置得严严实实,还有十多幅作品因为没有足够场地而无法展出。九九八十一章的《道德经》,长达50米的《道德经》长篇,以及洋洋洒洒的《离骚经》长卷,都让外国人见识了中国国学、中国甲骨文的博大精深。
展览期间,又有好事者在大会场内挂了一个垂直板,从天花板直接到地上,板上贴着巨幅宣纸,邀请宋老现场书写甲骨文。写书法一般要有一个35度到45度的坡度才行,在垂直的宣纸上写书法墨汁会往下流,根本没办法写,其实,这是有人要测试一下宋长海的功力。宋长海没有怯场,在《二泉映月》的背景音乐中,宋长海执笔运气,游转腾移间,一个巨大的“龙”飞上宣纸,霎时震惊全场。
宋长海说:“我要集中力量,弘扬中国甲骨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分期断代,二是释考释字,三是卜法文历,四是书法艺术。”在大学二年级时,怪夫子曾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指教。在信中,宋长海还写了十几个甲骨文字。不久后,他收到了郭沫若的回信:“锲而不舍,必有大进。”自此后,宋长海便常常把自己的习作寄给郭沫若,请他指导。有时他还会到郭沫若的办公室,亲耳聆听郭老的教诲。郭沫若除了教给他古文字学之外,还教了他一个“变”字。郭沫若曾对他说,世上任何事物都在变化发展,研究甲骨文也一样,不能只停留在发现与研究上。这种求“变”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宋长海的古文字研究,是他进行写意甲骨文创作的原始动力。
宋长海对甲骨文的研究与书法艺术长期结合,并创研出自己独特的甲骨文书法艺术,他说:“我把甲骨文融入多种字体,并将中国美术的意境融入到书法艺术中,形意结合,创造了甲骨文书法艺术雄壮、豪放的风格。”另外,宋长海还认为,不论是中国书法艺术还是中国绘画,都需要丰厚的国学基础,“不然书画艺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书法家仅是个写字匠,美术家也只不过是涂鸦而已。”
几十年来宋长海老老实实做学问潜心研习郭沫若、王国维、罗振玉、唐兰、商承柞、于省吾、胡厚宣、孙海波、李学勤等甲骨学界泰斗,名师的鸿篇巨制。宋长海不惧“苏秦引锥自刺其股之苦”,敢于叩开三千多年前旷古且充满灵性的古文化现象之门,如痴如醉、自甘孤寂。在尝试甲骨文字学及甲骨文书法艺术的不懈探索中,宋长海严循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法度;强调原始再现,更注重艺术再现的原则。熔哲理、功法、悟性、情感、格调于一炉。尽显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2017年11月18日,怪夫子主题笔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淼城)森林公园本焕寺举行。
本焕寺是国内首座以当代高僧德号命名的寺院。三水本焕寺成立于2015年11月3日,成立之日,来自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美国、澳大利亚等各国僧王、长老,世界三大语系汉传、藏传、南传的高僧大德齐聚本焕寺,为开幕式及祈福法会主礼,出席本次开光庆典的高僧大德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三水本焕寺住持印顺大和尚,藏传佛教萨迦派大堪布堪布多杰活佛,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洪山宝通寺方丈隆醒大和尚,澳大利亚南海普陀寺住持妙净大和尚,美国国际菩萨僧伽会会长、菩萨寺住持慧光大和尚,柬埔寨法宗派僧王果戈里僧王,泰国佛教驻印度、尼泊尔法大使、泰国副僧王PHRATEPBODHIVIDES。两万多信众共同见证这中国佛教界难得的盛事。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体系重塑、佛教事业发展和民族文化复兴提供充足动力。三水本焕寺现任主持印顺大和尚持人如己,严于自律,学修并重。
本焕长老,祖籍湖北武汉新洲,俗姓张,名凤珊,学名志山,1907年9月21日出生,2012年4月2日凌晨零点36分释本焕法师圆寂于深圳弘法寺,世寿106岁。2014年12月5日,湖北黄梅四祖寺迎回禅宗泰斗本焕长老舍利永久安奉。本焕长老1930年出家,法名心虔,得虚云禅师传法印可,为南禅临济宗临济法派第44代传人,是来果和尚的十大弟子之一,曾经从河北正定起香,三步一叩,五步一拜,朝拜五台。足足拜了六个月,磕了二十二万多个响头,到达了五台山。本焕长老曾为丹霞山别传寺住持,广州光孝寺住持,深圳弘法寺方丈,黄梅四祖寺方丈等。
