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孙武子与王翦 两位灭楚的带兵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1:44
标题: 孙武子与王翦 两位灭楚的带兵人


著有《孙子兵法》一书的孙武子,在吴王阖闾要求他训练宫女为军队的时候,出现了“三令五申”这一成语,孙武子对众多宫女三令五申之后,宫女们仍然不听号令,只管好笑。之后孙武子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斩杀宫女的两个队长,宫女们立即操练得中规中矩,不敢出声。然后孙武子对吴王阖闾说:“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在《孙子兵法》之中,提到练兵的地方不多,但《史记》里面,记下了上述的孙武子练兵之法,训练部队的执行精神。

然而,在灭楚之战中,大仗还没有开始,孙武子所带的三万吴军之中,就有五千人不听从孙武子的命令。这是在柏举之战初期,三万吴军与十万楚军对峙,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擅自带领他的五千士兵向十万人的楚军阵地发起冲锋,楚军阵营出现混乱,孙武子见此情况,立即指挥其它的吴军向楚军发起冲锋,最后楚军被击溃,并且一溃千里,吴军直达楚国的国都---郢都。

可见,虽然孙武子号称要部队服从命令,但是,在部分部队不服从命令的情况 下,孙武子根据战场上的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思路与做法,同样可以让坏事变好事,取得战场上的胜利。这一点,孙武子在《孙子兵法》一书中,是不会写进去的。

在《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指出: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虽然《孙子兵法》是这样写,但是,在柏举之战,孙武子带三万吴军,面对的是二十万楚军,其中直接面对的是十万楚军,另有十万楚军正在包抄吴军的后路。这个时候,孙武子并不讲“十则围之,少则能逃之”等等。 而是照样以三万人攻击十万人,而不是“五则攻之”。可见孙武子并不讲究《孙子兵法》,而是说一套,做一套。但最终取胜了,而且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以三万吴军击败二十万楚军,并攻入楚都,差一点活捉楚王。直到秦国出兵四万,楚国才得以复国。

柏举之战282年后,秦国大将王翦带六十万秦军攻楚,也同样不是“五则攻之”,楚国以四十万军队迎战,王翦也不是“倍则分之”,更不是如同《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所说的: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王翦所做的,恰恰与《孙子兵法》完全相反,王翦带六十万兵,不仅不怕作战时间长久,而且按六十万兵不动的时间长达一年,完全违背《孙子兵法》。然而,一旦楚军四十万军队有所调动,王翦立即让六十万军队发动强攻,一举灭楚。

可见,孙武子虽然写下了《孙子兵法》,但并没有按照《孙子兵法》的字面上的意义来做,从而,打赢了灭楚之战,而王翦,虽然熟读名闻天下的《孙子兵法》,也同样没有按照《孙子兵法》的字面上的意义来做,同样打赢了灭楚之战。

写书的与读书的,其实不完全信书。所以,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