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共产国际 吴廷康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2021-11-23 11:28
标题: 共产国际 吴廷康


中国清朝有一位叫吴廷康的人,是安徽桐城人,字元生,号康甫,又号赞甫,一作赞府,别号晋斋,晚号茹芝,精通金石考据,年近九十岁去世。

然而,这里所述的共产国际的吴廷康,是俄国人维经斯基的中国名,维经斯基本名扎尔金(或译为札尔欣,全名是格里格里·纳乌莫维奇· 札尔欣),是俄裔犹太人,据介绍,1893年4月5日,吴廷康出生于俄罗斯维切布斯克州涅韦尔市,然而俄罗斯并没有维切布斯克州,而在白俄罗斯有个维徢布斯克州,但在维徢布斯克州,并没有涅韦尔市,这附近的俄罗斯的普斯科夫州(Pskov)的南部,有一个涅韦尔(Nevel),与白俄罗斯的维徢布斯克州很接近。

1913年,吴廷康移居美国,1915年加入美国社会党(社会主义党),开始从事政治活动。1918年春,在美国五年生活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的吴廷康回到俄国,在海参崴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1919年3月,列宁在莫斯科成立坚决反对改良社会主义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区别于社会主义国际---第二国际),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是季诺维也夫(1936年被斯大林处决)。1919年5月,吴廷康被叛变革命者逮捕,流放到库页岛(库页岛有一个地方,名为涅韦尔斯基)。1920年1月,吴廷康在海参崴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负责远东事务。1920年4月,吴廷康率领代表团,带着大量金钱,来到中国北京,其妻随行担任助手。

在北京,吴廷康见到力主中国要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的李大钊。李大钊随即将他介绍给在上海的力主走苏俄革命道路的陈独秀。5月,吴廷康与夫人库茨涅佐娃在一位定居海参崴的山东平度籍华侨杨明斋陪同下,前去上海,化名为吴廷康,与陈独秀见面,并要求陈独秀(安徽怀宁人,怀宁与本文开头的吴廷康的故乡桐城,是邻县)组建中国的共产党。吴廷康是在北京和上海与中国共产主义者(南陈北李)直接联系的第一个布尔什维克。

陈独秀十分高兴地对吴廷康说:“我和李大钊多次谈论过在中国建立布尔什维克式的党,这次吴先生和杨先生来华,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杨明斋将陈独秀的话翻译后,吴廷康也很坦率地说:“我这次来华的任务是了解中国的情况,与中国先进分子、革命社团建立联系,考察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性。”陈独秀表示将会对此提供帮助,说:“吴先生想和中国先进分子取得广泛联系,到上海是最适合的地点。这里集中了各个学派和社团的各种各样的人物。这几天,你们先休息一下,隔日,我给你们介绍情况,安排你们见面。”


吴廷康写信向共产国际和俄国共产党盛赞陈独秀,称他是“当地的一位享有很高声望和有很大影响的教授”,“一位享有声望的中国革命者”。陈独秀于是开始与其它几个中国城市的革命者进行联络。并成立革命局,下设出版部、宣传报道部和组织部,在学生和工人中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有了这些基础后,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自己的家中,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所以,也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成立于1920年8月,下个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在陈独秀等人的帮助下,吴廷康于1920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吴廷康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中国建立共产主义基层组织,因为其它各项工作都需要在建立中国共产主义基层组织之后,通过这个组织来进行。吴廷康是一个工作效率非常高的人,吴廷康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外国语学社,送青年出国学习,培养干部。这个时期,吴廷良在中国开办了《新青年》《劳动界》《共产党》《上海伙友》等书刊,成立上海机器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外国语学社等。

吴廷康与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之后,北京的李大钊立即响应,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刚刚到达上海不久的毛泽东见了陈独秀后,立即回到长沙,建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与李汉俊商量后,由李汉俊给湖北的董必武写信,加上陈独秀派刘伯垂去武汉,促成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山东的王尽美跟李大钊多次商谈后,回到济南,在那里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吴廷康派斯托诺维奇和佩尔林去广州寻找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机会,正好,北京大学的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受李大钊的委派到达广州,要在广州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不久,陈独秀也到达广州,在这里活动,三拨人汇合,在广州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后来,陈独秀派施存统、周佛海从上海到日本,在日本建立了旅日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派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张申府去法国,在旅法的中国学生中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在吴廷康、李大钊、陈独秀的共同推动下,仅仅半年多时间,共产主义小组就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日本、法国相继成立。当时,这些共产主义小组的名称不统一,有的叫“共产主义小组”,有的叫“共产党小组”,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有的干脆直接叫“共产党”,还有的没有名称,但这些小组都是以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为蓝本建立起来的。当年只有27岁的吴廷康身体健壮,精力过人,工作能力特别强,而且有足够的经费,奔走于中国大江南北,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共产主义之火,在中国被吴廷康点燃了。

1920年秋,陈独秀给孙中山写了一封信,介绍吴廷康拜访孙中山。之后,吴廷康成了孙中山的真诚朋友。

中国几个大城市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后,吴廷康和陈独秀、李大钊商量,要在近期将这些分散小组性质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统一起来,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1921年初,维经斯基接到回国任职的密令。正在广州积极活动的他立即离开广州,途经上海到北京,准备从这里回国。追随李大钊左右的张国焘在1971年所写的回忆录中,记述了吴廷康极希望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举行第一次全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并迅速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

1921年1月,吴廷康离开中国。之后,《劳动界》与《上海伙友》停刊;《共产党》陷入停顿状态;1921年4月1日《新青年》改在广州出版。

1921年4月,吴廷康再次来华,参加原定5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准备工作没有完成,大会没有如期召开。5月,吴廷康返回莫斯科向共产国际做口头述职。一些建党亲历者称他为协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初且最有贡献的一个人”。

1921年7月,来自几个城市的十几名代表在陈独秀家渔阳里的不远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31日转到嘉兴南湖开会,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的口号中结束。

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成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总理)。1924年4月,吴廷康经海参崴,中东路达北京,第三次来华,4月底5月初,到达上海,参加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会后,吴廷康来到广州,由廖仲恺陪同会见了孙中山,并参加了太平洋运输工人代表大会,之后回俄国。

1924年11月底,吴廷康第四次来到中国,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1925年2月返回莫斯科。

1925年7月,吴廷康第五次来华,并指导五卅运动。五卅运动走入低潮后,吴廷康下令中共结束五卅运动。年底,由吴廷康出面,邀集国民党方面的孙科、叶楚伧、邵元冲与共产党方面的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晤面详谈。挽救了国共合作。

1926年6月,吴廷康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华,在中国以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主席的身份,整整呆了一年时间。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武汉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次北伐,并于6月1日取得胜利,北伐军与冯玉祥会师于郑州。之后,吴廷康回苏联。之后发生七一五政变,武汉国民政府东征的过程中,爆发八一南昌起义。

吴廷康回国后,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政治事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1953年,维经斯基病逝于莫斯科,终年60岁。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