本次笔会还邀请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葛林、北京书法家协会杨增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光甫、北京宣和画院工笔画院院长刘翠萍、北京故宫博物院专职书画研究工作者王中平、军事博物馆画家苏民范、蓝子(女,甲骨文学者,甲骨文书法艺术家。现任北京怪夫子甲骨龙书画院常务院长,研究员中国著名甲骨文学者怪夫子入室弟子)。怪夫子主题笔会主要目的是,交流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甲骨文化,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甲骨文化发展之精髓,探寻甲骨文化的发展新方向。
宋长海集一生之力研修甲骨文,目的只有一个,推广甲骨文,让更多人了解甲骨文。随着时代的变迁,宋长海认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的追求越来越急迫,这正是甲骨文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最好时光。
宋长海说:“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载体,以让百姓更直观更乐意接受甲骨文。”除了直接的书法艺术,此前,宋长海曾在青花瓷上创作甲骨文艺术,让青花瓷载着甲骨文与百姓亲密接触,但宋长海认为“效果不是很理想”,也许是青花之素雅与他的甲骨文之雄放风格有些不和的原因吧。后来,宋长海缘会长沙红钰窑陶瓷工艺厂的中国红瓷,他题写的两个甲骨文字“和”、“谐”在一对中国红瓷瓶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中国红瓷的喜庆与宋长海甲骨文风格配合默契,产生了无穷的中国文化艺术魅力。2010年世博会上,这对“和谐”中国红巨型瓶亮相,引起轰动,拍卖出318万元的高价。近年来,宋长海先生为世博会、文博会、瓷博会设计镌刻的甲骨文、甲骨雕刻花梨屏联及釉下五彩对瓶等,均以数百万元人民币成功拍出,其所得皆捐助了社会福利事业。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34
社搜 星域通 壹IP 国艺国际 徕宝APP
星域通为创业者而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国家数据中心的专用端口,为用户提供原创作品版权申请的全方位体贴服务。
数据时代,数可识、数可视、数可产、数可复、数可用、数可创、数可享、数可融,让文创IP赋能文旅产业,让科创Ip赋能创新产业,让数创IP赋能数字产业。
国艺国际书画院,以深邃之观点,向观众介绍书画的内涵,以点睛之描述,传达书画的神韵,让人们鉴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
国艺国际书画院的徕宝app基于区块链技术,指导用户自由调取区块链中的区块内容,为用户的IP赋能,让用户的原创作品,以及收藏的古玩与艺术品,展现在徕宝网app的迷你博物馆中,为每个展馆提供一个IP,让每个IP形成一个通证(NFT),并产生现实价值,安全、透明、可溯源。
壹IP以四确(确权 确真 确价 确值)来确保IP(智慧产品,智慧产权)30秒溯源存证,1-15天版权证书到位,全球版权终身保护。数字版权时代来临,让我们用IP展开衍生、品牌、展示、传播、市场、交易,让智慧为人类创造价值。
北京星域通是一家具有孵化器性质的公司,通过对企业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致力于为企业打造IP,让企业IP化,树立企业的产品IP、个人IP、品牌IP,展开企业的数字营销,形成了强大的信息覆盖,形成口碑,降低营销成本,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拓宽资源市场,做深产业服务,延伸服务覆盖范围,加强团队软实力,让企业通过IP授权获利,提高企业的成功率,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未来所有企业都是IP公司,IP是下一个风口。
社搜公司主要经营徕宝网app。为艺术品的展示与交易提供网各平台,融汇学术、艺术、科技,贯通视觉、听觉、触觉,向大家展现艺术品之美的所在。为艺术家、商家、艺术品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艺术资源匹配服务,以艺术品的价值实现促进艺术的复兴,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
国艺国际书画院是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宗旨,发挥书画艺术的育化功能,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发扬以文会友的传统,促进人际交流。在书画领域开展发现、挖掘、推荐艺术家的活动。国艺国际书画院集书画创作、研究、教育、收藏、普及和交流于一体,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等活动,组织全国书画家、书画爱好者,加强与全国和世界各地书画家的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弘扬华夏文明,彰显书画艺术光彩,挖掘书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体现书画艺术的价值,以及书画艺术品在应用领域的交易价值。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35
日本瓷器:有田烧 九谷烧 清水烧 以及五良大甫吴祥瑞造 吴须赤绘
古人有云,以物明志。日本的审美有传统的素朴与禅意,也有偏向浓烈明艳,所以日本瓷器仿造明代五彩技法的赤绘,比中国的五彩瓷更加鲜艳,多大红大绿、黑白相间,同时日本的茶杯、酒杯、碗、碟子等食用器边沿多有金色釉。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胎质坚硬细密。
日本瓷器的发展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在1597年至1598年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中日之间在李氏朝鲜半岛爆发庆长之役,期间,朝鲜陶工李参平被日军从朝鲜带回日本。1616年,李参平在日本九州佐贺县有田町地区的泉山发现了理想的陶石,于是李参平在此定居并开始瓷器的制作,从此,有田的瓷器制造业急速发展,日本人称呼李参平为陶祖。由于烧制瓷器的木柴用量巨大,以致于日本当局为了保护山林而裁掉了826名陶工。1648年,由酒井田喜三卫门(初代的柿右卫门)得到中国赤绘的调色法,再经反复尝试,创造出理想的红色。这种赤绘技术带动了有田烧的发展。
有田烧的制作工艺是从矿区采取瓷石后,用铁锤敲碎,再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反复清洗揉捏,使泥中没有杂质且水分均匀。随后是拉坯,印坯,利坯,晒坯等工序,直至器物成型。等待泥坯干透,在表面画上底稿与涂色,就可以进行到施釉的步骤,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烧窑完成后,再次对瓷器进行彩绘,完成后,再次高温烧制就完成了,一个月左右经过众多匠人之手,融汇了众多工匠的智慧与汗水,颜色鲜艳明亮的有田烧就此诞生。
从1650年起,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用有田烧的瓷器代替中国产的瓷器,销售到欧洲地区,有田烧在欧洲各国受到好评。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有田烧制品销售至欧洲的数量就高达好几百万。再加上此时柿右卫门样式的确立完成,纯白质地加上豪华的镶金风格,更是受到欧洲王公贵族的喜爱,德国德勒斯登国王奥古斯特就十分酷爱有田烧。后来,欧洲本地开始大量制作瓷器,于是有田烧在日本开始内销。因当时的有田烧多从伊万里港出海,然后运至日本各地,因此有了伊万里烧的称呼,今天称之为“古伊万里烧”。古伊万里中又可细分为“初期伊万里样式”、“古九谷样式”,“柿右卫门样式”、“锅岛样式”。有田烧有“日本景德镇”的美誉。
九州有田烧的染绘与北方加贺地方的瓷器风格交互,产生了的最早的古九谷烧。相传,加贺大圣寺的初代籓主前田利治命令家臣后藤才次郎,于明历年间沿大圣寺沿河而上,于深山间的荒僻村庄九谷开窑制瓷,一直持续到元禄初年。为了与幕末开始的再兴九谷有所区别,一般习惯都称作「古九谷烧」。古九谷烧釉色浓重鲜美,意境超群,强烈的色彩和稍嫌混浊而无光泽的质地,形成完美的调和,展现日本彩绘瓷器的最高境界。另有一种手法是将素瓷上涂满青、绿、紫、黄等色釉,因为没有红色而俗称为「青手」,并有相当多意境高远的佳作。
蓝九谷一般被视作初期的伊万里作品。古九谷烧在元禄之后一时中断,到了文政七年由大圣寺的富商吉田屋(丰田传右卫门) 策划再兴,在九谷建窑。因为生产古九谷的「青手」作品,因此青九谷亦有「吉田屋」这样的名称(据说日本的姓氏吉田,来自于日本的松野氏,而松野氏是吴王夫差的后裔)。文政八年窑移至交通方便的山代温泉的越中谷,到了天保年间又因经营者换手而变为宫本屋窑。而山代窑到了庆应二年(1866年)受到来自京都的永乐和全的指导,因此这个时期的产品又称作九谷永乐,和全虽在山代只停留了五年,却使九谷烧有了技法上极大的进步。
清水烧产于日本京都地区,因最早在京都有名的清水寺山脚下烧制而成得名,也被称为京烧。它包括两方面的制品,一种是被称为“土物”的陶器,一种是被称为“石物”的瓷器。清水烧以细腻的画法和丰富的釉色而闻名于世,设计精致简练,精美绝伦,属日本“国宝”级别的瓷器,其中清水烧的茶具最为著名。一般上好的清水烧,薄而巧,造型清幽且禅意十足,或是富丽堂皇,像把风景印刻在陶瓷上了一般。
明朝末年,日本商人在景德镇定烧的外销瓷,出现了“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款识,有人认为吴祥瑞是五良大辅的中国名字,也有人认为吴祥瑞是景德镇生产该外销瓷的窑主的名字,还有人把吴祥瑞与日夲名瓷“祥瑞瓷”联系在一起。
日本称青花为“吴须”、“吴州染付”,将五彩瓷称为“吴须赤绘”、“吴州赤绘”,因为日本对于福建漳州地区统称为吴须,史称吴须洲。日本对于釉下青花颜料的称呼,也是吴须,英文写为gosu。将素三彩称为“华南三彩”,也称为“交趾陶瓷”等。
漳州窑是明末清初贸易瓷的主要产地,平和窑则是漳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学者曾称为“汕头器”,日本称之为“吴须”,欧洲人也称为克拉克瓷。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漳州窑所用的青花颜料,是浙料,产自浙江,也是最常用的钴土,一直用到清代,可以算青花瓷的标准色。钴土在景德镇附近也有,称为平等青、石子青,经常混合使用。
浙料钴土在当地属于低档品,高档瓷器颜料是苏麻离青,低锰,颜色偏紫,高铁,有黑点。苏麻离青来路不明,有的说是来自中东,最离奇的观点是产自非洲索马里,因为“苏麻离”和“索马里”的发音相似,普遍的说法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的。从国外进口的青花料,属于高档颜料,苏麻离青数量有限,用完之后,就用国产青花料。明成祖朱棣海禁令之后,出现西域颜料,称为回青,也称佛头青,万历后期,回青也断货。后来又用珠明料,产自云南,元代用于低档青花瓷,海禁后被精炼用于高端瓷。偶尔还用于充当五彩和粉彩中的黑色颜料,属于釉上彩。因为釉上彩是低温烧制,炼制时,钴还没来得及变成蓝色。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38
湖北省博物馆文保部青铜器修复师方国荣 谈收藏界的做局
1980年代,当时深圳的一位老板,从湖南靠近湖北的地方,收藏了一系列商周青铜器。2012年2月,深圳老板向深圳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创立中国华夏文物博物馆的总体构想》,华夏文物博物馆规划选址深圳龙岗,占地面积约1000亩;建筑设计拟请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出任总设计师。2013年6月3日,深圳市文管办曾组织专家对这批青铜器鉴定为“仿古制品和一般工艺品”。
2015年2月26日,正月初八,中国甲骨文金文研究院院长、世界著名甲骨文书法家、怪夫子、85岁的宋长海应邀从广州来到深圳,考察时年66岁的深圳老板收藏的青铜器,与他一起来的还有8个专家。宋长海初八下午3点到深圳,一直看到晚上11点多才休息,第二天上午又重新看了一遍,宋长海认定,该批青铜器“属商中晚期皇宫礼器,其中四方鼎记载皇帝父母及子女情况,四方人面大鼎属皇帝御用遗物,圆鼎是商朝国家与联盟结帮的记载”,“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2015年4月14日,深圳记者将青铜器上铭文全部拍下来,对照《古文字类编》、《甲金字典》、《商周文字研究》进行研究,发现该青铜器铭文不是阴文(凹进去的),而是阳文(凸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商周青铜器内壁是阳文,外壁铭文多见阴文(不过也有阳文,只是比较少见。一般认为给去世的人所写的铭文,是用阴文。给在世的人所写的铭文,是阳文)。十天后,4月24日,50多岁的湖北省博物馆文保部青铜器修复师傅方国荣前来鉴宝。方国荣说出了几个不合规之处:“一眼就能看出的假货,连高仿都谈不上。铭文位置不对,铭文字体大小不对,铭文阳文不对,没有范铸法的痕迹,没有古人使用过的痕迹,器物上的锈是浮锈”。并且说,“我说是假就是假,不管多少人说真也是假,不然,我就白吃了32年青铜器修复的饭!”
方国荣对老板说,当年敢出3500万购买这批藏品,你一定认为自己收藏这批文物是稳妥可靠的。一定有人研究过你有收藏的爱好,一定有人带你去看过这批文物出土的地方,一定有专家陪你认定过这些宝贝,一定有人告诉过你这些盗墓的东西最好收藏二十多年后再拿出来。常常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十多个人来提供说词。最后,方国荣说:“我告诉你,这都是做的局。做局是收藏界常用的手法。不信你去找一找,当年带你走进收藏领域的朋友如今肯定很难找到,就是能找到,人家一句看走了眼你又能咋地?”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38
青铜器鉴定专家李米佳谈青铜器
中国的青铜时代,一般指的是先秦时期,也就是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汉代的青铜器主要是以生活用具为主,青铜器文化也很辉煌。唐宋青铜器主要是铜镜。元明清都在做青铜器,用于摆设,数量很少。
唐代的青铜镜是最辉煌,是高锡镜,锡含量高,纹饰可以铸得很精美,不容易生锈,但是容易碎。普通的青铜镜,锡含量低,不容易碎,但镜子不够亮,纹饰不精美。宋代的青铜镜,铜的成分多,锡和铅的成分少,铜发红。明代铜镜加了一些锡,甚至还加了一点锌,铜发白。清代的青铜镜是发黄。
时代序列比较完备的青铜器收藏馆是国家博物馆,以前叫历史博物馆,各个时代都有。《中国青铜器》一书很详细,是教科书级别的,故宫青铜器馆的书也非常的好,都是彩色图片,从编排到内容有深度。
前期的青铜器是礼法的载体,主要是礼器、乐器、兵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鸟纹与兽面纹。商代的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神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所以商代的青铜器用鸟纹,也有鸟的立体形象做青铜器。西周中早期,同样是崇拜鸟纹。兽面纹主要是饕餮纹等,饕餮非常贪吃,这是警告人不能做坏事,不能做错事。兵器是体现王权的,纹饰能体现神权,铭文体现族权。神权、族权、王权,是商周社会的三大社会支柱,核心是王权,但是那时候的王很谦虚,所以排在最后。
青铜器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同样大小厚薄的青铜器,旧的比较轻,新铸出来的青铜器,哪怕它过了几十年、上百年,比几千年的青铜器要重得多。出土的青铜器比较好研究,出土的地点,器型纹饰铭文容易认定。传世品失去了当时出土地点的记载与出土的情况,一般传世品卖不出价。
古代青铜器到了现代,锈不是从外边糊上的,是从金属里边生出来的,有锈根,把锈剔掉,锈下面就是锈根,锈根是在器物的表层之下,低于表层。青铜器如果有锉痕,齿很细很密,间距还一样,就应该起疑。因为原始加工的痕迹,在锈长出来之的一,就没有了。现在一些卖家把真的青铜锈往新的青铜器上贴,这个锈很硬,用的胶是强力的胶,有一种手电筒,凡是有胶的地方用这种手电一照就会发蓝光。有的锈里边是红铜片,这肯定是假的。
现在,陕西河南都有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去铸造青铜器的村子。文物的专家天天接触真青铜器,一个假器物出来,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天天和假器物摸爬滚打的,一辈子没见过真器物,能鉴定出真假吗?一般来说,是青铜器是假的,就是文物诈骗罪,说是真的,就是倒卖文物罪。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39
古玩之韵:有趣的良师 高贵的益友 清雅的生活 成功的格局
人们都说,一个成功的人生,需要一个伴你终身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这里,不仅可以获得感官和精神享受,这位老师还能激发出你的潜能,让你在艰难险阻之中,突出重围,走向光明。所以,对于人生来说,找到一个兴趣切入点,并为此而专注,为此而努力,为此而摒弃掉太多的其它小欲望,就会获得人生的乐趣与成功。
一个人对古玩产生了兴趣,自然会潜下心来,投入学习与琢磨,加上悟性,从而,对于古人制作古玩的工艺细节了如指掌,也能识别经过千百年岁月洗礼的古玩产生的变化,掌握鉴别方法。这种兴趣,同样也会成为人生中的老师。
不仅如此,古玩还能让你结识一群非凡的朋友。通过古玩,交接到有同样兴趣的高端人群,与高人一起领略古玩中散发出来的淡泊幽远的东方艺术魅力,聆听古玩的低吟,从中与高人们相互倾听对方的心声,人的情操与意境,自然得到升华。
精美的古玩,是民族先祖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借助古玩,可以感受古代工匠的匠心,也可以感受古代贵族的惬意。虽然古玩不可再生,弥足珍贵,但是若能从中找回失传的技艺,让古玩在现代再次诞生,让古玩获得新生,让古玩活起来。这也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
古玩的另一个重大价值,在于点缀生活,彰显志趣。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对古玩的描写,是在贾宝玉第一次走进他的侄媳妇秦可卿的房间,贾宝玉看到房间里有唐伯虎的画、秦太虚的对联、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立盘、安禄山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卧榻、同昌公主的联珠帐,全都是国宝级的古玩文物,不仅点缀出秦可卿的奢华,也显示了秦可卿与众不同的情趣。
搞收藏的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藏品,并且对自己的藏品坚信不疑,如同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对待自己所采到的玉石。然而,正是因为卞和的坚信,和氏璧在中国历史中演绎了近两千年,成为中国的千古传奇,卞和也有幸成为这个中华千古传奇的主人翁。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国人卞和坚信自己所采到的是玉,献给楚王,但被两任楚王认为是犯下欺君之罪,被砍掉两只脚。即使如此,卞和也不改信心。到了第三任楚王,玉石终于制成了和氏璧。后来,和氏璧从楚国辗转流传到赵国,演绎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再后来,秦始皇用当年价值为十五座城池的和氏璧制作成传国玉玺。而且,这只玉玺后来传到刘邦手里,又传到三国时期的吴大帝孙权的父兄孙坚孙策的手里,再经过魏晋南北朝,跨越五胡十六国,直到隋唐,唐灭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玉玺不知所终。传说在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时期,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诸大学士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但是,后来到了宋徽宗之子宋钦宗时期,金兵攻破汴梁,传国玉玺在这次康靖之乱中又失踪了,从此在中国历史上不见踪影。从楚国到赵国,从赵国到赵宋,卞和与他的玉,风流了两千年。
古玩是文化遗产,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的“身份证”,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一笔财产,而且是一笔不同寻常的财产,这笔财产不仅可以变现,还可以与古人对话。李白的名诗《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件古玩,如果秦皇汉武使用过,如果唐宗宋祖把玩过,如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注视过,或者是朱元璋以及多尔衮过手的,现在是在你的手里,那么你会感觉如何?!这件古玩就会象西方神话中的魔法水晶球,透过这件古玩,你可以贴近古人,近距离的与古人探讨人生几何。
有些工薪阶层,为了收藏而“痛并快乐”着。而对于企业家阶层,收藏只是众多投资篮筐中的一个。曾经有人说,要想败家,学习收藏;要想巨富,坚持收藏。
收藏是个非常消耗金钱的营生,同时又是一个造就富翁的职业,有的因为收藏而倾家荡产,有的因为收藏而富可敌国。如果炼就了眼力,在文物市场周期性的低迷阶段,在这个捡漏的好时机,与有眼力的鉴赏家一起进入市场,那么,企业家们抛弃的是日益缩水的钞票,成就的是富可敌国的格局。掌握格局,那么,赢得大局与全局,是水到渠成之事。
目前,国家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私人手中的古玩,不单单是放在家里孤芳自赏。在政府发起的某个陶瓷节、某个青铜器日、在某个古玩之夜,某个文化传习鉴赏活动中,在同期举行的讲座、音乐、美食等轻松生活元素之中,私人藏家手中的古玩,也可以在大众广庭之下,一露芳容。私人藏品更可以在“文物走入校园”的活动中,让古人的匠心与写意,来启迪后辈,不亦乐乎。
收藏古玩,收藏的是有趣的良师、高贵的益友、清雅的生活、成功的格局。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41
楚人卞和的故事 - 从楚国到赵国,从赵国到赵宋
搞收藏的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藏品,并且对自己的藏品坚信不疑,如同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对待自己所采到的玉石。然而,正是因为卞和的坚信,和氏璧在中国历史中演绎了近两千年,成为中国的千古传奇,卞和也因此而有幸名流千古。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国人卞和坚信自己所采到的是玉,献给楚王,但被两任楚王认为是犯下欺君之罪,被砍掉两只脚。即使如此,卞和也不改信心。到了第三任楚王,玉石终于制成了和氏璧。后来,和氏璧从楚国辗转流传到赵国,演绎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再后来,秦始皇用当年价值为十五座城池的和氏璧制作成传国玉玺。而且,这只玉玺后来传到刘邦手里,又传到三国时期的吴大帝孙权的父兄孙坚孙策的手里,再经过魏晋南北朝,跨越五胡十六国,直到隋唐,唐灭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玉玺不知所终。传说在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时期,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诸大学士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但是,后来到了宋徽宗之子宋钦宗时期,金兵攻破汴梁,传国玉玺在这次康靖之乱中又失踪了,从此在中国历史上不见踪影。从楚国到赵国,从赵国到赵宋,卞和与他的玉,风流了两千年。
古玩是文化遗产,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的“身份证”,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一笔财产,而且是一笔不同寻常的财产,这笔财产不仅可以变现,还可以与古人对话。李白的名诗《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件古玩,如果秦皇汉武使用过,如果唐宗宋祖把玩过,如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注视过,或者是朱元璋以及多尔衮过手的,现在是在你的手里,那么你会感觉如何?!这件古玩就会象西方神话中的魔法水晶球,透过这件古玩,你可以贴近古人,近距离的与古人探讨人生几何。
古玩的另一个重大价值,在于点缀生活,彰显志趣。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对古玩的描写,是在贾宝玉第一次走进他的侄媳妇秦可卿的房间,贾宝玉看到房间里有唐伯虎的画、秦太虚的对联、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立盘、安禄山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卧榻、同昌公主的联珠帐,全都是国宝级的古玩文物,不仅点缀出秦可卿的奢华,也显示了秦可卿与众不同的情趣。
人们都说,一个成功的人生,需要一个伴你终身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这里,不仅可以获得感官和精神享受,这位老师还能激发出你的潜能,让你在艰难险阻之中,突出重围,走向光明。所以,对于人生来说,找到一个兴趣切入点,并为此而专注,为此而努力,为此而摒弃掉太多的其它小欲望,就会获得人生的乐趣与成功。
一个人对古玩产生了兴趣,自然会潜下心来,投入学习与琢磨,加上悟性,从而,对于古人制作古玩的工艺细节了如指掌,也能识别经过千百年岁月洗礼的古玩产生的变化,掌握鉴别方法。这种兴趣,同样也会成为人生中的老师。
不仅如此,古玩还能让你结识一群非凡的朋友。通过古玩,交接到有同样兴趣的高端人群,与高人一起领略古玩中散发出来的淡泊幽远的东方艺术魅力,聆听古玩的低吟,从中与高人们相互倾听对方的心声,人的情操与意境,自然得到升华。
精美的古玩,是民族先祖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借助古玩,可以感受古代工匠的匠心,也可以感受古代贵族的惬意。虽然古玩不可再生,弥足珍贵,但是若能从中找回失传的技艺,让古玩在现代再次诞生,让古玩获得新生,让古玩活起来。这也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
有些工薪阶层,为了收藏而“痛并快乐”着。而对于企业家阶层,收藏只是众多投资篮筐中的一个。曾经有人说,要想败家,学习收藏;要想巨富,坚持收藏。
收藏是个非常消耗金钱的营生,同时又是一个造就富翁的职业,有的因为收藏而倾家荡产,有的因为收藏而富可敌国。如果炼就了眼力,在文物市场周期性的低迷阶段,在这个捡漏的好时机,与有眼力的鉴赏家一起进入市场,那么,企业家们抛弃的是日益缩水的钞票,成就的是富可敌国的格局。掌握格局,那么,赢得大局与全局,是水到渠成之事。
目前,国家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私人手中的古玩,不单单是放在家里孤芳自赏。在政府发起的某个陶瓷节、某个青铜器日、在某个古玩之夜,某个文化传习鉴赏活动中,在同期举行的讲座、音乐、美食等轻松生活元素之中,私人藏家手中的古玩,也可以在大众广庭之下,一露芳容。私人藏品更可以在“文物走入校园”的活动中,让古人的匠心与写意,来启迪后辈,不亦乐乎。
收藏古玩,收藏的是有趣的良师、高贵的益友、清雅的生活、成功的格局。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3:46
日本瓷器三大名烧 青九谷(吉田屋)
日本瓷器 吉田屋 青九谷
十八世纪后,欧洲本地开始大量制作瓷器,于是日本瓷器有田烧在日本开始内销,有田烧瓷器中有古九谷烧样式。
古九谷烧曾一时中断,到了1811年,由大圣寺的富商吉田屋(丰田传右卫门) 策划再兴,在本州北陆地区石川县的九谷建窑。因为生产古九谷的「青手」作品,因此青九谷亦有「吉田屋」这样的名称(据说日本的姓氏吉田,来自于日本的松野氏,而松野氏是吴王夫差的后裔)。
“九谷烧”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因发祥于日本本州岛九谷而得名,在经过历史上的几次兴衰之后,九谷烧再次复兴于明治年间。明治政府把九谷烧作为第一陶瓷出口宣传品,频频参加国内外各种博览会,并屡屡获奖,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上个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九谷烧”随着侵略者进入中国。1945年日军投降之后,很多“九谷烧”器物没能带走,至今流散在中国民间。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